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民心名声
上官云话锋一转道“但是...我上官云,我宋家寨帮得了大家一时,却保不了乡亲们一世啊。
现如今,我等身逢乱世,国家极弱不堪,外敌趁机入侵,日本人占我国土,害我黎民,别处不提,这东北大地眼看就是日本人的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难道就这么心甘情愿的做亡国奴吗......”,台下一片寂静,很多人慢慢低下头。
“我宋家寨虽小,却也不自量力,两次抗击日军,粉碎敌人阴谋。俗话说得好,这出头的椽子先烂,可是,值此危急存亡之际,我不出头谁人出头,难道眼看着自己的妻儿老小,家乡父老任人奴役,而忍气吞声吗...
绝对不能,这不是我的性格...我相信,我们东北的好儿郎何止千万,大多数人都是满腔热血,不屈不挠的好汉子,只不过孤掌难鸣,报国无门而已。
所以今日,我上官云在此宣布,宋家寨向乡亲父老敞开怀抱,若是有报国之心,杀敌之意的热血男儿,巾帼英雄,我寨全部欢迎。
我宋家寨的实力大家是清楚地,你们可以去打听打听,有没有吃不饱饭的,有没有挨冷受冻的,凡来投靠者,加入我宋家寨之后,可以将家人接到我寨,我的承诺就是房子有的住,吃饭管饱,想打鬼子的有枪有有炮,跟小鬼子死磕到底……”。
台下一阵骚动,众人听了上官云的演讲,一个个义愤填膺,很多年轻人跃跃欲试就想申请报名。
“诸位不必心急,这前三天主要是发放粮米,开粥场赈济灾民。之后想来我宋家寨的可以到报名处登记,到时候自然会有人给你安排一切,好了我就讲这么多,下面就开始放粮......”,
上官云说完朝大家抱拳拱手,转身到后边和宋大龙杨超等几人聊了几句,说了几句大家多辛苦多费心之类的话,就去后院了,他还要趁机研究一下那口枯井的事呢。
“好了...大家不要挤...排好队,不许插队,禁止打闹,破坏秩序者一律严惩...”闵文谦重申了一遍纪律,然后组织大家放粮。
在虎卫团战士的组织下,无数百姓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开始领取物资。
领取大米的地方,摞的老高的米袋子看的人们眼冒金光,口水都流了一地。
一名虎卫军的战士一刀割开整齐包装的米袋子,白花花的大米顿时如瀑布一般倒进事先准备好的大缸内,然后再由专门的分发人员装进老百姓各种不同的容器里面。
“我这个碗每一下就是二斤,每人十大碗,保证够二十斤,呵呵……多点就多点吧,指挥官说了,让大家都过个好年……”几名战士一边分发物资一边不忘记打广告喊口号。
那边不远处同时设置了很多领取点,一字排开,包括大米,白面,蔬菜,肉类,衣物,被褥,鸡蛋等等,物资堆积如山,观者无不震撼。
一名妇女领着两个半大孩子,赶着一头小毛驴,将三个人的物资装在驴背上,然后摸了摸孩子的头,一家人喜滋滋的向外走去。
两位老夫妻推着一辆独轮车,嘎吱嘎吱艰难的向西而去,旁边有运输连的战士快步走上前将老人的物资装上卡车,然后老人流着眼泪跟着战士们一起上车远去。
老人,孩子,妇女都是虎卫团重点照顾对象,上官云专门给他们配发了一些特别的礼物,诸如糖果点心,罐头水果,特殊困难的还发了几块现大洋,很多人激动的无以言表,好多人领完物资直接跪倒在地,朝着指挥台方向流着泪磕头。
粥场那边更是忙碌不堪,大队大队的流民寒风中领到了热乎的饭食,早已饥寒交迫的百姓如今早已泪奔。
很多人吃完饭直接就不走了,要加入宋家寨,虎卫团这边显然也早有准备,立刻让后勤处的人登记造册,就近安排了一部分。
一时间场面那是热烈非凡,上官云安排好一切,笑呵呵的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就回指挥部了。
剩下的时间可是忙坏了闵文谦宋大龙两人,到后来柱子带着警卫排都来帮着维持秩序,分发物资。
老百姓则是各拿布袋,背筐,驴车等工具排队领取,有的百姓是自己来的,有的是全家来的,有的则是几家人一起赶着大车来的。
这一次,发下的东西可是不少,宋家寨的百姓不参与此次行动,他们早就领到了双倍的年货,大部分都是来帮忙维持秩序的。
几个专门的位置负责登记造册,凡是附近的百姓村民,有一个算一个人人有份,只有一样不准重复领取,凡是被人发现或者举报重复领取的,立刻就会被收回所有物资驱逐出去,有倒卖物资的抓住一律驱逐,物资充公。
原则是这样,每人一份的物资无论大人小孩都一样的标准,包括大米20斤每人,白面10斤每人,蔬菜5斤每人,猪肉2斤,杂肉(鸡鸭鱼肉,腊肉香肠等)2斤。鸡蛋每家2斤,豆油每家2斤,被褥每家两床,布匹每家一丈......这下东西可是不少,加起来每人五六十斤呢。
上官云特意叮嘱闵文谦,凡是因为东西太重拿不动的让运输连派车,将物资运到五龙岭边界,让百姓最大程度上省点力气,别因为弄点吃的,再累坏了。
其实上官云实在是低估了这个年代人的力气,五六十斤的东西,除了太小的孩子搬不动,基本上十四五岁的少年都能扛起来就走,山里人走点山路算什么,十几二十里,随便休息一下,晚上之前准能到家。
再说了,这可是救命的粮食,谁肯轻易让别人给拿着啊,所以只有那些带着幼子或者年迈的老人肯让运输连送一段,所以基本上都是自己背回去的。
这样一天下来,足足五六千人拿到了过年的年货,大家奔走相告,第二天开始,可就了不得了,周围数十里的村镇,甚至更远的地方的百姓听到消息,无不全家出动前来领粮。
一时间方圆百里的百姓都是闻风而动,流民蜂拥而至,没办法宋家寨又专门派人在庙会周围多开设了几个粥场,为饥饿的百姓提供些热乎的吃食。
上官云已经打算的很宽裕了,准备的物资足够两三万人消耗,可是到了腊月二十八的时候,这批物资就已经消耗光了,运输连请示上官云又增运了一批物资,才勉强够越来越多的百姓的需求。
上官云也是不住皱眉,亏得自己洗劫了海城日军,否则哪有这么多物力招待这数万民众啊。
还有一件事就是,宋家寨这边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而小鬼子那里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按照上官云的猜测,日军很可能会气急败坏的发动偷袭,或者派兵抢劫老百姓的物资。
他甚至都做好了跟鬼子干一仗的准备了,不过直到庙会结束,日军那边都没有什么异常行动,这也给上官云敲响了一个警钟,那就是日本人肯定憋着更大的故事呢。
杨超跟闵文谦这两天可是累坏了,到了下午终于坚持不住了。
回去的路上还在讨论“你说咱们大当家这么败家,他爹娘知道么......”梁珊珊翻着白眼道。
“你懂什么...”宋大龙瞪了她一眼,“这叫做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所谓民以食为天,得民心者得天下。
舍不得些许粮米,怎能赢得这天下人心,自今日起,我宋家寨连同指挥官的威名将在五龙岭乃至整个东北大地响起,我宋家寨的壮大指日可待,哈哈...”,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其实几人说的没错,上官云这次的放粮行动,一方面是救助百姓,另一方面的目的就是打出名声,收拢人心。
在这种乱世之中,上官云明白若要想成大事,靠的绝对不是精锐的军队,而是那些看似微弱,实际上却是国之根本的民心。
中国数千年以来,历朝历代,更替传承,无不遵循这一原则。
尤其是近百年来,随着统治者闭关锁国,社会生产力不进反退,当权者不思进取,只知道愚民自守,拼命打压新兴事物的崛起,造成了社会矛盾逐渐激化,贫富差距的加大,百姓无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愚蠢的统治者仍旧自我感觉良好,对于自己的过错不予改正,反而变本加利,压榨民生。
最终造成了外敌入侵和国家的灭亡,数十年军阀混战,各方势力只顾自身利益,互相征伐,从不顾忌民生疾苦,国家积弱,民众思想被愚昧,列强视我如主权如无物,视我百姓如草芥,我泱泱中华数千年来何曾如此不堪。
今日之辱,与先人无关,皆因今人自误,人心不古,世态炎凉,贪欲横行,奸人当道。
终有救世之人横空出世,那个世界,太祖应运而生,与民同苦,爱民如子,驱逐胡虏,扫除奸佞,一统华夏,澄清宇内,使得国人方能自立,获取宝贵喘息之机。
上官云并不是什么大圣人,自忖也无法比拟太祖的丰功伟绩和博大胸怀。
只不过他既然生在了这个时代,赶上了这件事,难道让他等着太祖十几年之后打过来再解放东三省,显然他是等不了的。
民心这个东西最难搞,经常是费力不讨好不说,而且还是要很大本钱的。
这不上官云这一次开仓放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后的统计结果还没出来,反正是不少,估计差不多相当于宋家寨一半的仓储物资了吧。
不过上官云不后悔,他觉得值得,所以即使耗费巨大,上官云一支都是在坚持,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因为他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今天的所作所为,会被人们想起,并且成为他的一面金牌。
当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鞭炮齐鸣的时候,他们中的很多人想到了上官云,很多贫寒的百姓其实最是淳朴,他们更知道感恩。
海城南面十里的一个小村子里,一个老人家里面供着一个年轻人的画像,桌案上燃起的香烟以及供奉的果品标示着这个人的身份。
一个三两岁的孩童艰难的爬上供桌,企图拿起一块点心,不料被奶奶发现,抱了下来“乖孙,等一下,这柱香点完了你在吃...”,
十来岁的大孙子道“奶奶,他是什么人啊,财神爷吗,怎么这么年轻...”,
奶奶瞪了他一眼道“小孩子别瞎说,他可是大人物,你看咱们家的米面猪肉,还有你刚才吃的糖果,全部都是他给的,没有他,咱们祖孙都得饿着肚子过年,来先磕个头再吃饭...”,
“哦...大孙子好像明白了一样,趴在地上磕了个头,抱着弟弟坐在炕上等着开饭”。
村东头的张老汉家,从城里做工回来的儿子进屋发现今年的财神爷换了,很是年轻,十分不解“爹,今年咋回事啊,您这供的是哪路神仙啊...”,
“去去,你懂什么...”张老汉拿起笤帚,打了儿子一下“这可是咱们家的大恩人啊,年前鬼子来征粮,咱们家的粮食全被抢走了,那时候你还在矿上,家里眼看就揭不开锅了。
这个人从天而降,杀死了鬼子,把粮食救下来,就是救了这村里上下百十口子人的命啊,本来我也不知道他是谁,前两天听说龙王庙庙会,我跟你娘去了,现场就看到了这位英雄。
原来是龙南山宋家寨的大当家啊,现场还给我们分了很多粮食鱼肉,儿啊,你看看这些,以后咱们全家可都要念人家的好啊”。
庄河以东的一户村庄,“娘,俺们回来了...”两个青年大汉手里提着半袋子东西走进一家破败不堪的院子。
“娘,这袋子粮食,呵呵足够咱们过年了...娘...”,“儿啊...你们可回来了...”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太太颤颤巍巍走出屋子。
两人赶紧上去扶住老娘“娘,您这身子骨还行吗...我们哥俩这一去就是半年多,让您受苦了”。
老人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还以为你们兄弟俩让鬼子给害了......等你们回来啊,你娘我也早就骨头都凉了,要不是前些天宋家寨的大当家开仓放粮,你娘我不是饿死也被冻死了”。
哥俩进屋一看,米面粮油,有鱼有肉,还有两床崭新的被褥,不禁心中泛起酸楚。
“大当家见我年迈,特地派人将东西送到家中,呜呜...你娘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了,还没见过这样的英雄人物啊。
东来,东升,你们哥俩也老大不小了,现在国难当头,宋家寨正在招募兵勇,你俩趁着年轻何不去那里某个差事,你娘我也老慰平生了”。
“可是,娘...我们哥俩码头上的差事...挣钱还是不少的啊...”哥俩怯怯说道,
“你们两个混-蛋啊,气死我了,码头上的活计都是给日本人干的,现在鬼子在我们的地方上作威作福,咱们家的粮食就是被他们抢走的,你们还给他们干活,
如今上官云大当家奋起反抗,驱逐倭寇,拯救百姓脱离苦海,又散尽钱财,广施仁义,此乃大仁大义之人,百年难得一见,凡此等人物,将来必定是要成大事的啊。
你们两个鼠目寸光,还不给我跪下...咳咳...”,
“啊...娘,我们听话便是,过了年,即刻前往龙南山宋家寨投奔上官云大当家...”说着话在上官云画像之前磕了三个响头,扶着老娘做到炕上。
本溪去往奉天的路边,一队流民十来个人,在大洋河上游一个山坡下开始伐木盖房子。
领头的中年人身材魁梧,剑眉星目,气势不凡。
“大哥……我们真的就在这里过冬了吗,不去奉天了吗……”一个稍微年青点的青年放下手中的斧头说道。
“嗯……奉天全是日本人,我们去了也没什么念想,现如今有了粮食,我们两家人在这里忍一个冬天,等来年开春,我们直接去关内投奔家族吧……”中年人一声叹息,继续手里的伙计。
青年皱了皱眉问道“那宋家寨上官云英雄了得,有枪有炮,算得上一方豪杰,如今这世道,我看还不如直接上山当了胡子,家里人也有个着落不是……”。
中年人想了想,又摇了摇头“光辉啊……上官云确实是条汉子,有大将之风,几百条人枪,将鬼子玩弄于股掌之间,又有古道热肠,值得你我兄弟投效。
不过……哎……要知道日本人的厉害,可不是区区一个宋家寨可以抗衡的啊,你我兄弟若是光棍一条也就罢了,现如今拖家带口,一个不慎,就是家破人亡啊……还是再等等再说,若是上官云能扛过明年春天的那个坎,到时候你我……”。
“美中……准备开饭了……你们哥俩歇了吧……”一个女人的声音传来,哥俩擦了擦头上的汗水,将工具放在一旁,徐美中抱过蹦蹦跳跳的女儿,笑呵呵朝着小木屋走去。
徐光辉一阵苦笑,拿起放在一边的衣服,一甩手搭在肩膀上,吹着口哨,走向家人的方向,可心里想的全部是上官云在龙王庙激情演讲的画面,梦想着自己是否也会有那么英雄豪迈的一天。
今天晚上,也不知道是咋了,上官云一头雾水,抱着小宝,跟大伙一边喝酒一边聊天,郁闷道“恩...老是打喷嚏...阿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