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兵临城下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腊月初八这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太阳难得从彤云里露出了整个脸,把光和热晒向阴霾太久的炎城大地。

    城里各官道、民宅边通行的小道上,积雪早已被勤劳的百姓铲扫到一边堆垛起来,远远望去,像是一个个小山包。

    这次连降了好几天的鹅毛大雪,城里的一些百姓的民房在这次又坍塌了不少,加上镇北军的官兵们和一些闲丁们都在忙着修筑城防工事,这坍塌的房屋一时之间便也顾不得修缮。

    这些个普通百姓们,肚子都快填不饱了,自然也没那个心力去修房,城里有亲戚子没塌的就去和亲戚暂且挤一挤,没有亲戚的就在自家没塌完的房子里暂且捱一捱,每日守着时辰去官府设的粥棚领两碗薄粥保命。

    原本不觉着冷,可今儿太阳一出来,雪没见化多少,却奇冷无比。

    这些日子看着二弟和许淮山两个忙进忙出的,看着他们的高兴劲儿,茯苓跟着高兴。

    听他们说,镇北军的城防修的虽谈不上固若金汤,起码也好似铁桶一般,那些个燕匪想要轻轻松松攻进城,怕也没那么容易

    今日是腊八,据说粥棚施的,是混着白菜粉丝和花生豆,下了盐和荤油的咸粥。

    那香味,隔着几条街都闻得到,把人肚子里的馋虫都快引出来了。

    架不住馋嘴的小妹现三央求,茯苓带着二弟和小妹破天荒的去领了碗粥,回来的路上边走边喝。

    一碗热粥下肚,身上暖洋洋的。

    回了家中百无聊赖,便是数着天光度日。

    家中可看的书都被三人翻了个遍,实在闲得发慌,茯苓便与二弟与小妹说起了古。

    从黄帝大战蚩尤一直讲到三国争雄,两个孩子听得眼珠子都瞪得溜圆,讲得嗓子都疼了,想着吃完午食再接着讲二人都不肯,摇着茯苓胳膊非央她接着讲。

    眼见午时早已过了,上午吃的那碗粥早已消化个七七八八了,茯苓只得呷了口热水,姐弟三一人掰了块冷硬的同饼子,用开水泡了,边吃边说。

    如平地一声惊雷,又如十面埋伏,猛然间,号角声、战鼓声、骏马嘶鸣声、喊杀声从四面八方响起,震耳欲聋、声势如排山倒海。

    小妹被这突出其来的巨大响声吓得一口饼噎在喉咙,憋的面色通红眼泪直掉。

    二弟也一时之间呆若木鸡。

    茯苓眼疾手快的赶紧用绕至小妹身后,双手握拳,抵住她胸口,用力的往上提了几下,一块半湿不干的面饼顷刻间便从小妹口中滚落。

    自己虽不才,没从阿娘那里学到多少医术医理,可毕竟也是行医世家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异物卡喉这些基本的急救常识却是不会忘记的。

    见小妹安然无恙,想到刚才的异响,多半是燕人打过来了。

    茯苓顾不得安慰二弟和小妹,丢下一句:“你们两个在家守着,我去去就来。”

    街头巷尾早已站满了人,大多都是被刚才声响惊扰的街坊邻里,一个个伸头探脑的向城外张望着、窃窃私语的小声议论着。

    不多会儿,一个着县衙官服,官差模样的人从远处策马而来,在众人面前慌慌张张的下了马。

    此人是巷子里一个街坊家的独生子,原先在衙门从事粮名主薄一职,她娘常在邻里众人面前夸耀这个大儿子出息,本事,是吃皇家饭的。

    街坊邻里的,茯苓认得的并不多,却因听得多了独独对这人印象深刻。

    此人名叫王禀,年逾四十,孤身带着一个七十多岁的瞎眼老娘过活。

    这王禀是寒门出身的读书人,父亲早亡,母亲是个绣娘,为了给他挣银子读书,不分日夜的给大户人家、绣坊做绣活,后来这王禀虽说考上了秀才,老娘的眼睛却也熬瞎了。

    为此,本打算继续考取举人的王禀懊恼之余不得不中断学业。

    这母慈子孝的善举曾一度被街坊邻里、炎城内外所称道,也因为这桩旧事,王禀被里正保举参加县衙的粮名主薄招考,并以品貌端正、口试和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被招募入衙门做事。

    听说早年前他曾娶过一房妻子,并生下一双儿女,后来这王禀的妻子觉着自己是官太太,嫌弃出身寒微的老太太,和一自己的一双儿女克扣和虐打婆婆,被孝顺的王禀知道了那里受得了,直接一封休书所妻子连同未成年的儿女都逐出了家门。

    要说,这王禀倒也算是个有血性的汉子。

    老太太一听马蹄声就知道是自家儿子来了,排开人群越众而出,拄着拐杖就颤巍巍的出来了。

    王禀下了马,来不及抹去脸上的汗珠子,忙扶着母亲,在众人探究的目光中,匆匆进了自家院子。

    “看这样子,肯定是大事,说不定是燕军攻进来了,王禀准备带着他老娘跑路呢!”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嗓子,原本平静的人群顿时炸开了锅。

    “他爹,你还懒得干啥,还不赶紧回家收拾收拾,带着孩子逃命去呀!”

    “这镇北军也太不禁打了吧,还没听见鼓号声刚响,城就破了?我的娘呀!这冰天雪地的,让我们一大家子人往哪儿跑?”

    原本熙攘的人群顿时散了一小半。

    不多时,那王禀竟又骑上马扬长而去。

    “他婶子,究竟是啥要紧声,把你家老儿子急成这样?!”

    “就是,就是,他大娘,你倒是说说,能把你家那吃朝廷俸禄的官家人急成这样,事儿肯定小不了!……是不是这城要守不住了……他大娘你倒是说句话呀,都是街坊邻里的,你可不能见死不救啊!……”

    乌泱泱的一大拔人围着王禀的瞎眼老娘开始七嘴八舌、狂轰滥炸模式。

    “乡亲们都静一静,静一静,听我说,听我说!”老太太眼虽盲声音却极其洪亮有力度,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老太太仰着头,骄傲的神情中却又难掩悲伤:“不是我老太太不愿意说,实在是这官家大事,我一个老太太不敢妄言哪!”

    “他婶子,你就说吧,我们就一听,谁都不会说的!

    “就是就是,谁要是敢出去胡咧咧,就叫他以后生儿子没*,喝凉水都塞牙缝!”人群中有好些人赌咒发誓的应着。

    ……

    原本王禀的老娘就是个藏不住话的,这会儿就竹筒倒豆子似的,把他儿子所说一五一十的说与众人。

    燕军果然来了!

    整整三十万大军,已将整个炎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午时燕军曾嚣张的向我守城镇北军喊话:“投降者可免一死,但凡抵抗者,城破之日即是尔等头断之时!”

    听说过十年前西夏国的亡国惨剧的人,丝毫都不会怀疑这句话的可信度。

    被俘士兵被折磨至死不说,就连平民百姓家的老弱妇孺也难逃厄运。

    据后来逃亡至大梁的一些难民回忆说,大姑娘小媳妇一个个被奸污后残忍杀害不说,那帮畜生甚至连几岁的女娃娃也不放过!”

    一想到这些,原本那些个街坊一个个面色发寒。

    而这王禀当差期间偷跑回来,为的就是放心不下他那七十多岁的老娘,嘱咐她一旦城破就赶紧找个地方藏起起,菜窖子、柴草垛子都行,千万别老实的呆在家中等死!

    自己的儿子为国尽忠的时候还敢冒着违抗军令的大罪回来通知她这个将死之人,老太太心中无比欣慰。

    有子如此,妇复何求!

    

乱世农家女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34662/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