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出川时不管怎样,刘湘和光头磨啊磨,总算磨到几口汤,基本能做到人手一支枪,哪怕是清末的汉阳造,终究能听个响。
滇军,光头尚在微末的时候,几个拥兵自重甚至对华夏民国史造成极大影响的大佬都在滇省,说起这些人,一并提起的都是国父一级的人。
光头在往上爬的过程中没少受到这些大佬的威胁和打击,现在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了,对于滇省部队,自然没什么好脸色。
滇军出滇的时候,三人共用一杆枪!
不少人甚至打赤脚!
名为部队,实则跟要饭的没啥区别!
就这么着,二十二军接到的第一个军事命令就是死守TEZ区!
这是接替川军的守庄行动。
川军在TEZ区硬抗住了东瀛王牌联队的第一波进攻,也创造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战绩,打出了华夏军队的威风!
虽重创东瀛,但自身终究死伤过重,部队减员率高达八成。
经过调配,滇军第二十二军接替川军,驻守TEZ区,准备迎击即将到来的第二波打击!
第一波战斗失败后,东瀛纠集了更多的兵力和军械朝着小小的TEZ区扑来……
二十二军在缺医少药、军备不足的情况下,愣是靠着山里人的矫健,与冲上战场的日军展开迂回和肉搏……
此中残酷和心酸,已随历史蜿蜒随风而散……
人说无湘不成军!无川不成军!
这两省的好男儿在华夏的独立抗争中挥洒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华夏铭记!
但华夏,是所有人的华夏,每个地域、每个民族,只要流着炎黄的血脉,都在抗争,都在战斗!
滇省人死守TEZ区,并随着政府的部署一步步从武汉会战走到长沙会战,在长沙会战期间因减员过多而不得不调防……
这样的血性,这样的功绩,很多人并不知晓。
滇省因为自然环境不易征服,酸质土壤产粮率低,二十年代末期总人口尚不足千万,后经十余年战火,人口降至不足600万,略微计算,整个滇省能动员的青壮兵源不足40万。
更不用说因为大量青壮被抽,36县二十余万老弱妇孺,靠着肩抗手刨和最简单的黑火药,十个月的时间,愣是刨出了一条美国专家实地考察后提出需要六年时间才能建成的1000余公里的滇缅公路……
其中累死、坠崖、失事的人,不知几何!
西方媒体拍的照片里,工地上还有小孩子从家里带来的宠物:猴子、小鸟,甚至还有四处啃食的黑猪……
童趣之外,越添辛酸……
华夏人从来不怕苦,最难不过讨饭,不死终会出头!
这个民族经历过黑暗到极点的魏晋南北朝、悲惨到极致的五代十国!
经历过“两脚羊”的命运!
做过天朝人,亦成为“四等人”!
这么难的时刻都一步步走了过来,国未灭,人未绝,文明不断!
所以在面临亡国灭种、国破家亡境遇的时候,她依然能坚持!能抵抗!
只要活着,只要还有一口气,文明就永远不会断,国家就永远不会亡!
这就是真正的历史厚重感!
我曾经历过最昌盛最繁荣、万国来朝的时代!
我也曾差点被杀得只剩四百万,不得不“乞活”“杀胡”!
我见识过最风光的山巅,也经历过阿鼻祖地狱一般的谷底!
所以哪怕遇到了放在别的国家和族群早就趴下的艰难困苦,哪怕如一根木头一样被压弯到了极致,眼见着就要崩断,但只要不断,我就永远不放弃!
终归要一点点把它拗回来!
这也是西方站着说话的人难以理解的一点:战损比大到一定程度,投降是很自然的事情啊!
平民和战争无关,军人已经尽到责任,为什么你们不投降?
投降了按照国际公约,你们最多割让部分权益,大多数人的命还是可以保住的!
为什么要战到最后一个人?
呵!
因为我们的历史够长,因为历史告诉我们,投降后会经历什么!
不说长平之战坑杀的40万,单说你嘴中的“割让部分权益”,今天有一明天就有二!
“欲壑难填”这个成语,小孩子都知道其中意味!
大多数人的命可以保住?
那曾经为了保住命,当的“两脚羊”和“四等人”又如何了?
战胜者昂首挺胸,战败者苟延残喘,无论何时,胜者想要羞辱你,想要奸淫你的妻女,想要杀了你,不过是转眼之事!
那才真是国将不国,亡国灭种!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
华夏千年风骨传承,别说铁骨铮铮的汉子,就算是一个弱女子,亦受不得如此屈辱!
站着死,远比跪着活荣耀!
为了这一份保家卫国的信念,总有一些人在危急存亡关头站出来,擎住旗帜,顶住即将倾覆的天空!
以一种大无畏的牺牲慷慨赴死!
这其实也是数千年文化底蕴:为什么大家敢主动站起来?
因为一段又一段历史告诉这些人,没关系,有一大批人,或者说所有人,都会站在你的身后,你死了,我们会冲上来顶上!
华夏早早地实现了“通三统”,何谓“三统”?
疆域国土的统一,语言文化的统一,国家信仰的统一。
我们身在这个三统世界习以为常,不觉其中的伟大。
当我们跳出华夏文明,站在世界文明的大棋局中横向对比,你才能发现华夏文明蕴含着一种巨大无比的力量!
她在一众飞腾的瀑布、溪流、江河之中风景不显,但它是一片无法用边际来衡量的大海,表面波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时刻孕育着台风和龙卷!
所以日常温吞的华夏人,到了不得不奋起的时刻,会爆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血性,用一种战斗民族永不放弃的意志书写奇迹!
或许这些普通人做了什么没人知道,战死了无人记得,但一座座山川、一条条河流、一片片他为之奋斗牺牲的土地会记得!
农户家的二儿子恰恰被抽丁,编在了第二十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