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牧野鹰扬之五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许谨生说:“这就是孙子说的知己知彼当中的知彼那部分了。咱们司令当初给我好好上了一课。司令说这答案竟然隐藏在去年夏天的一则报纸新闻里。其实你们几个也都有应该在参谋局四处的军事参考里面看到过,(军事参考是情报处根据报纸广播等公开渠道获取的有关军事方面信息油印的一份小报,提供给营以上军官开阔眼界之用。)去年夏天,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会见刚从五台山进香归来的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你们都看见了吧?”除了巴格拉米扬不读中文,李兴中和陈长捷都想起来了,李兴中说:“我当时是好奇,想知道阎百川什么时候和板垣认识的,于是就问了问,所以有印象,不过这个跟日军是否进攻山西有何必然联系?”陈长捷的眼睛眨了几下,有点儿反应过来了,问我道:“司令是不是从板垣去五台山进香看出了什么?”我笑了:“介山兄不愧是神童,两岁就被当时是你老师的老丈人看中了,订了娃娃亲。那则新闻里写道:板垣参谋长实为一佛教忠实信徒,为表诚意,谢绝阎主任汽车接送之美意,竟然步行一个月,从察东沿着蔚代公路赴五台拜佛,心诚则灵云云。介山对地图的记忆力惊人的,不知道板垣沿着蔚代公路这样慢慢走,会走过哪里,会看到什么。”

    陈长捷不愧是活地图,顿时恍然大悟道:“平型关?”。巴格拉米扬听李兴中翻译了我们的讨论,也兴致勃*来,一对大蓝眼睛眯缝了起来,对着陈长捷竖起了大拇指,陈长捷谦虚地对他抱拳拱手。

    我说:“板垣这小子是关东军参谋长,他去五台山进香应该是先从关东军大连总部坐船到天津后转火车进北平,在北平转平绥线坐火车到宣化的下花园转骑马或者步行,然后就接上了飞狐道。

    关于飞狐口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郦食其传》:公元前204年,刘邦与项羽逐鹿中原,刘邦战败,想退守到关中。不过,这一想法遭到谋士郦食其的反对,“不能西逃。”他建议“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太行之道,拒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製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意图一个是堵塞太行山的各个关隘以及黄河、嵩山一带的各个通道,向各地诸侯显示刘邦掌控中原的战略势态,再就是为了防止游牧民族从这儿南下中原。

    刘邦采纳了郦食其的建议,最终战胜了项羽。

    历史上提到的飞狐道都和飞狐陉有关,但不是一条道

    1.自今河北省蔚县南,沿飞狐峪南行至今涞源县,再南经倒马关可至今河北曲阳、唐县、保定一带,是一般所说的飞狐道。

    2.山西省广灵县东行沿壶流河谷(古称沤夷河)进入河北省涿鹿县河谷道路,就是今天的宣化下花园到广灵的路线,也曾称之为飞狐道。如《后汉书王霸传》,建武十叁年,“诏霸将弛刑徒六千人与杜茂治飞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障,自代至平城叁百余里。”说得就是这条飞狐道。

    3.北魏孝文帝元宏从山西代县开凿的灵丘古道,此道经过灵丘到涞源,与南出翠屏山的飞狐陉正道相接,由于涞源古时叫飞狐县,所以这条道也称飞狐道。《魏书卷七上高祖纪第七上》记载:太和六年(公元482年)秋七月,发州郡五万人治灵丘道。说的就是这条道。

    4.唐高宗太子李贤在《后汉书注》中说:飞狐道在今蔚州飞狐县,北通妫州怀戎县,即古之飞狐口也。”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誌》也说:“飞狐道,自县北入妫州怀戎县界,即古飞狐口也。”这里所说的“县”是指唐飞狐县,即今涞源县,怀戎县即今怀来县。这条飞狐道就是今天依然走的经九宫口峪过草沟堡到涞源的路。

    从涞源县城出发,经过黑石岭和“四十里峪”,到蔚县城关的这70公里是飞狐道的主道,其它三条都可看作是飞狐道的辅道或延伸。

    板垣征四郎去年走了一个月的路,就是我刚说的第二条飞狐道,他从宣化下火车后,就沿着河北省涿鹿县河谷道路过壶流河谷西行去了广灵,再从广灵有公路去灵丘,灵丘西行三十余就是平型关了。如果开战后,我军选择在大同作战的话,日军从北平突破南口,扫荡察哈尔,再西南进发,刚好走这条路到平型关,抄我军后路。走这条路到五台山的话,总共250公里,即使是纯步行,也只用7天就可以走完,板垣征四郎根本不是进香,是一路在测绘,这才花了一个月。这明显是为了大部队山地行军作准备,是想看看这条路能否把重炮等大家伙带过来。

    能让关东军参谋长亲自带队测绘的道路,是干什么用的?至少是为了战役级别的意图。阎锡山真迟钝,要是我,就派帮子人伪装成土匪,把他测绘的资料都抢过来。日本人如此处心积虑,思之令人极其恐怖。

    板垣征四郎是九一八的实行者,石原莞尔是九一八的计划者;日本陆军夸赞他们是黄金组合,有很多说法,一是板垣之胆,石原之智,二是理论的石原,行动的板垣。现在这个九一八的制造者居然花了一个月的宝贵时间走这条鸟不拉屎的山间古道,我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他要干什么。介山兄你说呢?”

    陈长捷这下子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巴格拉米扬也开口用俄语说:“Luke,你的判断是对的。日本陆军自己善于包抄合围对手的战术,他们对敌人包抄他们的可能性就特别警惕,既然他们主要作战方向是沿着平汉线南下,那么日军绝不能容忍在山西还有强大的中国野战集团军存在,因为中国军队可以轻易地从太行山的井陉、蒲阴陉、飞狐陉出动,切断平汉线津浦线,攻击日军侧后,甚至偷袭北平。明智些的日军指挥官会至少在山西扫荡到太原。确保侧翼安全是铁律。”

    陈长捷说:“又跟司令学了一招。看来要去了解你的对手,才能料敌机先。不过我还有第二个疑问,那就是计划中预估西北边防军介入战斗时机是当日军兵临太原城下之时,我们为何不提早介入呢?而且这次陪同中央代表团了解到,我军兵器弹药储备丰厚,连上现役装备,足够三十多个师使用,我们从民国二十年开始实行两年义务兵制度,每年有够六个步兵师的兵员转预备役,开战后我们完全可以召集十八个师的兵员,加上现役十二个师,组成三十多个师投入战斗,以华北日军预估的八九个师团,也就是和我们三十个师打平手而已。要是再加上友军,岂不是可以痛击日寇,甚至御敌于国门之外?”

    我深深地看了陈长捷一眼,我说:“你提的问题,就是我要和你们打招呼的,而且这个原则不仅是你们几个要理解,还要让全军、全西北人民都理解。那就是抗战是持久战,我们要准备做长期的坚持,任何投降论和速胜论都是不对的。

    你以为我们六年积攒了三十个师的预备兵员了不起了?我告诉你,日本可以动用四百五十万的兵员,如果在紧急情况下,甚至可以动员一千万人。装备、弹药生产能力我们和日本差距更大了,别的不谈,子弹年产日本是五亿颗以上,山野炮炮弹年产日本是500万发以上。司令部之所以预估华北日军是九个师团以内,那是考虑到日本没有把中国作为真正对手,不会立刻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而且日军会按照平时的训练体制去训练新兵,这样日本陆军受到预算、兵员、装备补充的限制,没法快速扩充。如果日本对我们真的重视起来,一切全力以赴进入战时体制的话,他有能力在三年内扩充到100个师团的。

    而我们这些兵员和装备,每年都会有损耗,兵员方面预计每年有八万人的伤亡,其中有三万人因阵亡或残疾而永久损失,这样每年至少要向前线及时补充三万人。由于西北人口才2000万,我们兵员补充最多每年十二万。作战期间,兵器战损是会特别严重的,有时候一个战役下来,轻机枪就全损失了。我们工业基础弱,兵工厂只能依靠战前建立的酒泉兵工厂的产能,开足产能补充兵器方面的战损,但是毕竟产能有限,我们不是美国苏联,有着强大的机器制造业,酒泉兵工厂想在战时扩产的话有种种困难,尤其是身管火炮受到设备能力局限很大。弹药方面,山炮弹每年才五十万发。聊以*的是,中央政府和阎百川等人那边兵工生产能力更差。

    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我们必须做长期抗战的打算,如果我们根本不考虑第二年的仗拿什么打,脑袋一热就把预备兵员和储备装备拿出去拼光了,敌人的兵员和军工生产第二年大量上来了,我们呢?亏蚀了老本,到时候我们越打越弱,敌人越打越强,怎么争取胜利?”

    

抗战尖兵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33905/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