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寂静的连众人的呼吸声都听得清清楚楚。在孙翊摔杯之后,整个大厅内陷入到异样的沉默中。
良久后,一个深沉的男声铿然道,“某今生,永不作诗!”
众人闻言望去,却是当代大儒顾雍顾元叹。
孙翊朗声笑道,“元叹先生何自鄙也?诗书为小道,先生乃大才,怎可拘泥于此间,绝非贤士所该为者!”
顾雍听罢,起身朝孙翊长揖一礼,道,“三公子之能,雍深服不已,愿与三郎结忘年之交,不知可否?”
孙翊侧身避过顾雍大礼,正色道,“先生谬赞,小子愧不敢当。先生为小子叔伯辈,乃饱学之士,小子能与公结忘年之交,乃三生有幸也。实当不得先生大礼。”
顾雍起身笑道,“能与江东孙三郎相交,真快慰平生也,当浮一大白。”言罢,举杯一饮而尽。
魏腾此时也站起身道,“元叹既然与三郎忘年而交,那我等又岂可甘于下风。不如此席间众人同为此事,大醉一番如何?”
在座诸人皆大喜称善。孙翊也不矫情,与他们共饮三杯。
这些人是高兴了,可旁边还有一个不高兴的呢。谁啊?袁尚三公子啊。
本来袁尚是想难为一下孙翊的,可没成想,孙翊随口作出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倒好,整整二十万斛粮食就输出去了。但袁尚不敢反悔啊,因为他老爹太爱面子了。而且作为想和自己大哥袁谭争位的袁尚,也不能这么跌了名声。
只见袁尚故作洒脱的道,“三郎大才,某愿赌服输。待吾回返之后,便向父亲说明,调拨二十万斛粮食送来庐江。”
孙翊没有继续刺激袁尚,郑重道,“吾知世兄乃大丈夫,今日一见,名不虚传。世兄放心,吾命人将二十坛郎酒先行送往驿馆,待世兄回返之时,一并带走即可。”
袁尚略显尴尬的答应,然后继续回席喝酒不提。
是日,众皆大醉而归。
话分两头,且看曹昂与郭嘉这边。郎酒确实好,而且够劲。郭嘉这个历史上出了名的酒虫更是对此“爱不释嘴”。临别之际,硬是厚着脸皮,请曹昂问孙翊要了两坛。
等回到住所,郭嘉迫不及待的打开了酒坛,也不拿酒杯,直接对嘴灌了一口,大笑道,“哈哈哈,痛快,痛快!美不胜收啊!”
身旁的曹昂看着郭嘉的模样,忍俊不禁的道,“奉孝先生,适才还没喝够吗?”
郭嘉醉眼朦胧的道,“大公子不嗜酒,未知此乃是酒中极品啊。况且,现在这郎酒可是真正的价值万金了。”
曹昂一愣,问道,“先生此言何意?”
郭嘉幽幽的道,“今日孙三郎与袁尚打赌,以一首《将进酒》外加二十坛佳酿,就换取了二十万斛粮食。如此算来,一坛酒便值一万斛粮食啊。去岁大旱,司隶一带粮价飞涨,一斛可卖五十万钱相当于五两黄金;以此算来,这一坛酒可是值五万两黄金啊。再加上那首千古绝唱,以此算来,这郎酒价值万金,还是少说了啊。”
看曹昂还在细细算账,郭嘉又喝了口酒继续道,“主公去岁开始命人屯田,总共才得粮百万斛而已。今日孙翊轻轻松松就弄到了二十万斛粮食,加上那陆伯言从袁术处弄到的二十万斛粮食,庐江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四十万斛粮食。哈哈,着实不凡啊。”
曹昂听闻,迷惑的道,“先生,那陆逊从袁术处不是只借到了十万斛粮食吗?您怎么说是二十万斛?”
郭嘉贼兮兮的一笑,道,“大公子真相信那十万斛粮,是被黄巾余孽抢走了吗?”
曹昂想了想,很老实的问道,“难道不是?”
郭嘉神秘的压低声音道,“以吾猜测,开始袁术赠予庐江的十万斛粮食,必定是被你的义弟陆逊,设计坑走了。”
“啊?”曹昂惊呼一声,然后发现自己的失态,忙走到房门前,仔细听了听外面的动静,这才转身回来对郭嘉小声道,“先生何以如此肯定?”
郭嘉呵呵一笑,再次举起酒坛喝了一口,悠然道,“据细作通报,那濡须口大营本有庐江丁奉所部三千人马,另有孙礼所部两千丹阳新兵。明面上看,丁奉所部人马皆已撤回,可那孙礼所部之兵去了何处?再者,陛下圣旨要刘备攻袁术在后,而袁术所部攻吕布在前。既然如此,那魏续被袁术部下所杀,袁术怎能不知其事?这就说明还有一股势力在挑拨两家交恶。吾推测,定是陆逊得孙翊之命,率人冒充袁术部下,先挑起袁吕之争;后又在得知刘备奉召讨袁之时,卖个人情给袁术。并以帮助袁术为名,获取粮草。陆逊再指使手下抢得首批粮草,嫁祸于黄巾。如此一来,以苦肉计再赚袁术十万斛粮食就水到渠成了。若真这样,那今时得利最大的不是偷得徐州的吕布,也不是坐山观虎斗的主公,更非强占广陵的袁术,而是身在庐江,你的结义兄弟,江东孙三郎!”
说完这些话,郭嘉并没有理会已经有些惊呆了的曹昂,而是自顾自的微微一笑道,“妙啊,妙!环环相扣,计中有计。观情况之发展而下套,看形势之变化而设谋。如此年纪便有这般智略,陆伯言绝非池中之物也。”
曹昂听完这些话,如同闻晴天霹雳一般,怔住了。他从不否认孙翊有大才,但是对于陆逊的观感却走了眼,总认为自己这个结拜二弟只是人物风/流,长得漂亮。却没想到自己居然被陆逊的外表所迷惑,差点失误。
此时,门忽然开了,一个略显憔悴的男人走了进来,笑着道,“不愧是鬼才郭奉孝,分析的入情入理,洞若观火。佩服,佩服!”
曹昂和郭嘉抬眼望去,却不是养病的戏忠戏志才,又是何人?
郭嘉朦胧的双眼斜瞅着戏忠道,“你这半死不活的病鬼,是不是闻到酒味才来的?”
戏忠也不回话,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拿起酒坛深深的闻了一下道,“好酒啊,好酒!可惜,我无福消受啊。唉!”边说边狠狠的咽了口唾沫。
曹昂连忙给戏忠见礼,恭声道,“志才先生可好?家父甚是想念先生。”
戏忠洒然道,“大公子不必多礼。唉!两位神医不让我喝酒吃肉,只能以素食下饭,哪能好的起来。”言罢,又盯着酒坛看了一会,最后硬生生把头撇开,脸上充满失落之色。
郭嘉似是不愿放过这个“打击”戏忠的机会,故意拿起酒坛,优哉悠哉的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酒,好诗。志才兄未能现场观摩,真乃憾事也。”
戏忠早听人说了孙翊又出神作的消息,现在看郭嘉这样,却并不恼,笑着道,“这又如何,等我五年后还愁没有机会再喝吗?况且,如今吾身在庐江,若想让孙三郎赋诗一首,亦非难事。”言罢,看着迷迷糊糊的郭嘉,“倒是你这酒鬼,还是早早断了那五石散,适量饮酒,以免重蹈吾之覆辙。”
郭嘉闻言晃晃悠悠的站起身,嬉笑道,“平生无此二物,还有何乐趣可言?”
戏忠摇了摇头道,“看样子,确实要孙三郎也骂你一通,方可回心转意。”
郭嘉闻言哈哈大笑道,“怎么?当年孙三郎那号称千古绝骂之语,将你弄来庐江,使其声名鹊起。今番,你又想让他故技重施,以我之名再为他作嫁衣裳乎?”
戏忠闻言亦是哈哈大笑,笑的曹昂和郭嘉都有些发懵。只听戏忠笑道,“郭奉孝,你太高看自己了。想现在这天下间,有几人不知再世甘罗江东孙三郎?若是他骂你,该是你借他出名尔。”
这句话说完,郭嘉愣了一会,突然又狂笑起来,道,“志才兄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当如是,吾定让他痛骂一番。哈哈哈~~”
曹昂看着两只“狐狸”旁若无人的讨论着自己的义弟,心中的滋味如同倒了五味瓶,以后世的话来说就是羡慕、嫉妒、恨。
说羡慕,是羡慕孙翊的处境;因为孙翊可以独当一面,坐镇一方,彻彻底底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而这些是作为曹操长子的曹昂,无法拥有的。说嫉妒,是嫉妒孙翊的才华;一个十岁被称为神童,十二三岁就已经天下闻名的孩子,孙翊的才华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曹昂。说恨,是恨孙翊在不知不觉间就把很多事情都算计清楚,而没有和自己这个义兄说明。
曹昂在一瞬间突然感到了无尽的茫然,自信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不说曹昂这边如何的彷徨,回头再看孙翊这边。
酒宴散去,孙翊和孙策两兄弟,一起进了书房。孙策问道,“三弟,今日之事你怎么看?”
孙翊揉着自己晕乎乎的脑袋,迷糊道,“勾心斗角,各怀鬼胎。”
孙策听罢,仔细琢磨一番,点头道,“三弟说的对,的确如此。但为兄却不知如何应对?”
孙翊含糊道,“静观其变,为我所用。”说完脑袋一歪,直接趴在了桌子上,呼呼睡着了。
孙策还要再问,看到孙翊的模样,心中一疼。这可是他的亲弟弟啊,才十二岁的年纪就要为他筹划,所做的事情都是从孙策的方向考虑,可以说是劳心劳力。而孙策自己,却有两年的时间没有在弟弟身边看护,把一个根基不稳的摊子交给了孙翊。这其中的困难、压力,就连孙策都感同身受。
孙策小心的抱起孙翊,往门外走去。刚到门口,就看到了门外院中,骑着大白老虎的孙尚香。只见孙尚香一看到孙策出来,立刻就要大叫出声。孙策连忙使劲的努着嘴,示意孙尚香噤声。
孙尚香明白了自己大哥意思,连忙拿小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巴,继而又神秘的笑了笑。
孙策的脑袋“嗡”的一下,他太了解自己这个妹妹了。那种贼兮兮的笑,代表的可是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孙策转身把孙翊交到一直守在门外的许褚手中,小声让许褚抱孙翊回去睡觉。许褚点了点头,抱着孙翊离去不提。孙策则来到孙尚香面前道,“这就是你三哥弄来的白虎吗?”
孙尚香嘿嘿笑着道,“对啊,这就是宝宝。”
孙策脑门上一丝黑线窜了出来,“宝宝?”孙策无奈的摇了摇头,问道,“你找大哥有事吗?”
孙尚香噘着小嘴道,“大哥回来也不搭理人家,天天都说忙。今天你喝酒的时候怎么不忙了?”
孙策哑然,心说,“这能一样吗?”但是却赔罪道,“今天也是在忙大事啊。大哥确实太忙,慢待了香儿,等过几天忙完这一阵,大哥好好陪你玩,行不行?现在你先回去睡觉吧。”
孙尚香虽然不甘心,但是看到孙策确实很劳累的样子,又“认罪”态度良好,也没再闹腾,嘟着嘴道,“说话要算数,不准骗我。否则我让宝宝咬你。”
“呃~”孙策忙不迭的点着头,目视骑着白虎的孙尚香拽啊拽的回去了。孙策则苦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奔自己的房间而去,皆略过不提。
第二天,董承、袁尚、曹昂等人皆告辞离去,并未多呆。而韩胤、孙乾、陈群三人却几乎同时来到了太守府,求见孙策。
孙策不得不令人把孙翊从睡梦中叫醒,过来帮忙。
等孙翊来到厅堂之时,但见孙策高坐当中,而其他三人则各怀心事的坐于侧位。孙翊先和众人打了个招呼,然后自顾自的走到孙策旁边椅子坐下,问道,“大哥唤我何事?”
孙策朝孙翊先使了个眼色,然后道,“今后将军特使韩胤先生前来,让我庐江出兵,共同东向徐州;而孙乾、陈群二位先生也要我庐江相助,遵陛下圣旨,征讨后将军。故而找三弟前来相商。”
孙翊看了看下面的三人,苦着脸对孙策道,“大哥难道忘了一件事情吗?”
孙策很诧异的望着孙翊道,“不知为兄忘了何事?”
孙翊沉声道,“大哥忘了陆公刚刚仙去,按礼法,当于七七四十九日内,不能妄动兵戈之事吗?”
孙策一愣,然后立刻明白过来,点头道,“哎呀,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继而又冲着下面三人一拱手道,“三位先生,非是庐江不愿相助,只因按《大汉律》,居丧期间当息兵止戈,故吾不能违礼也。”说罢,还半真半假的叹了口气。
陈群和孙乾面面相觑,又忽然从彼此眼中看到了一丝窃喜之色。
而韩胤则是脸色非常难看,正要发作。
孙翊看出了韩胤的不满,忙道,“韩先生莫要动怒,其实我大哥现在也很难受。天下皆知,吾代兄求亲之事。本来大哥回返庐江,是为了娶亲的,然陆公亡故,令吾大哥痛不欲生,故而停了嫁娶之礼。前些日,还亲自登门往乔公处,赔礼道歉。若此时答应后将军所求,则自食其言也。还望先生在后将军面前多多周旋。想袁公乃至纯、至性之人,必能理解吾兄之难处。”
韩胤听完这个,略有所动。确实,人家孙策现在是吴侯、扬州牧,行事自然不能像原来一般方便。而且,孙策连娶媳妇都要延期了,自己这边回去也算有个交代。
孙翊看韩胤动摇,立刻趁热打铁,提出送五十坛郎酒给袁术,以感谢袁术赠粮之恩。韩胤觉得面子上完全过得去了,这才作罢。
待送走了这些诸侯特使,孙翊和孙策相视而笑,皆大欢喜。
孙策对孙翊道,“三弟,你个小鬼头,哪来这么多点子?太让大哥刮目相看了。”
孙翊嘿嘿一笑,道,“都是大哥教导的好,再有老师他们那些大才辅助,我也就是稍微动动脑子,钻个空子而已。”
说话间,有侍卫来报,言周瑜已经带领大军进驻庐江大营,其本人已经到了太守府外。
孙策忙和孙翊前去迎接,稍微寒暄便把周瑜让入内室,而孙翊则令手下去庐江大营找鲁肃前来一叙。
这是孙翊第一次见到周瑜,但见得美周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让孙翊忍不住暗赞“漂亮”。
而周瑜也在打量着孙翊,发现孙翊正瞅着自己,笑着道,“当年初见之时,三郎年方六岁,如今却已成了天下闻名的神童。真是令吾羡慕啊。”
孙翊被周瑜夸的非常不好意思,不由得脸上通红,他打岔道,“周大哥现在也是闻名天下了,再加上就要迎娶小乔姐姐,到时成为一段佳话,才真正让人羡慕呢。”
周瑜被孙翊的话也弄了个大红脸,咳咳两声掩饰了一下自己的尴尬,问道,“听说各路诸侯都来到了庐江,却不知有何要求?”
孙策见周瑜的神色,知道他是故意的,便笑着道,“公瑾勿急,待为兄仔细与你道来。”言罢,便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孙翊的应对方法,以及自己的决定慢慢说了一遍。
周瑜听罢,拍手道,“妙,妙啊。三郎此计甚为妥当,既避免了与诸侯交恶,又全了众人脸面。这却是最好的办法。三郎之智,吾不及也。”
孙翊连忙道,“周大哥再这么说,我就要恼了。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
周瑜和孙策挪揄的相视一眼,然后对孙翊道,“事已至此,却不知三郎认为,咱们后面该做什么?”
孙翊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般道,“你们现在都回来了,不管什么事都不用我操心了。嘿嘿,现在我的任务就是休息,休息,再休息。”
孙策和周瑜无奈的看着彼此,孙策道,“三郎这就不对了,如今江东刚平,尚不稳定。三郎在庐江弄的风生水起,自然对江东发展颇有见解,只当帮帮大哥呗?”边说边故作“深情”的看着孙翊。
孙翊看着孙策的模样,身上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恶汗不已。但是他非常坚决的把头一撇,熟视无睹。
孙策给周瑜使了个眼色,周瑜道,“唉,本以为再世甘罗孙三郎,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今日看来不过虚言尔。”
孙翊听罢转过头,嬉笑着对周瑜道,“周大哥勿用激将之法,我才不会上当呢。要问发展之策,自应找师傅他老人家请教;若问用兵之道,周大哥本就乃当世绝顶之人。倘你们二位都不能帮助吾大哥,那我也没办法。”
“呃~”这下,孙策和周瑜都被噎住了。虽然他们心里面早就有了谋划,却还是想听听孙翊的意见。孙策是因为已经习惯了倾听孙翊的话,而周瑜则是想看看孙翊是不是真的有世人说的那么神。可这小子居然轻轻松松就把事情推得一干二净,半点也不想忙活。
“三郎~,好弟弟,你~”孙策又想进行“温暖攻势”,不料门外有一人突然冲入,急声道,“主公,大事不好了~”
这正是:才将诸侯送回返,又要独对两美男。智激相劝皆不语,未料忽然生事端。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题外话:看书的多,评论的少;于情于理,都不太好。请君推荐,劳君收藏;别无所求,唯帮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