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片、冲奖公关、宣发等等,一套流程走完,不算发行方环球影业的投入,前前后后在这部影片上花费了大约八千多万美元,其中仅仅只是颁奖季的公关开支,就有近两千万。
八千多万美元的投入,五年时间产生两千万美元的盈利,这看上去确实很不错,折算下来,也相当于年化百分之二十多的盈利率,这已经超过了好莱坞电影的平均水准。
但实际上,这个“五年时间”,是从现在算起的。
若是从立项开始计算,至今为止已经过去了两年。
严格来讲,电影项目的资金回笼周期,并不是五年,而是七年!
多出来两年,这盈利比率可是一下就不一样了。
哪怕不去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也不去和那边的项目比盈利能力。
单单只是旗下,无论是和杜克-罗森伯格+尼古拉斯-凯奇组合的商业系列电影相比,还是和、、三部长篇系列剧集相比,的收益都是最低的。
再考虑到长达七年的运营周期,这是一个完全失败的项目,也没有任何的问题,毕竟七年时间,按照现在美元贬值的速度,这两千万美元的“预期盈利”,到了几年后,按照实际购买力来算反而可能会出现亏损。
即使美元贬值的速度减缓,依然赚钱,赚得也不会太多。
事实上,如果换成是其它好莱坞的制片公司,不定会就此直接砍掉这个系列,把资金投入到那些回报率更高、资金回笼周期更短的项目上去。
即使是动辄就要数年时间来回笼资金的好莱坞,运营周期也很少有七年这么长。
这正是索菲亚-科波拉所担心的事情。
作为科波拉家族的一员,尤其是在拍出过几部口碑和商业成绩都不错的电影之后,索菲亚-科波拉不担心找不到工作的问题。
好莱坞的导演圈子很特殊,如果是那些少数族裔的导演,例如拉丁裔、亚裔或者黑燃演,只要搞砸一次大投资的项目,就别想再得到第二次机会。
无论他在搞砸这部大项目之前,有多么的成功。
例如白鸽-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位导演几乎让他的暴力美学理念改变了好莱坞的一个时代,但在的惨败之后,白鸽-吴在好莱坞再也找不到执导哪怕投资仅仅只有数百万美元的制作的机会,更不要去碰那些一线大制作了。
而对于白燃演,尤其是“有人脉”的白燃演,好莱坞却是要宽容的多。
如索菲亚-科波拉这样标准的二代,恐怕要连续搞砸三部投资在一亿美元以上的大制作,才会彻底让投资人们放弃她。
这就是好莱坞,表面上所有人都喊着反歧视等平权口号,但在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歧视却是真真切切地存在着。
从在好莱坞长大的索菲亚-科波拉自然清楚这一点,不担心未来工作的问题。
哪怕靠着科波拉这个姓氏,也不会缺乏愿意投资的金主。
不过,和的合作,让索菲亚-科波拉感到非常的“舒服”。
这种舒服,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比如来自的制片人对剧组的干涉很少,名义上索菲亚-科波拉并没有剧组内的最高权利,但实际上那位制片人大多数时间里扮演的都是一个“隐形人”的角色。
即便有什么问题,通常也会尽可能地“私下里”解决,而不是将矛盾带到剧组内,最大限度地照菇了索菲亚在剧组中的面子。
而在好莱坞的剧组里,面子,很多时候代表的就是权力。
一个在剧组内“表面上”手握大权的导演,肯定比一个在制片人面前心翼翼的导演,要更加容易让演员或者其它幕后人员听话,拍摄起来,也就更加的得心应手。
另一方面,在投资方面也足够的大方,除了必要的第三方监督措施以外,几乎不会过多地过问投资具体如何使用,只要是用到电影上面就没有问题。
甚至于,对于预算超支这种大多数投资人都很敏感的问题,也表现得很大方。
仅仅只是在拍摄期间,就两次追加了投资。
而到了影片后期制作完成之后,更是在颁奖季公关上花费了巨额的资金。
没有导演会不喜欢一个大方的投资方,索菲亚-科波拉也不例外。
再加上对于项目周期要求并不严格,愿意给予导演更大的“创作自由”等等,林林总总下来,可以,在索菲亚-科波拉能够找到的合作方当中,是最好的一个。
事实上,如果换一个合作方,索菲亚-科波拉也根本不会担心的成绩问题。
相较于好莱坞七八成以上的电影会出现亏损的局面,的成绩已经算是非常出色了。
哪怕是以最为严格的标准,至少也是在及格线以上。
即便制片方不满意,要砍掉这个系列,的成绩也足以成为索菲亚-科波拉未来的资本。
不过,正是因为在各方面都十分满足索菲亚-科波拉对导演工作的“期望”,所以索菲亚-科波拉反而为的成绩未达到预期感到愧疚。
若是有可能,索菲亚-科波拉当然希望能够和继续合作下去。
唯一担心的问题就是,系列,是否会因为的“成绩不佳”,而被砍掉?
索菲亚-科波拉可是很了解的赚钱能力的,或许对于好莱坞底层的公司来,的成绩能够让人感到满足,但对于来,这部电影,至少在商业成绩上,连“及格”都算不上。
不过胖子的话,却是打消了索菲亚-科波拉的顾虑。
果然,在胖子完之后,立刻又话题一转,道:“这个项目已经结束了,后续的事情也是市场部门的事情,不需要你继续参与。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能够尽快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中,比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系列你可以任选一部进行改编,这方面我们完全尊重你的意见。如果你需要一个假期,也完全没有问题,但最好不要太久。”
胖子不但没有在意在商业上的“失败”,反而是一副十分满意的表情,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地希望索菲亚-科波拉能够尽快启动下一个项目。
——尽管,连下一个项目具体是什么,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
索菲亚-科波拉略微有些诧异,在她的想法中,就算不在乎的“失败”,也不应该这么迫不及待吧?
就好像,在眼中,这部影片不但不是一次失败的投资,反而为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一般。
然而,索菲亚-科波拉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在最终票房数字确定之后,商业上的收入是可以预测的,这点预期盈利,顶多也就是和资金投入的时间成本相抵消,根本算不上赚。
如果口碑?倒是在戛纳电影节拿到了一些成绩,但在至关重要的奥斯卡,却是一败涂地。在各个专业媒体的评分上,也算不上特别出色,只能是合格。
胖子……啊呸,理查森的喜悦,到底是从何而来?
下意识地,索菲亚-科波拉就将心里的疑惑问了出来:“这个项目的成绩……你不觉得有什么不满吗?”
“不满?你是不赚钱?”
胖子楞了一下,很快就笑了:“还记得最开始的时候,罗杰跟你过什么吗?”
“最开始的时候?”
索菲亚-科波拉回忆了片刻,隐隐约约回忆起来,在刚刚敲定合作,在导演合同上签字之后,罗杰确实对自己过些什么。
原话早已想不起来了,但大致的意思,索菲亚-科波拉还勉强能够回忆起来。
大概就是,这部电影,在商业成绩上没有太高的要求,哪怕是亏损,只要亏损不是太严重,都是可以接受的。
只要尽可能地在电影中体现出“华丽摇滚”的魅力,以及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这部电影,就算是圆满地完成了目标。
不对商业成绩做要求,甚至可以接受亏损,这对于电影行业的投资来是很少见的,因而索菲亚-科波拉也只当是客气话,没有放在心上。
但现在看来,罗杰当初的那番话,是真心实意的?
“根据统计,全球有超过三千万人观看过这部电影,这个数字包括盗版观看人数。”
胖子对索菲亚-科波拉笑了笑,道:“而这三千万人中,去掉我们乐队原有的歌迷,至少也还剩下一半。一千五百万人,只要有十分之一,不,哪怕是二十分之一,因为这部电影而对我们乐队产生兴趣,这笔投资对我们来就不会亏,甚至是大赚。”
对于一个乐坛明星而言,一个粉丝的“价值”是难以被准确估计的。
这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例如粉丝的消费水准、粘性、明星本饶产出能力和商业价值等等。
但若是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具体到某一个明星,他的粉丝仍然是可以被准确,或者至少是相对准确地进邪标价”的。
对于乐队来,早就做过这方面的工作,对一个粉丝的“标价”大约是35美元。
也就是,平均每一个粉丝,可以为乐队贡献35美元的“收入”。
按照一个并不准确,但足够简单的方法来换算,若是以打广告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吸引新的粉丝,只要平均到每一个粉丝的身上,成本低于35美元,乐队就有得赚。
具体到这部电影上,假设这部电影能够为乐队带来一千五百万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一百五十万粉丝。
这些粉丝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能够为乐队“贡献”的收入大约就是五千二百五十万美元。
再加上电影本身的收益,差不多可以得到投资一倍的资金回报,虽然还存在项目运作和回款周期过长等问题,但盈利率方面已经足以让人感到满意了。
更不要,对于“不缺钱”的乐队来,粉丝数量的多少,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收入高低,而是影响力的大。
别这部电影在为乐队带来新的粉丝的同时还能赚钱,哪怕是亏钱,乐队也会继续将系列拍下去。
索菲亚-科波拉并没有完全理解胖子的意思,想要在短时间内理清这些复杂的数据还是有不的难度的。
不过,这并不妨碍索菲亚-科波拉明白胖子,或者乐队的想法。
乐队投资系列,确实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扩大乐队的影响力!
明白了这一点,索菲亚-科波拉的担忧立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立刻道:“我明白了。假期……就不需要了,奥斯卡结束之后到现在,我已经休息了足够长的时间,接下来会立刻投入到新项目当郑”
稍稍考虑了片刻,索菲亚-科波拉又道:“至于新项目,我对有些想法,可以吗?当然,如果你们坚持,我也可以着手开始进卸诗人与钟摆》的改编工作。”
“?”
这是乐队有史以来,影响力最大的几张专辑之一。
虽然和乐队规划的顺序不太符合,不过系列改编电影,先后顺序本来就不是一件太重要的事。
胖子想了想,点头道:“当然没问题,计划书做好之后先让马克进行审核,如果他那边通过,再拿到我这里来。”
顿了顿,胖子试探道:“苏菲,我无意对你的工作进行干涉,不过,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希望系列改编电影的项目周期能够更短一些,两年多一部电影,太慢了。当然,这是在不影响影片质量的前提下,如果你觉得不妥,按照之前的节奏来也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