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好玩的东西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欢迎各位关注我的私人公众号“懿律和义律”查看图文版文章,以便更加容易理解。

    上一期我们说了好吃的植物类的东西,当时还漏下一个东西。你认识这个吗?你们那里把它叫什么名字?

    此物学名地梢瓜,我老家叫它骚官儿,至于官儿骚不骚,每人心里有杆秤。这个东西要趁着嫩吃,老了就嚼不动、咽不下了。

    回到这期的主题,说说小时候玩的东西。

    这里说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天然条件下存在的,即不需要花钱玩的东西,谁让咱小时候没有零花钱呢。

    至今仍然记得小朋友那辆从城市亲戚家淘换来的二手玩具汽车带给我的震撼,做梦都想拿着玩一下,但是出于强大的自尊,我并没有讨好他说你给我摸一下吧。我也没有跟父母说我想要个这样的玩具,因为我很明确地知道,他们一定百分之百不会给我买,因为农村的小卖部里都没有这个东西。我就这样带着这个梦想和遗憾一直到我能挣钱了,长成大人了。

    小时候最讨厌的游戏就是过家家,因为还要扮演新郎被人家摆布,但是好像女孩子都天生喜欢过家家。现在的成年人做梦都想和女孩子过家家,可惜人家不配合了。这里就不说过家家了。

    放火,是小朋友们最喜闻乐见的自然现象之一。只要一根火柴,就能看到复杂的化学、物理变化,有时候还有附带的食物产生。星星之火,可以葬送很多东西。

    掏鸟窝当年是个技术活儿,不是谁都能爬那么高的树,像我既没有力气爬,也怕树上的刺扎到自己,那就只能在树下仰望别人了。鸟窝里可能有幼鸟,可能有蛋。鸟蛋我们曾经想拿回家去孵,但是罕有成功的。幼鸟则经常因为没有合适的食物喂它导致饿死。

    现如今又成了“掏鸟有风险,爬树需谨慎”了。掏鸟判十年,进去了受罪;贪几千万也是十年,就当是休假式治疗了。所以傻子才掏鸟,聪明人都考公务员去了。

    鸟窝还有这种森林医生——啄木鸟凿的洞,这种洞一般离地不高,我也能够着,但是当我亲眼看到蛇也能进去找吃的之后,我就再也不想掏鸟了。

    啄木鸟在我老家被称为凿打母子。要我说,它不是个合格的森林医生,因为它只管动手术,不管缝合伤口,会让更多东西进去祸害树那颗长长的心。

    要说小时候干过的第一费力不讨好还有风险的就是捅蜂窝了。很多人都会说捅马蜂窝,其实我老家那一带倒是很少有马蜂窝,一般都是黄蜂窝。黄蜂蜇人疼,马蜂蜇人有毒吧,我猜。黄蜂窝一般在屋檐下、房顶下,只用棍子捅它一下会招致黄蜂疯狂地报复,谁让你试图强拆人家房子呢;反过来按人的逻辑来说,你把窝建在我的土地上了,我想捅还不行?可见私人产权是多么地重要。

    下面这个是蜂蛹,好像见过有人泡酒喝,反正我是看到蜂屁股就害怕有毒。估计很多地方都有蜂死了还能蜇人的说法。

    那么如何才能无风险地端掉蜂窝呢?全副武装地包裹自己我就不说了,因为你不可能包裹所有附近的人,只要黄蜂能飞出来就会攻击所有看到的人。我看到的方法是:选一个早上或者晚上,黄蜂们都还不愿意动的时候,绑一个火把,点着了然后火烧蜂窝。黄蜂们不会被烧死,但是会被烧的没有翅膀了,啪啪地往地上掉,千万别掉到你身上;千万别把自己家的房子点着了,因小失大。

    下面这个是苍耳,我老家称为苍子。它有什么用呢?第一,中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道暑假作业就是摘苍子五斤,我就认真地提着篮子去摘;到开学了,老师又说不要了。我估计老师知道这样做是非法获利了。

    第二个用途就是拿着玩。一帮小孩子在当街一起玩,你抓起几个扔向天空,再落下来就说不准落谁头上了。头发短的好说,头发长的可能就得回家剪头发去了。

    说了几个不积极向上的,咱们得说说弘扬主旋律的活动。体育运动绝对是积极向上的,只是下面几个既可以看成是部分性的体育锻炼,也可以看做是游戏。

    下面这个看起来像倒立,但是脚要靠在墙上,我老家把这个叫做打墙戳。前几天刚好有个老同学问我知不知道什么是打墙戳,我说当然知道了,但是没想到两个人想到的写法竟然也一样。我知道是知道,但是我不会做这个动作,一直都是看着别人做。

    武侠片里经常有武林人士飞出窗户后在地上一滚然后起来,有次我看到一个矮矮的院墙,正适合练这个,就一下子头朝地飞了过去,脑袋着了地,差点没疼死我。从此以后我就谨慎多了;也可能因为这一撞,越长越丑了。

    跳皮筋儿是小时候必玩的项目,印象中我也很多时候只是围观了,自己没有做到众人佩服的程度。跳皮筋是分级的:第一级皮筋架在脚踝上,第二级架在小腿肚上,第三级架在膝盖后,第四级架在大腿中间,第五级架在屁股上,第六级架在腰上,第七级架在胸后,第八级挂在脖子上,最高级挂在后脑勺上,无法再高了。

    下面这个已经是最高级了。显然这个对跳跃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皮筋要有弹性,否则会因为跳跃失败摔跤而伤及两头架皮筋的人。

    上面的小姑娘们显然比我年轻,下面的看起来就比较有年代感了。这是跳大绳。

    滚铁环小时候玩的也很多。只是我家没有,只好把坏了的水筲底的圈用了。当然我们也没有那手持的柄,就拿着秫秸折两下用。

    没有铁环的时候,还可以这样滚废弃的轮胎。

    废弃的轮胎也没有的时候,就等着父亲把牛车轱辘卸下来也可以推一下。多少次想坐在上面享受一下,无奈身体太难平衡。

    男孩子还有两个必玩的项目是抽陀螺和打方宝。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大人不忙了,小孩子也就自然有了大把时间,当街或者冰上就有了很多人玩,很多人围观。

    抽陀螺围观的比较少,但是打方宝的只要有两个人玩,就会有一大帮人围观,他们围着看热闹、发评论、出主意、猜谁能赢;遇到特别能摆话的两个人打方宝的话,光听两个人互相拆台就可以当做是听相声了。

    城市地面太平,这个游戏还玩不了。

    女孩子还会玩拾球唛(mai,轻声)。扔起手里的7颗石头子,在它们落地时抓住一个,把这一个扔高,赶紧抓起地上的一个,再反手接住掉下来的那个;把一个放一边,扔起另一个来,赶紧抓起地上的两个,然后反手接住掉下来的那个;把两个放一边,扔起一个来,赶紧抓起地上的三个,然后反手接住掉下来的那个,这是一轮。下一轮就是抓和接的数目就不一样了,有杂技的感觉。

    这个我们小时候称之为驱间儿,好像还有倒间儿、背间儿,考验视力、记忆力、准确度。图中这个人只是跳来跳去,我们小时候玩的是用脚踢沙包,踢到正确的位置上;好像还包括用手往背后扔,可见这个游戏考察的范围还挺广的。

    说说男孩子们玩的有进攻力的游戏。

    弹弓。这个基本上不要钱,但是在我小学我依然没能做出一个弹弓来,因为我家没有那么多气门芯,要买的话,我没有钱,尽管那个木头的丫我早就准备好了。

    下图是曾经被很多网友誉为二战转折点的战争现场。这比小米加步枪可弱多了,两者差了太多代了,包括年龄差。这样能赢,我不得不说这是个奇迹!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

    你虐鬼子千百回,鬼子待你如初恋,你太不懂事了!这个画面的下一秒如果你还没死的话(当然我相信你在本剧中永远都死不了),那只能说明1,鬼子真善良,2,导演太笨,编剧太笨,以为老百姓没有智商,进而试图进一步地侮辱、拉低我们的智商,也侮辱审批、检查单位的智商。这类剧通常我都不会看,我看的话也只是想看看他们的智商下限是不是又出现了新低。

    这样篡改历史,好像日本人也不抗议。抗日神剧如此吊打鬼子,鬼子要是自信的话完全可以在联合国起诉他们在中国被虐待了十四年。

    我在读自己人编的历史书时,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多年后我听说了一个词,我觉得这个词说的太TM贴切了,这也是很多人的心理、生活态度,这就叫做“有立场、没是非”。举个例子说,对立派给了敌人50块钱,我们在史书上就说他们竟然恬不知耻地、大把地撒给敌人五十块钱,这可是人民的血汗钱啊!到了自己的时候就说,本着XX精神和主义,我们给了敌人(当然这个时候已经是朋友了)100块钱,我们这是为了友好和和平。

    再举个类似的例子,这样在史书上写,面对强敌我为了战略转移,后退了100步,而对立派竟然非常不要脸地后退了50步,你们怎么不去拼命呢!可见你们真卖国!

    有立场、没是非的人读到“竟然”时就把对立派鄙视到了极点,心里恨不能立刻拼命;读到“精神和主义”的时候,就感叹,这样做就对了,这才叫伟光正。所以历史最好别读懂,别读透,或者说读透别说透。武林技艺都是点到为止,你却说那么直接,不得罪人还能得罪兽啊!

    弓箭,这个就简单多了,找个榆树棍子再找个绳子拴上就可以了。箭呢,就找个长梃杆儿,箭头处沾上沥青(我老家叫臭油膏子)球,再在球上插根针就可以了。

    这是我们小时候用过的铅笔刀,真心不快,割手还可以。

    下面这个就是热兵器了。这个洋火枪把中间的火字去掉就成了洋枪,瞬间就高大上了。

    小时候我们还曾经用鞭炮炸牛粪,点着之后赶紧跑,然后回头看热闹。

    用放大镜照蚂蚁,相信很多人玩过。小时候没有放大镜,就把罐头瓶子砸了,用底儿来照。下图有亮点,呵呵。

    下面说说益智类的游戏。因为网上找不到,我只能自己画了。这个棋盘可以用来玩走顶,还可以玩成方成龙。

    下面这个就是大名鼎鼎的走茅子窖,旁边的圆圈就是茅子窖,被人家挤住无路可走时,就只好跳了茅坑。这可以说是棋盘类游戏中最简单的了。

    下面说说折纸类的。第一个会折的一定是飞机,每个人都有飞翔梦。

    下面是小褂、小裤。

    下面是小船。那种带船篷的我还真不会折。

    风车,我老家称之为风轱辘。

    下面是风轱辘的一种。这种适合站在高处放手,它会不停地转啊转,好久才能落地。

    下面这个是个纸灯笼,我们小时候也把它叫蝇子嗡儿嗡儿,抓只苍蝇放进去,就能听到它飞行时翅膀的声音了。

    下面说说小时候不经意做过的艺术品。柳笛,这个是乐器来的,虽然只有一个音。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来一个笑话。说是孩子回家跟爸爸要钱买乐器说要上音乐课,爸爸说不用买,你去学口哨就好了。其实口哨能吹好了也是艺术家,比这柳笛好听多了。

    这个是用秫秸的一节做的超简版二胡,因为网上找不到图只好自己画了一个,知道那个意思就好了。

    这个不用说,只要不是瞎子就认识。

    下面这个是红薯/山药/番薯蔓的梗做的艺术品,可做项链、耳坠、皇上的平天冠。能在网上找到这个图也真是幸运了,我还担心文字怎么也描述不清呢。《村逝》第四十八章提到了这个东西。

    冬天我们也会摔胶泥,摔成各种形状,比如口哨,比如用模子印出花纹。下面是两个模子,这个也是要钱买的,所以能借到别人的玩也不错。

    我们还会尽力做出一辆牛车来,当然那个牛车的轱辘能转动就可以了。像下面这个完全是艺术品了,我们完全做不到。

    好吧,那些年系列到这里就差不多画上句号了。没有新想法出来之前,这一系列就先停笔了。

    谢谢各位!

    

村逝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29734/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