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盛典迎驾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让李如柏和祖大寿两个大将诧异起来,猜测宫里出了什么变故,或者又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李如柏小心翼翼的靠近朱由校,小声的问:“陛下,有什么事需要微臣办的,微臣赴汤蹈武中还有谁能担负起海疆重担?

  培养一个懂海上的人才很难,出了李旦,还有谁?

  郑芝龙?

  朱由校想起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海上巨人,但是,此时郑芝龙在哪?难道还在日本?

  福建关系到大明的海上贸易,现在海上贸易已经成为大明财税的重要来源,东南不稳,势必影响朝廷改革大计,也影响他的北伐大计!

  “该死的荷兰人,老子早晚有一天打到阿姆斯特丹去,让你们也尝尝被侵略的滋味!”朱由校愤恨的骂了一句。

  看来,先稳定东南再北伐,后院不稳,北伐也无功啊!

  红毛真会挑时候捣蛋!

  ………………………………………

  在京师,得知皇帝返京的消息,信王朱由检早早的就召集大臣们商量如何操办一场盛大的迎接圣驾凯旋回归仪式。这是皇帝明诏亲征,他又是监国,正是向国人宣耀朱由校文功武德,圣主明君的好机会,因此要办的盛大、隆重、*。

  这件事提出,立刻得到群臣的赞成。

  大臣们赞成就好办,这可是难得的官员们高度一致的的,零反对!

  既然要办的盛大,就要有章程。

  章程如何,大臣们出现了分歧,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不休,又陷入了唇舌之战,让朱由检苦不堪言,他总算知道皇兄为什么说朝廷纲纪不振,就是因为大臣们太能争吵了,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还是是孙承宗一语定言:“自大明立国以来,只有成祖文皇帝御驾亲征,此次圣上亲征堪比祖上之功,应仿旧例操办迎驾之事。”

  信王一听,点头赞赏道:“首辅言之有理,诸位臣工无需再议,就仿旧例!此事就由礼部拿出章程,务必三天内操办齐全,迎接圣上凯旋回京。”

  信王一槌定音,大臣们不再有任何意义,既然有章可循,谁还没事争论?岂不是否定成祖文皇帝的凯旋礼办的不怎么样?这其中的含义和分量都很清楚,没人再有异议。

  但是,这可把礼部的官员们急的满头是汗,会议一散,他们立即回到礼部衙门查找档案,翻阅当年是如何举行迎接成祖文皇帝凯旋返京的事例,毕竟这事已经二百多年没办过了,谁知道该怎么操办?

  …………………………………………

  四天后正午,朱由校率两万余人的护卫兵马抵达北京城外十里香河驿,正遇到骆思恭率亲兵在此恭迎圣驾。

  朱由校见到骆思恭,先是惊讶,随即明白了,这是在迎接他入城。

  “信王派你来的?”朱由校掀开窗帘,对跪在马车前的骆思恭问道。

  他回道:“臣奉王命在此迎驾,信王和首辅大人,满朝文武在德胜门恭迎陛下凯旋回宫。”

  朱由校明白了,脸上顿时不悦,道:“如此耗费,劳民伤财非朕所愿,你们这样做为何不早早禀报?谁擅自做主?”

  骆思恭惊了一下,不敢抬头,回道:“微臣不知,只是奉命行事,还请陛下移驾,微臣护送您回宫!”

  朱由校虽然反感信王背着他搞了这么大的动静迎驾,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既然做了也不好再撤回,否则是把所有官员都斥责了一番,无异是给满朝文武的一番好意泼枪了冷水。

  他可不想让人背后骂他“一股热脸贴上了冷屁股。”

  为了不寒了满朝文武的心,朱由校只得下了马车,换乘骆思恭带来的銮驾。

  銮驾由四匹清一色的白马牵引,车宽武百官在德胜门翘首盼着皇帝的銮驾早早到来。城上张灯结彩,布置的如同彩城一般,城门上的铭牌“德胜门”三个大字也被彩绸盘绕,五十门礼炮架设在城上,火把也早早点燃不灭,只等皇帝的銮驾一道齐放礼炮。红色的地毯从城门口一直延伸铺设百米,两边每五步站着威武的锦衣卫,右手紧握七尺七分长槊,左手挎腰挺立。肃穆的场景,无不彰显着气派的威严。

  朱由检站在前门正中,孙承宗和徐光启站在两侧,遥望远方。

  正午时分,等待了两个时辰,许多人腿脚都麻了,总算盼到了皇帝的銮驾。

  队伍最前是高高的华盖,那标志性的华盖比大旗还要耀眼,信王一眼看到就瞪大了已经有些倦意的眼睛喊道:“快准备,圣上来了!”

  随着銮驾越来越近,百官们整了整衣冠,抖擞了一下精神,笔直的站直了。

  “快,奏乐!响礼炮!”

  朱由检一声令下。

  随即,在城门左右两侧的鼓乐声起,城上礼炮齐鸣绽放,隆隆之声像春风一样飘逸满城。

  銮驾在朱由检面前停下,朱由校掀开门帘,走出銮驾,站在车头向外洒望一眼,看到恢宏大气的迎驾场面,他没有露出舒心的容颜,而是严肃的看着这一切。

  “臣弟恭迎万岁御驾亲征,得胜回宫!”朱由检首先跪拜。

  紧接着,他身后的首辅、百官齐刷刷的向他叩首,山呼起来:“恭迎圣上得胜还朝!”

御极大明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37660/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