这平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没过两天潜戒在北庙义诊的消息就穿进了妙英的耳朵里。义诊,确实也是莲花台入世修行最常做的事情之一,不过也只有像莲花台这样财大气粗的名门大派能有这样的手笔。
莲花台乃是佛学圣地,辖管的庙宇遍布了五湖四海,门下弟子入世修行的时候除了不得用于己身,凡举义诊、布善、赈灾都有大量的金银为后盾,和妙英这种穷则独善其身的情形完全的不一样。
有了潜戒的义诊,妙英的大力神丸任她是舌灿莲花也卖不动了。所谓大力神丸其实就是几味提神益气、补虚壮阳方子,说起来包治百病也并非全是虚言,中气足了,病气自然是要散的,当然仅至于伤寒脑热。妙英是个美貌的道姑,初至平县就小露了一手,摆平了几个地痞,隐隐间威慑住了狂蜂浪蝶,自然最常用大力神丸的花柳先生们就走了大半,毕竟大力神丸也不是你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的东西。所以也就只有些小门小户精打细算的妇人,会光顾妙英的生意,放在家里头疼肚子痛什么的,便不用请大夫了。
和买上些药丸有备无患相比,有了个一看便是大慈大悲的活菩萨,不但亲自替人看病施针,还开出了方子赠药,自然妙英的生意是一落千丈,让会医术的大和尚看看,总比那走江湖的郎中有把握的多,换了谁也这样想啊。
这还不算,妙英拿一路上采制的药草去药铺里,想贴补贴补生计,药铺竟然说平常药材他们不收了,罕见的药材妙英自然也有,但是妙英也算是半个药师,让她把到手的药材拿出来,是不可能的。
妙英抱着花花回到客栈里,数了数怀里的铜板,算计着沿路上酒也卖光了,接下来要跟着王家的车队,有头畜生在边上反倒是不便,打算看着近些日子时候平县的马市开了,把骡子给卖了。义诊是潜戒的修行,无可指责,这等小事妙英不会放在心上,况且妙英也是有备而来,披在身上的幡布向后一抖,翻个面,妙英摇身一变成了算命先生,都是老行当了啊。
王家的车队走的是官道,一路上还有禁军开路,速度比妙英不知快了多少,所以妙英只在平县等了不到半个月便等来了王家的车队。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潜戒早几天已经往隔壁县去了,妙英要跟着王家倒是一点的顾虑也没有的。
汝州王家出了一个贵妃,一个宰相,在汝州俨然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大唐蓄养私兵成风,王允在位多年,手握重权,在汝州也有自家的兵士,准备动身前便传信,让人日夜兼程的赶来接应,而约定的地点正是平县。
王允朝廷内门生弟子无数,族妹还是宫中的贵妃,自然没有人会怠慢了这位尊客,车队除了仆役住在驿馆,王家一行和心腹的家人都被毕恭毕敬的请进了郡守的府邸。
这郡守膝下有一独女年方五岁,端的是极烂漫可爱,总爱缠着王家的小公子,这郡守眼见了福峥的气度也颇为合意,盘算着自己也是世家清贵,虽比不得王家的盛名,但是王允毕竟已经是隐退了的,自己女儿配上王公子总也不是高攀,当下便隐晦的向王宰相提出结亲家的意思。
王允抚须含笑,欣然应允,言之是极看中小小姐的,当下便和郡守互换了信物文书,只是福峥还在孝期,便没有大声宣扬。这一切妙英施了障眼法,坐在郡守府的檐上看得分明,细细看了那小姑娘,妙英在心里点头,确实是门好亲事,花花在边上咧开没几颗牙的笑容,咯咯的笑出了声,惊得妙英趁着边上兵卫没反应过来,急急往后面巷子窜,徒留清风一阵,她的功力低微,刀剑一挥,障眼法就被破了,到时候可就麻烦了。亲昵的捏捏花花的小鼻子,妙英轻快的走回了客栈。3
王夫人对这门亲事一点也不满意,在她看来,她的宝贝孙子就是娶金枝玉叶的公主也是够格的,区区的一个郡守之女实在是掉份。但是毕竟是住在人家家里,王夫人也不可能在旁人面前驳了自家夫君的面子,只是进了屋子小小的提了一句怎么没跟她商量,心底却是打定了主意不认的。
王允和王夫人结发多年,眼睛一转就知道王夫人打着什么注意,端着茶,嗤笑道:
“妇人之见。”复又看看毕竟不是自己的地方,为官多年小心谨慎的王允一个眼神安抚了王夫人。
来日方长,这亲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老爷总有他的道理,王夫人毕竟不是无知村妇,当下打住,若无其事的和王允说起了汝州的产业。
王家的支柱之一王允高老还乡,韦家郭家借着同昌公主苟延残喘,朝堂内达到了一种摇摇欲坠的平衡,这种平衡在前线征战的将领那里却是胆战心惊。
薛平贵在被押送回长安的路上,本来同昌公主想设法给他一个斩立决,免得事情又被翻出来,于她是大大的不利,但是酒色袭身,老眼昏花的懿宗却在这件事情上异常的执着和精明,莫说是斩立决,一路上连个下手的机会也不给其他人,虽然沿途上公公对薛平贵百般折磨,但安全却护得滴水不漏。
这消息王宰相自然是知道的,但他并不知道,低着头站在田埂里等着他车队过去的那几个脚夫,其中便有个薛平贵。
郡守亲送了王家百里,药材衣物也备的精致妥帖,想来内院的夫人也是即看中这门亲事的,王福峥有大好的人生,而侧身而过的薛平贵却被押送往一条不归路去了,一进一出便是世事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