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华夏风骨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之后发生了什么,没人知道,整个村子出去的二十六个青壮,直到战争结束,无一人还乡……

  老父亲因经年劳累,积损过重,长年体弱多病,不堪劳作。

  二儿子头上的姐姐,也就是大姐,在哥哥早逝、弟弟战死、老父无力,家里算得上无男丁的情况下,顶门立户当了家,郭威的爷爷虽然瘦骨嶙峋,全身皮肤溃烂,但慢慢调养之后,又经历了战争,终究是个高大威武的男人。

  听说是个湘省人,家里尚有父母。

  按说这样的人不想留在这个边境小镇,也是正常的。

  农户家也不可能以所谓的救命之恩强行拉郎配。

  不知怎么弄的,反正最后郭威的爷爷留在了腾冲。

  成了上门女婿。

  与大女儿两口子一起,抚育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

  RB人加快了侵华步伐,对于支撑整个支那战场战斗的唯一一条后勤补给线——滇缅公路,RB军方投入了大量兵力,希望能尽快切断,实现锁死华夏,切断一切外界支援的目的。

  为了保住这条输血线,多少优秀的华夏儿女投身其中!

  南侨机工顶着日军飞机的轰炸,拼了命地在一弯就是几十道弯的陡峻山路中将海外华人华侨捐赠的物资从缅甸运往昆明。

  滇军、川军摆了两个兵团在腾冲一带拼死守住阵地,为着一桥一路的得失,一批批人慷慨赴死!

  世道艰难,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每一个华夏人都迸发出了炎黄子孙的热血和拼劲!

  郭威的爷爷短暂地休整后,又加入了当地兵团的战斗!

  这一次,他再没有曾经逃出野人山的运气。

  在一次守卫浮桥的过程中,被日军的榴弹击中,尸骨无存……

  虽未找到尸骨下葬,但为其立了衣冠冢后,全家依然戴孝……

  郭威的父亲排行老二,本来跟着母亲姓,后来在普家人的主持下,为不让爷爷断了传承。

  经母家同意,随了父姓。

  所以郭威的姑姑还有侄儿侄女,都姓普,只有他父亲这一支,姓了郭。

  奶奶一个寡妇,拉扯两个孩子成人,吃了一辈子的苦,到老没活过七十。

  奶奶卧病在床那段时间,郭威偷听父亲和奶奶的谈话,听得奶奶极为平静地说“你爹决定再上战场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不会回来了……”

  奶奶一直病着,体力不济,说话声音也小,后面的话郭威只能断断续续听到几句“不论普家、郭家,总算没有断了香火,我也算对得起老郭家了……

  老二,你自己一定要好好的,好好地保重自己……血脉不断绝……”

  从小,郭威就听着父亲和自己讲古,但更多的细节,总是模糊不清。

  奶奶逝去,父亲在灵前跪了三天,几乎可以说是水米未进……

  丧事办完,父亲也大病一场。

  就在病中,郭威才真真正正的知晓了自己家的历史,知晓了爷爷的人生,知晓了奶奶的坚韧!

  父亲讲到奶奶为了供他们上学,每天敲完公分石还要去扫厕所、除粪、割茅草,甚至挑柴……一个女人活得比男人还硬气,只为了多挣工分……

  逢上邻里红白喜事,估量着人要来请了,一家人悄悄地躲在家里,让父亲把大门拴上锁,再偷偷地从后墙跳回家,装出人不在家的假象,只因为今天吃了人家的酒席,明天就还不起……

  确实推不掉的宴席,一桌十个人,肉菜精贵,每人只敢夹一筷子,就这一筷子,也舍不得吃,拿出随身的小方巾,包好了带回家在苞谷饭上蒸蒸,一家人都能闻到味……

  说起这些,坚强耿倔的父亲也是双眼泛红……

  待说到爷爷,说到爷爷九死一生的远征军过往,说到爷爷明明可以和奶奶好好过清苦但终究无战火的日子,但还是选择重上战场时,郭威小小的年纪觉得毛骨悚然之际更是热血沸腾!

  从那时候起,郭威就种下了了解远征军历史的种子。

  长大了,白手起家,通过做玉石生意赚了一些钱,能负担得起家用,还能支持自己的梦想后,郭威开始踏上寻访之路。

  前前后后,郭威花在搜集二战远征军物品上的钱,已经超过了三千万。

  这只是个人的投资,未向社会和他人进行集资募捐。

  听着郭威讲述他数次踏上远征军曾经的转战路线,用自己做生意赚的钱向当地老乡、政府赎买远征军的遗物……

  听着他讲述遇到每件物品时的经历和遭遇……

  彭懿觉得他是最幸福的人!

  有追求并付诸实践还取得一定成就的人,还有谁能比他们更幸福?

  哪怕他们做的事,在外人看来很傻!

  哪怕他们吃的苦,在常人看来不必要!

  虽未经历那个战火纷飞却又青春激扬的年代,但看过那时期国史党史的彭懿,觉得当初那些为国家为民族抗争的先辈们,实际上是最幸福最值得羡慕的人!

  内心富足了,人生就充实了!

  诸多藏品中,有持有人看郭威心诚,主动捐赠的,有贱价卖与。

  也有看郭威求取心切,坐地起价的……

  此间种种,郭威介绍物品的时候,唯余感激,对于其间的刁难,均是一笑而过。

  到了这件头盖骨,还未介绍,郭威已经深吸了两口气……

  彭懿见多识广,一眼就看出来这是头盖骨。

  旁的几个一起参观的人,盯着骨头嘀咕,一会儿说是碗,一会儿说是钵……

  何佳母子也盯着看了半天,受旁边的人交流的影响,大概得出一个共识,这是骨头,但不知是碗是钵……

  这一看就觉得是石器时代的东西,怎么会放在远征军博物馆?

  众人带着这样的疑惑,听郭威开始讲述这件藏品的来历:

  第十一次踏上滇缅之路前,郭威已经把沿线能拜访的人,会存在痕迹的点找完了。

  随着生活水平渐渐提升,国内渐渐的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领域。

  大家不断交流,都觉得现在除了收购早已收藏了的战时火炮、军械、头盔等藏品外,好东西已经很难寻觅了。

  虽然没有明说,但大家都知道,最后一块处女地,也是最有可能找到好东西的地方,就是野人山!

我的慢穿生涯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58903/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