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义只是冷哼了一声,便不再出声。
鬼推道士不解,问道:“陈大王这是何意?”
“你休想套我的话,世上哪有这般巧合之事。”
原来陈祖义认定鬼推道士是大明皇帝派来套他话的。
“哈哈。”鬼推道士明白陈祖义的意思,笑着说:“贫道还用套你的话,当年恭让王王瑶宴请众人在海印寺观青龙印出海,贫道虽不在场,但是也是有所耳闻的。”
陈祖义没有很惊讶,这些事虽然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大明皇帝若是想追查也能查出些眉目。
鬼推道士见陈祖义没有回应,只好又道:“日月暗如晦,水啸返戾天,四海浮升平,青龙印乍现。”
直到听见这四句,陈祖义这才坐不住了,起身问道:“你究竟是谁?”
鬼推道士见这番话奏效,笑着说:“想必你大哥施广仁死之前跟你说过这四句话。”
陈祖义自然不会忘记这四句话,这确实是他大哥临死之前所说,也是寻得青龙印的线索。
多少人费劲心思就是为了这四句话,如今在这牢笼之中,被一个囚徒轻飘飘的说了出来。
一边躲在黑暗中的静远,默默听着,虽然还是满腹疑问,可是心里也大概有了些轮廓。
……
其实那篇“青龙志”并非虚构,只是写得有些含糊与夸大。真实历史是洪武27年(1394年),高丽王国最后一任君王恭让王王瑶在海印寺宴请众人,以观青龙印出海之奇景。陈祖义大哥施广仁是恭让王好友,自然也受到邀请,于是施广仁当日就携陈祖义前去赴了宴。
可是宴会之后,在场之人全部毙命,只有陈祖义一人死里逃生,他大哥施广仁临死前告知了他这四句话。并再三嘱咐,关于青龙印的秘密,只能告诉恭让王王瑶的后人。
也就是因为那场宴席,恭让王遇难,高丽王国覆灭。
大明皇帝想方设法的抓陈祖义,就是因为他是当年海印寺观印的唯一幸存者。
所以当年朱元璋悬赏50万两白银拿他,而如今朱棣将悬赏增加至750万两。
……
“一篇青龙志,就惹出这么多是非?”静远的声音突然从黑暗中传来:“这恭让王又是谁?”
“你又是谁?”陈祖义曾在他亡兄前立誓,誓死也要守住这些秘密,如今发现自己苦苦守了这么多年的事,好像已经人尽皆知了,他自然十分诧异。
“他是我一个故交之后,也是才得知这青龙印之事。”鬼推道士说。
“你是如何得知这四句话的?”陈祖义问道。
“恭让王王瑶知道,你大哥施广仁也知道,为何贫道就不能知道?”鬼推道士说:“贫道确实是来解救你二人的。”
“你当真是自南洋而来?”
“贫道当日在南洋落难,被小王子救起,为报恩救命之恩,不顾生死穿过蜃气海,就是为了能赶在郑和之前到大明,救你二位。”
静远是一个求实之人,见鬼推道士有些夸夸其谈,就问道:“先生,你先前在灵源寺说是为我而来,到了皇宫又说为皇帝寻四灵印而来,如今又说是救他二人而来。不知先生来大明究竟是为何事?”
“你懂什么。”鬼推道士没好气的道:“我就不能为这三件事而来。”
“不知先生还有没为第四件事而来?”
鬼推道士没有理会静远。
“你竟然活着穿过了蜃气海?”陈祖义似乎不太信。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你二人放心,贫道定能将你二人从这昭狱中救出去。”
董厚德笑道:“如今你都自身难保,还要救我们出去?”
“道长既然是为皇帝寻四灵印的,那为何落得如此下场?”陈祖义肯定不会轻易相信鬼推道士,但是他要比董厚德精明一些,自然知道眼前这道士不一般,别的不说,就寻青龙印的那四句话,也不是人人都知道的。
“陈大王落难进了昭狱,听闻贫道是来救你的,不也是嗤之以鼻吗?”鬼推道士笑道:“太聪明的人啊,遇到好事就先担心是不是陷阱,只有到了走头无路之时才愿意冒险相信。”
……
与此同时,一个三十余岁的汉子站在奉天殿前,此人头戴梁冠,身着绯衣,腰缠玉带,他就是刚刚下西洋反航的正使郑和。
郑和是昨夜里到的太仓,安顿好将士们之后,就连夜换船为马直奔京师。
西洋一去便是两年,他知道陛下正在盼着他回来。
此时早朝已过,郑和推开厚重的殿门,再次走进阔别已久的奉天殿。
朱棣正端坐在那把至高无上的龙椅之上,见郑和推门而入,欣喜尽显于脸上。
郑和深深一拜。
朱棣连忙下了龙椅,径直走到郑和身前将其扶了起来。他道:“这两年你幸苦了。”
“能为陛下分忧,臣万死不辞。”
“你传达到京城的书信朕都看了,虽然很多地方都是一笔带过,可是朕知道这两年你的幸苦。”
“陛下交给臣两件事,微臣只办成了一件。”郑和再一次跪下道:“请陛下恕臣无能,未完成陛下所托。”
“能抓了陈祖义就不虚此行。”
“陈祖义已经被打入昭狱,不知陛下何时审问?”
鬼推道士的突然出现,确实让陈祖义变得无足轻重,所以朱棣也不着急审问陈祖义,他一把抓住郑和的手道:“不急,你先给朕大概说说这两年海外的事情。”
“是,西洋之行并无太大波折,只是回航时绕至南洋抓陈祖义有些惊险。
臣受命去海外给陛下寻那东西的消息,可是东奔西走一年多,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眼见离陛下定的回航之期越来越近,无奈之下只有先暂且返航。
陛下交代的首要任务未能完成,臣只能全力完成这第二件事。所以舰队返航过马六甲海峡后,我们就往东绕道南洋,直奔渤林邦,直取陈祖义。
不过这渤林邦易守难攻,陈祖义的三弟方怀明足智多谋,虽然最终最终不负陛下重托,可是擒陈祖义代价也不小,耗费几十日且不说,将士死伤五千余人。
抓了陈祖义之后,我们便全力北上返航,走刺猬沟,过双煞盟。谁料陈祖义的三弟方怀明为救他兄弟,煽动双煞盟来劫掠我大明船队,我们原本就已是强撸之末,最终拼得鱼死网破,才挣脱双煞盟的重围。接着就一路北上,顺利返回大明。”
郑和虽然寥寥几句说明了抓陈祖义的经过和过双煞盟时的遭遇,不过朱棣可以听出其中的凶险。
朱棣道:“那双煞盟的高守忠甚是可恶,先皇待他恩遇有加,他却来劫掠大明的舰队,高振海已经被朕打入昭狱,总有一日,朕会让他们叔侄团聚。”
“对了。”朱棣又道:“很多史官都在等着询问你此行西洋之见闻,有些事不能让世人知道。”
“臣明白,臣早已准备好西洋之行的说辞。”———————————————
这一章有一些南洋的类容,大家一眼带过就好,这些类容对第一卷没什么影响,只是为了交代郑和抓陈祖义经过,南洋的类容会着重在第二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