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的苗族祭祀大典,已经过去十余年了。那个小小的婴儿,如今也已长大成人。
时间的车辙,如同白驹过隙。那些过去了的,只能成为尘封往事,传承至今的希望,会再次点燃生命火种。新生孕育着希望,承载着族人的信仰,与逝去的生命,那个小婴儿他,就这么活了下来。
苗族村寨中,一如往常般宁静祥和。孩子们的嬉戏打闹,大人们的耕作闲聊,都是那么的自然,就有如话中所说一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人们,不羡慕城里的雍容华贵,不贪图林外的盛世繁华,他们只想在这儿,在这田野中,与万物共存,和天地融为一体。
林中的鸟儿,正在自由地叫着。一阵清风吹来,树影婆娑,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轻轻地打在了少年的脸上。少年似乎已与这环境融为一体,听见了森林的轻语,悠悠地享受着这熟悉而又别致的清新。忽地,只见一个黑影在林中略过,竟是将少年掠走而去!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一般。
回到那苗家村寨,一幢别致的吊脚楼映入眼帘。这幢吊脚楼依山而建,楼下有一条小溪淌过,梁上的雕花丝丝入扣,雅致的木纹时舒试卷。在吊脚楼的身旁,还建有如同云梯的木莲台,直上青峰。
一群群苗家人在这里聚集了起来,今天似乎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好像有着重要的事,即将发生。只见得一群群十六七岁的苗家孩子在木莲台上聚集了起来,莲台中端坐,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看向那最高一级的木莲台阶。眼神随着他们,向上一挪,在青峰之上,竟有一位年轻貌美的苗家女子。她皮肤白皙,样貌清秀,远远看去,似乎并不是苗家人的打扮。面若风月,着有外世衣裳的她,倒是别有一番风味。这种美,在苗族人家里,不仅没有显得丝毫不合群,反倒是让人难以抗拒。
“哎哎哎,孩子他妈,你干啥呢。别揪着我耳朵,都快拧下来了,疼。我错了还不行嘛,快松手,快,快......”一位中年男子带着几分求饶的语气,向身旁的女子说道。
“诶,你这人害不害臊,害不害臊。当着孩子的面呢,成天就盯着人家老师看,你也看看自己什么德行。等回家,我再和你慢慢算账”旁边的那位苗族女子手然不肯松开手,还是揪着那男子的耳朵。听到台下人群里传来的声音,一孩子羞红了脸,轻轻地将头埋了下去。台上那老师,在青峰上,脸上也浮上了一抹,旁人难以察觉的,淡淡的粉色。
突然间,黑影闪过,只听“嘭”的一声,像是什么东西被扔到了木莲台上一样。定睛一看,竟是那林中消失的少年。他的身旁站着的一头小黑驴,这小驴,就是那黑影的主人。现在,他们正和老师处在同一级木莲台上。台下的众人也是并不惊慌,仿佛早已见惯,习以为常了,反而哄笑了起来。原本有些正式的氛围,却因为少年突然间的华丽登场,倒显得分外轻松。一时间,大家仿佛都忘了接下来要发生的事,竟是都自顾自地笑了起来。
一身苗族服饰,腰间配着一把亮银弯刀。迷人的卷发,一条黑色长帕缠在头上,布带上勾勒有弯曲延伸的红、金线条。两抹浓黑的眉毛,装点着那一双大大的眼睛。眼眸里的秋水,又是那样的空灵,充满了童真,很是惹人喜爱。
少年挠着头,笑着向大家说道:“抱歉呀,各位,我又来晚了。”
一个普通的少年,就那么平平淡淡地出现在台上。所有人的目光,也移到了他的身上。
台上那女子没好气地道,“你呀,今年都一十六了,还没个正经。这磨磨蹭蹭的性格也不知道随谁,这么多年也改不掉。你再这样下去,你看看哪家的姑娘,还会看得上你不。”
少年的嘴角,依旧保持着那微微的弧度,像是什么也没听见似的,在那对着老师傻笑。老师一时间不知所措,脸色居然还有点羞红,旋即她有些娇羞地嗔怒道,“算了,算了,你还是下去坐好吧。没一天让人省心的,真是我上辈子欠了你的”。
最后她只能是摇了摇头,对他摆了摆手。
“谢谢仡老师”。
少年听到仡楼老师的话,也就讪讪地走了下去,在台下端正地坐好。
仡楼听到这话,当众白了少年一眼。她稍稍调整了下情绪,随后便是向木莲台上的学生们宣布道,
“今天是我们苗家的成人仪式,你们都长大了,已经不再是十六年前的那个,需要父母才能生活的小孩子了。
从你们六岁起,我就陪伴着你们每一个人成长,教你们认字读书,漂流狩猎。我能看得到,也能感觉得到,你们的变化,你们的成长。
苗族虽有十万大山,但你们始终是在族人的保护之下,虽然偶尔也经历些风雨,但那也算不得上是历练。世界那么大,我希望你们出去看看,感受一下世间的百态,人情的冷暖。自道是千人千面,百人百心,希望你们今后能好自为之。
苗族,之所以能有千年的传承,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修习了巫术与蛊术,更是因为我们苗族,每一代都能够有杰出的战士与超凡的巫者!他们总能站在我们苗族的最前面,替我们挡风遮雨,而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你们就是那些战士,你们就是那些勇士。
外面的世界纷纷扰扰,也许你们离开以后,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我尊重你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因为你们已经长大了,因为你们是我仡楼的学生。
最后,我希望大家在心里永远记住这么一句话,莫忘来路是归途。
这里是你们永远的家,要是在外面苦了累了,就回来歇歇。你们也长大了,去吧,去更大的世界吧!”说完话,仡楼老师便转身离去,不见身影。学生都哭红了眼眶,相互拥抱,相互道别。
只有那个少年,不知何时,早已不见了踪影。
长亭外,古道边,山间弯曲的小路上,只见一人一驴,踏上了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