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礼堂环境氛围好,加上大院本就成立了五十来年,花草树木繁茂,小礼堂旁都是参森的大树,搞得这一小块地方成了避暑宝地,很多老同志大夏天都懒得在家里待,吃完饭就往小礼堂赶!
何母还好些,家里这座小院被彭懿动过手脚,虽然怕被人发现纰漏,彭懿还是克制了一些,但比起别人家,几乎算得上冬暖夏凉。
前后院子又是花又是草,还有两三棵大树,在家里长的年纪与李彝一般大。
当初移栽的时候就已经是成形的老树,这几年在家里勃勃生长,一到夏天,后院和小楼几乎都被树荫覆盖,前院的葡萄藤也绿意盎然。
不知为何,何母总觉得家里的花花草草看着都要比外面的精神些,花开得也正,院子里有不少花,但味道绝不会串,香味不浓却悠远,一到春夏,满院子清幽的香味让人神往。
初春的嫩绿绯红,仲夏的翠绿甜香,秋日的信黄斑斓,冬天的暖香宜人,让人生活在都市,却如同身在桃源之中。
每每洗碗做饭时看着家里的美景,何母不得不感叹,自己女婿确实是个大能人!
有审美水平,有造美本事!
家里的花花草草、鱼塘假山、秋千石凳,都是彭懿有空的时候这里鼓捣一点,那里扒拉一下,一点点弄出来的。
当时只道寻常,如今看来,无一处不美,无一处造作!
不止何母自己,何佳李彝,乃至何熙,都恋家!
要不是在家确实闲得难受,和几个老哥哥老姐姐一起唱唱歌跳跳舞,日子能松快些,何母作为一个大知识分子,宁愿呆在家里看书都不怎么愿意出门。
何佳糅合了父母的诸多特点,既有父亲的活泼好动,又有母亲的沉静好学,所以宜动宜静,在外面也能疯玩,在家里待着也不觉得烦闷。
何熙从小在姑姑家待的时间比在自家待的还长,早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了!
因为天天在大院里进进出出,大院里的人都认识何熙,遇上了打招呼都是“何家小子”!
每次何熙一来,两兄弟就住一个屋,本来彭懿说要把杂货间重新装修一下,布置成何熙的房间,但两兄弟都不干,就要挤在一起,最后何佳只得把李彝1.5米的床换成了1.8米的大床!
随他们两兄弟去闹!
然后只要两下小家伙在家,往常本应该九点半就熄灯睡觉的李彝,十点多还能听到两兄弟在房间里叨咕的声音……
说起这个,在李襄42岁、曾宜37岁这一年,两口子总算有了动静!
李襄现在已经是大校军衔,在xx军区主要负责舰艇调用和后勤工作,随着这两年国家经济的发展,虽然军费大盘还是达不到需要的高度,但填吧填吧,海军渐渐地也补充了几艘新的护卫舰,比起前面三十多年破衣烂衫的装备,总算充了充门面。
在国内一大批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参与下,根据大航海时代以来兴起的各个强国的历史,华夏宣传部协同文化产业部拍摄制作了一部大型历史记录教育片《大国崛起》!
当初这个片子的立项申请报上来的时候,由于牵涉面广,又涉及大量的政治敏感问题,部分领导持了否定意见,最后还是彭懿拍板,并帮着牵了宣传部的线,打通了大量相关学术领域大佬的关节,请他们参与其中,这一部片子才得以面世。
当然,向公众播放的片源都经过了两次审核,不涉及所谓的政治敏感问题,真正无剪辑全片,是作为内部资料在党内传阅学习的。
而这无剪辑全片,剖析深度更深刻,关键点抓得也更足,更重要的是,对比相关经验,在华夏发展借鉴上发挥的要更充分一些,这些发挥出来的东西,算得上国家发展战略,其中部分涉密!
所以党内每一层级的领导干部看到的都有些微差别,剪辑师一把剪刀使得贼溜~~
不过对应的,那段时间头顶秃的速度也特别快……
由于这些东西涉密,只能由内部人员来弄,这个剪辑师在圈内被陈“刘一刀”,当初影视剧制作中心刚成立时,还是彭懿亲自去央视挖出来的!
这次不断剪不断审,半个月的时间内,“刘一刀”都快成了“地中海”……
领导级别越往下的层级走,越偏近历史纪录片,越往上走,越趋近于国家战略规划设计。
这个片子自播出以来,广受好评,更作为各级党校主体班教学课程必备。
经过认真总结了西方国家自航海时代以至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道路、发展曲线后,华夏自国家层面往下,均得到一个共识:
这是一个走向深蓝的时代!
这是一个走向浩瀚宇宙的时代!
各个国家想要在小小的地球村里独善其身已经是不可能了,想要让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必须加快走向海洋、走向太空的步伐!
抢占高地,经营飞地,之后的发展不说快人一步,至少不用那么艰难了!
所以哪怕国家财政拨用军费还是有困难,蛋糕还是不够大,连勉强填饱肚子都困难,但华夏还是勒紧裤腰带努力搞科研,一分钱掰两半花,虽然只是一般的护卫舰,但还是扣扣索索地弄了几艘军舰出来。
再不弄出来,当初被“路径选择”下经历过的东西又要再次上演!
当初是国弱民穷,别人占自己的地盘也只能咬牙忍了!
现在!
不论怎么艰难,一定要守住老祖宗的基业!
现在周边小国在背后人物的挑唆下,惯会欺软怕硬,要还让当初被占八九十个岛屿的历史重演,南海军区总司令这辈子怕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了!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入世之后不仅没有被西方资本市场同化,甚至还慢慢地成为赢家,再加上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各国不免紧紧盯着华夏的一举一动。
华夏知道海军的重要性,但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也只能偷摸地搞发展。
舰艇一时半会儿搞不出来,人可是要早早准备好的!
人才储备是战略部署的重中之重!
不仅要储备舰上人员,更要储备舰载机飞行员!
要不然到时候军舰、航母搞出来了,人才跟不上怎么办?
所以这两年,李襄不仅兼着后勤上的工作,还是xx军区海军人才部副部长。
国家战略一定,这个领域就忙起来,李襄现在不仅要忙军区这边的事,每年都要往几大院校飞两三遍,到处考核挑人!
忙得脚打后脑勺,想想前几年这里钓钓鱼那里吹吹风,那样的闲暇悠然简直如同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