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后人觉得老夫不如他了!?”
李熹还在斟酌词语,怎么才能不打击到先生的情绪,李洪反而着急了。
李熹被李洪突如其来的质问吓了一跳,急忙安慰道:“那是因为后人不了解您,您怎么也不会比虞世南老爷子差,对吧??先生别生气啊!”
“不行!你必须告诉老夫,后人是怎么评价虞世南那个老头子的!”李洪满脸“杀气”的说道。
这是小孩毛病又犯了,李熹还算有些经验,挑了些他太重要的,然后又类比了一下虞世南和李洪两人的学问水平,为官成就。
结果老爷子还是不满意,非得要个确切答案,这可难坏了李熹。
“老夫有些着像了,你切照实说,虞世南也是一代人杰,他的评价一定不低,老夫自认不差与他,后人对他的评价,对比老夫,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熹还在犹豫,李洪忽然换了一副表情,而且说的还挺有道理。
这就弄的李熹开始犯嘀咕了,这是怎么了?刚才还满脸难看,现在怎么就成了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了?
“先生,您别忘了,我是您的弟子,您这一套,对小子是一点儿效果都没有,”李熹说道,没等着李洪恼羞成怒,李熹就接着说道:“不过,先生您说的对,其实对于虞世南老先生的评价,从侧面看,对您来说也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而且,虞世南老先生对小子有恩情,小子与他老人家也曾经深谈过一次,很是佩服他的为人,小子也决定把后人对他真正的评价告诉您,这是对您的交待,也是对他老人家的尊重!”李熹面色有些严肃的说道。
李洪满意的点点头,不为别的,光是李熹懂得感恩,不为了讨好师傅而故意去诋毁一个对自己有过交情和恩义的人,这点总算是没有浪费他的教导。
随后,李熹就把他知道的,关于虞世南所有的后世评价告诉了李洪。
李洪倒是听的很认真,并没有因为虞世南的评价高而生气,而是频频点头,很多地方他都是表示赞同,而且很多不真实的地方,他还都给李熹指了出来。
直言历史总是人写的,很多地方都是杜撰的。
这个李熹当然知道,他只是把他知道的如实相告而已,具体的对错,先生更加有判断的能力。
一老一少说虞世南说了很久,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在说李洪自己,他与虞世南都是当今世上的大儒,两人有很多共通之处,哪怕这两个人一向不对头。
“想不到褚遂良也会被列为你说的那个什么初唐四大家,那么以老夫的本事,现在已经出仕,想必以后的后世,这四大家也会有老夫一席之地!哈哈哈哈!”李洪开心的说道。
李熹倒是不知道先生的信心从哪里来的,不过既然先生高兴,那么自己也就高兴,而且这几年,先生没少参与到很多典籍的修订之中,他关于民生的理论,已经准备要出书了,将来的历史,一定会给他一个公平的评价。
只不过,希望自己不要为他的人生抹黑才好……
“现在你可以说了吧,史书上到底是怎么评价老夫的,即使比虞世南差一点,那么老夫也能接受。”说了半天,李洪还是没有放弃要知道后世对他评价的事情。
李熹又开始为难了,不确定的问道:“先生,您真的要听?”
李洪点点头,模样还挺自信,他老人家相信,虞世南的评价如此之高,想必自己就算是归隐了一些时间,那么应该也差不了多少去。
见先生问的坚决,李熹也就决定不再隐瞒,要是再这样争论下去,还不知道要争论到什么时候。
李熹清了清嗓音,努力的使自己看起来严肃一些,说道:“先生,首先声明,小子本身看的史书就不多,所以对您的评价也只是小子知道的,并且,小子确信,肯定还有更加详细的介绍小子不知道。”
使了半天劲,李熹还是又给李洪打了个“预防针”,生怕他接受不了。
李洪示意自己明白,让李熹快点说,他已经等不及了。
“高祖李渊家中排行第四,大哥李澄,后被封为梁王;二哥李湛,后被封为蜀王;三哥李洪,后被封为郑王。李洪,唐世祖李昞第三子,唐高祖李渊的三哥。武德初,与其他两个兄弟同追封为王”
………………………
李熹说完后,车厢内就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就这些?”李洪说话的声音已经变声了,他已经做好准备了,可是这种结果实在是让他接受不了!
这哪里是评价!这就是纯粹是因为他是李家人才会在史书上留了这么一点介绍!要不是因为他出身的原因,恐怕史书上要找到他,还不知道要翻烂多少史书!
自己在前隋为官之时做的事情呢?自己为前隋的大运河做的努力呢?自己为了阻止战争做出的牺牲呢?
“先生……您还好吧?”李熹不确定的问道。
半晌,李洪深深的叹了口气,“历史总是公平的,看来老夫真的错了……”
李洪感到有些挫败,他本以为自己会丝毫不在意名利,要不然也不会因为与李渊的一些误会就隐居起来。
可是现在看来,自己还是一个俗人啊!
“也好,狗儿,看来老夫还要谢谢你,要不是你,老夫还不知道自己这一生过的如此失败!也幸亏是你,让老夫决定再次出仕,虽然晚了一点,但是这些年老夫也做了不少事情,抛开老夫的身份,老夫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目标,老夫一定要将毕生所学用于实处!这样,也不妨老夫来这世上走了一遭!”
李洪这些话说的李熹开心不已,先生真的是个智者,很多自己想要安慰的话都不需要说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