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志》有云:“江州,西部都尉治。东SD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2000多年前,东湖还是江河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积,在东HN北两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即为东湖。
历经数朝,东湖四周逐渐繁华。此处风景优美,历来为文人墨客居留之所。曾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灯光散射下,湖滨依然游人如织,摩肩接踵。
在湖滨路尽头浓密的树林中,有十多幢白墙黑瓦的古建筑,这里行人稀少,颇为幽静。
“湖畔居”是一幢二层建筑。圆形的实木大门,青砖地面,紫檀色的桌椅,古色古香,
所处的包厢在二楼,南面临湖,湖风吹拂,甚为宜人,实是闹中取静修身养性的绝佳之处。
曾经设想过因为教育工作上的荣誉获得了关耳的表彰接见,也设想过因为电脑店的成功得到关耳的视察,有了面对面的机会。但唐峰从未想过,会在江州,在这湖畔居遇见偶像,并且还近距离的同桌而坐。这让唐峰有些小小的激动。
在学府小学做老师,唐峰也曾与级别比关耳还大的官员同桌就餐。天子脚下,官员多且级别高,但那时唐峰是老师,官员则是家长的身份。是以,可以毫无心理负担,言谈轻松,甚至都不把他们当做官员,而只是家长,偶尔还会批评几句,告诫他们要抽出时间陪陪孩子,有利孩子的成长。
不过今天,唐峰清楚地知道,只是一个陪伴而已,并没有说话的余地。
关领导与杜黎明面对着东湖。后面墙上挂着浙南已故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的草书,一个气势宏大“龍”字。
三十来岁的祝秘书与唐峰坐在两旁。周五在火车上见到的关耳一行四人,如今却没有见到姚建与另外一人。
这是一次比较私人的聚会。唐峰不清楚杜黎明为何要带自己过来,要说纯粹是看在黄汐的面子上,介绍给关耳认识,唐峰自己都不相信。再说一位小学教师,认识兰花市的一号人物,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可没有露出过要进入官场的意愿。
不由得想起上车前,黄汐悄悄地叮嘱,“今晚帮我看看,杜黎明这个人怎么样。记得结束之后向我汇报。”或许是黄汐的要求?黄汐还在考验杜黎明吧。这是唐峰想到的唯一理由。
四个人,六七个精致的菜肴。
唐峰就没有说话,而是默默地听着席上的交流。祝秘书则恰到好处的服务于三人之间,偶尔还与唐峰热络的聊上几句。
关耳称杜黎明为“杜公子”,这让唐峰很好奇,这年头,能称呼为“公子”的,非富即贵。想起昨天说的“做点小生意”,不由暗自摇头。这杜哥,比较低调呀。
双方的交谈从东湖的风景,到江州的风情,最后谈到兰花市的风土人情。
对于兰花市的情况,杜黎明似乎颇为感兴趣,连续问了几个问题,比如,人口有多少,经济发展如何,有哪些风景等等。这些问题有些是关领导回答,有些则是祝姓男子介绍。
“小唐,你对兰花市的发展有什么看法?”杜黎明忽然转头问道,似乎是随意之举,然后哈哈而笑,解释着,“关叔,我这兄弟,对兰花市也颇为熟悉。”
直觉告诉唐峰,杜黎明这并非是随意而问。即使来自兰花市,对于这样的大问题,一般的人又怎么能够回答的上来。这是在考验还是提携?抑或另有深意?就不怕自己出丑,折了他的面子?
难道是他的设问,只是要引出其他话题?唐峰一时犹豫不决,到底要不要说话。
“哈哈,有什么说什么吧。”杜黎明见唐峰没有说话,拍拍肩膀。
“想不到杜公子对兰花市早有关注。”关耳注视着唐峰,嘴角一掀,那颗特有的小黑痣就爬到了小山坡,更加明显,声音带着中年人的磁性,“年轻人有活力,代表新思想,思维的角度可能不一样,或许可以有新启示哦。”
既然都让说,那再不说就显得无能了。唐峰决定说点什么。
“既然杜哥让我说,那我就简单的说几句。只是我经历少,眼光浅,就怕让大家笑话。”唐峰谦虚一下,然后道:“据我所知,兰花市经济的发展,以前因水路运输而盛,随着公路与铁路的四通八达,兰花市的重工业已经后继乏力,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我认为最关键的就在旅游业。”
“要发展旅游业,必须要修路。要致富先修路,兰花市目前的道路确实还需要花费一番努力,国道,省道坑坑洼洼,好在高速公路开始启动,可惜兰花市只有一个互通口。”
这些话在唐峰来说,非常简单,但在关耳听来,却是非同小可。短短的几句,就说明对兰花市是有过研究的,并非信口开河。此人如此年轻,怎么会如此熟悉兰花市?于是收起笑容,真正开始重视起来。
唐峰继续说道:“近来听闻兰花市正在就人民路的改造招商,准备打造现代化的商业街。但我认为此举还有待商榷,因为人民路还有更好的发展。”
“人民路位于老城的核心,除了发展商业,那你说说发展什么?还能什么?“祝秘书喃喃自语,陷入深思。
关耳顿时来了兴趣,人民路的改造是下半年市政府的重头戏,而且是经过专家论证过的,如今竟然有人说是还有不足,这是说大话,还是确有所指?
杜黎明笑而不语。
“兰花市有一个大优势,可惜是藏在深闺人不识。就是由于新区的建设,老城开发的迟,原生古建筑大片基本保存完好,有城隍庙、告天台、丞相府、桃花坞、官桥、各色小巷等等,历史文化深厚,景点众多。如果集中精力,以整个老城为核心,打造兰花古城概念,以“北平遥,南丽江,中兰花”为宣传口号,行销全国,这样格局才够大,才能吸引游人。”
唐峰清楚地知道,十多年后,兰花市还是启动了这个项目,只是那时候原生建筑经历房地产开发后,已所剩无几,光房屋的拆迁又花费了庞大的资金。如果现在就开始实施,那么效果无疑会好很多,而且还能领跑全国的古城开发热。
“北平遥,南丽江,中兰花。”关耳轻轻的念了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