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重点剧情“‘盘古’开,‘天’辟‘地’”就要上演了。辟,在古代和“避”是一个意思,就是躲,设法躲开。后人又将其引申为“劈”,劈开。月球就要躲开地球,就要劈开陆地了……
话说自从月球来到地球附近以来,它好像一直悬停在地球的盘古大陆上空,仿佛一动也不动。其实月球是在围绕着地球公转的,月球的公转速度正好能对应上地球的自转速度,因此月球就像是地球的同步卫星。月球的距地高度是经过圣星人的精确计算的,在那个高度,以那样的公转速度,月球正好稳稳地悬停在盘古大陆的上空。在那个高度,如果月球的公转速度跟不上地球的自转速度,月球会向下坠落。如果月球的公转速度加快,那么月球将会抬高轨道。如果有需要,可以像人造卫星变轨一样改变月球和地球的距离。
地球时间:公元前2280年(约4200年前),月球将加快公转速度,向更高的预定轨道变轨。
月球表面是由很多飞碟组成的,每个飞碟都有单独的反物质发动机和推进系统。反物质发动机可以直接将正反物质对撞所产生的能量转换为通用能量,并无线传输给飞碟。
月球表面分为26个区,平时只要启动A-E区的飞碟推进系统就可以让月球保持悬停在盘古大陆上空。如果要让月球远离地球,就需要启动更多的相邻区域的飞碟的推进系统。
圣星人技术人员全部就位,严阵以待。
“检查F区到K区的所有飞碟推进系统。”
“系统正常!”
“将A-K区的飞碟推进功率设置为最大,准备接收能量!”
“将所有飞碟的反物质发动机组成阵列,准备输出能量!”
“最后检查完毕,一切准备就绪!”
倒数计时10,9,8,7,6,5,4,3,2,1!
圣帝尊下达启动指令:“点火!”(“点火”是启动指令,金星人从火箭时代就开始使用了,后来成为了传统,传承给圣星人了)
就在这时,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反物质发动机阵列启动后,从月球泄露出来的无线能量竟然被地球内部的液态铁吸收,诱发了地球内部的地热反应!这次意外泄露出来的无线能量类似电磁炉,对某些特定金属起作用。地面上的人和物没事,但地下的大部分岩石层融化成了岩浆并开始平移运动(液态地幔对流),盘古大陆瞬间分崩离析。只见陆地裂开缝隙,地下熔岩迅速从缝隙中涌出,随着缝隙的扩大,海水填充进去覆盖了熔岩。(盘古大陆分裂并不是因为月球引力,月球当时的设置是飞船,没有引力,远离地球以后,圣星人才给月球设置了“人造引力”。)
地球地轴原本垂直于地球公转轨道,月球远离、大陆分裂使地球地轴倾斜了一定角度,并且由于惯性,角度还将进一步加大,最终会由0°偏转到约23°。在21世纪的人类也见到过这样的实例,2011年3月11日,日本海域发生的9.0级地震导致地球地轴偏移了25厘米。而且有很多数据表明,超级月亮现象(新月或满月时期,月球与地球间距离较平常更近)引发地震(甚至是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且说月球中的圣星人觉察到情况不妙,赶紧扫描地球并进行风险评估,只见盘古大陆已经分裂成了三大块:亚洲和欧洲在一块,南北美洲和中美洲在一块,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印度在一块。(宇宙模拟器显示:印度大陆会从非洲分裂后向亚洲撞去;南极洲和大洋洲会一起从非洲分裂出去,然后在漂移时又各自分开;南北美洲也会分裂,中美洲会一直漂移散开,最后形成马来群岛。)
圣星人设置在地面的监控探头拍摄到的场面:一声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大地剧烈地抖动着、漂移着,近千米高的海浪洪峰,以雷霆万钧之势,咆哮着冲上陆地,淹没了平原和谷地,吞没了这些地方的所有生灵。
圣帝尊心中暗暗叫道:“罪过,罪过。”他赶紧下令先关闭所有反物质发动机阵列,并让圣星人紧急对反物质发动机进行排查,看看到底是哪儿发生了能量泄露。这时,月球的轨道慢慢降低了,人类神话里讲这个时候的“天”摇摇欲坠。
“只开启原来的A-E区飞碟的反物质发动机及推进系统。”
月球稳定了下来,并且没有任何能量泄露。
圣星人一边继续对反物质发动机进行排查,一边进一步扫描地球的“伤势”。只见解体后的盘古大陆四分五裂,分裂后的各大陆地开始漂移,到处山崩地裂、海啸怒吼、洪浪滔天。本来,地球也是由宇宙间的各种物质组合而成的,并不是浑然天成的一个整体,所以在其诞生后的46亿年时间里,发生过很多次板块运动,也出现过很多次形状各不相同的整体陆地。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最近7600万年的时间里,地球发生过171次地磁颠倒、地球停转、反方向自转,导致最后一个整体陆地——盘古大陆有了很深的内伤,不然它也不会这么轻易地裂开。
圣帝尊根据最新的排查报告下令:“开启G区和H区的反物质发动机!其他区的等修好以后再开。”
过了一会儿,手下报告:“反物质发动机能量输出稳定,没有任何溢出!数据表现良好!非常稳定!月球推力矢量控制正常!”
圣帝尊点了点头,说道:“好了,先这样吧。”从此,月球稳定地远离地球。人类从地面上看到月球好像每天升高一丈,于是传说为“‘天’日高一丈”。
月球的变轨和加速是相关联的,如果月球轨道高了,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圆形轨道的周长就变长了。假如月球还想做地球的同步卫星,就必须提高公转速度。月球的公转速度从每天约四万多千米(比地球周长稍多)慢慢地提升到了每天约八万千米。后来,月球离地球越来越远,月球就不做地球的同步卫星了。在21世纪时,月球离地球38万千米,29天半绕地球一圈,这个圈的周长是两百多万千米。照这么算下来,月球一天走八万千米。4200年来,月球远离地球的平均时速约是10米,38万千米除以4200再除以365再除以24,得出月球平均每小时抬高10米的轨道高度,一分钟才抬高16厘米,也就是手机屏幕那么长而已。
月球的驶离和地轴的倾斜使人类看到“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现象:“天(月球)”向西北面移动,地球的地轴也开始了倾斜,天上的星象星宿位置从原来的正北偏向西北,大地也偏转向东南方向,东南方向的陆地在分裂后漂移越来越远消失在海平线下,仿佛沉了一样。其实,大部分陆地都漂移走了,只有一小部分沉入了海里,比如大西洋海底的金字塔就是沉入海里的中美洲玛雅文明的遗迹。
“天”的突然远离给地面上的人类带来了灾难,人们已经意识到,地上的灾难,就是因为天出了问题。人们看到“天”摇摇欲坠,非常害怕,希望“天”远点,越远越好,不要塌下来。(夏朝以后有个杞国,杞国有个人,人们觉得他有点儿神经质,因为他经常想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他从古书中知道了天曾经差点塌下来,就总担心天会再塌下来。后来流传为“杞人忧天”的成语故事)
幸好,“天”稳定后慢慢远离了地球。人类的注意力就全集中在地面的灾难上了,因为当时发生了由陆地剧烈漂移引发的席卷全球的大洪水事件——海潮大洪水。到目前为止,人类文明一共遇过两次大洪水,一次是“天降”大洪水,一次是“海潮”大洪水。
人类言简意赅地对月球远离事件进行了记载:“天”倾西北、“天”接近了地、“天”塌地陷、“天”辟地、“天”摇摇欲坠、“天”日高一丈。新疆神话中讲:“天与地分开以后,地是浮在水面上的,不稳定,经常晃动。(这就是说大陆在剧烈地漂移)”墨西哥流传下来的古代文书《奇马尔波波卡绘图文字书》中也有线索,书中描写大洪水事件时说:“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内,大部分人都灭绝了,山也隐没在了洪水之中……”古巴比伦的《季尔加米士史诗》载:“洪水在一夜之间淹没了大陆上的平地和丘陵低山,只有居住和逃往几座高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
从此以后,“天”有时候就转到了地球另一面,不一定会出现了,人们慢慢对越来越远、不定期出现的“天”习以为常了,后来在夏朝时,“天”就被命名为月亮了。芬兰的叙事诗《卡列瓦拉》和南美洲的许多传说,都讲“大洪水之前,天空不存在月亮。”玛雅人有个《编年史》,写于大洪水之前,里面根本没有和月亮有关的记录。非洲南部的布休曼族的传说也讲在洪水前的夜空中没有月亮。希腊南部民间有一个传说,讲月亮这个东西是大洪水后才出现的。公元前三世纪左右,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第一任馆长在整理抄写上古资料时也写道:“古时地球的天空中没有月亮。”希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阿纳克萨哥拉斯在分析了很多资料以后,也说之前的天空中没有月亮,月亮是后来才出现的。
且说天塌地陷后,地轴倾斜,全球的气候变得反常无比,到处洪水肆虐,人类慌恐不已。人类最高统治者“尧”为了安抚民心,派了四位大臣到各地去安抚受灾群众,并且加强对天文(天意)和人文(民意)的观测,如有特殊情况,必须马上汇报,特殊时期必须顺天应人,稍有不慎就会惹得人神共愤。他下令在对天文进行观测的同时,顺便修定适合中央政府所在地的新历法。由于地轴发生了倾斜,所以要对以前的历法进行修正。这个新历法后来发展成阳历(公元一世纪罗马人改编,16世纪欧洲又改编了一次,最终定型)。而阴历是在月亮运行稳定以后,夏朝的中央政府根据月亮的运行情况制定的,商朝取代夏朝成为正统以后,传承了阴历。
洪水泛滥,久久不退,尧知道这是没法治理的,但是也得做做样子,于是他派了鲧去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来治理洪水,堵就是阻挡的意思,把要保护的地方围起来,避免洪水进入,方法是真的没错!因为这洪水是海水倒灌,可不是什么河水!鲧不是傻子,其他人也不是傻子,如果方法不对,人们也不可能容许鲧用九年的时间去治理洪水。但总是挡来挡去也不是个办法,人们想要的结果是让洪水退掉,不能老是治标而不治本。可洪水久久不退,这是怎么回事儿?人们思考以后,得出了结论:嗯,是上天对统治者不满意!因为人们认为这天灾是由于统治者失道而引发的!人们觉得如果换了统治者,也许洪水就退了。
尧很快就收到了各地诽谤之木(华表)反馈的信息,知道自己无法继续当最高统治者了,于是向上天祈祷求策。圣帝尊谓之莫慌,让其把责任全部包揽到自己身上,借天灾做一个引咎辞职。尧处置了鲧,然后下台,把帝位禅让给了道德水平很高、得到了天下人认可的舜,然后深居简出,甚至不出门。为了防止一些在灾难中失去亲人的人有过激反应,舜上任以后,马上派人把尧保护起来,人们以为是舜把尧囚禁了起来,民间的怨气很快就得到了平息。
舜帝表面上是人类最高统治者,这是做给老百姓看的,尧仍然是后台老板,大臣们还是听命于尧。由于地轴倾斜,很多地方有了季节变化,尧命令各地方的大臣重新测定天象,进行四季的划分,指导人们耕种。尧在人间又待了28年,安顿各种事务,于公元前2259年元神升天,来到月球供职。从此,舜才正式成为人类领袖。(孟子是儒家大师,甚至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有人问孟子:“是尧把天下让给了舜吗?”要知道儒家一直是主张尧舜禅让说的,然而孟子的回答却很出乎大家的意料:“不是!”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解释:“天子没有权力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天意(神级外星人的旨意)要让舜当天子,尧只不过是顺应这个旨意而已。”)
后来人类考古发现,所有的古文明几乎都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出现了中断和衰落。澳大利亚科学家内尔·托马斯在《公元前2300年的黑云》一书中指出:“埃及、巴勒斯坦、约旦、马耳他、爱尔兰、英国和中国所在的这些地区,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本书作者核定为公元前2200年左右),重大的灾难大约在同一刻发生,远古活跃的部落突然衰亡,他们的社会组织突然崩溃并发生混乱和灾难。”其中明确提出全球性的大灾难在同一刻发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河文明(古印度文明),从考古遗迹看,印度河文明(古印度文明)的文明程度是很高的,在约五千年前就已进入了水平较高的城市文明阶段(苏美尔文明的重要地区),但它却在盘古大陆分裂引发大洪水时彻底神秘消失了。后来出现的印度文明是以农业文明为主的文明,与先前的印度河文明(古印度文明)没有传承关系,几乎看不出一点儿印度河文明(古印度文明)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文化断层。在印度河文明(古印度文明)的古城挖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骨架。从这些骨架摆放的姿势可看出,有人正在街上行走,有人正呆在家里,突然而至的灾难让人猝不及防,倾刻间,全城10余万人死于横祸,一座繁华城市转眼间就变成了废墟。这说明公元前2200年的这场大洪水是突然而至的,就像一次大海啸一样,但它比现今人们所见到的最大海啸的规模还要大数十倍。约600米高的海水一下子就涌了起来,这种让人们始料不及的洪水是什么类型的洪水?(之前说的苏美尔文明是被核爆毁灭的,这里出现大洪水,难道是他们经过了两次灾难吗?是的,同一个地方经过两次大灾难也是说得通的。好比我们脚下的土地,也经历了很多灾难啊。5000年前史前核战时,主要城市被摧毁,大部分人逃亡到其他地区,也有一些城市保留下来,一些人留了下来,发展了800年左右,在4200年前随印度板块漂移,被洪水摧毁。)
中国考古学发现,在三皇五帝时期(4200年前到5000年前),中原大地各种文化遍地开花,河南的仰韶文化、山东的大汶口文化、湖北的屈家岭文化,浙江的良渚文化、甘肃的马家窑文化等,考古学家形容这一时代为“满天星斗”。然而,这种百花齐放的状态,在4300年前却戛然而止,中原大地迎来了巨变,各地的文化要么灭亡,要么转变为其他文化类型。在中国最新披露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学文化年表中,4300年前(本书作者核定为4200年前),一股强大的力量干扰了中原地区,一条笔直的直线如一把刀,在年表中整齐的切出了两个时代。当时的中原大地究竟发生了什么?从中国历史文献中,可以发现端倪,“切割”时代的就是当时横行四方的大洪水。4200年前,正值三皇五帝时代的末期,大洪水已经在中原大地上蔓延开来,中原人民深受洪水肆虐之苦。据《尚书》和《孟子》记载:“当帝尧在位的时候,洪水横流,滔滔的洪水肆虐,把大地象割开成一块块,水势奔腾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弥漫接天。“肆虐中原地区的大洪水如一把尖刀,摧毁了之前的文明,躲避过大洪水的人们,告别了三皇五帝时代,开始了新的时代。
各个漂移的陆地上出现了海水倒灌上千里的大洪水,这叫洪水海潮!(《孟子——腾文公》中讲“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水逆行就是海水倒灌,这里的中国其实是指盘古大陆的中央地区)。陆地就像行驶中的船一样,“船头”的浪花高,涌上陆地的洪水就大;“船尾”的水较平静,涌上陆地的洪水就小。所以,世界各地的洪水虽然在同一时间发生,但规模有大有小。
非洲大陆基本没怎么动,只是在东非形成了大裂谷,西非和北非因海水倒灌而发生了严重沙漠化。地轴倾斜导致环境改变了,很多动物进行了大迁徙并形成了周期性迁徙的习惯,动物的迁徙地域范围一般是在地球地轴倾斜23度的地域范围、跨度在2500千米范围内。地球上有些地区原本没有季节变化,现在有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除了非洲大陆没怎么动,其他大陆都开始了剧烈地漂移。熔化了的地幔岩浆就像陆地下面的润滑剂,使各大陆地漂移的起始速度都很快,一小时漂移数百米,一分钟漂移十米左右(相对于教科书上每年几厘米的普通大陆漂移,这时的大陆漂移就是剧烈地漂移)。各大陆有的剧烈移动了几小时、有的剧烈移动了几天,当地幔岩浆慢慢冷却后就都平稳地漂移了。盘古大陆从整体到分裂成21世纪世界地图上的陆地格局期间,各大陆地的平均漂移速度约为一秒一毫米,算下来一小时四米,一天一百米左右,一年36公里。亚欧大陆用了几十年就漂移好了,印度大陆漂移了两百年,美洲大陆用了三百多年也漂移好了。中美洲的一部分漂移的时间最长,漂移了五百多年,并且散开了,形成了马来群岛。
由于地幔岩浆的融化程度不同,所以其对各大陆的润滑程度也不同,各大陆的漂移速度也不同。漂移速度排在前两位的是格陵兰地区和南极大陆。
格陵兰地区向地球北极漂移时,在地轴倾斜、陆地剧烈漂移、特殊地理位置的三重巧合下,从温暖的温带气候骤然变为极寒的极地气候,大量本来属于温带的动物们被“速冻保鲜”,后来人类考古发现这些动物胃里的食物都还没来得及消化,都是温带的草本植物。1986年,加拿大考察队在北极发现了一片化石森林,其由温带树木构成,有许多树木并没有石化,而且有的就像被人刚砍倒一样,存在软木质的部分。而在北极发现的煤炭,也是由温带树木形成的。格陵兰地区到了北极海洋的厚冰层范围以后,受到的阻力迅速增大,很快就减速“刹车”了。
南极洲的冰。最底层的冰是陆地剧烈漂移时所引发的倒灌上千里的洪水海潮的水变成的咸水冰,因为那个地理位置太冷了,冲上南极大陆的海水被冻结了起来;而上层的冰是4200年来的降雪所形成的淡水冰。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南极洲的平均海拔为2350米,如果去掉冰,南极洲的陆地平均海拔为410米,所以南极大陆全部是被淹的和被冰冻的。因为漂移速度快,南极大陆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方都被洪水海潮淹没过。南极的企鹅被迫和大洋洲、非洲的企鹅分开,企鹅的天敌都被冻死了,适应能力强的企鹅种群壮大了。当南极洲漂移到了南极海洋的厚冰层范围以后,受到了冰的阻力,减速“刹车”了。后来人类也发现了史前南极洲的无冰陆地古地图,也发现了南极有温带动植物的化石。
印度大陆从非洲分裂出来后,一共漂移了两百年左右(在途中受到了已沉没的大西洲的阻挡,于是减速了),在公元前2000年时嵌入亚欧大陆,挤压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使中国西南地表突起了很多“褶皱”。两大陆地间的剧烈相撞使印度大陆上的人死伤无数,古印度河文明被毁灭,少数幸存者建立了新的印度文明。(中国的青海地区发生过史前地震和大洪灾,考古发现青海的喇家遗址可以证明正好是在公元前2000年。其他的洪水记载资料中也提到了造山运动,在夏尔罗得阿马利群岛的印第安人的传说中,有这样的记述:“大灾变前这里一座山也没有,后来却出现了几座山峰,地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亚欧大陆用了几十年就基本停止漂移了。其中,平均海拔340米的欧洲全部被淹,中国沿海地区都被洪水淹没,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以及湖北、湖南、广西等许多地区都受到了洪水的围困。据史料记载,在大洪水泛滥时,湖北省的宜都全被淹没,只有梁山没有被淹没。梁山主峰最高处海拔920米,而洪水大约为海拔600米。(有个地理博士提问:“这么高?从哪来这么多水?地球上怎么会凭空多出来这么多水?”作者回答:“水是陆地剧烈漂移所引发的海水倒灌,就像船头激起的水花一样,如果陆地不动,海水不会冲撞得这么高。”)
澳洲漂移了几十年。这里为什么用澳洲这个词?因为澳洲不止澳大利亚,还包括一些岛,都是从非洲那个方向漂移来的。大洋洲包括的岛太多了,有些岛是从美洲那个方向漂移过来的。
南北美洲作为一个整体漂移了一百年左右,然后分裂,继续漂移。中美洲玛雅文明的大部分遗迹在美洲大陆剧烈漂移时沉到了海里,位置在现在的大西洋海底,百慕大地区及其周边。中美洲的一大块地方继续漂移,形成了马来群岛和太平洋上的其他岛屿。其中的巴厘岛文明令后人惊叹,因为其和玛雅文明就像分隔在太平洋两端的双胞胎文明,其实它们本来就是一起的。
玛雅人流传说:“从前有个姆大陆,我们都在一起”。姆大陆就是指盘古大陆,盘古大陆在全球性的大洪水中分裂时,美洲大陆上的人看到对岸渐渐消失在海平线下了,这是因为当时的普通人还不知道地球是个圆球。他们以为陆地沉没了,就传言为姆大陆沉没了。后来姆大陆又指整体漂移的美洲大陆(这和九州有几种说法的道理是一样的,九州一开始指全世界,后来只指中原地区,后来人们又引申得比中原范围大了一些),美洲大陆分裂为南北美洲后,中美洲(包括后来继续漂移形成的马来群岛)上的人说姆大陆消失了。
(公元1868年,英国的陆军上尉乔治·瓦特在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的庙宇中发现了一些有着奇怪符文的粘土片,当地人称之为“圣物”,强大的兴趣和神秘的吸引力使他脱下军装,改了行,专门研究这些“圣物”。他在翻译了“圣物”上的符文后,发现其记录的就是“姆大陆”文明,这类“圣物”散落在印尼到印度的传递路上。据考证,东南亚“圣物”记录的姆大陆和玛雅文明流传的姆大陆是一回事。)
百慕大群岛遗迹等大西洋的海底遗迹是玛雅文明在美洲大陆剧烈漂移时沉到海底的。地球上的这类海底遗迹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史前文明在沿海地区的城市,这些海底遗迹告诉人类,巨大的地质变动(盘古大陆分裂并剧烈漂移),就发生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在这个全球性同一时间的大灾难面前,各个地区的人类自身难保,全球好多城市都沉没了,也就见怪不怪了,所以不会一一记录,只会统一以大洪水事件来记录。全球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录,那时候的人不懂啥叫大陆漂移,只知道陆地“沉没”了,消失在海平线下了。
后来,在那些曾经剧烈漂移的陆地上,人类在地面的一些活动痕迹随着地震和洪水被埋入了地下,甚至出现了整个城市被埋入地下的情况。也许,有的人不相信月球远离会引发陆地分裂,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威力巨大的可以发电的海洋潮汐都会受月球影响(月球潮汐并不是月球引力造成的,而是一种来自月球的可以被海水吸收的可控的暗能量),而且每当“超级月亮”现象(月球运行到离地球较近)的前后几天,为什么地震现象会增多(甚至还会有大地震)?何况在月球离地球很近时,再加上月球中的无线能量被地球内部的液态铁吸收的情况下,为什么不会引发大陆分裂(甚至地轴倾斜)?
月球远离地球使人类承受了巨大的灾难,人类文明退回到了原始社会,没有了先进的记录工具,只能口口相传,而且需要简明扼要的记录。因为内容太长了就不好记,所以整个事件就被总结成了六个字:“盘古开,天辟地!”三苗部落的彝族用这六个字真实地记录了这个特殊的天文地理事件。“盘古”即盘古大陆,“天”即月球。盘古大陆裂开、解体,是月球远离地球导致的。月球远离以及地轴倾斜之后,形成了新的天文和地理状况。彝族创世神话中讲,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之间是混沌的,这是由于月球和地球之间没有金乌了,有了漆黑的夜晚,而且白天也是一片混沌。后人理解错了,以为天是大气层,说天地尚未形成时天地间混沌一片,要知道,宇宙和地球早就诞生了,恐龙也存在了一亿多年了,没有大气层和陆地的话,恐龙从哪来?
人类最早记录“天”的象形字是甲骨文,“仌”上面画一个“O”,说那时候的“天”就是人群上空的一个大圆球,“仌”代表人群,圆球就是月球。
起先月球盘踞在盘古大陆上空时,真正的太阳只有在升起(前半上午)和落下(后半下午)时的各三个小时里才可以把光洒在陆地上。盘古大陆分裂以后,月球就开始改变绕地球公转的速度用以给处在不同大陆的人类提供光明。随着月球的远离,地球各大陆所受地心引力与日俱增,人类的个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减小一些尺寸。
人类世界的盘古神话传说表明:在“盘古开、天辟地”事件前后,地球上的人类所观察到的天文、地理和大自然环境是不一样的。盘古神话中讲“盘古死后,其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头发化为星星。身体变成了地球上的山川河海。”其实就是月球走远了变成月亮,太阳和头顶的星空不再被月球遮挡,盘古的身体(地球上的山川河海)有了巨大变化。
盘古的神话传说还让人们知道金乌和太阳不是一回事,因为盘古并没有十一只眼睛。要知道,金乌的传说最早出现在诞生于禹时的《山海经》里,而盘古创世神话最早出现在汉朝,人们在编盘古神话时,并没有提到盘古曾经有十一只眼睛,被射瞎了九只眼睛以后,剩下两只眼睛(一只太阳、一只月亮)。盘古神话还让人们知道,宇宙中无数颗和太阳类似的恒星并不是谁的眼睛,难不成盘古有无数只眼睛?或者有无数个盘古?
盘古的神话传说还存在比例问题。要知道,人们看到的星星有的是星球(行星、小行星、恒星)、有的是星系!盘古的眼睛一只大如太阳(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一只小如月亮(体积是地球的1/49),身体却是地球万物,头发却变成了恒星甚至星系,这比例明显不对!因此盘古只能算是地球世界的创世神,连太阳系创世神都算不上,更谈不上是什么宇宙创世神!盘古的变化与“天”和“地”的变化有关系,和更大层面的宇宙空间没关系,当时的“天”和“地”并不是后人认为的宇宙。
月球远离地球前,还不是很圆,就像平放的鸡蛋一样是椭圆的,或者说月球就像鼓起肚皮的蟾蜍。月球底下正对着的陆地上的人们看到的是月球像蟾蜍肚皮一样光滑圆滚滚的那面,而盘古大陆远处的人可以看到像蟾蜍背部一样有疙疙瘩瘩突起的月球另一面,那是向外突出的十五个大山脉,人类将月球上的这些山脉称为七棱八角。这是因为刚刚远离的月球没有经过伪装,所以还是有金属光泽的,所以人类形象地把月球比作放射着光茫的金蟾,流传了下来。月球远离地球后,主要扩建背面,使月球越来越圆。
上古时,人们对青蛙、蟾蜍不作区分,把它们都叫作蛙,写作“呙”。“呙”的甲骨文就是像蟾蜍(青蛙)一样的象形字,“呙”就是指当时外形像鼓起肚皮的蟾蜍(青蛙)一样的月球。由于月球代表阴性,所以“呙”有了“女”字的偏旁,写作“娲”。上古人类社会是神权社会,只有女娲开天、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的神话,当人类进入男权社会以后,修改了创世神话最开始的开天部分的说法,叫“元始开天”。道教一开始延用男权神话中的元始天王(元始天尊)作创世神,后来听到中国少数民族(彝族)的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时,觉得“盘古”这个词好啊,而且这句话里也有“开天”这个词,所以就把“盘古”拿来作了创世神,就像如今人们说话的时候加点别人听不懂的英语(洋文),故弄玄虚,显得自己高大上,以此来和其他宗教竞争。
“盘古开天辟地”说的并不是宇宙诞生或地球诞生,那时候还没有人类,哪来的神话?记录这句话的少数民族(彝族)先人并没有这么高的认知水平,是后人把这句话引申到宇宙诞生的层面了(就像后人把上帝也引申到创世神的层面一样)。真正的“盘古开天辟地”就是“盘古开、天辟地”这个特殊的天文、地质事件,盘古大陆分裂导致了新的陆地格局、新的山、新的海、新的江河、新的田园出现。
后人编的神话很难经得住推敲,和真实事件流传的神话是没法儿比的。说什么盘古在一个像鸡蛋一样的东西里待了一万多年,然后开辟宇宙。要知道,在宇宙诞生之前,是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哪来的一万多年?胡说八道!
总之,最近一次人类文明在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神话,都是从4200年前(公元前2200年左右)全球性大洪水之后开始流传的,虽然各有特色,但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说的都是盘古大陆分裂之后,新的世界景象出现了。上古时代的人们将一些事物编成神话,当作重要的事来代代流传,他们可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洪水灾难过后,人们又要吃饭,又要劳作,哪儿有那么多闲工夫去整一些不实用的东西?空穴来风,未必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