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明治渐远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真是天降祥瑞,裕仁要主导少壮军官夺军部的权、军部夺政府的权这两幕大戏,老天爷积极配合,整个三十年代,由于经济泡沫、股市大跌、关东大地震影响,产生了“昭和金融恐慌”。同时,少壮派军人开始不定期在中国东北大暴走,议会内阁制在日本变得岌岌可危。从1931年开始,三月事件、十月事件、血盟团事件、五一五事件,滨口雄幸、犬养毅等政治家们相继遇刺身亡。

    陆军既然不惜弄死陆军大将出身的田中义一,那么海军也得干点儿什么表忠心吧?皇姑屯没有能够吞并东北,没关系,九一八事变关东军风云再起,这次又一个不识抬举的首相送了命。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五日(昭和7年),一群年轻海军官兵光明正大闯进总理大臣犬养毅官邸,犬养毅发现入侵者后想好好说理,但是还是被肚子及头部各开了一枪,送医不治。当时的日本首相犬养毅就是被11名二十岁出头的海军军官在首相府刺杀。首相临终前的遗言“话せば分かる”(听我解释)以及暴徒的答复“问答无用、撃て!”(毋须赘言,下手!)成为著名语录。犬养毅政权二月才赢得大选、跟军方关系也不错,但是他不仅赞成继续缩减军备,又长久以来与中国人有友善往来,加上反对满州国,真的与军方立场及财团(急欲开发满州的)利益相违背,因此成了牺牲者。

    就这样,日本陆海军上层忙着倒阁,下层忙着刺杀,所有政党领袖,要么自愿跪舔军部当傀儡,要么就变死尸。“二二六事件”后,政党政治家人材耗尽,贵族出身的军国主义者近卫文麿上台,大正时代的民主气氛彻底消亡。

    1930年代初的日本,各政党夹在内政和外交的两难之中,相互之间重复着勾心斗角,政界的疑案也相继发生,导致政党的政治影响力日益衰退,相反军队的实力日益强大,对国政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大。于是,在大正时期废除军队等的舆论下处于劣势的军人们,开始强烈反击,形成军国主义甚嚣尘上的局面。青年将校和右翼分子不断制造血案,若槻礼次郎首相遭遇两次暗杀未遂;滨口雄幸首相是在东京车站附近,遭到一个右冀青年的子弹,没过多久就离开了人世。犬养毅首相是在首相官邸被海军青年将校们射杀,当场死亡(五一五事件)。右翼青年杀死内阁大臣井上准之助(血盟团事件)。1932年3月、三井财阀的头领团琢磨被暗杀(血盟团事件之二)。在1930到1936年短短7年的时间里,滨口内阁,若椒内阁,犬养内阁、斋藤内阁,冈田内阁等五个内阁和政权变动激烈,并且在5名首相里面有四人受到个人恐怖活动或者武装部队的攻击。

    最能感受人间一切的诗人们总是最先把变革体现在作品里。1931年,俳句诗人中村草田男就写下了名句“降雪や明治は远くなりにけり(雪落而明治渐远)”。后世无数人因它感慨,在中村草田男、司马辽太郎这些作家看来,1930年代的昭和天皇治下的日本,早已失去了明治时代的昂扬进取、勃勃生气,也丧失了大正时代的民主政党氛围,进入了财阀与军阀联合、侵略和专制并用的黑暗时代。这一切的根源,正是起源于裕仁的野望。

    军部用合法的倒阁和非法的刺杀两手出击,把政党领袖们都变成了傀儡或者死尸,顺利的不得了,可是与军方上下一致向各政党开刀夺权的斗争一起开始的,还有陆军内部的激烈内斗。海军由于是技术军种的特点,内斗还不是很剧烈,毕竟学英国绅士装X多年了,可以有兽心但是那张人脸怎么也得留着照镜子。陆军就不同了,昭和男儿武德爆棚,对方只要有不同意见一律扣上国贼的帽子,对国贼嘛,就要赶尽杀绝,刀劈枪打炮轰火烧,除恶务尽。

    经过皇姑屯和九一八事变,裕仁与少壮派军人密切配合,把长州藩势力赶出了陆军。这本来应该是巴登巴登的兄弟们坐享夺权成果的时候,然而,就像在世界各国历史上一再发生的那样,他们又分赃不匀了,这就是扰乱了日本陆军多年的统制派和皇道派的决斗。

    皇道派的旗帜是荒木贞夫(あらきさだおArakiSadao,1877年5月26日—1966年11月2日),日本帝国时代陆军大将,陆大19期首席毕业,俄国问题专家,美仪表,擅演讲、剑道,有胡子龙王之称。他的组织能力和真崎甚三郎的思想使他俩并列为皇道派领袖,他的名言:“物资不足,我们并不介意!皇道精神加三千万竹枪,列强不在话下!”。历任陆军大学校长,第六师团长,教育总监,犬养毅内阁陆军大臣。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日、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处心积虑地寻找借口进行武装干涉。1918年,美国政府以援救“捷克军团”为借口,首先向日本提出了出兵西伯利亚、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的主张。日本政府积极响应,立即调派7万大军组成西伯利亚远征军,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在日本驻俄公使馆担任过武官的荒木贞夫被委任为驻“白俄”的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全权负责日本对苏联的武装干涉活动。在指挥军事进攻的同时,荒木贞夫还与日本间谍黑木亲庆共同策划了一个秘密营救俄国沙皇的计划。他打算将沙皇营救出来后,以“沙皇”之名,号召更多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政权进行武装干涉,然而,随着苏维埃政府于1918年7月16日将沙皇一家处决,荒木贞夫的这一计划破产。1919年底,红军彻底击溃了白匪军,虽然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的企图失败,但荒木贞夫仍坚持认为,日本要想称霸世界,必须先占领“满蒙”,即中国东北地区和蒙古,这或迟或早势必会引起一场与苏联的全面战争。因而他认为,要取得对苏战争的主动,必须先发制人,在占领“满蒙”后,就立即“北进”,进攻苏联。荒木贞夫的“北进论”主张在日本陆军少壮派青年军官中颇有影响。

    昭和三年(1928年)8月,荒木贞夫成为陆军大学校长,他亲自到火车站去接新生入学,荒木自年轻时起就爱好剑道,浑身充满了武士道精神;他经常与年轻军官一起到剑道场比赛,相互切磋剑术。他极有口才,特别能侃,他的官邸往往是年轻军官聚会的场所,无论级别高低,他都来者不拒,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陆军中的青年军官普遍持有好感,并送给荒木贞夫一个绰号“大胡子龙王”。据荒木贞夫的部下称,荒木贞夫性格开朗、能言善辩、不拘小节,具备领袖气质。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才使得荒木贞夫后来成为陆军皇道派呼风唤雨的人物。

    日本陆军中另一个铁腕人物统制派老大永田铁山与荒木贞夫的关系形同水火,但永田也不得不承认,在青年军官眼里,荒木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不过荒木的另一面也没有逃过永田的眼睛:“荒木所信任的部下多为一些褊狭之人,以至于荒木因此而为其累。”荒木身边多褊狭之人,这一点永田铁山并未看错,然而荒木贞夫绝不仅仅是单纯“受其累”而成为皇道派领袖的。事实上,正是荒木贞夫利用其在年轻军官中的声望,怂恿并支持他们以下克上,并最终导致军部凌驾于内阁之上,使日本在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皇道派的鼎盛时期是在荒木贞夫陆军大臣任上,皇道派的另一个干将真崎就任陆军次长,这时候的参谋总长是裕仁向陆军掺的沙子闲院宫载仁亲王元帅,这位亲王只管清除异己和侵略中国这几件大事儿,不问细节,所以真崎获得了很大的权力。上任不久真崎就与荒木联手,开始调整陆军内部的人事安排。他们把宇垣,南派人物一一从中央的要职上调离,任用己派人员。但是有些安排根本不考虑当事人的资质,能力和经验。荒木和真崎认为,与才能和经验相比,信念和努力才是更重要的。只要有坚固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就能给停滞不前的军部体制带来活力。荒木没有军政经验;真崎也没有在参谋部工作的经验,顶多就是在教育总部和陆军省的短期任职。对于他们来说宗旨就是确立天皇神圣论和尚武的日本民族精神。通常局长和部长是不干涉科长级别以下官员任命的,但是这种琐碎的事情如今也要通过真崎他们的批准才能施行。1932年8月,荒木把人事任命交付给了真崎,于是在真崎的主导下,宇垣、南派实力被一扫而除,陆军中央部完全被皇道派的掌握。

    皇道派主张“如今这样软弱的、以政党为基础的政府并不能处理外部问题。如不通过内部改造、建立起强有力的政府,就不可能实行改造。”这个主张后来被称为“内先外后”,即在发动对外扩张的战争前,先将日本改造为军国主义的专制国家。在日本的军备和国力比不上美英等强国的情况下,皇道派并不太重视军备现代化和总体战思想,而是大肆鼓吹“皇道精神”,以此作为“战无不胜的精神*”。皇道派成员虽然大多是尉级的下层军官,但是在陆军上层中也有支持者,比如荒木贞夫大将、真崎甚三郎中将(后任陆军教育总监)等人。皇道派领袖、陆军大将荒木贞夫在1931年就任陆军大臣后,大力鼓励恢复日本传统。本来明治政府在1876年下令禁止佩戴日本刀,此后自1889年起陆军军官使用的都是法式军刀。这直接削弱了日本传统刀具工匠的技艺。荒木贞夫却反明治之道而行,1933年,一家铸刀坊在靖国神社开业,次年,荒木修改了行业规定,要求所有刀具都要回归镰仓时代的样式标准。同一年,荒木下令中队级军官恢复佩戴日本刀。除此以外,荒木还在全军中推广“皇军”、“皇国”这些词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皇道派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个派别不是一个以同样的政治观点和政策组成的组织。只是以相近的地缘意识组成的。它没有正规的政策立案。一些复杂的实际军务上的处理,就需要确立更加组织化的,更加有效的体制。虽然一直激烈的斥责宇垣时代开始的军僚体制,但是让自己来做,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其结果,还是依靠宇垣时代开始确立的“陆军为主流”的军部体制。皇道派还是支流,只是陆军中央部的一个在野党。这时,以永田铁山为中心,某些毕业于陆大的佐官级别的有志青年组成的研究小组开始绷起。他们每个成员差不多都升到省部的部长、科长级,其中永田最为出色,被誉为日本第一头脑。真崎旱旱就注意到了永田。当真崎上任参谋次长的时候,永田是陆军省的军事课课长,大佐。虽说是一个小科长,但是其存在感让人不能忽视。真崎对永田最为不满的是,永田否认派系的存在。而且虽说永田不属于宇垣、南派,但是其思想和政策主张与宇垣派相近。他平时也和宇垣派的人走得近。把他们统括起来就是俗称的“统制派”,与皇道派对立。统制派与其说是一个派系,不如说是一个军部体制里面的机能核心。统制派里的人大部分是知性派的近代化的军人。皇道派的注重精神主义,重情义的风格,从统制派看来是逆行与时代的脚步的,腐朽的派系。真崎感到了危机感。其他的家伙们倒都不值得太重视,但是如果不收服永田,将会留下后患。因此,真崎趁永田晋升少将的机会,把他调到自己直属部下的参谋部第二部部长,同时把自己的亲信,也是皇道派里最有才华的小畑敏四郎为第三部部长。永田和小畑两个人是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的同学,也是结成陆大同盟会的盟友(他们两个加上冈村宁次就是所谓缔造昭和军阀的巴登巴登三羽鸟)。但是这段时间,两人关系有了裂痕,让两人握手联合,然后协力打造一个新的陆军本流,这是真崎当初的意图。但是,真崎没有达到目的。两人性格太强,凡是都要争第一,这给军部内的业务带来了障碍,所以,永田和真崎彻底对立了。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已经成为皇道派核心人物的小畑敏四郎在陆军领导权上与永田铁山、东条英机决裂。此人是小畑美稲男爵的三子。哥哥是小畑大太郎男爵。京都府立第一初级中学,大阪陆军地方幼年学校,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在1904年陆军士官学校16期军优等。少尉任官,近卫步兵第1联队,19141年陆大23期军刀组毕业,步兵第49联队,真冈守备队长,1913年大尉任官,参谋本部工作。1915年俄罗斯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俄罗斯军观战武官。陆军省军务局课员,参谋本部员,1920年驻俄罗斯馆武官。因为日军西伯利亚出兵不能入境,在柏林滞留留。1921年10月左右,与陆士同期的永田铁山,冈村宁次一起,在德国南部的巴登巴登举行会议,达成以打到陆军的萨长派系为目标的「巴登巴登密约」。1922年(大正11年),参谋本部员,1923年,晋级中佐,陆大教官。1926年参谋本部作战科长。1927年晋升大佐,冈山步兵第10联队长。据说作为联队长的他,彻底地禁止对士兵动用私刑,而且持法严厉,得到了「禁闭室先生」的绰号。1930年陆军步兵学校研究部主管。陆大教官,1932年再次成为参谋本部作战科长。他和荒木贞夫陆相都是俄国通出身,走的比较近。后来就依靠荒木的皇道派与永田铁山的统治派争夺陆军领导权,彻底决裂。同年晋升少将,参谋本部第三部长。1933年近卫步兵第1旅长。陆军大学干事、校长,日本陆军的军事训练大纲就是他负责制定的,他也是日本陆军中少有的对防御作战进行研究的人物。

    正在真崎为永田的事烦恼的时候,又碰到一个难题。这年三月,真崎预定会晋升大将,按规定,参谋部副部长只能由中将担任,真崎升大将必须辞去这个职务,这时总参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基本确定由和他同是骑兵出身的植田谦吉来担任下一届次长,催促真崎赶快办移交。真崎舍不得这个职位,又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竟然采取了自己绝对不先提出辞职的方法,断言除了天皇陛下亲自下达命令,自己是决不会听任何一个人的命令。事情一拖再拖,导致预定与真崎同时晋升上将的本庄和阿部也被耽搁。到了6月份,闲院宫召见真崎。下了最后通碟,面对身为皇族的闲院宫,真崎无法作出任何抵抗。随后,真崎被任命为军事参议官这一公认的冷门官职。

    真崎退下来以后,陆军大臣荒木的影响力急速下降。荒木的陆军大臣之所以能做的风光,大部分靠的是真崎的支持。再后来几次的重大会议上,荒木发表的一系列政策,都没有得到好评。荒木孤军奋战,却都以失败告终。1933年末,荒木提出了辞职请求。荒木原来的打算也是想推荐真崎的,但是他们没来得及展开行动,闲院宫那里传话说,真崎绝对不能接班。不得已,荒木推荐了教育总监的林铣十郎(陆士第8期,石川县人)。真崎虽然心有不甘,但是还是接受了。林是参加过满洲事变的越境将军,也颇有名气。林虽不是皇道派的人,但是和真崎也可以说是同志,性格温和还好说话,可以通过林达到皇道派的目的。这是当时荒木和真崎打的盘算。荒木想到如果再让真崎担任林之后的教育总监,那就是一石二鸟了。几经波折,林和真崎各自上任陆军大臣和教育总监。

    后来,荒木贞夫和真崎甚三郎才明白过来,从真崎甚三郎被从参谋次长调虎离山到林继任陆军大臣,处处都是闲院宫出手在做局,那么闲院宫对皇道派到底是多大的仇呢?干掉皇道派又准备扶持谁呢?

    荒木和真崎感觉到了不仅是闲院宫,还有元老,重臣、宫中的团伙都开始对皇道派冷眼相待。但他们认为他们的想法是因为不太了解皇道派,只是暂时性的被谗言和谎言蒙蔽了眼睛,而皇道派有足够的实力重扬陆军的威风,也决不会埋没人才。所以让他们了解皇道派就必须以陆军大臣为根本,重扬荒木丢掉的皇道派的名誉和势力。

    林一上任,真崎和荒木就对林的人事方案提出了很多要求。但是唯独军务局长的人事安排,林怎么都不肯让步。他要任用永田。前面提过,永田和皇道派是对立的,因此荒木想让自己派系的小畑敏四郎担任军务局长。前面已经提到,永田和小畑因为竞争而不合,所以后来真崎辞去参谋部副部长之后不久,两个人就受到惩罚,从中央部撤离。然而,只让永田回来,并且要任命其直接掌管政策、编成、人事的省部核心的军务局长职位,让人有不公平的感觉。不管荒木和真崎怎么反对,林就是坚持使用永田。甚至说只要同意永田上任,其他的人事安排都听真崎和荒木的安排。如果这个时候,完全否定林的方案,三个人的合作关系将会出现裂痕。考虑到这点的真崎为了维持三个人的关系,只好接受林的方案。实际上,这件事情是皇道派开始没落的开端,也是这个时候,南次郎已经开始接近林,开始策划挑拨林和真崎、荒木他们之间的关系。林虽然没有加人真崎的派系,但是林是陆军士官学校比真崎高一届的前辈,互相帮过不少忙,并且两个人的家族之间也互相往来。真崎和荒木共同推荐林当陆军大臣的目的也是打算他们三个人合为一体,排除宇垣,南派的势力,继续以自派为军政的核心。但是真崎的性格是复杂的。重义理的同时,一到关键时刻除了家人和亲信谁也不肯相信。对林也是这样。虽然视为同志,但是又不完全信任。这段时间,永田铁山和东条英机经常来拜访真崎。他们希望真崎能离开皇道派,独立组建一个派系。但是对于真崎来说离开多年一起战斗的荒木和其他的盟友是不可能的。

    这时,就任军务局长的永田却在发挥着巨大的能量,广泛地扩展自己的势力。他的政治洞察力和熟练的处世手腕远远超过了真崎的想象。真崎也许根本就不知道永田铁山正是昭和天皇还是在太子时代就刻意培养来掌握军队的亲信,他与重臣保持良好关系并与财界的人士密切接触。陆军主流的宇垣,南派和林,永田为同一条线的两个组合组成在了一起,并且因为永田的影响变得更大。他们被称为统制派。以军务局长永田铁山为核心的统制派迅速发展成了陆军的主流。然而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那是因为作为陆军大臣,他也得有自己的立场。有周围的视线,还得考虑军内部的公平。与真崎之间的恩义和自己的陆军大臣的立场是两码事清,不能总受制于人。永田还亲手策划将皇道派大部分局长以上级别的人调离的人事方案。真崎曾试图与永田沟通,但是永田寸步不让。两人开始彻底敌对。对于永田一派势力的动作,真崎感到了不安。从军部体制的角度来讲,统制派成了执政党,而皇道派仅仅是一个在野党。

    而此时思想日渐成熟的永田则被后起的少壮派军人视为“官僚法西斯”代表。陆军的军官集团分裂成了皇道派和统制派两大派别。属于“一夕会”的这派军官由于全都出身于陆军大学,因此也被称为“陆大系”。“陆大系”军官由于受过高等程度的教育,因此主张对政党政治施加压力,推行渐进的国家改造,以此来贯彻总体战和统制战思想,实行“国家总动员”,即通过整备军备和产业机构,建立所谓“高度国防国家”。这些幕僚军官后来形成了所谓“统制派”。在制订日本全国“统制化”的计划时,需要军事以外的政治、经济知识,因此统制派幕僚曾向官僚、财界和学者求援,逐渐同政界和财界的上层建立了紧密接触,永田铁山就是这个接触网的中心人物。可以说,他就是统制派的核心。

    陆海军讲究服从天皇,既然如此,对立的各派都要高举天皇的大旗来说事儿,这叫做大义的名分。其实这种派系问题,在我大种花家是皇帝们求之不得的,臣民们四分五裂多好啊,谁都要求着皇上帮他,怕就怕当臣子的都团结在曹丞相或者董太师的周围,那皇帝就没戏唱了。问题是东瀛猴国,没有这智慧,昭和天皇不是个有耐心搞平衡的主儿,裕仁童鞋是个有鲜明立场的搅局者,他根本没耐心去做个裁判员,是经常要下场去踢两脚的货。裕仁天皇不容置疑地站在统制派的背后。于是,被裕仁嫌弃的一方,就会打起拥戴新皇的主意,最好的新皇候选人就是雍仁,皇道派军官们既然得不到裕仁的支持,便希望秩父宫继承王位这种选择就影响到了皇室内部的安定,造成了雍仁和裕仁的矛盾。随着皇道派和统制派大打出手,雍仁亲王逐步成了皇道派的一张王牌。这个政治上的选择,由于和天皇的家事混淆在了一起,更具有传奇性。

    1934年1月,荒木贞夫辞职,由转为反皇道派的林铣十郎大将接任。他得到宇垣派和南次郎派的支持,把统制派中坚人物永田铁山提升为军务局长和少将。这是仅次于陆军大臣和次长的实权职位,至此统制派取代皇道派,确立了对陆军的绝对支配权。控制了军部以后,为保持军队上下一贯的统制、争取合法掌握政权,统制派不断寻找机会打击皇道派。1934年8月,混入皇道派内部的统制派间谍佐藤胜郎向宪兵队告发了皇道派军官的政变阴谋,致使皇道派成员村中孝次、矶部浅一、片冈太郎等人被捕。虽然此后陆军军法会议以“证据不足”为由未起诉这些人,但陆军省还是免去村中和矶部的职务。皇道派对此极为不满,认为这是统制派一手制造的阴谋。这次皇道派获得了日本普遍的同情,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的激励电报和捐款来到了青年将校的手里。然而此时,真崎最担心的是身为陆军大臣的林会受永田的影响,并被永田控制。真崎连日与皇道派的人事局长松浦淳六郎少将(此君就是后来率领第106师团在万家岭被抗日名将薛岳打得丢盔弃甲的那位)讨论,怎么应付即将来临的8月份的人事变更。他们企图在这次调动上,对统制派进行清洗。

    所以,皇道派与统制派的对立达到了*。7月份、倒真崎的势力已经布置妥当。连日举行的三长官会议前,统制派进行了第一次摊牌,要求真崎同意不再担任教育总监的职务,这样他们可以答应按照真崎的人事方案办,但是他拒绝了。而在会议开始后,真崎进行了最后挣扎。他首先提出按照《陆军省,参谋本部,教育总监无关业务规定》,陆军大臣,参谋总长,教育总监这三人的人事安排一定要在二人达成协议的墓础上,才能上奏给天皇。林立即以“三长官决定前日,上奏天皇并得到天皇同意的属于天皇陛下的内定。”否决了他的看法。接着真崎又认为林陆军大臣更换自己的理由不足,这条立即被闲院宫亲王一句“这次按照林的方案实行”驳回。会议结束后,一批皇道派元老上奏天皇,企图至少让天皇知道自己的信念和主张,但是,昭和天皇却对此相当冷淡。

    最后,恼羞成怒的真崎使出杀手锏,企图以揭露永田参与过去宇垣派发起的三月事件来挽回局面。荒木拿出了自己保存的,当年任陆军大臣期间获得的永田亲笔草拟的政变计划公文。两人在17日举行的军事参议官会议上一唱一和。然而在渡边锭太郎大将冷静的追问下,荒木私藏公文和隐瞒内幕立即被人揭露,攻击人的证据反而成为引火烧身之物,场面十分被动。当天的《朝日新闻》刊登以《史无前例的英明的判断,部内外对此都给与好评》为题日的报道。报道仔细讲解了林陆军大臣就任以来的所有祸端的发生过程,并评论说“对陆军大臣的这次的当机立断,赢得了部内外的好评”。至此,真崎彻底失败,其军政生涯被划上了句号。8月人事变更方案被执行了。这次大变动是中日战争爆发前最大规模的日军内部人事跳动,有4700多人转任,有260多人被编入预备役。皇道派势力被连根拔起,从根本上清除出了日本陆军。罢免真崎的背后黑手其实还是裕仁天皇,他长期以来一直不满真崎对少壮军官的危险影响,曾在私下表示“我一直希望他提出辞职,但他不干”、“连常识都没有”。

    

抗战尖兵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33905/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