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护军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太极宫甘露殿。

  正月中旬的长安依然寒冷,不过甘露殿内丝毫感觉不出,隋代修建的宫殿底下布置了火龙,冬日点火寒气不入。

  “陛下,岭南奏报。”赵狐捧着一本奏章过来。

  百骑司也是有正式编制的,通过朝廷驿传上奏。

  “拿来。”半个月过去了,李世民还在为辽东忧虑,大业的东征已经过去了二十年,高句丽已经缓过气来,如果不能在几年之内消灭高句丽,未来必成大患。

  李世民的猜测是正确的,历史上此次东征没有达到目标,此后几十年大唐一直为辽东而忧愁,大军数战,伤亡惨重,才取得胜利。

  李治年间的辽东之战,牵动了整个东亚,西至吐蕃,东至倭国,都参与进来。

  “诺。”赵狐把奏本抱了过来,之所以是抱,是因为奏本实在太多了。

  “念。”李世民没了兴趣,看没有经过整理的原始情报是最无聊的。

  “诺。”赵狐躬身拿起一本,翻开朗声诵读,丝毫没有宦官的阴气,响当当一条汉子。

  “南海郡王乘船至广州,长史及都督府、刺史府官吏迎接,耿国公遣子迎接。”

  “南海郡王至岭南,宴海商,得金帛数千贯……”

  “林邑杀我商旅,劫我财货,郡王命都督府筹备粮草,募壮士击之。”

  “林邑该死!”李世民面色沉了下来,四夷还在观望,林邑却首先冒头,杀鸡儆猴也要打他。

  “募多少人?”李世民问道。

  他对李承乾自募军士并不在意,自古未有北伐而得天下者,祖逖陈庆之没做到,李世民不相信身处岭南的李承乾可以翻越五岭,打进长安。

  “四千。”赵狐低头看了一眼,这本奏疏他也没有看过,一路都是密封的。

  “以其充高明护军,授南海军号。”李世民说道。

  护军是直接隶属于效忠者的武装,自从今上即位以后就没有再设置过护军。

  不过在岭南的护军,李世民是毫不担心的,如果这支护军在长安,他会日夜难以安寝,如果是在洛阳,李世民同样会坐立不安。

  授予南海军号则是告诫李承乾,不要想着北顾。

  “命鸿胪寺逐林邑使,命林邑相来长安谢罪。”李世民对中书舍人说道,这是要拟定诏书。

  各国相国亲自到长安不是罕见的事,吐蕃的大相就曾来过长安数次,西域的小国更是不计其数。

  “诺。”

  “加李承乾安南大都护,赐节钺,命其便宜行事,抚宁日南之地。”李世民的确是想要杀一只鸡给四方的猴子们看一看,大唐还是你爸爸,不要想着上蹿下跳。

  “诺。”

  李承乾不知道自己有了新官,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护军。

  他现在正骑着马到船厂去,船厂是大业年间修建的,天下安定,开皇积累下来的财富足够杨广大修基建,虽然几十年内不一定用的上,但有了船厂,朝廷对岭南的控制会更强。

  大军可以直接从海上登陆,不必翻山越岭钻深山老林。

  “拜见大王。”船厂的监令是隋代的官,做了一辈子的监令。

  “免礼,船厂还有多少工匠?”大唐的造船工匠大部分都被调往江南和莱州修建给高句丽准备的战船了。

  “尚有三千三百余人。”监令如数家珍。

  “这么多?”李承乾大吃一惊,没想到竟然还有三千多人。

  “大王,已被调走七成,这三千人是最后三千人了。”

  “带孤去看看。”

  “诺。”

  骑着马,李承乾进了船厂。

  空旷的船厂和地面深深的印辄诉说着往日的辉煌,而今船厂里面显得有些空旷。

  “嘿呀——”一声号子传来,李承乾好奇的看了一眼。

  船台上一艘流线型的船正在被修建,工匠嘿呀喊着号子。

  “过去看看。”

  “大王,危险——”

  “走。”

  李承乾骑上马就过去了,这艘船和他昔日乘坐的船有些不同,船体不再是又宽又大,而是被拉长了,船底也更加尖了。

  “监令,”看到李承乾一串人到来,一名头发花白的工匠走了过来。

  “老刘,快拜见大王。”

  “卑下拜见大王。”

  “卑下?”李承乾有些好奇:“你有官身?”

  “诺,蒙河间郡王举荐,卑下忝为陪戎副尉。”

  “原来如此。”李承乾点点头,河间郡王平定江南的时候的确举荐了很多人,听口音这些匠人也像是江南人。

  “这艘船?”李承乾下马用马鞭指着船台上正在建造的木船说道。

  “回禀大王,此乃卑下试制,或可深入大洋。”刘三眼里露出坚定的光芒。

  “善,这船可有龙骨?”李承乾问道,一路上乘船时他在船舱里没有见到龙骨,冲滩时船只大多粉碎,也和没有龙骨有关。

  “龙骨?这是甚?”刘三不知道李承乾在说什么。

  “就是和建房一样,中间有根大梁,边上有肋,和人身体差不多。”李承乾前世做过木船的模型,虽然是等比例缩小,但是该有的结构一样不少。

  龙骨乃至风帆结构一样不少。

  李承乾指着远处的船用双手比划道。

  “……”

  刘三看着船,没有说话,头脑里却在模拟情况。

  虽然这些工匠上马不能平天下,下马不能佐君王,但他们却是文明进化乃至存在的必要条件。

  别禽兽与人者,工具也。

  虽然读书不多,但头脑里却在模拟大海的风波。

  现在的刘三已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思索着龙骨。

  监令刚想叫刘三,李承乾伸手就拦住了。

  片刻后,刘三睁开眼,露出激动的神情。

  有了龙骨船只的强度必定会有很大的提高,这样就不会畏惧风浪。

  自然的,刘三想到了战船。

  人类一切先进的工艺技术一定是首先运用到军事上,刘三也不例外为朝廷建了一辈子船,大多都是战船。

  有了龙骨,就可以以更高的速度撞击敌船,而被撞击时也不会轰然解体。

  看着船台上将要完工的海船,刘三眼里流露出一丝不舍,但瞬间就压了下去。

  不破不立。

  “拆了吧。”刘三对船台上领工的工匠说道。

  “父亲!这……”刘家自东晋时就开始造船,至今已经十三代了。

  “拆!”咬着牙把话说完。

  “不必拆,建好给孤就好。”李承乾连忙制止,还有不到四个月就要出兵了,李承乾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出行问题。

  岭南的官船军舰能够载的人绝对不够四千,但如果征用商船就足够了。

  “诺。”刘三连忙答应,他也舍不得把船拆了,看着船只一块木头一块木头建好,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

  虽然这艘船没有龙骨,设计的还很粗糙,依旧遗留着一些问题,但总比现在主流的船要好。

  大唐的海船是发展的,虽然都叫楼船,但隋唐的楼船和秦汉的楼船绝对不一样。

  汉代的楼船可没有五层,也不能携带两千人。

  而此刻的楼船如果在内海内江航行,绝对可以带几千人。

  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李承乾决定乘坐新船。

  而如果等着全新的船被造出来,起码要八个月,李承乾没有时间,只好要这艘完成九成以上,就等着挂帆打磨的船了。

  “来人,拿纸笔。”章壶赶忙把盛放在竹筒里的纸和笔拿出来。

  宦官也是要加强自身职业技术的。

  李承乾把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个迷性的图纸化了上去。

  他只记得模型的尺寸,所以没有标注尺寸。

  告诫刘三一些注意的地方,李承乾骑着马来到了海边,这里是一片海风持续的地方,周边有两块石崖造成天然隔断。

天子承乾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37176/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