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虽然表面坦然自若,装作对迎驾典礼的满意,但心里是恶其如此,这不仅铺张浪费,还耽误他的宝贵时间,因为东南海事是他的一块心病,本来有李旦在,东南海事还不至于复杂。所以他急着召见大臣们商讨对策,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虚华上。
李旦,朱由校对他的病逝十分惋惜。他拥有当今东亚最强大的海上武装,控制着东亚许多海上贸易,与欧洲也有往来,因此荷兰人对他是十分忌惮的。
朱由校招降他后,原本想利用他的海上力量阻止荷兰人在南海的殖民扩张,至少也给他留下缓冲的战略时间,但是,他的不幸病逝让这东亚最强大的海上力量成了群龙无首,失去了制衡荷兰殖民者的力量。
他十分清楚这一段历史,这个时期正是西方殖民者肆意横行亚洲海域的时候,是荷兰人想垄断中国海上贸易最膨胀的时期,也恰恰是他重振大明海上雄风,大兴海贸的关键期,巨额的海贸收益已经让整个大明尝到了甜头,所以,东南海事是牵动大明财税的大事,必须先稳定东南,才有北伐的资本。
…………………………………………
迎驾的大臣们跟随銮驾到达神武门就算是完成了首个章程,下一个就是去天坛随信王祭天,然后就等着晚上的宫宴了。
祭天结束后,才刚过未时,距离宫宴还有两个时辰,大臣们可以在这个时段好好的休息,毕竟忙了一整天了,腿不是站直了就是跪麻了,还好他们都是在官场上摸滚打爬出来的,知道迎驾庆典少不了跪拜,于是都偷偷的在膝盖上绑上了护膝软垫,不至于将膝盖跪的疼痛。但是站着就没办法偷懒了,所以大臣们个个原地盘膝而坐,有身体较弱的到殿宇行廊或檐下休息。
当他们暗自庆幸可以休息一会儿的时候,曹化祥忽然而至,对着疲倦的众臣们朗声宣旨:“圣上有旨,召诸位大臣前往乾清门朝会。钦此~~”
圣旨一宣,众臣一片哗然,好好的庆典日就好好的让人放松一下,皇帝一回来就开朝会,这也太积极了吧?
圣旨引来众臣一片窃窃私语,曹化祥瞥了他们一眼,哼了一声,不屑而回。
“圣上刚出征回来就开朝会,是不是有什么要事啊?”
在天坛环廊下背靠着墙壁,背对着阳光的太常寺少卿魏繇一边揉着站累的双腿一边埋怨的嘟囔着。
在他一旁的光禄寺卿王强撅起嘴,也跟着埋怨道:“可不是,在德胜门迎驾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圣上出御撵时候的眼神,他好像对咱们这次精心安排的章程不满意。”
“是吗?我没注意,这么说圣上是责怪我们喽?”魏繇吃惊道。
“嗯,这次朝会很有可能…”
“不要胡说!”
还没等王强的悄声细语说完,不远处的徐光启就听到他们俩的议论,顿时恼怒,上前喝止二人。
二人一看是徐光启,立时惶然,立正俯首,耷拉着脑袋战战兢兢的。
徐光启怒瞪着他俩,训斥道:“圣上胸中乾坤岂是你们能妄加揣测?你们有几颗脑袋敢在此胡言乱语?!管好你们的嘴,别胡说武分班而列,朱由校早早的换好朝服,在这里召见群臣。
他看到满朝官员脸上略有倦意,有的哈欠连天,有站立不支摇摇晃晃,大有一阵风吹倒的态势。
朱由校明白,大臣们都忙了一天了,几乎没有怎么休息过,这也难怪他们疲倦困顿,毕竟庆典看起来*肃穆,办起来是很累人的。
朱由校不忍心看他们再站着与他商讨国事,就打破常规,命内侍给每一位朝臣搬来一把椅子,整齐排列,对列而坐。
大臣们没有一个提出反对的,虽然这有违礼节,但是有益于自身的事谁会反对呢!
列坐完毕,朱由校扫视众臣一眼,先客套的说道:“朕此次出征,有劳信王和诸位臣工鼎力相持,让朕无忧,朕心甚慰。”
孙承宗起身恭拜道:“臣等不过尽人臣分内之事,安敢受陛下赞誉。如今陛下凯旋而归,国中臣民皆仰望陛下神威。”
朱由校笑了笑,不再客套,让曹化祥把他返京途中收到的密件摆在众人面前,指着密件正要开口说话,孙承宗眼疾嘴快,先起身奏事堵住皇帝的嘴。
“陛下,今逢您亲征盛典,臣等有一事奏请陛下恩准,万望圣裁,让臣等仰沾圣露。”
孙承宗慌忙奏道。
“哦,何事?可道来。”朱由校迟疑了一下,道。
孙承宗深深的恭拜,道:“信王今年已满十六,又逢陛下亲征得胜而归,代陛下祭天祷告,入太庙拜谒列祖列宗,值此,恳请陛下为信王婚配,延续皇家血脉!”
默然的大臣们忽然听到孙承宗提到为信王婚配,顿时愕然一片,徐光启也是瞠目结舌,暗道:为信王请婚就是他要说的事吗?他的葫芦里卖的是这副药?圣上都二十了还没大婚呢,不为他着想反而替信王求婚,弄反了!
朱由校也是愕然,以为他有什么军国大事要说,竟然是这等小事,白白浪费他的精力,于是不以为然的说:“这件事容日后商议,首辅就不必为此操劳了。”
“陛下,各地藩王世子皆在十三大婚,迟者不过十六,陛下春秋二十,在我大明已是佼佼者,信王今年已过十六,再不大婚,岂不让世人言陛下苛于兄弟,不恤皇亲血脉?”
“这…”
朱由校被说的哑口无言,孙承宗这话说的再露骨不过了,意思是你不结婚也不能耽误信王啊!
众臣本来对这次的朝会不上心,孙承宗忽然莫名的为信王提亲,像是爆炸性新闻一样。提起了他们的兴趣,都提振了精神,静静的观看首辅如何为信王提亲。
朱由校一想孙承宗的话也是,信王都这么大了,也该大婚了,俗话说长兄如父,他这个当哥哥的也该为这个唯一的弟弟操这份心了,想当年,信王的生母刘妃是因为他的原因而被人害死灭口的,成了这幽深宫门的又一个牺牲品,让年幼的信王失去了母爱。他每每想起这件事来,内心像是油煎一样疼痛,对朱由检是无限的愧疚。
今日孙承宗既然当着众臣的面为信王提婚,也就做过顺水人情,把这事办了。于是说:“朕忙于国事,而疏忽了御弟终身大事,是朕的过错,幸有首辅提醒,就让宗人府会同礼部办吧!”
“陛下圣明!臣就代信王叩谢陛下隆恩!”说着,孙承宗喜滋滋的跪地谢恩。
朱由校一副感激的神情,对他说:“有劳首辅还替朕想着,请起!”
“陛下,”孙承宗没有起身,而是挺直了上半身,双手并拢,神色严肃,恭敬道:“信王大婚,陛下岂能孤单?恳请陛下明诏,广选秀女,早日大婚,以宽天下臣民殷切之心,告慰大明列祖列宗之灵!”
“什么?”
朱由校瞪大了眼睛,露出不悦之色,心里似乎明白了一切,原来这是孙承宗设下的圈套!
什么为信王求婚,实则是要皇帝大婚!
如同抽丝剥茧一样,一切明朗了,众位大臣们也明白了孙承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纷纷暗叹这招高明,因为信王结婚了,做哥哥的岂能还单着?国事再忙也得大婚,这在皇家是极其严肃的事,关系江山社稷,他们盼望着皇帝早日诞下龙子,延续囯祚。
大臣们不管分什么帮派,在这方面是高度一致的,因此个个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起来,有首辅牵头,他们也没有什么顾忌,纷纷离开座椅,齐刷刷跪地请命,“陛下弱冠之年尚未大婚,天下臣民无不以此为憾,然惧天威,无人敢言,今日冒死直谏,恳请陛下大婚,早日诞下太子,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朱由校面对众人是瞠目结舌,原本是商讨国家大事的,竟然成了逼婚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