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嫁给某某为妻吗?”或者“你愿意娶某某为妻吗?”这样的婚礼,对日本年轻人来说比传统婚礼更具吸引力,基督文化的爱情观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日本人的爱情观。当然,一些讲究的大家族仍然会沿用神道教的传统婚礼,之后再举办基督教婚礼。
日本人死后大都选择在由寺庙管理的墓地。诞生在中国的佛教禅宗在日本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但更多时候依附于神道教存在,就像禅宗认可黄泉国的存在并相信人死后都会去死之国黄泉一样。
岛国独特的多神信仰导致其修者以神道教为主、佛教次之,基督教基本没有,无论教义或历史底蕴,岛国的基督教都属于舶来品,没有类似西方主教、神父、骑士这类修者产生的土壤,因此在黄泉比良坂遭遇重大危机时,神道教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帮黄泉国擦屁股的重任……问题出在伊邪那岐这个曾经缔造列岛的父神!
随着伊邪那岐的失踪,韩昶与秦广王都隐约觉得现在许多事情和这老小子脱不了干系,从伊邪那美被袭击开始,黄泉国就很不对劲。事实上,伊邪那岐的确是先由人间去外域,蛊惑妖魔们不断轰击黄泉比良坂外域一侧,破坏位面属性、扩大通道,接着又由妖魔鬼怪界混入阴间的黄泉国,再蛊惑其中的低阶妖魔们去人间狩猎。
随着黄泉国战中遇到越来越多的成建制妖魔军,冥府确认了黄泉比良坂的位面三通功能,这仗就不能照着原来计划那样打了,尽管秦广王一直压着消息,但西方诸狱情报部门的鼻子并不比狗差多少,很快都会知道这样一个空间的存在。
“黄泉国竟然就是传说中的三界通道!”
“冥府打算就这样放任外域妖魔不管吗?”
“外域妖魔,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嫌杀得多。”
“……”
可想而知,西方地狱诸如此类的口伐笔诛很快就会到来,而且还是站在华夏冥府一直自诩的大义份上。
说实话,韩昶个人对织田信长没什么看法,但非常不爽明智军对八坂城那次偷袭,颇有些打脸,还有织田军反乱所用借口“阴间自古以来都是黄泉国的领地……”
“感情连阴间都是你们的,能要点脸不?”
韩昶与秦广王很好奇明智军是如何运动到八坂城腹地的,前者一度以为织田军中的妖魔都皆招募自黄泉国原生种族,因为黄泉鬼军中妖魔也不少,而妖魔族阴间后裔在冥府的职业更多是维持地方治安与秩序的鬼卒。
“好歹我还是黄泉国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却在视察己方地盘时被叛军围攻了,这传出去难免落了十殿阎君的口舌……”若非宫本武藏与虎大威奋力搏杀,韩昶黄泉国主的这块金字招牌指不定就砸了……
塞健陀非常好奇竟能在异国他乡看见韩昶,但随即释然,基于韩昶与秦广王的良好关系,他会出现在日本调查外域灵异事件并不奇怪。虽然基于阿鼻地狱的立场,塞健陀无法悖逆父亲湿婆神与华夏冥府合作,但不妨碍他向韩昶示好,只轻轻一笑间便转达了圣魔神的问候与邀请。作为圣魔神的次子,塞健陀并不愿同华夏冥府敌对。在遥远的神话年代,塞健陀在东方游历时曾卷入了封神量劫,劫后在四无色天拜谒了如来并受佛法,接着又摇身一变成了佛教护法天尊韦陀菩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促使其产生如此巨大转变,有人猜测与一朵花有关。
在东方那段时间,塞健陀,不,当时他给自己取了个汉人名字“韦护”。
那场遮天蔽日、旷日持久的封神量劫、证道之战打得很惨烈,华夏大地上高阶修士如雨般陨落,成为许多神仙至今都不愿回忆的一段往事。这一战中,韦护作为散修站在阐教一方而非像封神榜中那样拜在道行天尊门下,参与过许多重大战役。最终,韦护受老子、原始天尊与西方二圣指点,屡屡化险为夷并以肉身成圣,封三教护法全真,也算是天庭的高级官员。
既为天庭高级官员,韦护在天庭有府邸,肉身尚存无封神榜与天规约束的他度过了一段快乐、逍遥的时光,直到他碰到了她。
昙花,原本是韦护府邸院里一株小小花仙,某日韦护在院中发现了这棵尚未化形的昙花,觉得甚是美丽,便特别关注她,每天里亲自浇灌、精心呵护,随着时间流逝,昙花对韦护也渐生情愫,直到某一日惊艳盛开,在韦护痴痴的凝望下、昙花化为一位美丽的仙子并向其告白,韦护对昙花同样有好感,于是两位仙人眷属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当时的天庭正处在一种微妙的变化中,玉皇大帝试图削弱三教在天界众的影响力以重振朝纲,原始天尊不愿再与小师弟通天教主起争执,遂双双退隐,而老子一气化三清,并以其中太上老君的身份辅佐玉皇大帝。
神仙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但昊天却认为神仙必须忘情,否则无法承担起三界秩序维护者的重任,至少他自己时这么认为的。在玉皇大帝主导下,天庭进行了所有天规戒律的重新修订工作,其中重要一条便是神不得有情、仙不得私情,理所当然的,韦护与昙花仙子的私情事件首当其冲。作为封神量劫中熬过来的一辈金仙,韦护可以不在意,但身份较低的昙花仙子是天庭部属,玉皇大帝奈何不了韦护却能惩罚昙花。
昙花仙子最终在韦护被玉皇大帝借口支离府邸时被贬下凡间,韦护碍于自己三教护法的身份,自然不会造玉帝的反,但又愧见昙花,伤心、郁闷、烦恼、无奈之余受好友道行天尊开解,前往西天灵鹫山大雷音寺听佛法解愁。
时间会使人淡忘很多东西,韦陀在灵鹫山修行,日夜与佛陀为伴,竟然真的忘记了昙花仙子,而他自己开始自称韦陀,即一个曾经叫韦护的头陀。但是,被贬下凡的昙花仙子却始终不能忘怀韦陀,知道每天清晨时分韦陀总要下山采集朝露为佛祖煎茶,于是每日昙花都会等在那里为他绽放,希望他能够想起自己,可惜韦陀从她旁边经过了无数次也没能认出她来。
后来,知道了整个事情经过的普贤真人实在看不下去,化身聿明氏去帮哀伤的昙花仙子了结这断没有结果的前世姻缘,并点拨了她两句话:“缘起缘灭缘终尽,花开花落花归尘。”
“昙花一现为韦陀,这般情缘何有错,天罚地诛我来受,苍天无眼我来开。”昙花仙子沉思了一会儿后便坚定地点了点头,普贤真人会心一笑,带着昙花仙子直入佛国。
昙花到达佛国,一眼便认出韦陀,而韦陀也终于想起了前世因缘。佛祖知道韦陀这样的一段经历后生恻隐之心,允二人去凡间了断未了因缘。于是,在凡间,韦陀与昙花仙子正式结为夫妻共度余生,作为凡人的韦陀弥留之际终于开口说道:“曾经经历过便好,这一段情我永世不会忘,可毕竟都过去了,也是该放下了……”昙花仙子亦很坦然,韦陀这番话总算了却两人尘缘,从此世间昙花只在黎明之前朝露初凝之时盛开并花开即落。
韦陀回灵鹫山之后彻悟,晋护法天尊韦陀菩萨;普贤真人代昙花承受了一部分因果,虽然保住了昙花仙子的灵根,但他只能与韦陀一起留在四无色界修行,后佛法大成,晋大行普贤菩萨,为此事,没少被昔日阐教师兄弟们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