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改命,何其难哉!多少年来,多少流派,多少绝代英才几乎都失败了。”吕三通似乎沉浸了历史长河,轻叹一声。
“动物们智慧低下,无法逆天改命,但我们人类有着大智慧,先辈最初想到的就是提炼大自然的精华,道法自然,对吧,于是练丹服丹,以求延年益寿,乃至羽化飞生。他们在自然界找到一种神奇的东西,就是丹砂。
丹砂有一种奇特的性能,它是一种固体的矿物,同黄金一样,不会腐败,能永远保持鲜红的颜色,但烧过以后,却很快变成银色的流体,即水银,水银加入淡黄色的硫磺,又可以变回到红色的固体朱砂。能不能通过长期服食丹砂,达到长生不老、象丹砂那样永不腐败、永远色泽鲜艳呢?从先秦开始,就有人尝试。
然而,很多人在很长时间内试验过后,发现此路不通。现在这个时代已经看得很清楚,丹砂,即朱砂,寻常用来盖图章的红色印泥,化学结构为硫化汞。
此后,炼丹家们设想将丹砂加入其他各种矿物、盐类等进行炼制,最后希望能够炼制出服之长生不老的仙丹来。著名的炼丹家、医学家葛洪在《抱朴子》这部古代早期化学著作中,提出要炼制出“九转回生丹”,就可以获得长生。在他的书中,这样的丹倒是有记载,但葛洪也只活了六十多岁,最后死在广东罗浮山。
经过上千年的探索,最终许多炼丹家还是明白了,服食丹药,不能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化学物质或某种微量元素在体内长期积累,反而使身体中毒,产生疾病,甚至导致死亡。这种实践,终于无声地宣告失败了。
这期间,另一部分人开始寻求另一种长生大道:以天地为洪炉,以我们自身为丹药修炼。这就是“内丹派”。从东汉开始,内丹派以周易为蓝本寻求修炼秘法,但真正的代表是你祖师吕洞宾。
内丹派炼内丹是用意念将本身的精、气、神调集到丹田来炼制,这是外丹与内丹的根本区别,其实就是练气,也称为吐纳、存想、食气、行气、胎息等。
儒家、佛家也有各自的气功,内丹派的不同之处就在必须“意守丹田”,在练功的时候,要把意念集中想“丹田”这个地方,久而久之,丹田部位就会产生一丝热气,这是开始“生丹”了,在意念的支配下,丹田中的内丹能沿着人体的督脉、任脉运行,巡行一周,叫“小周天”。丹田有三个,下丹田在肚脐下三寸,中丹田在黄庭,上丹田在泥丸宫,一般人只能在下丹田炼成丹,最高的境界只能达到‘小周天’。但这么多人按此方法修炼却鲜有人成功”
向珍好象想到什么:“师傅,是不是祖师修炼有什么秘密?”
吕三通沉吟着:“也许吧,不过关于修炼我倒有点小感悟。我问你,你可知道同门传艺、功夫不一的道理?”
“不知道。”
“那你见过学习别人秘籍学出名堂的人吗?”
“好象没有。上次黑狗子他们得一本武功秘籍,高兴得要死,天天依葫芦画瓢练啊练,我看他到现在也不一定打得过李枫呢。”
“你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
“不知道”
“其实那秘籍倒未必是假的,包括书上的动作都可能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很多技巧的传授必须要经过‘言传身授’、‘耳提面命’,就是师傅和弟子一定要在一起学。
原因在于两方面,一个是师傅那里,很多的技巧精华不是看书不是依葫芦画瓢能学到的,必须要有师傅的当面讲解,要有那个示范,要有那种气场,更何况,很多精髓并不是文字能表达出来的。
另一方面在于弟子的资质。每个人的先天根骨气质是不一样的,只有师傅才能看得出他们的区别。修真派别里经常发生同一个师傅,他教学生时却传授不同法术的事情。这徒弟还以为是师傅偏爱不同。有的就抱着师傅的大腿哭喊着传授真经,弄的师傅哭笑不得。其实不一定是师傅偏心,那是他看出了谁的资质最适合学什么道术。
你非闹着师傅传你学不了东西,师傅没有办法,手背手心都是肉,传给你,可结果呢,下场只有一个,弟子学不到精髓,他下山再传徒弟,就越来越远,以讹传讹了。”
“哇,明白了,难怪师傅这么耐心给我讲解,谢谢师傅。”向珍吐了吐舌头。
吕三通微微一笑:“举一反三,是谓聪明。祖师一生收了不少弟子,但我算是亲传之一,
我们更是山西老乡,而别人,无论天分机缘还是功法都略逊一筹。”
“师傅,你和师祖怎么到我们这里来了啊?”
“说起来就是缘分了”,吕三通一声感叹,“当年你祖师追寻一处神秘之地,这地方就在你们辰州府境内、沅水江边一个叫木洲的地方。你们这木澳其实是他老人家当年歇脚之处。他看这里群山环抱,中有碧潭,心里喜欢就留下了一处居所。后来你们向家先祖,好象是从江西南昌迁移而来的,是一个被贬的宋朝大将军,也看中这里带就定居下来,并把祖师居所改成了古庙供奉。其实无论木洲木澳,都是他老人家命名。
祖师到木洲后就在神秘之地修了洞府,有很长时间都在洞内修炼,直到眼看无法突破,才只身离去,把洞府交与我。事实上,我跟着师傅不过二十年,他老人家就归虚了。
而我,没有师傅的天分,更没有师傅的寿命,100多年来也没有周天大成,更没有参悟神秘之地的秘密。今天到木澳,就是自知命不久矣,四处寻访有机缘的徒弟好传下老人家的衣钵。”
吕三通继续说:“逆天改命难度太大,你我有缘,但也最多只有10年时间,现在我简单给你讲授先天后天的道理,再传你改善体质的基本功法。”
“是,师傅,弟子一定要好好学!”向珍终于明白自己在老道士心中的位置,那不是弟弟上学堂就能学到的知识,那是逆天改命的开始!至少,认识师傅,她已经不用委屈自己再去做童养媳。
吕三通颔首开言:“简单说,所谓后天,乃是人出生以后的时间,先天当然就是出生以前的状态,可用‘一窍不通’和‘九窍不通’来划分。
人有十窍,双眼、双耳、双鼻孔,一口、一脐和前后阴。而人在母亲腹中孕育之时,只有脐带与外界相连,其余九窍都在休憩,这种通过脐带呼吸生存的模式就是先天状态,也是小周天从下丹田开始练习的原因。
而人出生以后,变为脐带这一窍不通其余九窍全部打开,是为后天。后天修炼主要就是增强人体的力量、韧度、身法等等外在属性。先天是从内修炼,包括血液、细胞、经络、大脑等等。
先天境界在下丹田丹成之后,人的体质获得根本上的改变,与后天相比,比如力量上,能隔空控物,高强者可移山填海,又岂是后天苦练的一身蛮力可比;论身法,先天高手远非后天的飞檐走壁可想象,高强者能以音速飞遁,天涯不过咫尺之间耳。因此,先天境界才成为你们口中的神话!”
向珍此时方才大悟。
吕三通:“我先给你做一份识字的手册,等明天你弟弟病好,我们再一起离开。”
说是第二天,其实天都没亮,吕三通给向旦把脉之后,叮嘱了向母几句,就要走人。好在向母也是利索人,摸了摸向珍的脸,点点头。
向珍看着弟弟,这时向旦还没醒。
吕三通盯着向珍:“可以了?”
“可以了。”
吕三通冲向母略一稽首,手一挥,一把三尺宝剑出现,手一松,“御剑术”,只见
宝剑好象变大一般,恍惚间,向珍已被吕三通提着站到宝剑中央。
经过库坝的古庙,吕三通微一停顿,一指点去,“轰”,庙内一片狼籍。
向珍回头时,整个村子迅速地成了一个黑点。
一个时辰左右,吕三通师徒出现在一块悬崖上。向珍脚下几只没睡醒的老鹰郁闷地飞向天边,再往下,一条湍急的河流往远处迤俪而去。
“师傅,这就是辰州府,木洲?”
“不错,原来叫辰沅道,洞府在下面,我们进去。”
吕三通拉着向珍在悬崖边轻轻跳跃,赫然间,一道石门被打开。
向珍好奇地走在后面,四处打量。石洞并没有特别之处,地面宽约三人并肩,墙壁上的石面还沁着水珠。
吕三通也不介绍,闷头带路。向珍感觉通道似乎在慢慢下行,也越来越宽。
终于,一间面积一百多平方的大石头厅房出现眼前,从地面的平整来看,应该是演武厅,厅的四周还开凿了数个小房间,但都没有门。
吕三通开口道:“小珍,你入我门派,按规矩我们要先去拜一下祖师。过来。”
“祖师?”向珍怦然心动。
走进一间宽敞的石房,右侧是一面如刀削般平滑的墙面,一幅道士画像被整齐挂在中间,像上道士一顶黑色檐帽,古铜色长脸,眉飞入鬓,双目直视前面,似乎能洞穿世间百态。隆鼻下八字胡须,右手中、食指并举作剑式,夹住的却是他嘴下一缕迎风飘起的长须。
“这就是祖师啊。”向珍还在盯着画像里那含笑的道士,揣摩他背后的宝剑是否真的锋利逾铁,吕三通已经在旁边喝道:“跪拜。”
“是”,向珍赶紧趴在地上冲着画像磕了三个响头。
“这是你祖师以前住的房间,没事别进这间房子打扰他老人家。”
“是,是”向珍连连答应,貌似师傅他对祖师感情很深。
“你先选一间自己喜欢的房间,打扫一下。中间那房有些稻草,你多搬些过去。我到集市添点食物,回来后,我再传你入门功法。”
“好的,师傅。”向珍嘴上答应,人已经飞快地查看房间去了。
吕三通微微摇头,自己已经辟谷多年,俗世的五谷对他来说不能提供养分,可是小弟子才刚进门,免不了要跑一趟市场为她储备日常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