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武道心力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向珍挥起右手,正要劈开囚门,忽然轻“咦”一声,双眸寒光一闪,身体右转,立起的右掌,在电光火石之间转而拍向右侧虚空。那里,一道黑色身影凭空出现,且在凝聚身形的万分之一秒内,一击重拳击向向珍的心脏部位。

  “啪”,拳掌相交,两人各退一步,而巨大的能量波动如惊涛拍岸,刹那间席卷了整个监狱。合金制作的囚室都发出剧烈的振荡,仅仅由薄膜装裱的天花板却经受不住冲击,片片崩裂。

  偷袭者在被击退中发出不可置信的惊呼,而向珍也是暗暗纳罕,虽然对方是偷袭,但事前她竟然没有发觉其藏身之地,且对方出手之狠辣、包涵的能量之强也是生平仅见。

  换了另一个人,这偷袭可以说十拿九稳,但且不说向珍神念之精微庞大,就是作为一名超越了世俗技击专家的武者,对方在她这里也难讨好。

  所谓拳即是道,练到宗师境界,就能“不见不闻而能觉而避之”,当年形意拳李洛能、八卦拳董海川、太极拳杨露禅、武禹襄,还有孙禄堂先生都到达了这个境界。孙禄堂先生年近半百时,信手击昏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时,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举击败日本5名技术高手的联合挑战。

  为什么说拳即是道?从实证的角度,孙禄堂先生在进入化劲阶段后,面对保守的拳坛,公开了自己的心得,他说:“惟练化劲之后,内中消息与同道人言之,知者多不肯言,不知者茫然莫解,故笔之于书,以示同道。。。。。。拳术至练虚合道,是将真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不动之时,内中寂然,空虚无一动其心,至于忽然有不测之事,虽不见不闻而能觉而避之。中庸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是此意也。”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内家拳比如形意拳,分三层道理、三步功夫、三种练法,合起来,第一阶段是炼精化气,是易骨功夫,是明劲,和丹道一个原理,先要筑基,得外家功夫。

  有人记录了一位习武六十多年的老人,他早年从名师练形意拳五年,一拳劈出,带动风声,势不可当。但他练的是开展式,行家们称为“假拳”,只不过是形意拳的基础功夫,相当于太极拳的摧僵阶段。为了把明劲练成暗劲,他不得不重新从站桩练起,将开展式改为紧凑式,以求劲力内蕴。这样又足足练了七年,才觉得身上有了内劲。他夜晚在公园练拳,虽然全身放松,但打出拳去,居然发出嗡嗡的震动声,能传出好远,惹得行人前来观看。他逐渐体会到形意拳由外向内练的奥妙。

  这种内劲,也叫暗劲,向珍曾经在恒星级时,进入云脑,在室女道场,用暗劲击败了科冒,被誉为“银河战士”。这就是第二阶段,得气以后,炼气化神。这个神,就是意,在丹道中就从小周天进入大周天了。明劲有声,而暗劲无声,那老者的拳劲由以前的风声鹤唳,发展到嗡嗡声,就是进入第二阶段的标志。

  这个时候,修炼者的身体与气质也有相应变化,稍稍明了大道奥妙,尝到甜头,于是待人谦和,没有盛气凌人的架子,也不会动辄炫耀武功,恃技欺人。有的人甚至将武功深藏不露,混同于常人。体形渐趋于瘦健,少横蛮肥重之态;再是步履轻捷而稳实,少拖沓滞重之病。

  说到混同常人,如果有缘有心者,还是会在他们的子女身上发现端倪。曾经有个女孩考上一所三流大学,就发现她的室友特别会打架,放倒三五个小伙子稀松平常,一问,果然是家传。想来也是,李小龙和叶问的祖师严咏春就是个疯疯癫癫、舞刀弄棒的“假小子”,直到遇到未婚夫梁博俦,才逐渐回到了女性的轨道上来,并且出嫁后把武功传给丈夫,起名“咏春拳”。那么她的功夫哪里来的,不言自明,绝不可能是她一个年轻女子自创。

  而到了第三阶段,就是化劲阶段,叫易髓,叫炼神还虚,就是返璞归真了,能把暗劲练到至顺至柔。在丹经里叫“阴阳混成,刚柔悉化,谓之丹熟”。老子的话就是“致虚极,守静笃”。用一代宗师,号称“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郭云深的话来说,就是“有形有意都是假,拳到无心方见奇”。

  忘掉第一阶段的形和第二阶段的意,这就是第三阶段。武侠小说中,金庸笔下多是第一和第二阶段,招式华丽流畅,而古龙笔下人物则是第三阶段,所谓的“无招胜有招”,近于道了。

  练成了化劲的人才真正能称得上武学大师。他们儒雅清秀,神态慈祥,步履轻盈。你想要识别就看他们眉心:两眉正中隐隐若有红光,拳经上叫做“一点灵光吊在眉”,又称“光聚天心”。当然,这种境界的人,比例大约是十万分之一,只少不多。

  就心态而言,耿继善大师回忆说,他“年轻习拳术时,肝火太盛,视同道如仇敌,练明劲四五年,自己感到性格起了变化,对于过去的事常感愧悔。又练暗劲五六年后,每见同道之人无不相和,对于技艺高过自己的人,不仅不嫉妒,反而加以称赞,但自己还有一点吝啬之心,不肯以秘技示人。

  而后又练了五六年化劲,方觉腹内空空洞洞,混混沌沌,无形无象,无我无他。这时方能泯灭门户之见,遇有同道者无不相爱,遇有不如自己者无不欲教。偶与人较量,并无先存一个打人之心在内,而所用所发皆是道理,无入而不自得。这时方才明白了形意拳中和的道理,体会到练拳可以变化人的气质,使之入于道的境界。”

  因此,拳道合一,是大师们的共同认知,他们也早就指出: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心者,道艺也,划清了武艺与道艺两种境界的差别。

  向珍与黑袍老者身形同时倒退,再四目相对,内心均是心中一凛。黑袍老者眯起鱼尾纹泛滥的小眼睛,只见对面这女子不过身高2米左右,一袭蓝色轻裘,堕马髻,长发后垂几至于臀,闲散中流露一份优雅高贵,其铠甲未出,显然是极为自信。

  而最让他惊讶的是,这少妇身材窈窕,五官相貌很是寻常,但大大的黑色眼睛明明盯住了自己,却似乎深不见底,底既不可见,自然无风难起浪。在这监狱中,他用来摧残了无数次后发帝国皇族女性的邪恶之眼,居然没了用武之地。

  凭借他丰富的阅历,他感觉这女子似乎已经脱离了肉身器官的控制,若非她凭借神念全方位感应,自己不可能找不到眼睛的瞳孔和视源的焦点,更不可能躲过自己的必杀一击。

  而向珍讶然的却是这老者惊人的邪气,这种邪气居然浑然天成,似乎自出娘胎便有。其相貌本已猥琐,而其肢体无论直立还是移动,即便是双手在潜意识摸向腰侧武器都流露出一股淫邪、奸诈、凶恶、残忍的意味。目为神之窗,观其游移的双眼,那里分明隐藏着贪婪、卑劣、傲慢与冷酷。他似乎时刻在寻找你的弱点,期盼你懈怠,以便用最下流最歹毒致命的一招,了结你生命,剥夺你的自由。

  这人就气质而言,就如同一个人类的弃儿、垃圾中的渣滓,其灵魂波动频率大异常人。拳掌互换,向珍已判断其修为比自己还略高半分,但魂力只是时空之主层次。

  “大奸似忠,大佞似信,你还不到家呢”,向珍轻喝一声:“什么人?胆敢潜入我人类帝国!”

  这话当然有套话的成分,因为向珍能确定他是生命体灵魂,却确定不了他来自哪里。老者闻言,冷笑道:“好个女子,居然能接我一拳,再来试试。”

  黑袍老者话音未落,身形忽然一纵,左手成掌,其拇指上翘,贴近右臂肘关节处护住;右手握拳,如同提起一把大锤,一个斩捶就对着向珍当头砸来。

  他的身影竟然超过了语速,迅速逼近向珍。这速度令向珍吃惊,看来他即便不偷袭,移动速度也是极快,急切间,向珍身躯微微一动,单臂上扬护头,有点像一头笨熊,因为动作迟缓,笨头笨脑把手放在头上准备挨打。

  但黑袍老者却不这么觉得,他计算好的力度和角度,竟然都因为对方微微一缩,力量被卸去大半。“对方是高手,显然不会站着挨打,必有后招”,老者心思何等狡诈,在百忙间腰身往左一拧,把下砸的右拳在空中由上改下,手臂一转,类似黑虎掏心般击向向珍胸口。这就像打仗一般,前军见势不妙准备变成后军,并发出火力,掩护撤退,败中求胜。

  他猜得没错,向珍使的正是太极拳中的束展,所谓阴阳两仪、熊鹰竞志,这一收束和一扩展,正是一攻一守、一阴一阳,熊为守势,鹰为攻击。如果黑袍来者不改招式,当他全部力量都在锤击上,被向珍上扬的手挡住,他就胸口将迎来向珍的鸡腿寸步。郭云深和尚云祥两位先辈便是这样,遍身处处是鹰熊,“遮也打,拦也打,沾哪打哪”。

  而此刻,因为老者的变招,向珍不能出脚,于是转而求其次,遮手化掌下移,狠狠击在老者的右拳上。

  “砰”,又是一次拳掌相交,这次可不是平分秋色,黑袍老者脸色一变,分明吃痛。而原因就是向珍在稍微占据主动的情况下,加入了暗劲。而这种暗劲已经不同于当年她还是恒星级时的暗劲,这时已经融汇了她的心力研究!

  想来,武术可分养生、搏击和表演,如果三合一,必然归结为:武术修炼的其实是人的心性,一味追求力量和速度,必然落于下乘。看看有几个技击家是长寿的就可以知道。不合于道,则必然为道所弃。

  向珍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算以技击入道,她更是很早就清楚养生养性的道理。在三个阶段中,很明显,第二阶段是分水岭,是从外家进入内家,从后天进入先天的屏障。那么第一阶段,明劲练到极限,可开碑裂石,如此强悍,为何不能养生呢?甚至短命呢?

  这就是一个只知放不知收,只知消耗不知生养的道理了。炼精化气,外家功夫的威猛,是把精血高度调动并发出去,如此,就透支了身体的元气,和银行透支一回事,你不存钱只用钱,迟早有麻烦。所以,可持续发展的路,必然是养气。

  说到养气,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当年陈独秀先生就猛烈批判过,他在批判中医时举起了如椽大笔:“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其想像之最神奇者,莫如‘气’之一说。其说且通于力士羽流之术;试遍索宇宙间,诚不知此‘气’之为何物也!”

  其实不仅是他,包括鲁迅、胡适等文豪,都在当时发出了批判传统文化的号召(具体原因可参见第八十章“大道之儒”),而他们个个笔力雄健,文章影响深远,但显然是操之过急,是不恰当的,尤其说“全部十三经,不容于民主国家者盖十之九九,此物不遭焚禁,孔庙不毁,共和招牌,当然持不长久”,几乎只准备给子孙后代留百分之一文化遗产,不输于秦皇“焚书坑儒”的激进与反动了。

  实则仅以中医论,经络穴位等连现代的X射线都检测不到,而中国人却实践了上千年,何至于陈先生说的不解人身之构造,甚至不如西方人画不出一张简单的医学解剖图!不了解人体构造,你去弄一套内体解说理论看看?假如在1543年现代解剖学诞生以前,人类都不解内体构造,那怎么没见其他民族弄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络穴位学说?

  何谓之气?按照郭云深大师所说,每个人运动时消耗的热量能量等,都包含了元气。而人剧烈活动,体血精力都会化做这股热量能量和汗水一起通过毛孔释放出去。这就是练精化气的道理。能不能含住这股气,则是养生和不能养生、内家和外家的本质区别。

  那么如何养气,就很明显,需要学会适时地关闭毛孔,留住能量,不让其虚耗。一罐子火药,装着的时候没有事,但是一但受到火焰,立刻体积千百倍的膨胀,炸破罐子迸发出去。火药一炸,罐子支离破碎了,人体也是一样,元气一冲出去,人就虚了。

  但人是不能随意控制自己的毛孔的,不过可以通过外部的刺激来感受到闭毛孔的特征。就比如你冬天从空调房出门,一冷,一个激灵,那就是关闭毛孔。

  武术中的暗劲是元气冲出毛孔来打人,就如电击一样,也同万根针刺。高手打人,往往不用明劲,轻轻一搭手,心力一激,元气就冲出毛孔了。

  人虽然一机灵,能在全身起鸡皮疙瘩,也能一火急,全身出汗,但那都是大范围的。真正打斗的时候,要小范围的打开毛孔。比如人有的时候无意一急,身上不出汗,手心却全部是汗,这就是无意之中贯通了手上的表皮神经。

  高手比武的时候,释放元气都是控制在小范围内,也就是一拳打到了你身上,拳头接触到你身上的肌肤出汗,这才是真正精确到了位置,控制暗劲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人的意念一急,就要出汗,这就是意与气合。打人急在手上,就是气与力合。

  武林高手一掌下去,能打断钢筋石板,这不是靠肉体的硬度,是靠暗劲元气一下冲出毛孔的冲劲。暗劲一冲,先就破坏了钢筋石板的组织结构,然后顺着这冲势,拳头轻轻一磕碰,就断裂粉碎了。

  搏击大师,虽近于道,但终究不是修仙者,他们最后也就是拥有强健的心脏、以及肾脏、肺部和腰劲,还有就是学会了控制心境。

  对于向珍来说,却是心脏之心、大脑神经元与灵魂精神力的区别,是魂力的强大,是对身体所有器官组织的如臂使指,这是精神大师比武者恐怖的地方。黑袍老者的修为和身法,比向珍还要略高,但第二次交锋,老者明显吃了亏。

  此时,老者怪啸一声,眼见向珍重压而来,为了求活,居然身形下挫,身体后仰,双腿连踢,居然是撩阴腿的样子,直奔向珍大腿而去。

大道之前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13123/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