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日〗本陆军总参谋部。
炽仁问道:“说说你的看法!”
“嗨!”川村景明点头行了一礼,接着说道:“亲王殿下,卑职以为,琉球反抗分子一直对我大〖日〗本帝国统治琉球不满,十几年来,一直从事反日宣传和反日行动。这次恐怕就是他们策划好的,假借清帝国之手把尚泰救出去,恐怕他们会组建流亡政府,继续号召琉球人反日。”
炽仁亲王点点头,又看向大岛义昌,问道:“大岛君以为呢?”
大岛义昌说道:“川村君说的很有道理,一旦尚泰组建流亡政府,势必有很多对帝国统治不满的琉球反叛分子支持他!”
炽仁看了他们二人一眼,这二人都是他的得力助手,对他们的判断还是很满意的。只是,炽仁有着更深层的思考。
“你们都忽略了一个更危险的信号!”
大岛义昌和川村景明对视一眼,接着看向炽仁,后者道:“还请亲王殿下明示!”
炽仁说道:“难道你们不觉得,自从〖中〗国出了个王辰浩之后,〖中〗国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东北亚也是如此吗?”
“王辰浩?”
大岛义昌和川村景明二人的脑中顿时浮现出所知道的关于王辰浩的一切资料前者当即问道:“亲王大人的意思是,这件事跟王辰浩有关?”
炽仁点点头,几乎非常肯定的说道:“本王觉得尚泰出逃整件事计划的滴水不漏,根本就不是那些琉球反抗分子们所能够策划和实施的。王辰浩作为帝国最大的敌人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打击帝国的机会的。”
川村景明问道:“殿下,您是说王辰浩会利用尚泰攻击帝国?这怎么可能?琉球已经被帝国吞并快二十年了,国际社会也都没有反对。如果王辰浩在尚泰身上做文章,势必会在琉球群岛上闹事,一旦我们的战舰路过,他会不会派舰队拦截袭击我们的战舰?”
大岛义昌问道:“王辰浩不会不顾国际法规吧?公然袭击帝国的战舰吧?”
炽仁皱眉道:“虽然不太可能,但不得不防。毕竟王辰浩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家伙。再说,当初我们的海军不是未宣而战的攻击清军运兵船吗?不排除这个可能!”
“那我们该怎么办?”
大岛义昌和川村景明顿时紧张的看向炽仁亲王,等待他的回答。
炽仁眉头紧锁,老半天才说的:“眼下,这些情况还只是我们的主观臆断,大本营和内阁不会轻易相信这些话的。因此,我们现在还只能寄托外相大人尽快跟清政府达成一致,将尚泰安全遣返国内。”
大岛义昌问道:“可是,一旦不成功怎么办”川村景明也说道:“我们应该提早做出防范才行!”
炽仁亲王点点头,道:“没错!我们的有所准备!”
炽仁想了一会儿,说道:“这样好了,命山县有朋将军准备一下,率领第一师团进驻冲绳县,以防尚泰复辟。”北禀,紫禁城。
〖日〗本驻华总领事林董多次照会〖总〗理衙门,要求清政府立即敦促王辰浩把尚泰交给他们。但王辰浩一直以不干涉尚泰的人身〖自〗由为名,予以决绝。
“皇上,微臣以为王辰浩肯定心中谋划着对日动手!”
一句六叔,奕顿时老泪纵横,连忙大礼相谢,光绪急忙上前将其扶起。
叔侄二人重新表明心迹,自然一阵欢喜。
“太后一心想要夺权,现在已经听不进去老臣的劝说了,这个王辰浩投其所好,被太后依为臂膀重臣,皇上要对付他两面受敌,需从长计议。”光绪叹口气,道:“六皇叔所言正是朕之所虑!朕又岂能不知道?
只是这个王辰浩实在狡猾,朕抓不到他的任何把柄。现在上至太后,下旨文武百官再到地方督抚,民间百姓,也不知是王辰浩如何使的妖法,竟然让他们服服帖帖的。”
奕说道:“皇上,老臣经过一番观察,发现王辰浩善于利用舆论给他自己造势,不管他做什么事情,都会让舆论为他造势,黑的能说成白的。”光绪点点头,道:“六皇叔说的是,朕也是最近才发现这点。”奕建议道:“老臣以为皇上得速速成立一家忠于您的报社,这样有什么风吹草动,或者不利皇上之〖言〗论,都可以立即予以反击,维护皇上的名誉。”
光绪点头道:“何须另外娄立报社,朕下旨令各大报社为朕做事便可!”奕摇摇头,道:“不可!现在国内这些报社,不论自办还是洋办,早都被王辰浩的人渗透进去了。皇上若是下旨,他们恐怕会造出更不利皇上的言辞,例如说皇上禁止他们〖言〗论〖自〗由等,给他们借口玷污皇上的名声。”
光绪想想也是,上次的事情他至今还历历在目,舆论猛于虎,上次王辰浩可是把光绪埋汰的够呛,光绪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朕最近得了几个有识之士,朕就令他们主笔成立报社,专门为朕宣传。”奕问道:“可是康有为、粱启超等人?”
光绪点点头,道:“没错!康有为、粱启超,还有谭嗣同等人,皆是保皇一党,他们是站在朕这一边的。,…
接着,光绪又说道:“实不相瞒,朕正在准备一次变法维新!”慈禧道:“皇上耍变法也是好事!”
李莲英说道:“话虽如此,可是皇上要变法维新,可是会牵扯到各方面的人事调动,变法维新可是大事,牵扯的可是文武百官,而且太后手里的二品大员以上任免权恐怕得被皇上收回去。”
一听权利可能会被收回去,慈禧顿时就不高兴了。
慈禧问道:“文武百官们有什么动静吗?”
李莲英回答道:“皇上要变法维新,自然得透露一些风声出来,试探一些文武百官们的反应才可以正式做决定。但文武百官们依然摇摆不定,既不同意也不反对,应该都想着看太后的意思。
慈禧冷哼一声,道:“都是一群老狐狸了,不火烧眉毛他们是不会着急的。”
李莲英问道:“那太后的意思是?”慈禧想了想,说道:“有道是欲擒故纵,皇上不是要折腾吗?那就叫他折腾好了。变法维新肯定会触碰一些人的利益的,哀家不着急,
先看看热闹再说。”
李莲英体会了一下慈禧的意思,顿时赞道:“老佛爷圣明!”慈禧怡然自得的闭上了眼睛,继续念佛。念了几句后,突然又想起了事情,问道:“那个铁路的事儿?”
李莲英回答道:“启禀老佛爷,正如王辰浩王大人所预计的那样,各国列强们只是到〖总〗理衙门闹了几回,没有采取更加激烈的动作。
最后还是接受了事实,他们手里的路矿由朝廷和民间集资赎回。”慈禧点点头,道:“那就好!那就是说洋人现在也怕了咱们,不敢太过分!”
李莲英笑道:“这都是太后圣明,点了王辰浩王大人这员福将,现在朝廷兵强马壮,洋鬼子们自然不敢太放肆了。”
慈禧睁开眼睛,看向李莲英,笑道:“这个王辰浩给了你多少好处,你竟帮他说好话?”
李莲英大惊失色,顿时跪倒在地,诚惶诚恐的说道:“奴才不敢()!
奴才只是据实禀报!”慈禧笑了笑,道:“看把你吓得!哀家跟你开个玩笑而已!”李莲英连忙赔笑,额头却是出了一头冷汗。
“奴才可差点儿吓死了!”
老半天,只听慈禧突然说道:“现在朝廷还得指望着他,只要他不是造反,哀家什么事情都可以装作不知道。”李莲英见慈禧眼神儿深邃,头一次看不透慈禧的想法了。
天津,直隶总督府。
随着李鸿章一天天老迈,直隶总督府的大小事务基本上都交给王辰浩一人做主,杨士骧、张佩纶、王士珍、阮忠枢、张枫等人从旁协助。
整个直隶省,整个北洋集团的核心人物,谁心中都跟明镜儿似的。
一批李鸿章原来的淮军系统旧部们,虽然不太乐意让一个二十来岁的,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个毛头小子的王辰浩掌握北洋大权,但既然是李鸿章选择的接班人,他们自然没有办法。而且随着王辰浩的才能日益凸显,名声日益隆鸣,实力越发膨胀,他们也渐渐打消了之前阳奉阴违的心思,在王辰浩的大棒和金元双重打压下,也渐渐的接受了王辰浩这个新主子。
会议室内,王辰浩召集他的幕僚团商议大事。
自从王辰浩秘密使人将琉球国王尚泰从东京救出来后,一直谋划着帮助尚泰组织琉球复**一事。同时派人同琉球当地的反日人士们进行接触,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跟琉球那边联系上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