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进了长安城,李熹的情绪才算平复下来。
一路上除了李熹的母亲,其他人竟是没有人问过李熹为何哭的眼睛通红,就连小武都没有提过。
这种感觉,李熹感到很欣慰,因为那个时候,是他最脆弱感情最不稳定的时候,正好也是他最不想再回答问题的时候。
如果关心他的人问到,他就算是回到了长安,情绪一时半会儿也稳定不下来。
由于问题的特殊性,他并不会告诉除了先生李洪之外的其他人,如果有人问,他也只能敷衍,可是敷衍关心自己的人,是很痛苦的。
这一切还多亏了小武,起码思思和李熹的母亲当见到李熹眼睛都哭肿了的时候,是迫不及待想要问问发生了什么的。
可是小武却说,李熹是与他的先生聊天后才这样的,李洪与李熹的感情,没有人不清楚,他们两个说话的时候,周围更是一个人都不准靠近,一定是在说什么重要的事情。
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才让李熹表现的如此反常,再说,也不一定是坏事才会让人哭,也许是有什么感动的事,李熹都激动的控制不住感情了呢?
最后,虽然还是不放心,但是几人一商量,还是觉得李熹的母亲去安慰一下儿子比较好,也不需要问怎么了,只要陪着就好。
至于高达帕巴奥等人,他们这些人的神经,根本就不在乎李熹是不是哭了,只要死不了就行……
…………………………
长安城的百姓这几天还沉浸在大唐又打了胜仗的喜悦中,据说这次打败的还是一直很自大的吐蕃人,长安的百姓自然是兴奋的狠。
其实李熹是觉得这种喜悦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当然,这是在他知道内情的情况下,这次的战争并没有给大唐带来什么实际的利益,可以说是因为吐蕃松赞干布没事找事,大唐不得不跟着劳民伤财而已,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喜悦的。
况且,那个该死的松赞干布马上就要派吐蕃大相禄东赞来求亲了,该死,实在该死……
李治比李熹想象中来的快,李熹出去接近一年的时间,而正好这一年的时间大唐不仅又打仗了,而且长安城内的朝堂上也是暗流涌动,就连李治这个小皇子,都能感到与平日里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他早就等不及李熹回来了,他也就李熹这一个能够知心的朋友,而且自从他认识了李熹之后,他做事已经习惯了问问李熹,李熹这一接近一年不在长安,他遇到许多事想跟李熹商量一下!
李熹刚回来,李治连个接风宴都没搞,甚至还拉着他不让他去参加今晚皇宫里为郑王李洪举行的宴会,非得拉着李熹商量事情,李熹自然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
不过李熹再不在乎李治,但是李全却不敢拿李治不当回事,毕竟人家可是皇子,这个身份可不是开玩笑的,这要是在以前,李治这样的人物,李全连想都不敢能够见到,更不用说现在李治每次来都一口一个李叔叔,这让李全感觉人都飘了起来。
别忘了,不光是李治,还有李景恒兄弟加上李雪雁,都是李熹家的常客,甚至太子李承乾都亲自来过。
光是这一点,李全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归德郎将,甚至还不如他儿子李熹的官职高,但是在长安城里,他可是同样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在李熹不满的情绪下,李全一家人好好的伺候了李治用了膳,甚至还好好给李治的随从做了一桌子好菜!
不满归不满,李熹还是很开心能够见到李治的,他从认识李治那天开始,他就没觉得李治有什么不同,因为,那个时候,两个人都是孩子,至少李治是什么都不懂的,所以,李熹也是一直拿他当朋友,朋友一年未见,自然会想念的。
只不过自从上次李熹和李治的对话以后,让李熹知道了一个事实,李治也已经快要长大了,他终究会是条“龙”的。
不用想,李熹就知道李治如此着急来找自己是为了什么,这一阵长安朝堂的变化,李治一定是注意了,哪怕他听了李熹的话什么都没有做,但是在自己刚刚回长安,他就如此着急的就来见自己,恐怕他这一阵什么都没做的表现,都白费了!
没有人,没有任何一个人,哪怕是敌人,也不会觉得李世民这个人简单。
在让谁当皇帝的问题上,李世民直到太子李承乾造反他才决定让李治当皇帝。
当时他给的原因是,只有李治当了皇帝,李承乾和李泰才能活着。看起来好像是李世民没有办法才选择的李治。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是以前,李熹可能就信了,但是现在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这种说法简直就是笑话!
也就是说,直到李承乾造反之前,李世民一定是在观察着这兄弟三人,包括年纪还小的李治!
原因其实不难想,李世民到现在也才四十左右的年纪,他还很有信心可以过几十年,现在有人告诉他,再过十年他就死了,他不但会杀了那个人,而且根本不会相信。
也就是说,他走足够的时间等李治长大,李治自然也就有机会做皇帝。
李熹相信,李治来找自己的事情,李世民肯定已经知道了,自己才刚刚回到长安,李治为什么就不能等到李熹晚上和郑王一起进宫的时候再找李熹见面呢?
除非这件事是李治非常关心的,并且在皇宫内部还不好说!
李熹为了什么离开长安?就是不想参与到李承乾和李泰的夺嫡之争当中,现在李治这么着急的来找他,一下让他的计划和目的全部白费了!
而且,李世民恐怕现在也不爽了吧!
这也是李熹不给李治好脸色看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