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水镜兰
却说慕凡正向仙女表明心迹,忽听前方一人笑道:“哎呀呀呀!我知此话必是出自慕凡之口,他人万万说不来的。慕凡小弟,快来湖边与我一叙!”慕凡听得此话,知是故人来也,举目一望,果见一男子临水而立,那人身高体宽,浓眉广额,脑后扎着根辫子,确系前朝人士。于是紧走两步,笑说:“曹兄,别来无恙?今有一神仙女子引我来此,也颇遇几个高人,不曾想哥哥也在这里落脚,这却使我陡生疑惑。此处不是幽冥界么?我料哥哥是仙界中人,他们何故放你来此?”说话间一妇人来到近前,手里拿把炒菜的铲子,笑道:“哎哟喂!还仙人呢,正经的连寻常日子都过不下去了,你还在这儿邀亲会友舞文弄墨,回去喝西北风呀?”慕凡虽然诧异,料想此人必是——,遂说:“这位是嫂子吧?如此责备曹兄,恐不妥吧?他一个清贫士人,你何苦酸他?”
却听那人长叹一声,乃云:“呜呼!哲人将逝乎?若天命亡我于此地,亦必怜我于此时。天意如何?人心如何?我皆不得而知也。呜呼!斯人将逝乎?纵有无可及之才,无可解之情,无可恕之志,无可奉告之来生,更有无可救药之病症,余将逝乎?”说着捶胸顿足,一时竟大呕起来。那妇人在一旁替他捶背,也不禁落下泪来,泣道:“你这样子是要连心都要呕出来啊!”话音未落,就见一块红玉掉了出来,重重的砸在地上,挤出一个斗大的坑。却见那人抱它起来,怀揣美玉贴于当胸。复视慕凡而言:“我知你是泥做的骨肉,水做的心。否则我也不必理会你了。可如今,哥哥我劫数难逃,想那楚诗人怀沙自沉,今日之我亦必怀玉而亡,此即天意乎?”说完就真的往水里跳去,溅起水花朵朵。那妇人瞅着二人笑道:“你们看,我夫婿就是这种德性,只顾自己爽快,哪顾家人死活?善哉善哉,我也只好随他去了。”言毕竟也纵身一跳,但见底下洪波涌动,刹时了无踪影。
忽然见一女子,颇有神仙之姿,漂行湖上,如凤展翅,美之极也。慕凡惊问:“不知仙人自何方而来?”说着就回眸一看,看她二人好似一对姐妹,这番引他而来,却不知用意何在?他兀自想着,竟不免犯些轻薄欲念,好似她二人就是陈玲姐妹的化身,故意变换着模样要来诱他下水,他虽是笃爱流水,只怕被淹,唯恐死了死了的。
却听那人回说:“我自湘水而来,湘妃是也。不知公子家在何方?是何名姓?”慕凡一笑,遂回答她说:“难道姑娘不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在下慕凡是也,不正是姑娘朝思暮想的情郎么?否则,姐姐又怎会大老远的跑来找我?”
仙子在身后嗤的一笑,嗔道:“痴儿勿乱说,见过脸皮厚的,没见过有你这么厚的。也难怪男人们都是见一个爱一个,每每还自诩多情。哼,你可知此人是谁?她便是金陵十二钗中的史湘云。”慕凡立时一惊,再看那人,果有几分神似,忽听那人歌道:“叹襁褓中,父母双亡。居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放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歌毕,竟洒泪数行,渺然仙逝。
慕凡正要召她回来,忽又见一女子,生得冰肌玉骨雪腮杏眼,身披玉带脚踩祥云,手中一把团扇,眉间几缕愁思。暗想:此人是谁?必是红楼中的女子,晴雯乎黛玉乎?抑或袭人乎?正要说话,就听那人歌道:
花开花谢花满楼,一江春水付东流。
东流至海不复回,载去痴人几多愁。
闺中美人爱寂寞,形影相慰夕阳路。
穿针引线绣鸳鸯,鸳鸯不解女儿苦。
玫瑰粉色倾皇城,芙蓉花开别样美。
金菊无语黄昏下,明月不见空垂泪。
风冷香残玉皆损,一夜西风不复春。
非是热火即飞雪,雪花葬送百花魂。
花自凋零雪自融,一朝化去了无痕。
美人泪下为花死,黛玉曾书葬花辞。
吾今欲借曹兄笔,赋诗以悼美人逝。
逝者如花花如人,吾思春花更思君。
君似花间一轮月,风采照吾痴人心。
想君必是天子下,英姿无敌百花神。
共君曾有*,情窦初开少年心。
少年心事繁若云,云开雾散乃见君。
与君相逢明月下,月色朦胧夜沉沉。
裙带曾湿花间露,当时单衣未觉冷。
会意一笑胜百媚,指尖犹热玉面温。
此心只怜美人香,梦中也怕见玉魂。
赤足涉水为鱼惊,窈窕疑是莲花身。
高洁自爱水中隐,知已必待同道人。
相逢才恨相识晚,天意常欺多情男。
乃葬百花于私处,赋予美人诗百篇。
意正浓,春花残,哀江南烟雨。
情未渝,秋已至,狂风掳君去。
我欲系君拴不住,风筝线断空举目。
九州寻遍无音信,万里河山尽踏破。
日日思君不见君,愿思君处君思我。
今日绘君于纸上,画中人,代君身,
共我心事葬于此,诚如我心随君死。
醉看画中人依旧,春去也,
花儿憔悴人儿瘦,不枉此身许风流。
美人如花花皆死,落花陪葬美人尸。
黛玉葬花雪芹痴,我今悼花谁人知?
谁人知我怜花意,自哭自笑自赋诗。
一朝春去才子病,正是花谢人亡时。
依今悼花已情痴,他日花开君自知。
泉下有情哭花死,花却无意阅新诗。
生平作尽荒唐事,留作后人书艳史。
镇上美人弃我走,书中红颜尚在此。
悲欢离合皆因我,葬花悼花俱是诗。
宝玉已登太虚境,我与妹妹正相知。
愿娶黛玉为妻子,曹公务必写妒辞。
歌毕,乃深情注目直视慕凡,低着声音问:“公子可知此诗的来历?倘能寻得作者,我愿以身相许,永不离弃。”慕凡一时语塞,暗想:记得此诗像是某某某某所作,一时却忘了那人姓名,眼下又该如何答复她呢?
201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