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停在了小院门口。
院门处挑出来的檐角处挂着一盏小灯,馨黄的灯光和夜风中微微摇晃的角度,无不透露着家的温馨,给晚归的家人带来一抹温情。
车子停了,小段下来帮着拉开了车门,彭懿顺势下车。
刚一起脚,扭头看了看正关车门的小邹,初夏的晚风竟在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身上吹出了萧瑟感……
看着这个明知前路艰难,也半声不吭,打算凭自己一肩之力抗住风雨的秘书,彭懿还是心软了。
“和祥生部长、文涛部长说一声吧……就说我有点急事……”
低头关车门的邹若力听着随风飘过来的话语,突然就觉得眼睛发酸,绷了一路的情绪忽然之间像是要化成水从眼眶里出来,越加不敢抬头,只“嗯”了一声。
领导这么做,是不愿意让自己一个人背压力和抗锅啊!
哪怕以后真出了事,追其责来,自己作为秘书肯定逃不掉,但现在,只要两个部长知道了,自己要承担的压力就被分摊了很多,特别是心理压力!
可这样以来,领导的事情或许就多了一些不确定……
彭懿朝前走,推开院门,一脚都跨进院子里,又转身过来“如果实在有人要找我,你扛不住的话……就去中办特科找曹辉吧!”
駦了駦,邹若力又听到一句轻得仿佛要飘散到风中的话语“家里你何大姐这边,暂且先瞒着吧……哎……”
说完不等小邹给出任何反应,高大的身影就进了屋。
邹若力跟着彭懿六七年,中办跑得烂熟,谁在哪个科室,谁喜欢抽哪种烟,都摸得清清楚楚。
可这特科到底是哪个科室?
“曹辉”是谁?!
完全没听过啊!
难道部长记错了?
不对!
能让领导在这个时候说出来的人,绝对不是一般人!
算了,先记着吧。
领导的记忆力,这十多年来自己亲眼见证,强悍到从来没有错的时候!
或许自己层次低(知晓中办特科的大佬:小伙子,你不小心说出了真相哦!)在中办行走时,忘了哪个了不得的大哥呢!
这次应该没啥,不就两天的事情么!
应该不需要找到特科头上去。
下次吧,下次有机会好好拜访拜访辉哥!
(曹辉:真打算拜访我?热烈欢迎!我这简直跟坐冷板凳一样,一年到头都见不着个人~~)
进得院门,抬头一看,李彝卧室的灯还亮着……
初升高,对李彝来说压力不大。
但该完成的作业、该做的考试准备,一定程度上的机械重复,还是要花李彝不少时间。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的细化、社会兜底保障网络的成形,现代家庭分工较之以往有了重要变化:
孩子不用再下地干活、不用再喂猪喂牛,成年之前,甚至成年后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事就是读书!
活了千年,见过无数世家大族子嗣高品质的求学过程,彭懿不得不承认,虽然现在的教育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路线,为了培养出大量的适用性极高的社会工人,精英教育极少,积蕴不够,难出真正优秀的大家。
但这确实是千年来文教最盛之时。
人活越久,越发现文化来自老百姓。
在这种服务全体民众的普适性教育下,又进一步加快了市民文化的发展。
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以不断创造更新的内生动力推动国家民族进步。
而从短期来看,这样的作用有好有坏,优处在于大量生产适应性劳动力,不断推动社会发展。
劣势则是普通群众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并生长,一定程度催生出多样复杂而又简单粗暴自媒体文化,每个人都会是一个媒体中心。
这些中心都以一一个个碎片化却又紧密相连的点在向外散布个人的思想观点。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的文化观、价值观冲突,加剧了市民文化的分裂和碎片化,极容易产生网络暴力!
这种涉及到绝大部分民众整体,又细化到个人的矛盾,让主管这一块的文化产业部也是纠结万分,不知该如何下手。
但总的来说,每个事物的发展总是充满矛盾的,只要从长远来看,能提升国民素质,产生优质劳动力,提高生产力水平,那就是好的!
普适性教育如同当初的扫盲教育一样,具有极大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更是社会公平发展的表现和必由之路,彭懿作为上位者,举双手赞成这一制度!
至于精英教育、一对一私教……
国家不是开放了市场了么?
在保证社会公平的前提下,有本事的人可以在充分活跃的市场中获得想要得到的一切特殊定制!
对于李彝,这不还有自己这个老子在么?!
李彝同学从小到大吃的小灶还少?
这小家伙享受的精英私教,简直囊集了华夏优秀传统文化里的诗、书、礼、乐、易、射、御,同时还有古董鉴赏、深度游学、野外生存……
教他的人,堪当帝师!
这些技能彭懿没怎么放在眼里,人活一辈子,能把肚子吃饱衣服穿暖,保证自己的尊严,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人了。
以此种生活方式来看,很多技能根本无用!
不过是某种附庸风雅的外象,或是某种寄托心灵的华美外衣。
人这辈子,更重要的,是会玩!
要总是惨兮兮、丧着个脸,苦大仇深地生活、学习、工作,有什么意义?!
把每一件技能,每一样东西,玩出花来,那才叫本事!
斗鸡走狗、遛鸟养鱼是谓玩!
才子佳人、千金一笑是谓玩!
高山流水、知音寻觅也谓玩!
只要坚持本心,学每一样技能都没想过一定要凭此做到多厉害的程度、要获得外人多少掌声赞誉,一切只发乎兴趣,内心觉得快乐,人生再难也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