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歌是山西汾阳人,从小在自家的武馆跟随父亲习武,这间武馆是祖传的,所以狄歌的家世一直还算不错。
而且家族之中一直有传闻,狄歌的祖上就是北宋名将狄青,这是他们家族最重要的资本。
不过除了宗祠内那块匾额之外,也没有什么其他证据证明,有时候就连狄歌自己都将信将疑。
不过狄家传家的东西也不单是这块匾额,除此之外,还有一张绢布代代流传,当然,重要的不是绢布本身,而是它上面所记载的东西。
那是一卷经文,名为《养生经》,顾名思义,有养气修身之效,是真正隐形的传家宝。
听说这卷经文起源于名寺,后来巧合下被狄家所得,就一直留到了今天。
为了保护它,绢布一直被藏在御赐匾额后面,一般观看都是拿拓本使用。
虽然只是一卷经书,但它的功效却非比寻常,养生到在其次,最主要的是,这卷经书可以让修习者产生内劲。
通俗的讲,可以把它理解成武侠小说里面的内力,不过功效没有那么变态而已。
饶是如此,这也算了不得的东西,别人狄歌不知道,他就亲眼看到过自己的父亲,也就是现在的狄家武馆馆长兼家主狄闻仲。
在一次外出踏青时,狄闻仲有意展示,曾经一记侧踢,将大腿粗的小树硬生生踢断,一掌可以在青石上留下清晰的痕迹。
而这些正是因为那卷经文,要不然狄家家传武学也和现在大多数武术一样,只剩下一些套路,基本上都是花架子,虚有其表而已.
狄闻仲从小便要求狄歌练习《长生经》。
按他的说法,练武养外,修经养内,外可强身健体,内可生气透劲,狄歌到现在十八岁,虽然才刚刚成年,但在武馆中也算是一把好手了。
至于狄歌的生母在狄浪一岁的时候就死于癌症,所以狄歌几乎是他父亲一手带大的。
最终,狄歌在地上坐了好一会,等到双腿缓和过来后,他才站起身来,往身前的灵位前上了一炷香后,也退出了大门。
现在正好是月中,夏夜里虫鸣四起,夜空中更是万里无云,露出天上繁星点点,皎洁的月光挥洒大地,所见之处一片苍茫。
月色虽然给燥热的都市带来一丝久违的凉意,但狄浪看了看手机,不过才九点左右,这么早肯定是睡不着。
狄歌走到自己单独的偏房中,从卧室门后掏出一根灰白色的长棍,随后又把身上黏乎乎的衣服三下五除二扯了个干净,直接扔在一边,到最后浑身只剩下一条深蓝色裤衩。
拿到棍子后,狄歌又赤着脚走到房前的小院中去,虽然有经常打扫,但中还是有些小小的砂砾散落在地,还有石板缝隙间刚冒尖的小草也微微有些咯脚。
不过狄歌完全不在意,毕竟他跟普通的城里孩子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从四岁开始,狄闻仲就已经开始教他习武了,毫不保留的说,狄歌到现在吃过的苦,很多成年人一辈子都没吃过。
他现在要练习棍术,这是他自己给自己定下的晚课,每天都会练习,只要在家,这些年来从未间断过。
本来狄家真正世代传习的是一套刀法,但狄歌这厮偏偏是个驴脾气,打小便驴。
他五岁的时候,刚刚懂事,西游记还在中央台热播,那时候,没有小孩会不喜欢这部电视剧,玩游戏时没人会不争着当孙悟空,自然也爱屋及乌的喜欢上了金箍棒。
本来都已经跟着狄闻仲练了几天刀法的狄歌也犯了驴,突然就死咬着要学棍术,从此以后,就开始了他的挨打人生。
这个选择曾经把狄闻仲气的好几天吃不下饭,但是又犟不过六七岁时,正好是油盐不进的狄歌,最终还是由着了狄歌。
身为一个武馆馆长,狄闻仲虽然称不上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但是简单的棍术套路也懂一些,就全一股脑传给了狄歌。
狄闻仲原本以为狄歌一个四五岁的小孩,最多玩几天就会厌倦了玩棒子。
但却没想到,这小东西是真的喜欢棍术,对其他东西都不上心,但偏偏练起棍法来兴致勃勃,不到三四个月就耍的通透。
到现在,他手中的长棍至少都被抽坏了二三十根,掌心也早已磨起厚厚的老茧。
不过虽然翻来覆去只会那几招,但这么多年也不是白练的,狄歌现在耍起棍术,可以说是如臂使指,很轻松自然,或弹或挑或抽,都遂心如意。
随着夜色变深,棍棒呼呼的破风声渐渐止住。
狄歌顺着额头,用手往一头短发上狠狠一抹,甩去即将滴落的汗珠,随手挽了个棍花后,有重新回到房间里,将棍子靠在门后。
带着这一身臭汗肯定是睡不着的,狄歌接着转身就直奔浴室。
他没有开灯,就着月光打开水龙头,任由冰凉的冷水从莲蓬头中喷出,再顺着高高的鼻梁滴落到他结实的胸膛。
“舒服!”狄浪爽快的喊道。
一阵阵凉意袭卷全身,浑身一阵舒畅,狄歌感觉,用凉水冲澡,简直比三伏天吃个西瓜还要得劲!
燥热的内心渐渐平复,狄歌咧嘴一笑,虽然今天被大骂了一顿,但是内心已经好久没有向今天一样通泰。
不出意外的话,狄歌的命运很简单,应该会和他父亲一样,继承这家武馆,然后终日习武练功,将狄家传承下去。
不过这些对于现在的他还有些遥远,狄歌依旧还是个中学生,为了不耽搁明天的学习,还是早睡为好。
冲完澡后,躺在硬木床上的狄浪甩甩头,不再纠结那些破事,打开呜啦啦叫唤的旧电扇,很快发出共鸣般的轻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