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7年到1930年间,在西北开发设计委员会建议下,西北军政委员会组建了西北资源勘探总队,来自花旗国、红色露西亚的能源公司(包括美孚石油公司等)及诸夏国各大学和研究院的矿产勘探人员都参加了进来。当然了,我也尽了力,比如明确地告诉了他们玉门,石油就在玉门的老君庙、鸭儿峡、石油沟、白杨河、单北、青西六个地方找,还有后世在甘肃省的几个加起来六百吨黄金储备的金矿位置,诸夏国独一无二的镍矿在永昌(今天金昌)的位置,后世白银市的铜矿铅锌矿的位置……。
在后世知识和现世海内外顶级专家与能源矿产公司的协作下,西北开发集团总公司得以确认了西北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根据勘探结果,西北开发设计委员会建议,西北的工业化从设立韩城开发区开始。
秦省靠近龙门的韩城,有着丰富的矿藏。这里是西北早在1926年底就开始请海内外勘探专家重点找矿的地区,由于我给出的矿区地点指示明确,到1927年底,区内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大类10余种。其中煤炭预测总量达100亿吨以上,已探明储量达20.86亿吨;预测煤层气储量1907.66亿立方米,已探明储量达120亿立方米。煤炭、煤层气开发潜力在陕西省占有重要地位。
矿产资源概况
区内分布矿产有煤炭、煤层气、铁矿、铝土矿、高岭土、水泥用灰岩、溶剂用白云岩、建筑用灰岩、砖瓦用粘土等。其中:大型矿床2处(煤炭2处)、中型5处(煤炭1处、煤层气1处,水泥用灰岩2处、地热水1处)、小型59处(煤矿2处,铝土矿1处,水泥用灰岩1处)。
1、能源矿产
(1)煤炭
区内煤炭分布在韩城大断裂西北,形成东西长60千米、南北宽15~20千米的带状区域,含煤面积1135平方千米,占市域面积69%。
截止2015年12月,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为20.86亿吨。包括桑树坪井田、下峪口井田、象山井田、燎原井田、盘龙井田、马沟渠井田及韩城矿区北部普查区、南部详查区和西高渠井田详查区等。
(2)煤层气
区内的煤层气丰富,预测煤层气资源总量2080.27亿立方米,可采的资源储量1907.66亿立方米。截止2015年底,已探明资源量3.16亿立方米,煤层气赋存于埋深2000米以上。
(3)地热
区内地热水赋存于韩城南部的渭河盆地北缘中温地热带。经初步评价,韩城活动大断裂与北缘断裂交汇处赋存地热水,其地下热水资源属碎屑岩类空隙裂隙热储、奥陶系碳酸盐类岩溶裂隙热储。
2、金属矿产
(1)铁矿
已探明铁矿有阳山庄铁矿和白矾铁矿,位于龙门镇以西,累计探明的资源量(矿石量)为3288.11万吨,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2648.794万吨,其中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1处。
(2)铝土矿
已探明的铝土矿分布于西庄镇龙咀村、北强村与溢家峪。探明资源储量103千吨,保有资源储量103千吨。为一小型铝土矿,该铝土矿中伴生镓约33.54吨。
3、非金属矿产
(1)溶剂用白云岩
白云岩赋存于寒武系地层,分布于西塬~上峪口及嵬东镇北赵家村~北阳沟底之间。矿体厚度156.1米,探明资源储量2727万吨,为一中型矿床。
(2)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
区内的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共4种,有建筑石料(建筑石料用砂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砖瓦用粘土、水泥用灰岩、高岭土等。目前水泥用灰岩、高岭土已探明储量。
①水泥用灰岩
区内的水泥灰岩赋存于中寒武统张夏组及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沿英山至禹门口一带40平方公里范围内均有石灰岩分布。目前已探明的水泥用灰岩储量累计达4951.72万吨。
②高岭土
区内的高岭土赋存于中上石炭统本溪组、太原组与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目前探明的高岭土分布于象山涺水河~马沟渠沟口与竹园~石家沟之间。已探明的保有资源储量630.7万吨,远景资源储量1514.4万吨。为一大型高岭土矿床。
既然探明了韩城确实如银河系地球同一时间系那样有着丰富的煤铁矿资源,西北军政委员会乃决心在韩城设立开发区,重点在这里发展煤钢工业综合体,矿业为区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韩城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韩城工业化进程,带动了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建材、化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发挥着基础性调节作用。为了韩城开发区的发展,西北优先修建的玉潼铁路在1927年从临潼向韩城优先修建了一条176公里长的支线,这条线到1928年完工。韩城开发区是西北整体开发的头炮,不能有失,不过你们可能难以相信的是,这样一个重大的项目,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却是一位春申市来的企业家、天主教徒陆熙顺。
以下记录来自春申市某区的地方志:
他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也是民国前期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年轻的陆熙顺曾中过秀才,不久就在教会里跟法国神父学法文,这样他后来就有机会在洋行谋得了一份工作。清末,他随团赴欧洲和美国考察,并专程去梵蒂冈觐见教皇。在国外他尖锐地观察到发达的工业可以造就这些国家国富民强,感到中国也必须以实业来振兴,回国后为此准备了好几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办了债台高筑、濒临倒闭的“华商内地电灯公司”。他经营有方,使公司转亏为盈。次年,他又借拆除城墙之机,投资并筹建“华商电车公司”,在如今春申南市的人民路和中华路这条环城路上,建造有轨电车线。此线路环绕南市老城,沿途人烟稠密,因此公司收益奇高。为得到可靠的数据,在做出投资决定之前,他派人每天坐在将来要铺轨的地方数过路的人数,可见当时也做了大量市场调查,而不是单靠运气。
1918年初,电灯公司和电车公司合并,改名为“春申华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陆熙顺任总经理。在那个年代,这样规模的民族资本企业还真不多见。1935年,他又在春申南市兴建电厂,此即后来的南市发电厂。最近,该厂的烟囱被改建成世博气象信号塔,成为春申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期间,陆熙顺还在春申浦东创办“和兴铁厂”,之后又吸资并扩建成“和兴钢铁厂”。解放后该厂被改名为春申第三钢铁厂。此外,他陆续创办“大通航业公司”,接办“闸北水电公司”。
他是一名热心的天主教徒,经常外出到春申附近各处农村传教,还陆续建造了一批教堂,诊所,学校。鉴于傳教工作的成就,梵蒂冈教皇授予他“剑袍勋爵”的称号,是当时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在从事宗教活动之余,陆熙顺非常关心社会慈善事业。他到处募捐,并将自己企业的收益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去。他先后创办了新普育堂,春申普慈疗养院,圣心医院,中国公立医院,南市时疫医院,杨树浦诊疗所,合办北京中央医院等七所慈善机构。其中有几处规模很大,这些机构救护病人,收养穷苦老人,领养孤儿,护理残废人或绝症患者,也救助社会上那些无助的穷人。如在新普育堂之下,分设学校,工场,医疗,养老,育幼,残废,疯癫等各部,他自任主任,请修女护理。据统计,在开办初的六年中,此处先后收养男女102,525人次,施医给药者达2,194,070人次。此外,他还创办了五所男女中小学校。在当时的春申华界几乎到处都可以见到他所办的慈善机构。
曾经留学法国的陆熙顺,于民国元年(1912年)在春申创办内地电车公司获得成功后,深感春申“一隅向为工业界之中心,然欲求自炼之寸钢尺铁竟不可得”,立志创办钢铁企业。民国2年3月,他委托西门子洋行任职的德国人高翕(E.Kocher)以和兴实业公司工程师身份去皖省太平府宝兴公司铁矿考察,获得该处铁矿石的含铁量达67%的资料后,陆熙顺即于同年11月,拟就《化铁炉说略及预算》一文,分发实业界和金融界,广为宣传,筹集资金。在《说略》中,用国内外资料的对比,详尽地阐述了创办钢铁企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有利可图,其词意之优美,使陆熙顺的一片爱国之忱溢于言表,深深地打动了众多投资者之心。此后,有乐振记、姜炳记、戴运记、张延记、陈文记、四明银行、滋康庄、丰昌庄、增泰行、慎记号、信孚庄、萃康庄、合兴厂等工商企业和金融单位,以6万两票存资金和2.3万两押款作为投资,兴办和兴化铁厂,注册资本为12.5万规元两。
和兴化铁厂于民国6年选址于春申浦东周家渡西村,租、买土地20余亩,并委托西门子洋行向德国购入10吨炼铁炉1座,动工兴建,造价银7.2万两。民国7年8月18日投产出铁,所用原料有安徽芜湖益华公司和浙江长兴长安公司的铁矿石,浙江的白云石,湖北的锰矿石,燃料初用浙江的木炭后用开滦的焦炭,所产生铁,销给江南造船所、春申兵工厂、明昌机器厂、培昌铁行、利昌铁行等。当年售出铁1048吨,收入铁价163303两,盈利80123两,使投资者信心大增;次年(民国8年),将注册资本增至16.55万两,民国9年3月间又向德国*1座25吨化铁炉,大力扩展炼铁生产。但从这一年开始,风云突变,和兴厂走上了风摧雨残的崎岖之路。缘和兴厂兴建、投产之时,正值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当时资本主义国家所产之铁主要用于战争,销至诸夏国的数量锐减,故和兴厂炼出质量优良铸造铁后,普遍受到工商界欢迎,春申兵工厂甚至不惜超出每吨150两的市场价,以每吨190两的高价向其*百吨木炭生铁。可是,这一兴旺景象竟是昙花一现,和兴厂投产仅数月(民国7年11月),大战即告结束,西方国家生铁过剩。为了转嫁危机,对诸夏国实行倾销,民国8年和民国9年分别达到53950吨和68204吨,比大战结束这一年的14085吨陡增2.8倍和3.8倍,遂使市场供应由紧转疲,每吨生铁的售价由大战期间的150两左右,跌至90两甚至50两左右(进口铁的报关价,民国7年为80.47两,民国8年则骤降至43.86两),远低于和兴的成本价90两,这就使和兴厂遭到沉重打击,转盈为亏。至民国8年4月9日,先后炼铁1585吨。此后,因多种原因(包括1座25吨炼铁炉动建),工厂停产休整。休整期间,1座25吨炼铁炉建成。民国10年1月16日,第二次恢复炼铁,仅半年,产铁1585吨,仍难扭转亏损局面,且难以为继,被迫于当年7月7日停止生产。成为和兴厂历史上的一起一落。
陆熙顺并不服输,他重新募资,把工厂的产品从单一的生铁提升为炼钢和轧钢。13年12月,除原有两座炼铁炉外,新建两座10吨平炉,4座煤气炉,1套直径500毫米轧钢机基本竣工。民国14年2月,由两座化铁炉供铁,平炉投产,轧钢机开轧。轧后的钢材产品,分硬钢和竹节钢两类。自和兴钢铁厂投产之后,花旗国销至诸夏国的竹节钢市价即从上年的每吨84.2两降至72.6两,而和兴钢铁厂的成本价为69.4两,因产品尚未取得信誉,售价仅58.25两,不仅难以获利,反而亏损甚巨;是年10月,第三次江浙战争爆发,军阀混战,运输受阻,更使钢铁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这一年,和兴钢铁厂连遭两个方面打击,致使债台高筑,仅支付银行利息即达57271两,全年结亏138967两。民国15年,和兴钢铁厂更是陷入困境。5月;经董事会承认签字,将全部基地和设备抵押给因上年借银30万两给和兴钢铁厂而延期偿还的银行团;7月22日~8月2日,该厂持苏省财政厅发给的免税单,将1098担硬钢销往西安和山西等地,货到河南陕州,当地百货征收局竟以未曾完税为由,将货物扣留,几经交涉,直至10月21日,财政部始批文“令豫省财政厅转饬该征收局验收放行”。是年,支付的银行利息猛增至138154两,比上年增加一倍以上;结亏亦比上年大幅度提高,达到214669两。至民国16年1月,已累计负债90余万两,全厂被迫停产。2月21日,经股东会议决“本厂已立于破产地位,经各股东讨论之下决定停办”。由此成为和兴厂历史上的两起两落。
就在和兴钢铁厂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候,西北开发集团向陆熙顺伸出了合作之手。西北大开发从1927年正式开始,仅仅是第一期开发计划中的玉潼铁路就需要六万吨钢轨,西北边防区政府不愿意全部采购外国钢材,西北的政策是大力扶持民族工业的,他们很聪明地利用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的机会来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西北开发集团总公司对和兴钢铁厂进行考察后,果断出资购买了51%的股份,不仅如此,西北开发集团还看中了陆熙顺的经营才能和在诸夏国实业界的良好人脉关系,西北边防区最高领导刘琨上将亲自接见了陆熙顺,聘请他来负责西北第一个开发区韩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运营管理和招商。
据陆熙顺后来回忆,经过与刘将军两天的长谈,被刘将军有关开发区的设想迷住了。开发区的概念是西北边防区首创的,这是一种地方政府为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而设置的专门机构。开发区的内涵主要有两层:一是新开垦的土地资源区域;二是挖掘、发现经济潜力的地区。一般是指尚未发挥资源和经济优势需要人为开发的新区域,以达到社会有限资源通过合理配置产生出最大的社会效益。
开发区资源包括三类:第一类是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第二类是人力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管理技术资源,体现在人的体力和智力等方面;第三类是资本资源,包括有形资本资源(基础设施、厂房、设备等)、货币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本资源。开发区,设有相应的管理委员会、投资公司,投入资金,对本辖区进行开发、建设,具备政府职能部门的性质,其主要管理人员一般是当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层人员。
它根据西北边防区相关产业政策,对投资企业的鼓励类项目进行税收减免(如企业所得税的两免三减半),优惠提供工业用土地和其他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各种资金和实体投资办厂,办公司。一般这种规划出来的地方都比较大,配套设施齐全,招商引资后能带动当地经济起飞。像韩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酒泉工业技术园区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陆熙顺很快就发现自己真是天生干开发区主任这一行的,或者,与其这么说,不如说韩城天生就是诸夏国工业的一块儿宝地,有了西北纵队提供的和平发展大环境,这里的各种矿藏、法律环境、免税政策、资金支持简直就像聚宝盆一样吸引着如他这般的春申国实业家们,现在缺的就是交通等基础设施。
陆熙顺本人就有经营春申市的电力点灯公司的经验,韩城丰富的煤炭资源给火力发电提供了良好条件,陆熙顺很快组建了韩城电力公司,有西北开发银行的低息贷款,经过价格比较,选择了红色露西亚提供的发电和电力输送设备,韩城开发区的电力设施在当时比长安市还要好。
要想富,先修路,刘琨将军从1924年就开始暗中通过他在美国的基金公司对陇海铁路西段的修建施加影响,经过伪装成欧洲侨民的间接的投资,于1927年初,比真实历史上早了几年,将陇海铁路从洛阳修到了潼关,而长安与潼关间的铁路则立刻开始了建造,西潼铁路从临潼向东北建设了一条专线,被称为临韩支线,1928年年中,临韩支线正式开通。这条支线把韩城经济技术园区与诸夏国东西铁路大动脉陇海线连接了起来,从此韩城经济技术园区的产品可以通过铁路直达全国以致于全蔚蓝星球,而诸夏国东部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春申市,也通过海港或者沪宁铁路、津浦铁路、陇海铁路与韩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互通互联。陆熙顺通过这条铁路线,把春申市的民族企业们一个个请了过来。首先落户的是来自春申市的实业三冠王: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水泥大王刘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