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苦思无果,不得不再次请教界灭,在界灭的解释下才得知一个很重要的信息。
种界虽然在诸天万界之时多次受损,但元气未失。
此时因为聚灵草的原因,导致这里的灵气浓度比地球上好了不知多少倍,在这种环境中修炼自然事半功倍。
直观的感觉就是修为速度极快,精气神很快就能恢复如初甚至有所增益。
只是种界自成一界,却也有个坏处,那就是在衍化到完美之前,大道有缺,法则不全,无法和外界的大道相比。
因此,修行之人在这里修炼少了一分大道洗礼,缺少了一分法则感悟。
虽然随着种界的成长,大道终归会补全,最终的成就也不会差。
但在那之前,修仙者会因为缺少那份感悟导致实力在同等境界弱上一两成,看似不多,但在争斗之中可能就是生死之别。
此外,修仙者在初次修炼修仙功法之时,也就是体内世界第一次勾动外界的天地大道法则,会在那一刻留下自己的生命印记,铸下大道根基。
从此之后,无论走到何处,只要没有脱离这一方天地,就都在大道法则笼罩之下,修行之时自然可以时时感悟万千大道法则。
这也是李皓初得长生诀之时,界灭不允许他在种界修炼的原因。
此时他已经在外界的大道上刻下了生命印记,那么再想在种界修炼就不会有问题了。
只是作为代价,种界的大道会自动对其屏蔽,因此李皓才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实际就是大道的洗礼,法则的感悟。
只不过以李皓当前的修炼层次,这些并不需要太过在意。
据界灭所说,在成就真人之前,他都可以在种界之中修炼,只要在进阶之时在外界即可。
每次境界的提升,都会获得一次大道的赐福,那一刻的道则感悟对于修行者极为重要,可以帮助修行者认清前方的道路。
“界灭,修仙者追寻长生乃是逆天之举,为何会得到大道的赐福?”
“你从何得知修仙乃是逆天之举?”
“呃……难道不是吗?”
“荒谬!天地浩瀚,有无尽山川草木,万物生灵,这世间万物可有一物一灵不属于天地?”
“呃……”
“本是天地一份子,何来逆天之说?”
“这?”
“天地之间自有一条长生大道,然后才有长生之人!”
“竟是这样吗?”
“不然呢?就凭小小蝼蚁,也敢言逆天?”
李皓的神色有些讪讪,暗自吐槽不已,见鬼的玄幻小说,说好的天地不仁,逆天修仙呢?
“修仙并非是什么逆天而行,而是一件顺天之事。
天道无私,因此天地众生皆有一线生机。
修仙者自然也是天地众生之一,因此大道之中自有一条长生之路。
天道至公,得到一分便要失去一分,每一次修为的增进,境界的提升都伴随着相应的劫难。渡过了,海阔天空,渡不过,轻则修为停滞不前,重则修为尽费,彻底沦为凡人。
天道至仁,修行者们每一次渡过劫难,修为精进,都会得到大道的祝福,但若渡不过去,相应的也会受到大道的反噬,这也是许多人诅咒天道不仁的根源所在。
客观来说,这都是渡劫失败的修仙者的怨愤和凡人的误解,所谓天道不仁,实际上是对天地众生一视同仁。”
解读完界灭传来的神念,李皓才真正理解了何谓修仙,顿时感慨连连。
天地并不残忍,只是人们太过贪心,只想得到不愿意失去,欲求不得又对天地心怀怨恨,何其面目可憎。
然而,实际上,这天或者这地又何曾欠过你一分一毫。
修仙本来就不是什么逆天而行,天地之间本就有一条长生之路。
那一线生机,对每个有灵众生都是公平的,无所谓贵贱高低,那一线机缘,只看你能否抓住。
李皓思索良久,忍不住一声叹息。
天地浩瀚,有灵众生到底有多少?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楚,然而芸芸众生苦苦争渡,却多为了一点虚名微利蹉跎人生。
真正懂得自省己身,感恩天地的又有几人?如此以来,又有几个能抓住那一线生机,踏足长生之路?世人愚昧,可叹复可怜。
李皓甩了甩头,抛开思绪,再次坐好开始了修炼,累了就沿着池塘边散散步,渴了就喝点池中的水,然后继续修炼。
一晃已经过去了一天,李皓感觉自己的精气神比以前旺盛饱满了许多,好像身体都变轻了,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力气,视力和听力都提高了许多,思维也变得更敏捷了。
一天没有吃东西,却没觉得多饿,没有睡觉,也没觉得困。
李皓诧异之余,心中升起一丝明悟,所谓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说的就是这个状态吧。
身体精神状态绝佳的李皓心中一动,想起了另外三本经书,自从拿到手里还没来得及看呢,这时候正好翻出来瞧瞧。
李皓最感兴趣的莫过于那本诸天异志录了,修仙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他还是非常好奇的。
心念一动,李皓翻手取出了那块白色玉璧,然后把它贴在了额头上。
这三本经书与长生诀又有不同,长生诀的修行法门直接烙印在了他的识海之中。
虽然他能记起的只有内照境界对应的部分,但实际上长生诀的整个完整奥义法门都保存他的识海里,只是后面的部分暂时封印了。
只有他的修为到了一定境界才能显化,而其余的三本经书都是需要耗费神识去读取的,而其载体也都是难得的宝物,在灵气的维持下可以保存很久。
诸天异志录开宗讲述了诸天万界的历史,和神州的神话传说并没有太多不同:
自混沌初开,阴阳分离,演化五行,继而三生万物,上古洪荒万族繁衍生息。
上古时候的洪荒大地灵气充足,万族生灵各个法力浑厚、神通广大,摘星捉月如探囊取物。大神通者更有通天彻地之能,其中的佼佼者更可在虚空之中开辟世界,演化净土。
上古万灵寿元悠长,动辄以万年记,且各族和谐相处,整个洪荒欣欣向荣,据传说当时以盘古历纪年,但早已不考考证。
后不知多少岁月之后,洪荒大地突然爆发了一场大战。
战争的起源也早已不可考,但战争的惨烈从传说中可以窥见一斑。
传说中,这场波及整个洪荒万族的战争持续了不知多少岁月,洪荒大地满目疮痍,流血漂橹。
洪荒万族的强者几乎凋零殆尽,无数种族都遭到了灭族,幸存的种族也都遭到了重创,族中的强者百不存一。
繁荣强盛的洪荒时代一去不返,上万种族最终剩下的不过百余族。
这些仅剩的族群们终于停战,纷纷避世休养生息。
奈何洪荒经历大战一片萧条,各种族强者纷纷截取洪荒仅剩的灵秀之地,再与虚空中演化的净土熔炼一起,化为独立于洪荒的一方小世界。
百族避世不出,史称净土时代。
净土时代,上古百族避世,被遗忘的洪荒大地却并没有因此生灵绝迹,失落的弱小生灵在艰难中挣扎求存,这些生灵被称为洪荒遗族。
贫瘠的天地,有限的资源导致了洪荒遗族之间无休无止的争斗。
幸好当时的强者们法力神通不足上古大神通者之万一,因此虽然战争不断,但强度并不大,并没有对洪荒大地造成太大的损害,总体来说,洪荒得以休养生息。
无尽岁月之中,有无数种族兴起,也有无数种族消亡。
自古以来,天地之间最不缺的就是天骄和英才,因此许多幸运的种族诞生了自己的无上强者,保住了传承不绝,最终成为累世大族。
这些累世大族们也纷纷效仿上古百族,在无尽虚空中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净土世界。
不知多少岁月过去,中间也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仿佛是很短是时间内,洪荒突然复苏,天降甘露,地涌灵泉,灵药遍地,灵气化河。
复苏的洪荒大地顿时造就了无数的绝世强者,再次出现万族争竞,霸绝天地的场景,一片欣欣向荣,有再现上古辉煌的迹象。
洪荒的再次繁荣终于惊动了早已避世无尽岁月的上古百族,这些上古强族或者举族回归洪荒,或者派出部分强者在洪荒大地上重建家园。
只是上古强族的回归却遭到了洪荒遗族的反感和阻挠,包括那些已经开辟了自己净土的累世大族们。
那些累世大族与上古强族不同,他们虽然开辟了净土,但并未彻底离开洪荒,依旧在洪荒之中保留了庞大的族人和势力。
此时,这些累世大族们和新生的强族一起抵制上古百族的回归。
若不是上古强族实力过于强横,早就被新生代强族赶出了洪荒大地,即便如此,两大族群之间也是矛盾重重,摩擦不断,时有纷争。
双方各不相让,都自诩洪荒大地的主人,这一斗就是几万年。
终于,双方的矛盾彻底激化了,没人能预知到结果的战争最终还是爆发了,史称地陨之战。
这场战争持续了几十万年,其惨烈程度尤胜上古之战,生灵涂炭,万族遭劫。
刚刚恢复了一丝元气的洪荒大地终于再也撑不住无数强者们毁灭性的摧残,整片洪荒崩溃解体,化成无数的碎片。
洪荒大地的破碎终结了这场无休止的战争,但洪荒却永远的破碎消失了,更有无数的族群彻底消亡,幸存的强者们终于罢手言和。
有无上仙道大能施展大法力大神通凝聚洪荒碎片希望能重炼洪荒,却仅仅只能把一些较大的洪荒碎片熔炼在一起,想恢复洪荒大地却再无可能。
万族幸存的强者们只好借助洪荒碎片和虚空净土熔炼一片片独立的世界,最终形成了三千大世界,无尽小世界。
后来这三千多大世界又称为诸天大界,与无尽小世界一起统称诸天万界,诸天万界的时代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