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是中美合资企业,建立于1933年4月。国民政府为发展飞机制造业,决定与美国寇蒂斯-莱特飞机公司,道格拉斯飞机公司以及联洲(通陆)公司,合组成立中央飞机制造厂杭州公司,(它的英文缩写是CAMCO或CAMC)简称“中杭厂”。三十年代的战机,都是从美国工厂装箱,经过海运到中国港口后,在中国就地组装成飞机,寇蒂斯的战机一般都在中杭厂组装。

    三十年代的杭州,是中美合作共建中国空军的象征,在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隔壁,就是1931年开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这是中央军空军的摇篮,对,你们又猜对了,校长常凯申,凡是校长这活儿,你们都猜他就对了,但是真正传道受业的,是T.V.宋请来的美国陆军航空队退役上校约翰.裘育德。当然了,他带了一个美国军官团队来办航校的其中包括比利麦克唐纳德和卢克威廉姆森等。可是在第一次福州事变,十九路军造反的时候,美国人拒绝帮常凯申轰炸福州,因为他们拒绝卷入中国内战的漩涡,跟刘越石一个德行,这把常校长气的够呛,于是等1936年这帮美国人合约到期后,常凯申就不续约,赶走了美国人,航校完全国有化。

    赶走了美国人,常凯申经过孔祥熙找了领袖,你们别误会,不是别的领袖,是意大利的领袖墨索里尼。刚好领袖正缺国防经费,看到有常凯申这样的冲头送上门来,当即一刀斩在了常光头上。以援助中国建设空军为名,用常凯申买意大利装备和设备的钱,补贴自己的国防工业。

    与公事公办,严格训练,动不动就给不及格的美国教官比,意大利教官就殷勤热络多了,中央空军待遇好逼格高,很多有权势的人家都把儿子送进空军,美国牛仔们没情趣,以为自己责任是培养空中杀手,哪儿知道中央空军是高官显贵们的希望工程?这帮弟子们是党国一级保护动物,宠物园的干活儿。

    现在换了帮意大利教官,本来人家自己就是泡妞团,这下中外融合了,什么飞行什么资质都被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师生们抛于脑后。航校培养出来的飞行员们连起飞降落都不大会。

    意大利教官误人子弟不说,意大利搞的飞机组装厂也是乌烟瘴气。七七事变后,常凯申把航空委员会副主任毛邦初(你们又猜对了,蒋毛氏的侄子)和临时从西北陆航请来调查空军状况的陈纳德叫去,问他们空军有多少飞机可以升空作战,毛邦初给出了个诚实的回答:“91架,委座。”这是个几乎让毛毛丢掉脑袋的回答,因为在航空委员会的账目上,有五百架飞机。

    怒火中烧的常凯申又转向陈纳德询问,陈纳德解释道飞机是有五百架,只不过能参战的只有91架,嗯,主要是俺们美国货,至于意大利的飞机,都是摆设。陈纳德心想:你还没问人行不行呢,你的飞行员比飞机还破。

    就在中央空军被意大利人弄得一团糟的时候,西北陆航队把被赶走的美国团队请到了长安。刘越石上将有套奇怪的理论,他说美利坚民族性格决定了他们最适合飞行作战,空中作战与地面作战不同,需要主动性,苏联过于强调指挥官的作用,这在空战中有问题。刘越石上将很明确地指示,陆航的战术由美国教官们制定。所以虽然柳随吾们的飞行技术都是苏联航校培养出来的,陆航队的战术教官们却都是美国人。约翰.裘育德为西北陆航推荐了几位战斗机编队战术的创始人,其中就有陈纳德上尉。

    陈纳德上尉是美国陆航战斗机编队战斗理论和实践的先驱,他在第十九战斗机中队时候,经过长期实践,制定了一整套战斗机编队作战的技战术,当然了,他的努力和功绩被陆军的轰炸机派及高射炮派抹杀了,陈纳德是个热爱飞行热爱空战的狂人,也是战斗机决胜派的代表人物,他破釜沉舟,与其他四位战斗机飞行员居然去国会作证,说陆军的大人物们忽视战斗机的作用是SB。陈纳德还当着国会议员们的面兑了陆军少将。

    事实证明,世界上的领导们都不能得罪。于是美国岳飞的命运就降临到了陈纳德的身上。他被剥夺了任何升职的机会,1936年,他47岁,月薪仅仅255美元,还被美国陆航无情地取消了飞行资格,弄得他进了医院:忧郁症。

    刘越石上将从裘育德给推荐的军官名单里把陈纳德圈了出来,他指示说,这个人必须请到,告诉他,我们将组建一支以战斗机为核心的空中力量,他可以用这支力量实践所有他的作战理论。

    陈纳德接受了西北陆航的邀请,刘越石上将眼睛都不眨地批准了陈纳德一千美元月薪的要求。1936年12月,西北陆航队长柳随吾上校在上海亲自迎接了几乎与第一批西北鹰75同时到达上海港的陈纳德上校(西北边防军司令部请准南京军政部发布的任命,西北边防军陆航队上校首席顾问)及另外几位美国陆航战斗机派的骨干们,他们将为西北陆航量身定制空中战术。

    是他们和柳随吾一起把第一批西北鹰75飞回了长安。刘越石将军亲自到机场迎接了他们,给他们的任务很急迫也很明确:三个月内,针对日本陆海军航空队,制定出一套有效的空中战术,并与司令部一起,制定空中对日作战计划。六个月内,训练西北陆航能自如运用这套战术。飞机、人员、后勤、资金都不是问题,六个月后,要能打赢!为此,刘越石还亲自与美军顾问团深度交流了日本各种新型战机的情报,这都是他不惜代价从日本军方、工厂、研究所等搞来的,陈纳德们被西北陆航准备工作的细致周到所震惊,找到了知音的陈纳德所有忧郁纠结一扫而光,他和美国陆航的老同事们也不负所托,在有限时间内帮助西北陆航完成了战术、计划的制定,目前西北陆航的头一批从苏联航校毕业的一百五十名飞行员,也在日夜不断地进行战术演练。

    战斗机的空中作战最早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开始的,一战中,空战靠的是飞行员的个人技艺,而多机编队作战则完全是混战而已,根本不像是一支军队,而是一位位飞行大侠组成的武林门派。

    这种依靠个人飞行技术的作战方法直到二十年代初,才被各国空中力量中的有识之士改变了。陈纳德和这次聘请来的美军顾问们就是战斗机编队作战战术原则和实践的开宗立派者。你不要看技术好的飞行员作单机表演的时候花样翻新,要是你让他和僚机一起做个伊梅尔曼翻转试试看,没几个有胆子去干的,太容易碰撞了。可是实战中,如果你能默契地执行双机或四机编队战术动作,你的战斗力会五倍十倍地增长。

    在真实历史中,陈纳德没训练出能做编队战术动作的中国飞行员的时候,中日交战的交换比非常非常难看,往往中方要用损失12架战斗机去击落一架日军轰炸机,可是执行了陈纳德战术的飞虎队,却用12架战机被击落,换取了击落击毁日机299架的成绩。

    在本时空里,西北陆航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装备了大大超越日军的高性能战机,苏联长期正规培训具备良好飞行技术基础的飞行员队伍,良好的后勤组织,现在,加上实用而先进的战术和大量严格的对抗训练,已经具备了出色的战斗力。

    从1930年起,西北陆航每年都有送飞行员去苏联航校进行为期四年的正规培训,1932年起规模化制度化地固定在每年150名战斗机飞行员。地勤和机修是在张掖培训。1936年8月,第一批批量留苏战斗机飞行员毕业归国。他们就是1937年西北陆航的骨干战斗力量,1936年十二月,美国战机与顾问团同时到位,西北陆航争分夺秒地进入了形成战斗力的关键阶段。

    整个西北陆航被关在张掖集训基地整整八个月,中间只有一些人来杭州接受新机才离开几天。在杭州也要用笕桥航校的飞机演练战术。第一批和第二批西北鹰75甲成了大家共享的高级训练机,没有假期,连睡觉也在想着战术编队,西北边防军司令部下了死命令,必需在八月前形成战斗力。可怜的48架西北鹰75甲战斗机,才八个月就得大修发动机了,因为整天就没有休息的时候。好在,后来的发货中每架西北鹰75乙是多买了一台备用发动机的,而且给48架西北鹰75甲也买了72台1050马力的发动机,这样,等950马力发动机报废了,就把48架西北鹰75甲也改成乙型。

    这种魔鬼训练收效显著,美军顾问团每天都要对他们做模拟实战对抗考核。先是把他们分组做2-4机编队对抗。后来上升到中队级别的对抗。美军顾问团的老手们还亲自上场考核,他们自己组成双机或者四机编队,与中国飞行员对抗,到了七月份,经过严格训练的中国飞行员们已经可以与美国老师达成平手了。开玩笑,八个月不间断的飞行模拟实战,个个都累积了八百个小时以上的针对性飞行小时,这也就是豪阔的西北边区,中国唯一的产油地,这才供得起如此折腾。

    1937年8月1日,随着西北陆航队长柳随吾于僚机的编队驾驶着NWH75B(美军顾问团给西北鹰75乙的英文编号)在笕桥上空一个漂亮的伊梅尔曼翻转,完成了对最后两架组装机的测试。柳随吾和僚机平稳地降落了。他灵活地打开了机舱,从扶梯上快速下来。发现马步英中尉已经拿着一份电报在等着他,西北司令部来电,要求他们作好战斗准备,战斗机作空战挂载,明日整个编队飞往南京大校场机场候命,有重要任务。

    柳随吾不禁皱了皱眉头,他这个编队目前有四架战斗机和一架运输机组成,运输机上会搭载一些零配件及与西北联系用的大功率无线电台组。7月29日西北国民参政会已经宣布西北进入战时状态,并通过了一系列战时法规,陆航的备战也进入关键时期,柳随吾不在,一切就委托副队长兼战斗机总监汤凌云了,而美军顾问中的战术设计师陈纳德,又被刘越石上将借给了他表姐蒋宋美龄女士作中央军空军状态调查去了。柳随吾恨不得立刻回到张掖呢,怎么又要去南京?而且什么重要任务要西北陆航队长亲自完成呢?看着电令上刘琨和代理参谋长许谨生的签字,柳随吾对马步英吩咐道,你让地勤作好准备,明天飞南京,作好空战挂载。马步英立正回答:“是长官!”

    

抗战尖兵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33905/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