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阅兵式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一位骑士,替换下喜来登酒店的御者。

    殴雪君乘坐的马车,并入女王殿下的随驾车流。

    黄金马车……黄金马车可是相当的稳定啊,坐上去一定相当舒服。

    女王殿下车驾过后,是一声嘹亮的军号,滨江路气氛变得肃杀紧张。

    整齐的军鼓声中,一个百人组成的步军矛队方阵行来。

    铁甲覆面,长矛如林。行伍整齐,步调一致。嚯嚯的踏步声,震入心机。

    矛队后是同样由百人组成的刀兵步队,银盔银甲素罗袍,左手执半人高的盾牌,右手执出鞘的锋利唐刀。

    第三支百人队是轻骑兵,背插短矛,鞍侧有马刀,左右腰间挂两柄短弩。马鞍前部,横亘一柄半长火铳。

    第四队是十辆四轮战车,由双马拖曳。

    前方一个御者,车上四位轻装军士,持半长火铳肃立。战车黝黑的挡板两侧各有一排射击孔,车后有一大孔,探出一截乌亮的炮身。

    接着是一队重甲骑兵……

    整整九个装备精良、训练完备的方队过去后,是一鼓乐队。

    领头的鼓车立一魁梧的赤膊大汉,两侧各有一手持军号的号手。

    鼓车行至儒雅楼前,大汉高高举起巨大的鼓槌,擂鼓。

    “咚咚咚咚……”,三通开场鼓后,号手吹出长音。

    后队鼓乐齐鸣,滨江路上登时热闹非凡。

    鼓乐队前两排是行军鼓,又两排吹着一种类似唢呐的铜器,接着是两排腰鼓,两排敲锣的。

    最后两排,是盾剑兵护卫队。他们以厚脊短剑敲击圆形盾牌,也十分之整齐。

    压阵的是三辆涂装军绿迷彩,双马拖曳的长管礼炮车;只随队行进,没有点火鸣炮。让儒雅楼前的众人,都松了口气。

    这番热闹过后,道路两侧的骑士收拢队伍,举枪致意,随鼓乐队列队离去。

    王奇山被雷得目瞪口呆,这是……阅兵式好不好?

    队伍远去,雄壮的鼓声中,军号声还隐约可闻。那旋律十分之熟悉,是军训收队时的必放曲目,拉歌的首选。

    “此地雅人甚众”,你这是“恐扰人清净”的样子吗?

    女王殿下的示威,你们懂不懂?

    女王与女神去小憩,今夜,不知要有多少人睡不着觉?

    儒雅楼门前逐渐恢复秩序。

    文人雅士们的眼神里多有不屑,他们不认为女王殿下有什么资格享受如此大的荣耀。简直是儿戏!

    儒雅楼前并非只有文人雅士,他们只是点缀。

    更多的是江左五国王室显要,五大世家宿老、江南诸侯来此的贵客嘉宾。

    王奇山能感觉到,有几个男子望着远去的“阅兵方队”,神情复杂。

    他不了解这个世界的战争方式与装备水准,但他很清楚江左镇的铁器与兵器价格,那可不是一般的贵。

    又一车队在骑士护卫下停在儒雅楼前,却是南柯郡守淳于贤到了。

    王奇山退到人群后,仔细观察这个闻名遐迩的大人物。

    在江左五国,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活得如淳于贤这般潇洒。比如这次,他在江北大败,连丢七城,让对手攻破国门登堂入室。

    这个时候,任何一个主帅包括女王殿下在内,说是不打仗了,良辰美景难得,风花雪月更美,要丢下战场上厮杀的将士跑到江左镇举办什么雅集盛会,都是作死的节奏。

    只有淳于贤,在宣布小昆山雅集的消息后,南楚芈尙都快要攻上松岳城城头了,也不得不悲愤地骂一句“算你吊”,然后退兵十里,宣布暂时休兵停战。

    女王殿下听到这个消息,只叹息一声,就巴巴地带着精兵良将上船赶来江左镇,准备给他擦屁股,

    要回答这淳于贤为什么会如此吊,这个比较弱智的问题,必须从三十多年前说起。三十多年前……要从二百多年前说起。

    二百年前的历史,要从一只鸟说起。

    那个时期,江左五国,南楚,南吴、南韩、南周、南卫,当时称作南楚五国,只是四个躲在不为人知的角落苟延残喘的没落贵族世家,与一个打着楚国贵族旗号的汉江氏族,结伴南下迁徙的家族组合而已。

    南楚,是个不怎么靠谱的带路党。

    江左五国王旗的左上角,都有一黑色的玄鸟图案。

    那只玄鸟,就是带领他们绕过千山万水,突破重重阻碍,来到江左这块风水宝地的吉鸟。

    关于这只黑鸟,有很多的传说……

    总而言之,在五国王室贵族们看来,玄鸟不是鸟。

    五个家族在玄鸟的带领下总算苦尽甘来,初临贵地。

    看到如此一大片肥沃的土地,皆欣喜若狂。随即四散开来跑马圈地,各自自我封建,占据一块风水宝地修建农庄,开拓荒原。

    三十年后,他们不约而同地筑起城堡,纷纷宣布立国。与一千多年前,他们祖先的祖先的祖先,开拓黄河流域时的所作所为,几乎一模一样。

    立国后,他们都面临同样的难题:山民蛮族袭扰,缺少国民,缺少工匠,缺少……除了粮仓里的粮食,什么都缺少。

    经过商议,初步站稳脚跟的五国年轻的王室成员们,决定合力打通通往北方的通道,引北地小家族与流民进入。

    据说,又是玄鸟带路,北上通道顺利打通。

    收买或哄骗、抢劫的一大批北地流民来到之后,在这一片富裕的沃土上,江左五国巩固王权,子弟带领流民四处封建,开枝散叶,土著山民能吸收的吸收,不能吸收的都被赶进西部的大山里了。

    如此过了三代还是五代……人口稳步增长,各国封建成果斐然,都建起了十几个城邦,州郡也初具规模,仓储丰盛,对知识与文化人才的需求开始显现。

    为了吸纳人才,鼓励教育,江左五国联合起来,到中原、江南地区各大城做广告,开榜纳士吸引人才。

    他们宣布不问出身不问来历,谁都可以参加五国联办的科举考试。

    这一招,不仅吸纳来了知识人次,也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批数以百计的以小家族为单位的南迁队伍,赶着马车带着妹妹和工匠,赶来在江左五国落户。

    中原地区崔、卢、郑、王、李五大世家,就是在这个时期,各自分出一个小的家族分支迁徙进入江左五国。

    最初的三季的五国联合科考,上榜的状元、进士当然以出身五大世家的子弟为多。这就造成了一个尾大不掉的尴尬局面:五国各部、郡的重要官员,都快要被五大世家的子弟垄断了。

    他们凭借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与管理地方的经验,在江左五国之中,快速形成知识官僚阶层,即士族阶层。

    为了限制崔、卢、郑、王、李五大世家的势力膨胀,士族阶层的泛滥,五国国君秘密商议后,五国联合科举的第四季被喊停,借口是没有那么多的官位了。

    这个理由、勉勉强强也算说得过去。

    毕竟,那个时期的江左五国合起来算账,人口也刚过百万,州郡不过十,城邦不过百。

    五国王室自己家的家族子弟都没地方吃饭,不得不带着部曲私军到处开荒封建,哪里会有那么多的官职让外人去做?

    又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江左五国人口激增,新的郡城逐渐成型。

    北方五大世家的门客弟子不敢重用,五国王室自家人管理自家人、自己吃自己的弊端已成为五国国君“不可承受之轻。”

    “吸纳新鲜血液”的想法再次摆上议事议程。

    五国王室议定,五国联合科举第四季,将限制崔、卢、郑、王、李五大世家子弟参加科考的人数。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

    

南柯计划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23875/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