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江州(5)目标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直接开撕,批评李大教授!黄汐呆住了,有些头疼,又有些佩服,之后又觉得很在理。

  这些话,句句打动人心,同样引起了家长的深思,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进名校的毕竟是少数,进不去就代表失败了吗?孩子的未来就是一片黑暗吗?

  “这位同学,现在不是辩论的时候。”旁边的主持人眼见得报告台上的李教授脸色越来越黑,恼怒着眼前的学生不识好歹,赶忙提醒。

  “魏老师,请再给我一分钟时间。”唐峰转过头说道。主持人是江州师范大学的老师,唐峰还能认识。

  “主持人,今天是百家讲坛,各抒己见。请让这位同学把话说完。”李文忠非常大度,颇有大师风范。实则可以的掩饰着满肚子怒气,哪里来的臭小子,敢来砸场。待会儿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李教授决定再看看,此学生背后是不是有人。

  刹那间,整个教室数百人的目光齐聚在一个人身上,等待着他的声音。

  是跳梁小丑,还是胸有真才实学?

  李教授又是如何应对?

  这戏剧性的一幕,所有人都充满了兴趣。甚至有人猜测,这位大学生是不是主持人安排,故意送给李教授打脸用的,否则哪个学生有这么大的勇气?

  黄汐则百味交集,秀眉紧蹙,打算着如何收场。

  “李教授的观点,无非是中国传统儒家观点的老调重弹,只是因为使用了一些新词汇,似乎让人耳目一新,但归根结底是一次概念含糊,互相矛盾的自我宣传。”

  唐峰再次直言不讳的批评道。

  “学习是逆天改命,有些痛苦是正常的,但如果我们有能力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又为何一定要让痛苦延续呢?如今是知识大爆炸的年代,有专家做过统计,1900年所有的数学知识可以塞进1000本书里,到今年1997年,需要10万卷书了,可到了中学还没有学到微积分。可见,花了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的时间用来不断的重复练习,训练应试能力,是多么的浪费时间。”

  “说到底,应试能力只是教育中的一部分,但远远不是全部。哪怕是最公平的高考,每年不知道会遗漏多少人才,就是李教授所称道的科举,漏选的人才又不知凡几?应试落榜的人才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一直坚守着最公平的高考,正是儒家传统上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的影响。公平并没有错,但如果为了公平,就反而一刀切压制了不同类型人才的发展,那就很可悲了!”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一具具如行尸走肉般,没有思想的考试机器。不是让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学习卡位战和争夺战!我们要把孩子当人看,而不是当流水线上的产品,我们不能给予孩子无限的压力,而要保护健康善良的本心。”

  主持人魏老师看了看手表,一分钟的时间已经过去。开口欲阻止,又见到众人都静静地聆听着,又想到此人极有可能是校内的学生,于是就当做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而叶小平等人对李教授的话本就颇有微词,只是不便出声,此时也乐见有人站起来发出浙南的声音。何况这些观点也未曾所闻,值得一听。

  黄汐则早已被唐峰的精彩所打动,目光一刻不停地注视着,又不时瞟了瞟黑脸的李文忠,露出一丝浅笑,来浙南,后悔了吗?

  李文忠确实后悔不迭,哪想到一个大学生,竟会洋洋洒洒,对自己的讲话展开全方面的批判,虽然并不惧,但对方只是一个大学生,胜了他无关紧要,辩不过则英明扫地。这背后站着的是谁?扫视了前排的几个教育界人士,不由眉头深皱。

  其他人则早已被唐峰的话语所打动,从质疑到赞同,最后似乎说到了心坎。卡位战和争夺战,那天一个家长没有经历过?其中的辛酸又有几人知?

  而唐峰,一边扫视着众人的神色,一边侃侃而谈。

  “华夏教育确实是出了问题,但是所出的问题,其实正是出在李教授所要坚持的那种教育上。说白了,华夏教育两千多年来,一直陷入这种错误中至今不能够自拔。李教授是恨当今中国人的教育环境已经不适合他的《弟子规》、《三字经》教育,恨不得把当今中国倒退到三千年前去。可惜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教育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开历史倒车。古代教育只属于精英阶层,文盲遍地,教育者奇货可居,地位自然崇高。如今教育普及到大众百姓,教育者也只是一份职业而已,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必然下降。”

  “但是不可否认,李教授等大师依然受到尊崇。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改革,不断地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服务,而不是拖社会发展的后腿,不是沉迷于历史的《三字经》《弟子规》而不可自拔!“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读小学时一定学过珠算,背过珠算的口诀,如今算盘退出了历史舞台,如果再学珠算,就是在浪费孩子的生命。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必然要改革要创新,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而不能紧抱着历史不放。教育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那就是教育预见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做出了改革,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一天,便是华夏教育的成功!”

  “而李教授恰恰是守旧有余,创新不足。偏偏还要打着发扬国学与传统文化的旗号,招摇呐喊,却忘记了对待华夏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何况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是仁爱,而不是一味的‘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包括叶小平校长,都在努力给孩子仁爱,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而李教授却积极鼓吹教育的痛苦,麻痹诸位家长,片面追求应试能力,抨击浙南教育报提倡的教育理念。

  “可以预见,如果应试主义教育不改变,老百姓终将会用脚投票,越来越多像李教授般的有识人士,千方百计的将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而且会有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叶校长所在的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孩子们高中未毕业就被常青藤盟校录取,自然值得庆贺。但是要知道,美帝的大学采用的是holisticadmissions,也即是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方式来选取学生,而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高分。”

  现实的例子,信手沾来,恰到好处,毫无违和之感,就连叶小平本人,也不禁大为折服,忍不住对旁边之人道:“似乎是临时起意,并不是有所准备之言,奇怪了!”

  旁边之人点头回应,竟不想说话,侧耳聆听。

  魏老师充满了惊喜,没想到校园内还有这等学生,面对天京大学的教授也能据理力争,讲的头头是道,光是这等勇气与胆识,就值得好好的去了解。

  而另一边。报告席上的李文忠,孤零零的站着,脸上还保持着刻意的笑容。可惜,笑容很冷很苦很怒。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江州外国语学校就这么多优秀学生流失,全国又不知凡几。这些精英原本都是国家的栋梁,走出国门后能够回来的并不多,很大可能就成了美帝的国民,为美帝的发展做贡献。如果有一天,华夏能够从人才输出国,转变为人才流入国,那时候,我们的教育也定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请问李教授,靠应试教育,追求高分,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吗?“

重生之商路师途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47015/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