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长江以北皆新政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湖广绝对是改革中的一块硬骨头,难啃得很。湖广之地,特别是湖南,民风普遍比较彪悍,历来是反抗外部入侵的生力军。

  但是当地的地主,在反抗农业税改革的时候,同样也彪悍了一把,下乡丈量土地的公务员被打得鼻青脸肿,工作一时半会难以展开。

  农业改革被迫陷入停顿。

  朱由校的政策一下来,湖广汉皇党官员随即开始执行,很快就拉拢了一大批愿意改革的地主。由国企出资金、技术,地主出土地,成立合资农业垦殖公司,将土地中的人口释放出来,采取最大效率模式的农业生产。

  同时集中打击武装力量,打击一批抗法地主,一律被抓起来拘留。那些闹得特别凶的,则抓起来判刑。

  还有一大批,则是暂时没去管的。

  另外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地主成立农业公司经营土地。

  之所以要成立农业公司,主要是为了将农业生产模式改变过来,从而将人口从土地中得到释放。

  在朝廷十几万大军的坐镇之下,湖广地主抗法倒是没有进一步酝酿成叛乱,而且在朝廷的暂缓政策下,局势倒是很快稳定了一些。

  朝廷也不需要马上就完成湖广地区的农业税收改革,可以一步步慢慢来,持续把人口释放出来,并不影响目标。

  每个州县,都是先集中武警之类的力量,先解决当地的刺头地主,展开杀鸡儆猴的活动。

  而在省级,则集中力量先解决某个州县的地主抗法问题。

  同时又拉拢一批、孤立一批。

  还真没几个人敢造反的,,这场改革让他们不用交徭役税,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税,同时增加了就业岗位,户籍上的问题也得以解决。

  自耕农更是土地少于30亩不用缴纳农业税,佃农的佃租也降低到了15,而过去佃农的佃租,是普遍达到五六成的。

  至于小地主阶级,他们需要缴纳的农业税比较低,都不超过10,很多只有5的程度,尽管佃租少了,但他们往雇工型农场转移很容易。

  这让那些大地主们的造反行动,缺乏了一定程度的群众基础。

  普通百姓都不想造反的情况下,那些大地主也是徒呼奈何。因为没有足够的势,无法顺势而为。他们跳出来造反,就像是逆水行舟。

  所以这场农业改革,只是损害了少数大中地主的利益。特别是那些家里有成员考取了功名的地主,大明的地主阶级兴衰轮回,实际上就是看功名。

  如今功名不管用了,同样要一体纳税,特权被直接剥夺。

  湖广局势在改革之下,看起来尽管有些波橘云诡,但实际上又很稳,闹不出什么大乱子。

  那些大中地主该出局的出局,该转型的转型,朝廷起码留了条路给他们走,利益尽管受损,但也没有要赌上性命身家去造反的程度。

  而在淮河流域,改革则顺利许多。

  这里的地主阶级势力没有那么顽固,在朝廷改革大势之下,暴力抗法事件尽管也有发生,但却不是那么多。

  而在凤阳,朝廷的改革马上释放了长期挤压的官民矛盾。

  过去这里有明王朝的祖陵,当地百姓税收负担比较重,尽管出了皇帝,但却年年一大票人出去要饭。当地百姓普遍仇视官府,后来更是配合流贼把朱家祖坟给刨了,可见矛盾积累到什么程度。

  这次改革,取消了徭役,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负担。

  鉴于当地灾害频发,朱由校直接免除了凤阳三年的农业税,凤阳百姓顿时欢天喜地,当地的民怨很快就释放了。

  湖广和淮河流域的改革,很快就释放出了大量人口。

  朝廷在苏北地区,则采取开垦政策。这里有大量的芦草滩,主要是为了提供用来煮盐的燃料。

  所以有很多土地是没有开垦出来的,尽管有一些流民偷偷溜进去开垦土地,但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荒芜状态。

  这里如今也不煮盐了,食盐生产方式已经变成了晒盐,集中在北直隶与山东两省渤海湾地区,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晒出来的食盐的海腥味已经没那么重了,不过高档食盐还是青盐、竹盐。

  那些芦草滩也没什么用了,朱由校让下面划了一点湿地保护区,其他地方全部都开垦出来,把资源分配下去,并设立州县,恢复行政,将这些三不管的地带纳入管理。至于上面那些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则给那些百姓办好户籍和地契。

  苏北地区,可以开垦成一个产棉区和粮食产区。

  江南地区的士族、财阀,此时已经人心惶惶,江北地区都已经改革了,眼看下一步就轮到江南地区了。

  报纸上天天都是改革的消息,百姓都伸着脑袋盼着改革的到来。

  随着朱由校改革北方,振兴了北方的商品市场和民生,更是亲征蒙古大胜而归,威望已经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江南士族如今想黑皇帝,也不知道从哪里黑了。

  普通老百姓也不是傻瓜,朝廷的改革政策摆在他们面前,对谁有好处随便想想就知道。

  他们只知道,朝廷推行的改革,对他们有利。

  特别是江南工人比较多,城镇化程度比较高,更是有大量的工人盼着朝廷在江南进行改革。

  天启十四年,江北全面修建铁路。

  在铁路干线已经修建完毕的地区,铁路支线开始大规模的修建。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铁路修建之中,大明经济市场格局被迅速改写,工商业将因为铁路的出现变得更加繁荣。

  江南地区,第一条铁路也开始修建。

  这条铁路与江北铁路并不相连,而是通过摆渡转运。工部目前正在研究修建长江大桥的方案,暂时不会开工。

  江南第一条铁路是从南京通往苏州,再从苏州通往杭州。这里的经济发达地区,这里的铁路将会有很高的商业盈利。

  朝廷把铁路修到江南,一群士族和财阀束手无策。

  国有资本财团对江南市场的渗透已经非常严重了,不少大商人已经投靠了国有资本财团。

  资本是一场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同时资本也是软弱的,当国有资本财团抛出橄榄枝,自然会有一大批的商人冲上来抱大腿。

  如今已经变成了朱由校的国有资本财团占据强势,只要改革政策实施到江南,江南士族和财阀就会崩溃。未完待续。小提示:电脑访问进qiuxiaoshuo.com手机登陆wap.qiuxiaoshuo.com

重生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4561/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