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野人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怪了,为什么他们聚集的地方就无法铺开神识呢?

  甚至连动用法力都觉得束缚重重?!

  难道这里有法阵?

  还是地底下有东西?

  探查良久,法阵没找到,掘地三尺,也没发现什么特殊的东西。

  彭懿愣是摸不着头脑,对于诸般束缚,要说全因自然之力所成,那又不对,彭懿隐隐感觉到了某个先天大能布阵留下的气息。

  可要说完全靠人力在此地留下重重束缚,彭懿觉得就算是自家那个牛鼻子老道,想做到此中万一,也绝不可能!

  难道是某个大能的道场?

  不让人进来,亦不让此间之物外出?!

  这些“野人”虽然在山间称王称霸,但彭懿观察过,他们的活动范围不会超出巢穴所在地两百里,一到两百里的地界,就像受到召唤一般,一个个接连掉头就回。

  哪怕彭懿敛了所有气息以真身露面,前一刻对女人兴奋地快要发狂的十来个野人,一到界限附近,也变得垂丧不已。

  眼看着他们要攻击过来了,绿着眼睛对着彭懿流了一地的哈喇子后,众野人一一成队返回……

  这就是世人口中的“野人”!

  缅语称“克钦人”。

  不过所谓的“野人”,在彭懿看来还不能称之为人。

  虽然基本呈直立行走状,但全身毛发未褪,手臂比常人长得多,几可过膝,行走时也呈佝偻状态,按这个外形状态,和大猩猩差不多。

  但除了这些外在的表象外,他们群居,还会建造自己的巢穴屋宇,虽然简陋,但有着明显的地基和梁柱。

  日常食生食,善饮鲜血,但彭懿有一次居然看到他们用钻木取火的方法点起了火……

  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有了原始的文明状态。

  但在发生争端和争夺配偶的冲突时,彭懿多次见到胜者直接将重伤的失败者撕食……

  不到最艰难的关头,不食同类,除了后世生物学上的染色体差异和基因排序不同,这是人与兽的最根本区别!

  也就是说,“野人”尚未脱离兽的状态!

  虽然游历时,在昆仑山雪线之上,也曾见过“雪人”,但“雪人”怕人,远远地就逃开了,彭懿没能近距离观察。

  但两者一对比,“野人”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要强得多!

  所以对于这个缅语中的“克钦人”,到底属于什么,彭懿自己都无法界定。

  还有分布于山中的百十个原始部落,外界都已经在二十世纪的炮火中打得不可开交,山中还是岁月安好的父氏系族部落,虽然也会刀耕火种,甚至一些离山外比较近的部落也出现和外人相交的情况。

  但部落中还保留着很多原始社会的习俗,最高头人是巫师,部落大小事项均需占卜。

  占卜就需要祭祀,所有的部落,都保留着血祭和活祭的传统!

  与外界相交的近山部落相对好一些,祭祀用的是鸡鸭牲畜等物。

  在深山中与世隔绝,隐匿较深的部落,传承以及使用的就是最古老最恐怖的人祭!

  特别是闯入部落领地的外人!

  被捉到了,会遇上什么?

  或许只有老天知道!

  见过几次祭祀活动后,修出金刚之身的彭懿尚且心悸。

  那些肉体凡胎、刚经历了几十场战役伤残颇重、毫无接应的远征军,又会如何?

  翻越野人山,在无米无水的条件下跨越原始丛林……

  他们经历了多少艰难?

  面对了多少恐怖?

  其间种种,随着远征军老兵的逝去,后人已难觅其踪。

  但看着那个头盖骨,哪怕它不会说话,亦不会还原当时当日的之景象,只要听着郭馆长的讲述,知道远征军在进入野人山后迅速陷入困境,粮尽弹绝,军心涣散,疾病流行,病死饿死大量官兵,倘若一个人因发高热而昏迷不醒,在蚂蝗吸血,蚂蚁侵蚀,大雨冲刷下,数小时内就变为白骨……

  以至沿途尸骨遍野,前后相继,惨绝人寰……

  参观之人无不毛骨悚然、惊怒之余不由泪湿眼眶!

  郭威爷爷就是一名远征军,虽从野人山中逃出,捡回一条命。但由于在热带地区染上不明瘴气,在深山中跋涉一年多,没得吃没得穿,全身溃烂不堪,吊着最后一口气倒在了腾冲一户农户门口……

  在农户家修养了两年,基本疗养恢复,后娶了农户家的大女儿,算是倒插门女婿。

  滇省有这样的传统:家里如果都是女儿的话,老大一般不嫁出门,都是招一个上门女婿,两口子在家顶门立户。

  孩子都跟着母家姓。

  一般来说,传统思想比较明显,有点骨气的男的都不会选择这条路。

  农户家本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大儿子八九岁的时候,在山上砍柴被蛇咬到,晚上该回家时没回家。

  农户两口子在地里劳作了一天,家里找猪草做饭喂猪喂鸡打扫卫生这些事,都是小孩子担起来的。

  生活很辛苦,但每家每户都是这么过来的。

  不想当天回家,家里冷锅冷灶的,问了4岁的女儿,说是哥哥出去砍柴一直没回来,只让她在家拔草喂鸡。

  两口子很愤怒,以为儿子不好好干活,找小伙伴出去疯了,这时候还不回来!

  当爹的都把一根细竹枝斜靠在家门口,打算孩子一回来就收拾一顿……

  不想左等右等都不回来,眼看着天黑了,在村子里问了一圈,都说没见到自家儿子,两口子慌了……

  连忙去往常他会去砍柴的地方找……

  近山的地方柴都被人砍得差不多了,长出来的树还没有手腕粗,不经烧。

  想着多砍点粗柴,做饭的时候就不用妹妹老凑在锅洞前烧火了……

  大儿子今天走的比往常远了些……

  等两口子找到扁担和柴刀,看到躺在草丛里的人时……

  找到时,大儿子已经不行了,两口子不死心,硬背回来请村里的郎中用药……

  但终究还是没有救回来……

  社会艰苦,孩子多,人命也就不那么值钱。

  人终归得向前看,后来生了二儿子。

  二儿子在家里排行老三,16岁那年,东瀛已经全面侵华,川军早早出川作战,滇军也紧随其后,滇省主席响应政府号召,三个月内征兵15万,除补充其余番队外,大部组成滇军第二十二军出滇作战。

  后又征兵12万补齐战损。

  光头时期部队分嫡系、王牌和杂牌。

  嫡系部队全美械,王牌部队新四成,杂牌部队烧火棍!

我的慢穿生涯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58903/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