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纳德和翻译跟随周至柔、柳随吾到一个作战室内隔出的单间坐下,两个作战参谋拿了几张地图进来铺好,这里中西联合空战指挥部的核心圈子就是周至柔、毛邦初、柳随吾、陈纳德、汤凌云五位,现在毛邦初在杭州笕桥、汤凌云坐镇广德,南京这边就是周至柔、柳随吾、陈纳德三位了,其中柳随吾还经常去扬州,好在扬州的空军基地距离南京不算远,开车当天往返都可以。
周至柔生于1899年,他当然是浙江人啦,老常的用人习惯嘛。他也曾经是黄埔军校兵学教官,跟随过严重、陈诚,1933年5月,经陈诚举荐,蒋介石特选周至柔赴欧美各国考察空军教育,从此脱离了陆军系统,开始空军生涯,出国后周至柔苦学英语,认真考察了各国航空建设和空军训练。1934年4月周至柔回国,向蒋介石呈上考察报告和建设空军计划书;7月14日任中央航空学校校长,对学员进行严格的技术训练和精神训练,还多次单独驾驶飞机练习飞行。1934年5月,蒋介石成立全国航空建设会,自兼委员长,周至柔为常务委员。
周至柔是个方面大耳,很有福相之人,他也一向是比较心宽的人,自知作空军是半路起家,很多地方还是请专家们来搞比较好,自从八一三抗战开始以来,作战行动和计划他就比较放手让西北陆航和陈纳德为主的顾问团去操办,看着当年的学生,现在的参谋长柳随吾那张沉思中清秀的脸,周至柔心中感慨:“一切来自实力啊,西北陆航的装备、训练、战术都甩了中央空军几条街,现在我的学生比我这个老师腰板硬啊。”但是他对柳随吾一向恭敬的态度还是很享受的,于是说:“可炳(柳随吾的字)莫急,先把情况向陈纳德顾问介绍下。”
柳随吾把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根据不同情报来源的汇总分析,日本海军航空队在遭到我空军和西北陆航连续打击后,从北方和国内抽调战斗机部队,充实三艘航母上的航空战队,现在已知的计有:原第十二航空队,90式舰载战斗机6架(备用机2架),95式舰载战斗机6架(备用机1架)由大连周水子机场南调;原属第十三航空队,90式舰载战斗机6架(备用机2架),96式舰载战斗机6架(备用机3架),由大连周水子机场南调;另外日军还从驻守国内的海航抽调了一个中队12架战斗机。经过一番大动干戈的折腾后,三艘日本航母现在搭载了67架战斗机。看来要通过集中使用战斗机,形成局部兵力优势来夺回上海战场制空权。
听完了情况介绍陈纳德有些吃惊:“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战前的情报显示日本海军航空兵除了舰载机队外,陆基的战斗机中队只有六个,那他们这次是把一半的原来陆基战斗机中队都弄到上海附近的航母上来了?”柳随吾点了点头:“鬼子赌性重,中国有句话:棋胜不顾家,好比睁眼瞎。”陈纳德摇了摇头:“X日快到了,不能留着这帮祸害。”周至柔说:“我方战斗机群还是有总数量优势的。问题是我方要防御的区域比较大,西北陆航要负责陇海线、津浦线的安全,还要保持上海战区制空权,力分则弱;倭寇躲在航母上,他们想来就来,想躲我们就找不到他们,而我军要保持上海战场制空权就肯定会在战区上空巡逻,这我在明处敌人在暗处,难打。”柳随吾点了点头,他转过去问陈纳德:“如果你是日本指挥官,这仗你会怎么打”陈纳德说:“上策是寻找到中国空军集中的机场,用突然袭击的方式把中国飞机都炸毁在机场上。中策是利用中方要保持上海战区制空权的软肋,集中优势兵力吃掉中国的巡逻机队,每次吃一口,逐渐耗尽中国战斗机的力量,然后再投入轰炸机摧毁中国机场。”柳随吾同意地点了点头:“都是良策。我们能不能利用敌人急于求成的心理给他们下个圈套?”说着,柳随吾手头的红蓝铅笔指向了苏州,陈纳德看了看柳随吾,又看了看还没反应过来的周至柔,意味深长地说:“地方选得不错,至于日本人上不上钩,那要看你的诱饵有多吸引人了。”柳随吾笑了,笑得像个狐狸:“这就要看最高当局是否舍得了,中国有句谚语: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陈纳德也笑了:“在英语中我们说,NoPain,Nogain.”周至柔被两个人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他知道这两个人精已经想出办法了,就缓缓地用英文说:“PleaseCuttheShit.(能不能别扯淡了?)”柳随吾对以前的教官还是毕恭毕敬的,他说:“卑职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我们可以制订一个轰炸日本的方案,然后把马丁重轰炸机调到苏州去,再调动一些别的部队做出轰炸上海日军的态势,然后把这个假情报传给日本人,不愁他们不派大机群来偷袭苏州机场,我们就可以部署战斗机部队在空中伏击他们,一网打尽。”陈纳德拍手说:“好,要轰炸日本本土,这个大黑锅日本海军可不敢背。”周至柔看着兴高采烈的两位,可是有点儿发愁:“滋事体大,咱们那几架马丁重型轰炸机,训练不足,能飞的飞行员可不多啊,你可是亲眼看着被降落的时候摔坏一架。”陈纳德说:“动两架到苏州去摆摆样子就行,不用多了,至于飞行员吗,我看佟技术不错,算一个,委员长的专机驾驶员徐焕升可以飞另一架,他有大型飞机起降的经验,这次又不需要真的作战,我看他可以。”周至柔道:“这就得请示委员长了。”柳随吾说:“除了动用马丁重轰炸机外,还要出动第五大队和第二大队,威胁对日本上海特陆进行轰炸。”陈纳德点头道:“有这两个大诱饵,加上对日本本土和上海陆战队的致命威胁,日本海航一定全面出动。”周至柔也被他们说服了,他让柳随吾和陈纳德带领参谋们立刻把设想作成详细的方案,今天晚上就呈委员长夫妇(宋美龄是航空委员会官员,按照呈递顺序是妇夫)批准。他对柳随吾说:“为了事情进行顺利,你是不是请越石兄给常夫人先打个电话?”柳随吾心领神会地说:“学生遵命。”
被用来做诱饵的马丁重轰炸机是当时中央空军的宝贝疙瘩,它的来历是这样的:
1936年7月,广东空军70余架飞机先后北上投效国民政府。12月末,南京中央空军第8大队正式成军,下辖第10、第19中队,装备意制萨伏亚S.M.72轰炸机6架、道格拉斯O.2MC轰炸机6架、德制亨克尔He-111AO轰炸机6架、德制福克符夫W-44轰炸机1架。
还在几个月之前,南京发起为蒋介石50岁生日的“献机祝寿”运动,共计募得捐款约650万元,航空委员会主任委员周至柔建议,“拟在这批捐款中,提出287万5千元,作为本会与资源委员会,合办之飞机发动机制造厂之配合款外,余款拟购马丁式轰炸机及其他类型战机”。
马丁式轰炸机是美国马丁飞机公司的新式产品,在1929年美国陆航队征求新一代轰炸机时脱颖而出。该机为全金属张臂式双发轰炸机,座舱和枪塔采用全封闭,各项技术比较领先。1932年3月,“马丁123”轰炸机送交军方测试,后来返厂作了一些修改,定型号为XB-907A。1933年1月,美国陆航队*48架XB-907A,军用型号更名为B-10。
1936年春夏,马丁式轰炸机获准外销,代号139W,购买最多的当属荷属东印度,其次为阿根廷、土耳其等国。马丁飞机公司最早接到中国的订单来自广东地方政府,数量不过区区3架,未及交货,陈济棠通电下野,改为南京国民政府接手。航空委员会*的数目为6架,每架40万法币,马丁飞机公司为了区别去向,在代号后面加上“C”,以示出口中国。
1937年2月,首批6架马丁139WC轰炸机的散件运抵上海,在虹桥机场装配后由新组建的第30中队接收。第30中队中队长石友信、副中队长李忠侬,队员以中央航校第3、第4期为主,亦称“马丁中队”。马丁飞机公司当时派遣亨利罗素来华教练,这名“洋员”工作十分认真,上至中队长下至队员,他都要带飞两次。或许是合同方面沟通不到位,没等全队完成训练,亨利罗素即因合约期满离华回国,他在告别会上坦率指出,“石友信与佟彦博表现最佳,具备带飞教官的能力”,“分队长方长裕的飞行技术是全队最差的”。
航空委员会非常珍视马丁机,基于指挥上的便利,不久将其归入第8大队战斗序列,不过因为历史渊源不同,第30中队与第10、第19中队甚少亲密往来,实质上犹如独立中队。
重型轰炸机的飞行特性与中国空军以前接触的轻型飞机相去甚远,马丁重型轰炸机又是37年2月才到达组装,很快就爆发了抗日战争,飞行员培训时间极短就被迫上阵了,可以说当时的大部分飞行员连起降都没学会,美国教官却已经打包回国了。当时的中队长石友信就有了个想法:干脆不要训练了,每次训练都风险太大了,这么珍贵的飞机,摔一架少一架,不如直接投入作战,在作战中损失了也算损失的有价值。于是就别出心裁地很少对马丁重轰炸机作训练。
全面抗战爆发,第8大队移驻南昌、吉安,陈纳德开始主持中国空军的训练,他可不管你石友信打什么小算盘,一挥手,按计划训练,于是3002号马丁机在一次训练中重落地失事损毁,为此石友信差点儿对陈纳德动手,他觉着这个老头儿不听劝,实在可恶。8月14日,第30中队奉命参加淞沪会战,剩下的5架马丁机当晚抵达南京大校场机场,加油挂弹后首次出击上海日军成功。16日,第30中队移防汉口,原本计划第二天再飞上海,轰炸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旋即改变任务轰炸日舰,惜未寻获目标。
被陈纳德看中参与行动的佟彦博和早期很多中国空军的英雄一样,是东北人。他1911年1月生于辽宁省义县头台乡尚姑堂村。此人是张学良铁粉,他1928年考入东北大学,就读于机械工程学系。常和张学良校长打网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佟彦博随东北大学流亡到北京继续学业,一年后毕业。1933年,听到张学良对东北流亡学生的讲话后,对日本侵略中国非常愤怒。他怀着对家乡沦丧的耻辱和忧国忧民的心情,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立志报效国家抗击日本侵略,动员并偕同数名学友,毅然投笔从戎,顺利地考入中国空军,受训于杭州笕桥中央航校,主修轰炸系。193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笕桥航校第三期,留校任教官兼区队长职务。
1937年4月,佟彦博被调往聚集航空精英的三十中队——被时人称为“国宝”的马丁轰炸机队,该队位于上海虹桥,美籍顾问罗兰在全部完训时宣布三十中队长石友信和队员佟彦博的驾驶技术最为熟练,认为“佟彦博是一位勤于思考,判断力、分析力很强而沉着冷静的青年军官”。
被陈纳德看中的另一位是常凯申的粉丝,徐焕升(1906年—1984年),上海崇明人。江苏医学院肄业,黄埔军校第四期、中央航空学校第一期毕业。曾赴德、意航空学校深造。初任笕桥中央航校教官、常凯申座机副驾驶、分队长。
经过一夜的紧急沟通和工作,这次行动终于落定了。负责佯动的马丁重轰炸机定为双机编队,1403号长机,由徐焕升驾驶,1404号为僚机,由佟彦博驾驶,随队机组人员6人,分别任领航员、投弹员、服务员等。
另一组佯动部队也很快收到了命令,第二天,8月19日凌晨,原驻句容机场的中央空军第五大队接受了命令,立即全体起飞轰炸日本虹口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随后转往苏州机场驻扎,同时接受转场任务的还有装备诺斯罗普轰炸机的第二大队。他们都被命令就近对上海日军进行空袭,直到炸成焦土为止。令中央空军奇怪的是电令突然改用8月13日起停止使用的旧密电码发出的。只有很少人知道,当初改用新密码是因为西北军情四处的情报显示日军已经破译了这套旧密码,但是为了保护情报来源,官方的解释是开战在即,为了慎重起见,启用备用密码。可是今天凌晨上头又电话通知说,由于很多偏远哨所、机场没有拿到新密码本,引起通讯混乱,今天起暂时改用旧密码本云云,这又引起了一番基层人员的咒骂。不过国军高层一向被大家公认做事颠三倒四,密码的频繁更换被认为是南京的习惯性错乱。
最开心的是日本海军,他们本来已经破译了中国空军的密码,正在为中国人更换密码而伤神呢,这帮南京的马鹿居然又换了回来,一时间大量情报涌入,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有点儿让日本人不知所措。但是,生来多疑日本人,对这些情报还是将信将疑的。
为了让日本人对这套旧密码传递的信息深信不疑,中西联合空战指挥部采取了一系列迷惑行动,让很多包括西北陆航在内的所有电台都用这套密码大量发报,电稿都是指挥部拟好的,内含的信息真真假假,而涉及五大队和二大队及30中队的电文可都是真的,尤其是五大队和二大队当天冒着行动已经被事先泄露的危险,轰炸了上海日军陆战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