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说许老爷为乌池首富,今日一见茯苓顿觉所言非虚。
且不说门楣上那鎏金的“许府”两个金字熠熠生辉,单是朱漆大门外干净的青石小径一直延伸到镇上的官道,走在上面格外舒适,和街市上满是残雪和泥泞的路面泾渭分明。
许老爷虽读书不多,但也并非土财主爆发户之流,尤为欣赏有真才实学之人。
此番其膝下独子入读文华书院也令许老爷着实欣慰,如今朝廷腐败,时局不稳,其并不寄望许淮山有经天纬地之才,只希望他可以读书明理,将来继承自己的衣钵经营家族产业,不似一般市井粗鄙的唯利之徒,明理明德足矣。
管事带茯苓到了杜府厨房,见灶间正忙碌,备餐间和灶间足有厨娘和帮厨十多人,杀鸡宰羊、切配烹煮,人员往来穿梭,好不热闹。
径自放下竹篓,清点完了带来的鱼就随管事至帐房结清了钱款。
一共十五条,十条草鱼,五条鲤鱼,应收75文。
管事知会帐房,许老爷授意付钱100文,多余的皆为赏钱。
茯苓有些意外,见到赏钱笑弯了眼。
眼下一文钱就可买一个香喷喷的肉包子,就可让弟弟妹妹填饱肚子的同时乐上一天。
茯苓想到弟弟妹妹的见到包子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不禁痴痴的傻笑了好一会儿,别人喊了老半天愣是没回过神来。
自觉失态,茯苓傻傻的挠了挠头尴尬一笑,也算是自我解嘲了。
原来时至正午,府中又正在宴客,管事自觉让一个小姑娘背鱼送来不管饭有些不妥,便令厨娘送来油纸包着的两个白面馒头和几块烧好的红烧肉,算做是走这一趟的劳资。
茯苓忙道了谢小心的把油纸包收起来,用手捏了捏兜里的卖鱼所得,脚步轻快的出了许府。
出了许府便直奔集市而去,这个时间集市的小摊贩大多都已罢市而归,只有街边的铺子还开着张。
米粮铺里一斗上好的白米10文钱,一斗上等白面9文钱,听了伙计的报价,茯苓有些肉疼。
想想家里吃的、穿的、用的要啥没啥,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最后只咬咬牙买了4文钱一斗的黍面和6文一斗的小米,一下子就用去了10个大子儿。
在调料铺2文钱买了1斤粗盐,2文钱买了1斤腌咸菜。
在瓷器铺买了5只粗瓷大碗、一个煨水烧汤用的大瓦罐、一个洗脸洗脚用的粗陶盆子,就又用去了15文。
在铁匠铺28文买了1把菜刀和1把斧头及1把剪刀。
去布店花了15文买了5米粗麻布,老板又额外送针线。
去蜡烛作坊花了3文钱买了9根白蜡烛,老板又额外送了一根断了的蜡烛头。
这些七七八八零碎的东西加起来一共就用去了75文。
只剩下25个铜板了,100文钱揣在兜里还没捂热就花去了四分之三,当真是花钱容易挣钱难。
茯苓不敢再逛了,还要留些钱以备不时之需,便出了市集打道回府。
路过集市口的包子铺时,一笼屉的肉包子刚出笼,阵阵香味随着一阵风吹来,简直把路过的茯苓馋的挪不动腿。
想到家里饿得只剩两只大眼睛的弟弟妹妹,茯苓便咬咬牙又花了6文钱买了6个肉包子,并让掌柜的用油纸包好,放在新买的瓦罐里藏好。
买了这么多东西,茯苓一个人根本带不回去,实在没办法就又花了3文钱雇了一辆牛车。
赶车的牛把式是长乐村一水之隔的李家村的一位老大爷,也姓李。
长乐村和李家村之间虽只隔着一条汶水河,但因为河上没有桥,河面宽,河水又深又湍急,要到河对面就要绕上好几里路,故而两个村子的人平素并不经常打交道,也不熟悉。
这次乘李大爷的车回村,茯苓觉得甚是妥当,李大爷与村人不熟悉,也免得走漏消息多费唇舌向人解悉钱财出处。
忙了一整天,茯苓才想起自己中饭还没吃,早起出发前在家里烤了一条鱼下肚,如今早已变成了排泄物。
从怀里掏出揣了半天的馒头和几片红烧肉,自己只拿了一个馒头就着随身带的白开水吃了起来。
好久没吃猪肉了,这里的猪肯定是农户家饲养的天然黑猪肉,不同于自己那个时代养猪厂的饲料猪,口感一定很不错,那红烧肉烧得看起来肥而不腻,很是爽口的样子……
茯苓抿了抿嘴,想想家里翘首以盼的两个小萝卜头,硬是忍着没吃。
一路上牛车的木轮子行进在铺满残雪和冰渣的土路上甚是颠簸,茯苓几乎把吃的全吐了出来。
下车吐完也舒服了很多,善良的李大爷忙关切的拿来水给茯苓漱口。
这牛车刚坐非常不适应,后来倒觉颠的很舒服。
茯苓对自己的适应能力和乐天派精神简直佩服的五体投体。
闲来无事便和赶车的李大爷聊起天来。
这李大爷是个鳏夫老头,今年六十多岁了,因常年劳作操劳,看起来像是七十多岁的样子,绾着花白的发,一缕稀疏的胡须垂在胸前,皮肤虽古铜色,脸上的皱纹很深,很起来很面善的样子。
李大爷年轻的时候是李家村李财主家的佃户,没有田产,全部的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无耐如今年老力衰干不动田里的活计,便用大半辈子攒下来的积蓄买了这头牛和牛车,靠着捎带村民来往镇子上赚口饭钱。
想来也是个可怜人,多半也不舍得花钱在镇子上买口吃的,便把怀里揣着的另一个白面馒头递给李大爷。
现在年景不好,这白面馒头就连李家村的财主家也不敢敞开了吃,李大爷自然不好意思接受,甚至要免了车钱,最后茯苓假意生气道:“大爷您再不接着,我下次可不敢麻烦您了!”
老人家如此淳朴厚道,茯苓不禁想起前世自己过世的爷爷,音容笑貌也似李大爷这般和蔼可亲。
眼看着天色擦黑,紧赶慢赶,终于在最后一丝天光未熄灭之前赶到了村口。
好在自家的小茅屋离村子远,家家户户天一擦黑就早早熄灯上炕了,茯苓松了口气,这样倒也免得吃鱼卖鱼的事情走漏而惹来杀身之祸。
李大爷谢绝了茯苓留下吃饭的邀请,天黑路滑,早回早安,茯苓不过意又额外多付了2文钱的车资。
家门外早已望眼欲望的小兄妹俩看到风雪中吃力的拖着什物回来的茯苓,三步并做两步的跑过来,三个孩子又哭又笑的进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