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三章空气在颤抖,仿佛大地在燃烧一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1937年8月22日晨六时四十分整,淞沪围攻区的国民革命军西北野战集团军群淞沪纵队、第九集团军在上海西起八字桥东到杨树浦的战线上,突然发起了总攻。

    上海初秋的早晨是一天中最宜人的时刻,夜间恼人的蚊虫消退了,从江面吹来的晨风送走了暑热,如果是和平年代,这个时候早点铺里传来了大饼豆浆的香气,各家的主妇正纷纷上街买菜,整个城市都散发着生活的气息。

    战争爆发后,虹口和闸北变成了战场,这种生机勃勃的城市景象看不到了,可是对于日本陆战队员而言,上海的早晨一样是值得期待的。日军八一三以后的每一个夜晚都是在与国军的苦战中度过的。为了避免遭到日军炮火的危害,国军都是选择在夜间或者凌晨发起攻击。对于日军而言,便把每个夜晚天称作“鬼夜关”。早晨五时一过,阵地上的日军纷纷钻进掩体里去避目养神。尤其是西体育会路沿着上海法学院向西经爱国女学、油漆公司直到水电路、八字桥的北部支队的日本陆战队,他们在熬过了八月十七日后,已经有五天没有重大战事了,中国军队把重点转移到了东部,现在是该东部支队头疼的时候了。

    不过呢,十八日后,对面的中国军队更换成了头戴深碗型钢盔,身穿岩石灰色制服的一支精兵,他们看上去技战术动作十分专业,单兵装具颇有英美陆军风采,就连轻武器也怪里怪气地,*是没见过的版本,步枪也不是中国陆军常用的汉阳造或者毛瑟系列,貌似是苏联系的,尤其是那种转盘轻机枪实在显眼。不过好在这支精兵从不主动进攻皇军,而且他们甚至连枪都不大放,这种爱好和平的敌人对于已经疲于奔命的日本陆战队而言真是求之不得。日本海军对西北野战军的了解是不足的,难怪嘛,隔着几千里地呢,就算是日本陆军,也被一向刻意低调的西北瞒得死死的。他们只是隐隐约约感到那边的油田产量有着瞒产的嫌疑。不过,很快日本陆海军就会发现自己错得有多厉害。

    与此同时,西北野战军第100师副师长马子敬(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人,1903年出生,为黄埔陆军军官军校1924年一期学员)正站在淞沪前指的炮兵指挥所里,等待着总攻的开始。马子敬是100师的副师长兼炮兵主任,他是炮兵科班出身,1928年去苏联学习炮术,这求知之旅比李兴中去列宁格勒炮兵学院还早得多,学成回国后大部分时间都在炮兵部队带兵,西野开始在各师、团设立炮兵主任办公室后,他是第一批被任命为师炮兵主任的人员之一。

    刘琨上将经常夸奖他是的模范炮兵主任,抗战军兴,西野开始了总动员,已经内定他升任某军炮兵主任。,但是南风计划突然实施,由于大量新部队临时组建,136师原来的炮兵主任被调去组建新部队,他临时被李兴中参谋长点名拉来承担淞沪前指的炮兵指挥所主任2顶替。现在他正在倒计时中,即将下令发起中国炮兵在抗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斗,和他一起焦急数秒的,还有大本营淞沪前指副参谋长屈经文和西北野战军炮兵首席顾问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同志。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来中国前就是苏联的军级炮兵主任啦,他精通炮兵业务,对中国人民抗日事业有着非常的同情和热情,整个南风行动的炮兵作战计划,有他至少一半的功劳。他有着一张刚毅的面孔,身穿着灰色的西北野战军制服,头戴民23钢盔,足蹬锃亮的马靴,这次来淞沪虽然没有骑马而是使用了带来的汽车和摩托车,然而他还是习惯性地拿了根马鞭,时不时轻轻拍打一下自己的马靴。他开始军人生涯前,是彼得格勒工学院的学生,而军旅生涯一直在技术兵种中度过,他有着一位工程师般的头脑和将军的心脏,他的口头禅是:“准备到位就没啥好怕的。”

    屈经文和戈沃罗夫一样是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毕业生,不过他原来是北大的文科生,从伏龙芝一毕业就被苏联格别乌抓了起来,被救回西北后主要在政界活动,抗战爆发后他重新入伍,这是位慷慨激昂的主儿,现在他没有说话,可是拿着怀表的手握得太紧,发白的手指骨结暴露他内心的激动。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联系着整个前沿的所有电话总机、分机、步话机,一下子都哑然无声了。终于,分针和秒针,在六时四十分处整合,马子敬副师长拿起通往各炮群的通话器,大声喊道“开炮!”“开炮!”“开炮!”“开炮!”“……”接着马副师长的命令,数百名各级炮兵指挥员,像后浪催前浪似地连续下达了命令。顿时,国民革命军西野淞沪纵队和第九集团军的195门身管火炮突然发出怒吼,炮弹像下雨一样飞向虹口日军司令部和敌炮兵阵地。强大的炮火把敌人的各种掩体掀开,用来构筑工事的小铁轨、钢板,夹着敌人的尸体抛向半空,又狠狠地砸在半死不活的敌人头上。

    拉开总攻大幕的是西北野战军和第九集团军的四个民22博福斯150毫米重型*炮团120门重炮、四个民21博福斯75毫米山炮营48门山炮、4个120毫米重迫击炮营27门重迫击炮的压制射击。有趣的是中央军这次投入作战的炮八团和炮十团也是装备了西北酒泉兵工厂生产的*炮,而配合第九集团军作战的山炮团还是装备了西北酒泉兵工厂生产的山炮,所以虹口大捷使用的身管火炮几乎是清一色酒泉造。

    从开战起,中央军的炮十团和炮八团就参与了战斗。然而,他们每门炮只有200发炮弹,根本不够打的。话说这两个团都是去年底新从酒泉购进的火炮,问题是老常买得起炮却耗不起炮弹。随火炮购买的1000发每门的炮弹在训练中消耗很快,到八月份就没有多少了,而且就这每门200发炮弹还有运输问题。150毫米*炮弹一发连药包和包装是80公斤。50发一个基数,要用一辆四吨卡车运。中华民国除了西北通用有卡车生产能力,所有卡车靠进口。而南京政府对于民间的汽车货运一向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就导致了在东部,卡车成了稀缺资源。以堂堂军政部为例,总共才有四百多辆部属汽车。这些车里有多少重卡车?天晓得,现在全国抗战,多少部队都在抢这些车辆做运输,你*炮团何德何能啊?天天让军政部围着你转?

    炮十团和炮八团的炮弹运输只能指望他们自己的卡车。按照西北边防军野战重炮团的编制,一个炮兵连是有13辆卡车的。可是到了中央军,自然一切从简:一辆军用十轮卡车可是9000大洋哟,还要喝汽油无数,这样一打算盘,每个中央军的炮兵连才六辆卡车,也就是说除了牵引车,每两门炮才一辆弹药车,也就是每炮携带半个基数的炮弹。所以开战以来,这两个炮团也努力炮击过包括日本陆战队司令部在内的目标,可是弹药不足,根本打不出良好效果来。

    西野淞沪纵队的到来改变了一切,他们用铁路运来了充足的炮弹,还带来了两个独立野战重炮团的建制车辆和一百多辆属于集团军群汽车团的重卡车。支援第九集团军的炮八团和炮十团随着第九集团军一起被划给大本意淞沪前进指挥所指挥,根据西野的联合作战体制,由淞沪前指下面的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原来人家师团各级都有炮兵主任办公室的设置(后来西野的集团军、军级司令部也设置了炮兵主任办公室),炮八团和炮十团由淞沪炮兵指挥所管理,弹药也统一接济,这下可好了,他们顿时感觉像是找到了娘的孩子。西野还向他们提供了各种目标情报和参数,还有气象数据,人家是有气象分队保障地。他们一起参与了射击计划的制定,有了这些后勤和技术上的保障,两个中央军的炮团都信心满满,热切地盼望大显身手。

    日军的炮兵阵地是中方炮击重点。日本上海特别陆战队装备150毫米*炮4门、120毫米*炮4门、75毫米山炮12门、速射炮4门、九二步兵炮4门、高射炮8门、150毫米迫击炮8门,经过西野反复侦察,确定了日军重型火炮的发射阵地:150毫米*炮阵地位于义勇军靶场,120毫米*炮阵地在日本第一海军用地,山炮一个小队配置在陆战队营房楼顶上,还有一个小队在东部支队,高射炮在六三园,重迫击炮一个小队配置于六三园附近等。

    在第一轮炮击中,我军炮兵就给日军炮阵地重点关照。日军的150毫米*炮阵地被西野第一独立野战重炮团的12发急促射完全覆盖,引发了日军存储弹药的爆炸,把日军的重炮炸成了零件。一发博福斯150毫米杀爆*可以杀伤半个多足球场面积内所有有生力量,西野独立野战重炮团是装备精良的预备炮兵。炮兵在射击中,经过试射过的目标,或者用精密法准备过的射击诸元,误差完全可以控制在30-50米之内。150榴炮的炮弹,杀爆*的弹丸重41㎏,战斗射速6发/分钟。12发急促射,按照射击教程规定,必须在3分钟之*击完毕。按每发弹丸重41㎏,全团12发急促射,12X36X41=17712㎏,也就是近18吨,在短短3分钟内,在一个小小的炮阵地上,砸上19吨钢铁,自然可怜的日军*炮中队灰飞烟灭。同样的命运也降临到了其它日军炮兵的头上。

    这中间当然包含了日军在六三园的高射炮,位于上海虹口公园北侧江湾路上的海上名园“六三园”,是当时日本政商界要员接待贵宾的宴请地。这座日本名仕白石六三郎在上海建造的最大的日本私人花园,亦是一家高级会所,日本料理名闻海上。六三园占地6000坪,有汉风唐韵兼具大和特征,其清雅旖旎,既有花园又有运动场,遍植松竹梅、樱花和珍贵的绿樱,还饲有鹿、鹤、猴等动物。其会所主体飞檐翘角,古典而又气派,孙中山、康有为、哈少甫、吴昌硕、王一亭、吴待秋等一时俊彦均在此地有过聚会。三井银行上海支店长土屋计左右亦是同道热心者。1937年8月22日晨6:40,名园在10分钟内毁于炮10团的齐射,六三园死得不冤枉,日军八字桥守备队指挥部、日本上海特陆第五中队部、高射炮中队、重迫击炮中队为它殉葬。

    被雷霆巨响惊醒的上海市民们纷纷爬上高层建筑的楼顶,他们惊异地看到中国炮兵的开场白把上海虹口地区变成了一锅沸水,中国的炮兵群射出的炮弹呼啸着划破天空,好似开水壶口气流的嘶鸣;遭到炮击的目标瞬间无数物体飞到空中,就像开水锅里爆炸的气泡;有军用望远镜的各国驻上海军官们可以从望远镜中清楚看到炮弹在日军阵地上爆炸,巨大的烟云腾空而起,日军的肢体满天飞。

    

抗战尖兵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33905/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