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躺在这园林的一隅,脸上那痛苦的神情,不由地让人担忧,也不由地令人汗颜。究竟是怎样的过去,才会将一个人,折磨得如此面目全非。
在一张不大不小的床上,晨光从左窗照了进来,温暖着少年那颗,苦楚的心。那死死抓住被褥的手,也稍稍松了一些。小床的右边,摆放着砚台,虽说微微有了些灰尘,可是笔墨纸砚依旧整洁有序地摆放着。小床的床尾,门的对面,摆放着一个雕刻石台,上面摆放着一十八样雕刻工具。
石台上有着各式各样精致的小石雕,相传,有人能修核桃以为船,于核桃内别有洞天。眼前的这些石雕,其间技艺,更有甚者。指尖雕花,一个手指见方的石头内,便能乘下大千世界。这些惊为天人的杰作,不经让人嗟叹,也让人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好奇,与浓浓的崇敬。
那时,少年突然的变化,惊醒了沉浸在画面之中的青玄。青玄以为错他是遭到别人的奇袭,慌张而又警戒地张望四周,可是却得到了相反的答案。
周围悄然寂静无声,毫无人影。不了解少年身世的青玄,自然是不会知晓少年昏迷的真正原因,他只能是认为,这一路上少年他劳累过度,染上了什么怪病。
“管不得这么多了,救人要紧”,说完,青玄便将在一旁吃草的马儿牵了过来。他寻了一根木枝,一块小石头,以石为轴,木枝置于少年身下,不断地转动木枝,来移动少年的身体。终于,青玄他将少年,挪上了那坐在地上的马儿。
若是少年知道了,自己昨日是这般被弄上马背的,会作何感想,应该会有很不错的表情,与回应吧。不过那时,他却是丝毫察觉不到。
青玄有条不紊地完成这一系列动作,随即慌慌张张地牵着马儿,走入了这个如园林一般的世界。渐渐地,青玄察觉到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就是这里的房屋虽有不少,可是竟然连一户人家都没有。这里,定然是发生过些什么,不然这么好的地方,不可能没了人影。人们肯定是因为些什么事,才离开了这儿,要不就是这而,已经遭遇了不测,没留下一条活口。
但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那些人也未免太有人性了,杀了人后,不仅将后事全都处理好了,还将现场也给清理干净了。
青玄越想,就越是不得其解,也罢,他现在只想找到一间医者曾经住过的屋子,去拿些常用的草药来用。虽说青玄痴迷卜命卦学之后,便不理世事,但他毕竟是出生在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常用的药方,与如何煎药,还是知道的。
就在匆忙的找寻中,远处,现出了人影。那人白发垂垂,看来,与青玄是差不多的年纪,他正于屋舍前的桃花树下,坐着摇椅,晃着竹扇,径自乘凉。
青玄救人心切,也并未有防备之心,没有占卦问吉,便是凑了过去。显然那个老者对这里来了旅客,还是有些诧异的。
青玄与他说明了情况,正巧那位老者通晓些医理,便即刻为少年把了把脉,取出毛巾在温水中浸了浸,然后拧了拧,便敷在了少年额头之上。进行了一些简单治疗后,就将少年安置在一间僻静的屋子里,让他安心休息。
不远处,两位老者正一边煎药,一边谈话。青玄将二人的经历讲予了老人,老人听了,也是觉得奇幻。作为回报,他也将此处的故事,说与了青玄。
山海南经之神,祝融。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传言道,远古之时,火神祝融在此处偶遇了一位女子,两人一见钟情,便于此处结为连理,并在这里生活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女子终究是凡胎肉身,纵然与祝融结合之后,获得了其体内的些许神威,但也毕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那女子最喜欢园林,火神祝融便亲手拿起了凿子与矬子,为女子打造出了这个地方,如同园林一般的住所。小雅别致,天人合一,随后二人又生有一子,此子十分奇特,独爱雕刻之技,在父亲的基础之上,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创作。
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个园林,就大多出自于此子之手。
幸福的日子过了不久,女子凡胎肉身,终于还是到了极限,她还是走了,幸福地走了。就在女子死后不久,火神祝融决定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可是这孩子却决定要留下来,他说他要守护这份命运的奇迹。孩子向父亲说,他便是这个园林,他是不会离开的,他想让世人都能见证道,这份园林中所蕴含的的动人故事。
最终,祝融还是走了,孩子留了下来。相传我们这里的村民,皆为祝融之后,体内流动着火神的血液。
这份财宝,也铸就了这里雕刻的盛世浮华。可是有一天,这里来了个奇怪的说书先生与小孩,他们向这里的人们讲述了很多外面的故事。许多年轻人听了后,便是心迷神往,不久后,这里便开启了大冒险时代,年轻力壮的人们走去外面的世界,去获取那份属于自己的时代与故事。
可是就在这之后不久,那说书人与小孩又回来了,这次他们还带来了许许多多凶狠的人,一面面的死灵旗帜,让大家的灵魂颤栗。那群人说这里有着祝融留下来的宝藏,要求我们交出来,不服从的话,就要将大家都驱逐出去。
这里哪有什么宝藏,若有的话,在这里生活了百年的人们,也早就拿走了,那还会轮得到我们。要我说,这里能称之为宝藏的,便只有这片园林了。可是那帮强盗哪肯相信,不知是哪个恶毒之人先发的声,说宝藏便是我们体内的祝融之血,凡人得了火神之力,便能长盛不衰。
随后,这里便有了一场血案,血腥的屠村取血。现在,这里剩下的活人,便只有我一个了,那些出去的人,再也没有回来过。其实正如诗词元曲一般,唐的诗歌做到了顶峰,后人很难再做出超越前人之作,便只有在词上另辟蹊径,等词到了顶峰后,便又走向了曲。
其实,这里的盛世浮华,便是一个王朝的巅峰之作,后人必须出去,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新世代。没有一个年轻人愿意终身屈居在火神之子的鬼斧神工下,所以在他们在超越这里的作品之前,想必是不会回来的了。
但是传承终究还是得要有人继承,有人守候。所以像我这样的老人便选择留了下来,守护这片命运的奇迹。
说到这里,老者的脸上有一些心酸,但也也在眉宇间,也显现出了那深深的自豪之感。那份能点燃祝融之血的自豪,是不会从这个世间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