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乌池镇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大年初三一大早,村民们就陆陆续续的齐聚三姐弟的茅屋前。

    易家大伯、三叔倒也还算守信,已经早早的把修房子要用的麦草等物料赶着牛车运了过来。

    在里正的指挥下,扎草个子的、和泥巴的、修墙的,补地坪的,上房顶架木材缮茅草的,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这么冷的天,修房子是个苦差事,即便大家伙也是有工钱的,但这份人情,茯苓感激不尽。

    从一大早干到天抹黑,整个茅屋修葺一新,虽然仍旧有些简陋,但好歹可以遮风避雨,有了落脚容身之所。

    没什么能招待乡亲们的,茯苓只得烧了一锅热水给来帮忙的村民暖暖身子,对这茯苓有些过意不去。

    房子总算是修好了,不然按大梁的节气,炎城又处在大梁国境内比较寒冷的区域,往年农历的三月份还会下桃花雪,棉衣不到四月是脱不掉的。

    房子不漏风了,想想剩下还有三个月的严寒熬过去也不是那么艰难了。

    村民们走后,想想有杜民们在,一天没敢吃东西,此刻才觉饥饿难忍。

    茯苓忙跑到河边的雪堆里扒出上次埋的鱼,和弟弟妹妹们赶紧生火烤了吃。两条鱼三四斤重的草鱼下了肚,浑身才有点热乎气。

    看着修好的房子,姐弟仨心里是暖暖的。想起屋外还有些搅拌好的泥巴剩下,便索性就是火光把屋内的老鼠洞、墙洞都抹平修补好。

    火炕也修好了,想到待泥巴干了以后就可以睡上暖暖的大炕,夜里再冷也不怕了,再也不用猫在不透气的草垛子里面像个老鼠一样的过活了,三个孩子不禁眼含热泪。

    初六这日天还没亮,茯苓就早早的来到汶水河的冰面上,有了上次的经验,不消多大会,茯苓就有了十几条鱼的收获。

    统统放入背篓,又拔了一把麦草盖在上面掩人耳目上。

    嘱咐好弟弟妹妹就一个人背着竹篓裹着头巾出了门。

    茯苓想去镇子上的市集碰碰运气,若镇子上的人对吃鱼没长乐村的人那么忌讳,把鱼卖掉就可以换点急需的钱粮用品回来。

    二弟不放心,要跟着一起去,被茯苓拒绝了。

    初六是年后的第一次早集,她担心万一被村里的人看到她的鱼,会被愚昧的村民沉塘,她一个人去也免得连累弟弟妹妹。

    本想雇个牛车啥的到镇子上,无奈兜里没有一文钱。

    一路上雪深路滑,到外都是冰,茯苓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镇子上。

    天气寒冷又加上刚过完年,集市上做小买卖的、赶集买东西的人也不多。

    这是她来到这个时空里第一次见到古代的集市,顿觉电视里都是骗人的:做小买卖的大多穿着破旧的粗麻布衣,采买东西的人穿的好点的是颜色亮丽些丝绸,稍次些的是细棉布的衣裳,但相对整齐很多,并不像做小买卖的那样会有打补丁的衣服。只是这里的集市并没有电视剧和小说里描绘的那般繁华,反倒有种晦暗和萧条。

    茯苓背着竹蒌,从集市东头逛到了西头,最后在一个卖白菜的大嫂的摊位前停住了大嫂主动招呼起茯苓:

    “小闺女,买白菜啊?”

    “大嫂,这白菜怎么卖?”茯苓蹲下来看着白菜轻声的问。

    大嫂主动把白菜递到茯苓手上:“瞧瞧我这白菜多新鲜,一点也没冻坏,水分还足,叶子大帮子小,是我刚从家里的菜窖子取出来的。看闺女你年纪小,大嫂也不占你便宜,算你一文钱一斤怎么样?”

    茯苓兜里没有分文,她可买不了,只能想办法推掉:“我先看看,待会喊我家大人来买啊。”

    之后茯苓又到了卖鱼的摊点了解了鱼的市价:小点的草鱼三文钱一条,大点草鱼五文钱一条,鲤鱼比较贵点,8文钱一条,自己的背蒌里带的都是草鱼和鲤鱼,而且还都是个头比较大的,肯定可以卖个好价钱。

    为了不耽误时间早早把鱼卖出,以免招人耳目,茯苓打算草鱼4文一条,鲤鱼7文一条。

    在人多的集市一角找个了位置,茯苓放下鱼就开始扯着嗓子吆喝起来:

    “卖鱼喽,新鲜大个的草鱼只要4文一条,鲤鱼只要7文一条喽,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几文钱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兄弟姐妹,叔叔大伯、婶子大娘快过来看哪……”

    清脆嘹亮的吆喝声像一阵穿透人喧嚣的梵音,很多人止住了脚步围了过来,有人需要买鱼,也有人只是为了看个热闹。

    很多人是带着猎奇心理,这样新鲜的叫卖声还是第一次听到。

    人越聚越多,其中有几个好事的闲着无聊,也在凑热闹打镲:“小闺女,这鱼不新鲜了吧,要不怎么卖这么便宜?”

    “大叔,不新鲜的鱼肚子是鼓的发胀的,眼睛发白的,您一看就是吃鱼的行家,你会看不出来我这是刚捞出来的新鲜鱼?

    “闺女,都算4文钱一条你这篓里的鱼我全要了”

    “大叔,你要是有这样的鱼,您拿来,4文钱一条我也要”那些个无聊好事之人见说不过茯苓自讨了个没趣,也就不再多事。

    就在那些好事之人与茯苓一来二去的打嘴皮子买卖的当口,镇上江南绸缎庄的东家许老爷刚好路过,觉得有趣就多听了几句,顿觉这小丫头不简单,小小年纪口才了得,叫卖的话术也很有一套,有点经商的天赋。

    许老爷的儿子许淮山来年开学要入读乌池第一书院文华书院,故入学前须隆重的行个入学拜师大礼,当然也可入学后和同窗一起行拜师礼,只因许老爷自觉好歹也是乌池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此番隆重的拜师为了自己的面子,也为了先生的面子。

    文华书院可不是有钱就能进得去的,儿子许淮山是有真才实学的,这让许老爷这个胸中无甚才学的生意人引以为傲。

    况且且番宴请的可是县城里才学和声望极高的文华书院院士陈老先生,自是马虎不得。

    都说鲤鱼跃龙门,为了儿子以后的前途和功名,这个好彩头是免不了的。许老爷心情大好,当即就吩咐随行的王掌柜把茯苓的鱼全买下,并让茯苓帮着背到了不远处的许府上。

    

乱世农家女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34662/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