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浩进封一等男爵,自然少不了被北洋水师全体将领们敲诈狠吃他一番,于当天接到朝廷宣旨后立即大排筵宴庆祝。例如现在一个县的官员几百上千人,但在清朝只有几人十几人,一般一个人兼职几个或者十几个职务,这样他的官俸禄便多了。例如李鸿章的一等萧毅伯爵才550两,比宗室王爵上万两薪俸差了二十倍。但他的其他头衔多达几十个,年俸合起来也不比亲王差。
而邓世昌后来告诉王辰浩他才知道,原来清帝国为了让当官的少些搜刮百姓,额外增加了俸银、薪银、蔬菜烛炭银、灯红纸张银、车马坐轿公费银、火耗银、养廉银等几十种财政补贴。
除了俸银是基本工资外,其他的都是奖金和福利,其中养廉银最多,像李鸿章的直隶总督光养廉银就有3万多两,各种头衔职务补贴下来年薪37万多两。而邓世昌这种北洋副将的衔养廉银就有1300两,各种补贴算下来年薪也有一万两之多。
邓世昌给王辰浩算了算后,刨除王辰浩一年的基本工资五百两之外,北洋水师一年下来给王辰浩的各种名目补贴也有一万两千多两银子,这才让王辰浩心中好受了一些。
不过,王辰浩一下子被他们宰了半年的薪水,想起来也是相当蛋疼的。
除了王辰浩请客外,北洋水师上下官兵更是犒赏三天,花费了海军衙门好几万两银子。但打胜了仗怎么都好说话,海军衙门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在会办李鸿章的授意下格外追加了五万两犒赏费下来。
其中王辰浩的五千两请客费竟是被划入了公费里,丁汝昌暗中告诉王辰浩知道,这是中堂大人特意安排的,其用意不言语表。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辰浩一直呆在威海卫海军基地内,通过这段时间的轮流安排请客吃饭和聊天相处,王辰浩很快跟北洋水师军官们打成一片。而由于王辰浩没有清朝官员们的那种陈规陋习,从不摆官架子的他在北洋水师中下层官兵们的眼里相当的平易近人,同时王辰浩又是他们心目中的大英雄,因此很受他们的欢迎和拥戴。
原本王辰浩如此年轻便坐上了北洋水师第二把交椅的位置会显得相当难做,但出乎意料的却是王辰浩稳稳当当的坐上去了,并没有遭到北洋水师官僚体系的潜规则掣肘,这让其他人不得不感叹他的好运。
如今王辰浩能够看到完完整整的威海卫基地,心中发誓绝对不能让她消失掉,要让她绽放光芒,响彻世界。
很快,王辰浩转悠遍了威海卫基地后,新鲜过了,感慨过了,牢骚也发了,整个人再次变得无味起来。
战争都打到这个份上了,清帝国竟然还不能摆平小鬼子,真的让王辰浩感到很蛋疼。只可惜他在陆军方面帮不上忙,只能望洋兴叹了。
清日两国在天津谈判将近半个月了,依然没有太大的进展,双方虽然都让步了,可是分歧依然很大。
因为清帝国陆军的糜烂,致使日本帝国方面有了有利的谈判筹码,不再对清帝国诚惶诚恐。借着一个月的停战期,有德法俄三国强力监督,日本大本营派出大量运输船给第一军和第二军补给。
宫炽仁亲王似乎从陆军身上看到了希望,因此做最后一搏,勒紧裤腰带一口气向朝鲜日军补给了三个月的作战物资,然后再慢慢输送给侵华前线的日军。
列强照会日本,问责其目的。黑田清隆内阁辩称是谋求谈判筹码,绝无违反停战协定而轻易开战的意向。由于日本并无违反停战协定,只是在实控区内做补给行动,因此列强们没有借口对日本发飙。
反过来,清帝国方面意识到日本不断的向前线补给物资,实则是钻停战协定的空子。北洋水师已经取得了黄海、朝鲜海峡制海权,但是却受制于停战协定而眼睁睁的看着没有护航的日本运输船将弹药运往朝鲜。
北洋水师多次要求出面拦截,但清廷都否定了。这要是换做日本有这样的优势的话,他们一定会行动的。可惜清帝国太过懦弱,根本没有那个魄力。清廷指望列强们施压让日本停止补给,结果列强们拖拖拉拉的阳奉阴违。
这样下去日本陆军得到补给后只会变得越来越强,而清帝国在奉天的战局将会更加糜烂危险。”
陆奥宗光则质问:“盛京乃贵国皇室祖宗之地,岂是台湾可比?”
奕皱眉道:“盛京大半还在我手,贵国只占寥寥数地,岂能割占整个台湾?”
陆奥宗光道:“以我国之陆军,旦夕可破奉天,轻而易举之事!”
奕反问道:“以我国之海军,进兵东京亦非难事!”
陆奥宗光笑道:“贵国海军确实能够做到直捣东京,可是船能上岸否?充其量毁坏港口设施,我国民内迁即可!贵国陆军有本事登陆否?”
奕无言以对。
会后,奕急忙上报朝廷知晓。清廷方面对于日本不但不降价反而抬高条件而感到愤怒,急诏李鸿章商议对策。
帝党、后党等大臣们纷纷请战,而南洋派系张之洞、刘坤一联名上书,称有两千万两银子足够组织百万大军北上作战,区区日军不足五万人,焉能抵抗天朝大军,力主战。
清廷一方面不想割让台湾,一方面觉得李鸿章最近太过意气风发了,于是给李鸿章出难题,要他准备组织陆军保卫奉天和抚顺。
李鸿章接到命令后,脑袋大了好几圈。正要反对时,清廷已经电告奕拒绝了日本的要求,准备开战。
李鸿章被赶鸭子上架,打算请病假,但慈禧看穿他的把戏,叫了一大堆御医看着他,李鸿章装不下去,只好赶紧想办法。
不知为何,李鸿章突然想起了王辰浩,于是立即给威海卫发电报,叫王辰浩前去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