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边防区从建立之时开始就一直在为抗战作准备,而石城的国民政府也并不是无所作为,麻木不仁的,无疑地,国民政府应该对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落后负起主要责任。从1927年到1937年间,诸夏国的重工业无人关注。但是九一八特别是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不是不知道战争日益临近,也千方百计想整编装备出一支现代化的抗战军队来。根据抗战前,石城参谋本部及兵工署与西北边防军司令部的军备情况交流会的情况记录,大家可以看出他们真的很急,也动手不晚。以下材料,均为真实历史中事件,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国民政府在整顿兵工上面是如何起大早赶晚集的。
还是在一二八事变的战火刚刚熄灭的1932年7月12日,石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了建设新兵工厂计划会议--目的:合原有各厂制造力,每年充实国防军五师所需要之新兵器。参谋本部、兵工署等机构均参加了这次会议。为了抗日,参谋本部提出要重整军备,每年整备五个师,并把这个整军计划对装备的需求作了具体化:
附表3:每年建设部队数目表:
种类 个数 备考
步兵师 5 每年成立3师野炮、2师山炮,但重机关枪每师另有预备枪75架,炮兵团内则有1/3为轻(山)*炮。
重*炮营 3 每营3连,每连4门,以3营成为1团或以2营与重野炮1营合成1团。
重野炮营 2 同右
重迫击炮营 2 每营3连每连4门
轻迫击炮营 3 每营3连每连4门
75高射炮连 10 每连4门,预计每野炮师配附2连,所余4连充后方要低防空之用
小口径高射炮连 4 每连4门专供山地师用
高射机关枪连 15 每连6架准备,不用二公分小加农时,分配步兵营或重要地点低空防空用
附表2:国军建设每年需要各种炮数概计表
炮种 口径(公厘) 数目
小加农炮 20.1 120门
步平射炮 47 60门
步榴炮 75 60门
山炮 75 60门
野炮 75 80门
野战轻榴炮 105 40门
野战重加农 105 25门
野战重榴炮 150 50门
高射机关枪 13.2 36挺
小口径高射炮 25.0 36门
高射炮 75.0 36门
轻机关枪 7.9 1165支
参谋本部很落力,兵工署也不甘人后,当时的兵工署还是陈宜作领导,陈宜(1883年5月3日-1950年6月18日),字公洽,号退素。浙江绍兴人。日本陆军大学毕业,诸夏民国陆军二级上将。陈是老常同乡,又是老常没能考进去的日本陆军大学毕业,自然很得劣等生老常的钦佩,陈宜一向眼高于顶,于是兵工署也制定了个各厂整理方针:
1,济南、金陵二厂暂维现状。2,汉、巩两厂力谋扩充之。3,太原厂设法利用之。4,迫击炮、步枪产量应行减少。5,军政部计划书假定师炮兵为甲种团一、乙种团二、丙种团一之比率。参谋本部草案采用甲种团三、乙种团二之比率。团内之炮种,按军委会之编制以行准备,;另采用军政部三分之一轻山)*炮编制。
(甲)方针:整理后之产量,以能供每年建设五师及相当特种部队与国内绥靖补充之兵器弹药为标准。
(乙)假定之要件
师之编制及装备以军委会所颁之暂行编制表为标准
每年应建设之部队数如附表3之假定
(丙)整理要旨
春申市厂即时全部迁移,除炮厂药厂外,大部暂归并金陵厂;金陵、济南二厂,除必要外,暂不移并
衡阳厂暂维现状。巩县厂于枪炮枪弹二部添购新机加以扩充,余则仍旧。汉阳厂之炮厂机枪厂药厂,以移来机器及新购专机稍加扩充,俾兼任高射机关枪之制造。太原厂任步兵*炮、野炮、轻(山)*炮及驳壳枪之制造。花城、锦官城各厂暂不利用。
附记:骑兵旅及交通兵团所需之兵器,以各兵工厂出品余额充之
各厂整理详细内容如附表4:
附表4:各厂整理概况一览表(月产量)
整理前原有制造内容
春申市厂野炮1门、山炮6门、82轻迫击炮40门、机枪37架。
金陵厂82轻迫击炮25门、机枪20架。
汉阳厂野炮1门、山炮2门、机枪30架、步枪3120支、手枪200支。
巩县厂150重迫炮16门、步枪1300支。
太原厂野炮4门、山炮14门、重炮3门、*1000支、机枪40架、步枪1040支。
锦官城厂有轻迫击炮、机枪、步枪。
花城厂有机关枪、步枪。
济南厂
--------------------------------------------------------------------------------------------------
整理后:
春申市厂机关枪厂并宁、炮厂并汉、迫炮厂停。
金陵厂改造轻机枪。82轻迫击炮8门、轻机关枪60架.
汉阳厂枪厂缩小余力合并机枪厂,添购专机造重机关枪及高射机关枪。野炮4门、山炮6门、高射机关枪10架、机枪60架、手枪300支、步枪2200支。
巩县厂步枪1300支。
济南厂暂维现状、重迫炮厂缩小。机关枪30架、150重迫击炮4门。
太原厂步枪厂停并入机枪厂、机枪厂停改造轻机关枪驳壳枪及手枪、停造山炮改造步兵*炮及山地*炮、重炮厂改造轻*炮。驳壳枪(*)400支、轻机关枪60架、野炮4门、步兵*炮3门、105轻*炮3门、105山*炮2门。
锦官城厂暂维原状
花城厂暂维原状
注:汴梁、衡阳各厂制造力不详。
新设厂(计划为株洲):150重*炮3门、105重野炮2门、75高射炮4门、小口径高射炮1.5门、小加农炮10门。
附表5:整理后各种出品数与建军所需数对照表
种类 每月建军需要数 每月原有制造力 其中中央直辖6厂之数 整理后每月数 担任厂 备考
驳壳枪(*) 323 1000 400 晋 余数供绥靖补充
步枪 2778 4420 步骑3500 汉2200巩1300 改造1924式步骑两用枪
骑枪 654 6780 / / /
轻机关枪 95 120 宁60晋60 有余数
重机关枪 63 188 114 90 汉60华30 余数供绥靖补充
二公分小加农炮 10 10 新
步兵轻*炮 7 8 新
野炮 6 6 2 8 汉4晋5 余数供整理现有军队用
山炮 4 22 8 6 汉 余数供整理现有军队及成立独立山炮团
轻*炮 3 3 晋
山*炮 2 2 晋
重*炮 3 3 3 新
重野炮 2 2 新
重迫击炮 2 3 4 华
轻迫击炮 3 90 65 8 宁 余数供绥靖补充
75高射炮 4 4 新
小口径高射炮 1.5 1.5 新
高射机关枪 8 10 余数作其他防空
手枪 270 1090 290 300 汉 余数供绥靖补充
如果大家还记得上文贴出的1931年诸夏国兵工厂产能,就知道凭当时现有的产能上述军备计划根本是黄粱一梦,于是,兵工署很自然地利用这个机会伸手要钱。
1932年夏,兵工署与参谋本部先后拟制了《建设新兵工厂计划书》与《兵工厂整理计划草案》。这两份计划都提出了整理旧兵工厂、建设新兵工厂的设想。按照《建设新兵工厂计划》,拟建制炮厂、炮弹厂、炼钢厂、动力厂、氮气厂、军用化厂。这个由于经费不足,至抗战爆发前,国府建设的新厂仅有巩县兵工分厂与株洲兵工厂两家。「国军五年建设计划」的结局是无疾而终。
既然国内造不了装备,就只能外购。说起买外国装备,国民政府是很起劲儿的。常凯申对于上述的1932年军备案不满意,而且也没钱去整,他就打起了和独意志国军事合作的主意。
在1930年,诸夏国是独意志在远东最大的贸易伙伴。当年独意志与诸夏国的贸易额为3.475亿帝国马克,而同日本的贸易额为2.34亿帝国马克。。独意志的油脂工业原料几乎完全依赖东北的大豆出口,独意志工业对于诸夏国出产的钨砂、锑、锰、锡、猪鬃和桐油也有大量需求。
1933年,因大萧条的影响,夏独贸易比1930年和1932年略有下降。虽然此一时期诸夏国的工业化进程由于各个利益集团的冲突而陷于困顿,但是独意志的工业界、进出口商和国防军都想从诸夏国工业的发展中获得利益。
直到九一八事变前,诸夏国工业化的进展并不顺利。九一八事变让满洲变成了日苯的傀儡国,并直接导致诸夏国的工业政策重心朝向以抵抗日苯侵略为目的的军事和军备工业发展。它刺激诸夏国经济走上一条以国防为中心的发展路线,巩固了蒋中正在诸夏国的统治地位,加速了诸夏国的工业化进程。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独意志魏玛共和国吸取当年三国干涉还辽导致德日关系恶化的教训,以及凡尔赛和约中关于禁止独意志参加解决国际问题的条款,对中日冲突采取中立的政策。其基本立场是,中日争端应该在华盛顿会议及《九国公约》的框架内解决。但是独意志军事顾问在诸夏国的存在不可避免地遭到日苯指责。
满洲国成立后,日苯驻德大使小幡酉吉多次拜访独意志外交部,寻求建立在满洲的合作关系。由于独意志对满洲大豆的需求依然非常迫切,因此采取了与日苯合作的态度,与满洲国政府签订了有关工业品和大豆贸易的德满协定,违反了国际联盟有关“国联成员国不得承认满洲政权”的规定,从而恶化了中德关系。
1933年,纳粹党掌权,使中德政策走向变得清晰。在纳粹党得到权力前,独意志对诸夏国的外交政策颇为矛盾。魏玛共和国的外交部长曾敦促独意志应在东亚政策上保持中立,不鼓励国家官员和工业家一同直接参与和诸夏国政府的事务上,负责独意志出入口的部门也忧虑这会把它们作为赚取厚利的中间人角色中剔出。另一方面,新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要求彻底动员全社会,并储存原材料,特别是军用物资——例如钨和锑——这些都是当时诸夏国能大量提供的原材料。独意志军工业对钨砂的需要尤其迫切,因此,由那时开始,获得诸夏国的原材料就成为独意志对诸夏国的外交政策一项主要的因素。
1933年5月间,汉斯冯塞克特将军到达春申市,担任国民政府的资深顾问,为经济和军事发展提供建议。同年6月,他在给常凯申的《给元帅的备忘录》(DenkschriftfürMarschall,memoformarshal)中描绘了他对诸夏国工业化和军事化规划的大纲。他反对诸夏国传统的大型低素质武装力量,强调规模较小但是机动能力强、装备精良的武装力量。此外,他还提出这支军队是“统治的基础”,以及军队的战斗力在于素质的优越,素质的优越来源于优秀的军官团。为了实现他所提出的框架,冯塞克特建议诸夏国的武装力量必须统一训练,听从于蒋中正的号令,整个军事系统必须成为中央集权金字塔的基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冯塞克特提议仿照威玛共和陆军的架构成立“教导总队”,这些被严格挑选且直属于中央管辖的精英部队成员的使命是接受专业的训练,再将这种训练和职业军人的素质带到其它团队。
武器弹药不可能永远依赖于进口。在独意志国的帮助下,诸夏国开始建立自己的现代国防工业。在这期间,夏独两国的工业产业被有效的组织起来,在中央集权管理下,工业化的效率大大提高。1934年1月,独意志国通过“工业产品商贸公司”,也称合步楼公司(HAPRO,全名为HandelsgesellschaftfürindustrielleProdukte),将资金、技术与生产设备转移到诸夏国来投资。这实际上是以私有公司的外壳来避免其它国家的异议。
1934年8月23日,诸夏国财政部长孔祥熙与合步楼公司在庐山的牯岭签订了《中德原材料及农产品与工业及其他产品互换条约》,又称“合步楼条约”,诸夏国开始用钨砂、锰砂等战略性原料和农产品换取独意志国的工业产品,尤其是军需品。这个完全平等,双方享有相同的权利的易货贸易条约为中德双方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诸夏国而言,它解决了因内战和巨大预算赤字导致的无法向国际贷款的困境,不仅促进了诸夏国的工业发展,也给诸夏国军队的革新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对独意志国而言,条约签署后,诸夏国向独意志国提供的原材料满足了独意志国的部分需求,使独意志国几乎不用在国际原材料市场为收购战略物资耗费巨额外汇。在完成了这个条约后,冯塞克特将军推荐亚力山大冯法肯豪森将军担任他的继任者,并于1935年3月返回德国。冯塞克特将军于1936年12月27日去世。1936年,诸夏国只有约10,000英里的铁路运输网,远远少于孙文认为在现代化的诸夏国所应该拥有的100,000英里。再者,半数铁路网都位于东部和北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已落入日军手上。诸夏国铁路现代化步伐缓慢的原因是列强之间在华在利益冲突,好像1920年英国、佛国、花旗国、日苯银行家在华利益的新四强公会。公会的目标在于平衡外国在华投资,四国中任何一国在对诸夏国提供信用担保以兴建铁路前必须得到所有成员国一致同意。此外,其他国家由于经济大萧条的缘故,对华投资变得犹豫不决。
尽管如此,一系列夏独在1934年-1936年的协议大大加快了诸夏国的铁路建设,在浙江、贵州和南昌之间都建有路轨。铁路得以加快发展在于独意志国急需有效率的运输工具去让诸夏国出口原材料和铁路线正正符合诸夏国政府对建设长江中南部省份成为工业重镇的要求。再者,这些铁路有军事用途。举例来说,浙赣铁路的建造能刺激下游长江三角洲的军用运输,即使宁沪沦陷。另一个和它相似的是粤汉铁路网,为东部沿海和华中地区提供交通连接。这些铁路在诸夏国抗日战争早期证明了它的功用。
最重要的夏独工业合作计划是1936年的三年计划,这个计划由诸夏国政府的资源委员会与独意志国的合步楼公司共同负责。计划的主旨是在短期内建设一个工业基地以抗衡日本,长期目标则是在湘鄂赣三省建设一个工业中心地带,以供长期的工业发展。
三年计划有几个基本组成部分,例如对钨和锑全部有关业务的专管,在湘鄂蜀等地建设17座工厂,包括钢铁、燃料(煤矿和油矿)、机械、电气、化工等重工业厂矿和发电厂。正如1934年签订的以货易货协定中勾画的大纲所显示的,诸夏国通过提供稀有矿产换取独意志国的技术和装备来实现这些计划。过高的成本部分地因在1932年至1936年间钨的价格翻倍而抵消。
1936年4月8日,合步楼公司合伙人将其股份转让给独意志国国防部,从而由军方背景的私营公司变为国营公司。当天,诸夏民国代表顾振与独意志国经济部长沙赫特签订了《合步楼条约》的补充协定——《独夏信用借款合同》,由独意志国政府向诸夏国政府提供1亿帝国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此外,独意志国向诸夏国的出口物资将由独意志国国防部提供给诸夏国的1亿马克信贷实行现金交易。常凯申、孔为此与阿道夫希特勒、亚尔马沙赫特互致贺电,标志着夏独关系进入了“蜜月时期”。
三年计划也为国民政府培养了一批受过高级教育的技术官员,以负责这些国家计划。三年计划订下了许多目标,但不幸的是大部分工程都因1937年抗战的全面爆发而停顿,最终废止。
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将军为常凯申的总顾问后,负责绝大部分军事训练计划以及诸夏国的防线设计。冯塞克特的原本计划是将整个军队大幅缩减为60个师,仅留下经过独意志国教范训练并配发良好装备的部队。但实际执行起来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哪些派系的部队要先被裁减等。
总体而言,由皇浦军校(1927年结束)与陆军大学训练出来的军官团仅仅比军阀的军官好一点,不过这些军官由于对蒋中正委员长的完全忠诚而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在国民政府的努力下,约4万人接受了独意志国教官之训练并率先改变部队编制,编成了教导总队、87、88、36师四个部队,也就是俗称的独械师。
1931年到1937年,诸夏国通过独意志国独意志洋行采购的军火和物资:
一、财政部长宋子文*:
1,博福斯75mm山炮132门,单价16000美元
75mm炮弹36000发,单价20美元
2,博福斯75mm高炮36门,单价30000美元
高炮炮弹18000发,单价35美元
3,移动式克虏伯105mm要塞炮12门,单价35000美元
105mm炮弹6000发,单价35美元
4,克虏伯280mm要塞炮6门,单价80000美元
280mm爆破弹3000发,单价90美元
5,蔡司军用光学器材(望远镜、测距镜、炮队镜、瞄准镜)332万美元
6,AEG1500mm口径探照灯及配套发电机180套,单价18200美元
二、军政部兵工署*:
1,克虏伯、蒂森、亨舍尔、莱因金属公司机床、钻床、车床、磨床86套又415件,价值
850万美元
2,特种合金钢2800吨,约160万美元
3,法本*600吨,博福斯*360吨,120万美元
4,由独意志国独意志洋行代理*捷克斯科达迫击炮200门,单价10000美元
5,伊默克、法本化工原料约30万美元
三、军政部军械司*:
1,7.9mm步枪20000支,单价30美元,子弹30万发,百发5美元
2,毛瑟半自动手枪7000支,单价25美元
3,勃郎宁手枪8000支,单价30美元
4,DKW军用摩托车200辆,单价500美元,BMW军用摩托车120辆,单价600美元
5,西门子军用通讯设备12套,军用电话交换设备50套,电台300套,连附件共80万美元
6,德制钢盔20000顶,单价10美元
四、军政部卫生署军医司*:
1,蔡司显微镜800台,单价300美元
2,外科用医疗器材总计50万美元
3,独意志国独意志药品总计95万美元
五、铁道部*:
1,克虏伯机车36辆,单价35000美元
2,蒂森机车36辆,单价35000美元
3,布洛姆福斯机车12辆,单价45000美元
4,机车零件150万美元
5,克虏伯钢轨200万美元
六、紫金山天文台*全套天文、气象器械和精密仪表,350万美元
七、中央军校、炮兵学校、步兵学校等*BMW摩托车120辆,单价650美元,DKW摩托车
300辆,单价500美元
八、海军电雷学校*德制大型*艇6艘,单价110万美元,*120条,单价6万美元
九、军政部代交通兵*32x6军车轮胎3000套,单价40美元
十、国民党资源委员会*矿山机器15部,单价80000美元,开山钻头及其他机械材料约
40万美元
此外,诸夏国还通过英、花旗、独意志等国的怡和、慎昌、禅臣、雅利等洋行,向英国*火车轮渡两艘,维克斯战车32辆,火炮100门,向花旗国国*普尔门、鲍德文机车、客车、火车、柯尔特*、*等军用物资,还向西班牙、捷克等国*了一批枪械。1936年英王乔治六世加冕仪式,诸夏国已经意识到中日之战不可避免,派老孔为特使到英
国庆贺,同时带去了规模庞大的军事采购团,向欧罗巴英国、独、意、佛、斯威泽兰德、芬兰、捷克、波兰*了为数约2亿美元的军火物资。
后由于中日全面战争爆发,英国和意大利取消了诸夏国的部分大型军火物资订货。独意志国恪守合同,冒着日苯的压力,履行了已签订的采购合同。其他*意向由于诸夏国已经开战
,无力支付货款而取消。1939年欧战爆发,英国不仅征用了诸夏国*,已经付款但尚未
运送回国的战车、火炮,而且征用了招商局在英国、香港和枫叶国的15艘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