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帝都行三十六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文康长公主才不在意其他人做何想,风风光光的为永福公主长泰公主举行过及笄礼,承恩公府还得上门儿给她说好听的,什么咱们再不敢抢殿下风头啥的,当然,人家说的委婉动听,不过翻译过来就是这意思。文康长公主便道,我知道,都是一家子骨肉,谁不知道谁呢。

      胡太后也同她说,都是我一时说错话,你舅舅家可没抢这差使得罪你的意思。文康长公主道,母后你以后留神些,也就我,不与母后计较。

      胡太后气,你还不与我计较!你皇兄都不会这般忤逆哀家。到底是谁不与谁计较啊!

      文康长公主道,皇兄也不会弄出这种馊主意来,母后你也想一想,永福长泰,这是寻常公主么。皇后所出嫡公主,自幼养于母后膝下,除了皇室,谁还配给她们主持及笄礼。我先时不说是给母后留面子,也就外祖母还不糊涂,知道辞了这差使。她不辞试试,这会儿御史台的奏章已经把承恩公府淹了。何况还有永福长泰的面子,倘你叫寿安夫人主持她们的及笄礼,以后三公主呢,三公主出身不及永福长泰,倒是太后亲自主持?!你这不是陷外祖母于不义之地么?以后有这种大事,别想都不想便说,没主意先同皇兄商量,要不就跟我商量,我们哪个会害你?你就一门心思的偏着承恩公府,殊不知这偏的不是地方倒叫他家尴尬。

      胡太后这才服了,转而又唠叨起老话,先时吃了多少苦,承恩公府如何煎熬啥的。

      文康长公主可不是穆元帝,她直接道,原是平民,皆因母后而贵,一下子成了一等公府,这等泼天富贵,受些煎熬怎么了?帝都豪门,起于微末时,哪家没受过苦?就是父皇当初转战天下,九死一生打下江山,苦不苦?让您一说,天底下就他家一个苦的?我皇兄每天上朝理政,操心国事,难道不辛苦?

      胡太后直接哑了。

      文康长公主劝她,母后有空多操心皇兄吧,这才是你亲儿子。以后就是孙子,也比不上儿子,人家有自己亲娘,你做祖母的就得退一射之地了。把皇兄照顾好,你福气在后头呢。

      胡太后道,成天胡说八道,我难道不操心皇帝?她最看重的当然是儿子,胡太后道,我还操心你,你个没良心的,怕是不晓得。

      我不晓得,我能来劝你?换一个人,我管她呢。文康长公主道,您老安心享福就是了。

      胡太后自是知道闺女的孝心,就是话不大中听,心是不差的,叹口气,知道了。你也别因这事儿跟你舅舅家生分才好,你那天还迁怒宁荣,她既是你姑姑又是你舅妈,她也难呢。

      母后你少听她给你灌汤,那两只眼左眼写富,右眼写贵,除了富贵,不想别的。之前撺掇母后给皇兄立皇后,还以为我不知道呢?已是大长公主,还想怎地?连皇兄后宫她都想插一手,亏得母后你还信她?文康长公主提起来就是一肚子火。原不想多言,这又是亲娘,看着亲娘一个劲儿的往坑里跳,就是太后身份也有禁住的一日呢。

      胡太后道,当初你皇兄亲政,她也出了不少力。就是以前在宫里,她对我也不错,后来又嫁给你舅舅,这些年,一直恭顺。

      母后你只管记着,除了皇兄与我,别的什么人,你得多留心。仨瓜俩枣的事儿便罢了,倘是大事,你别耳朵软,别人说什么你信什么。凤仪之位,岂能轻许他人?把你哄乐了,叫你去跟皇兄开口,你确定皇兄就乐意?皇兄不乐,难道你去强逼着他一定要立胡氏女为后?皇兄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他想立后,自然会立。他想立谁,自然会与母后开口。倘他真想立宁荣之女,当初宁荣来跟你请辞此事时,皇兄就会开口册立了。皇兄没开口,就是不乐意。为着她,难道你就给皇兄娶个不喜欢的媳妇?远近亲疏岂不翻了个儿!就这种水准,还想插手国之大事,文康长公主能容忍的人本就不多,宁荣大长公主拿她亲娘当傻瓜,犯她忌讳,她此时更不客气,道,原本就是想着她嫁给舅舅这些年,倘是,胡太后再糊涂,皇位上的事儿也不敢糊涂。文康长公主与她私语一番,胡太后也警醒了。

      宁荣大长公主并不知胡太后与文康长公主私语,她是在为先时及笄礼事皱眉,与程离道,实未料到文康突然翻脸。文康长公主可不是寻常人,这是胡太后亲女,当今胞妹,她连太后的面子都不给,皇帝还得派长泰公主请她入宫。宁荣大长公主说一李世子在国子监念书,我就奇怪,为何李世子未与宫里皇子做伴读,论亲近,论出身,倘李家有意,我想,不论哪个皇子都会非常愿意有李世子为伴读的。便是陛下,也没有不乐意的道理。现下看来,可能是长公主本身就无意李世子为皇子伴读。

      谢柏道,看来长公主不想太早下注。

      往日倒是亲戚,诸皇子皆是长公主的侄子。此次及笄礼,长公主也算一举数得。这个以坏脾气著称的女人,实不能刻意发火也不尽然,太后自己不能主持公主及笄礼,脑袋发懵一般提议寿安老夫人,文康长公主在皇室的地位,就如文康长公主自己所言,除了太后皇后,就是她了。如今没有皇后,太后不选自己亲闺女,而选寿安夫人。文康长公主可不是属包子的,她不发作,是碍于寿安夫人的辈份忍一忍罢了。一旦发作,也就顾不得了。这个挂落,不论冤或不冤,承恩公府都得吞了!

      文康长公主此举,于谢家并无害处。谢莫如想的另有其事,她问,祖父,西宁关还太平吗?

      一家子正说文康长公主呢,谢莫如怎么就跳到西宁关去了,这种跳跃有些大,谢尚书一时没明白谢莫如之意,仍是道,宋将军过逝后,便由秦将军接掌西宁关事务,未听得有什么不太平的。

      听说西蛮王年近六旬,真担心哪天就归了西。

      谢莫如倒是时常有奇言妙语,这一回却是把全家都听傻了。这,这,谢莫如难道与西蛮王有仇?

      六十啊,岁数可不轻了。听说西蛮以游牧为生,医啊药的,都不比我朝。就是我朝,先帝时不必说,只今上一子,还因主少国疑,险些江山易主。如今今上刚而立之年,正当青春,便因诸皇子渐长,而人心思变。谢莫如道,西蛮王有多少儿子啊?我在书上看,说这位西蛮王便是杀了兄长上的位。六十岁的老王了,想来这位西蛮王有诸多英雄事迹,祖父可否与我讲一讲?

      谢尚书听谢莫如一说,心里就活动了,此刻道,西蛮人骁勇,太|祖皇帝当年还曾西征,但要说真正平定西宁关的人,当是英国公,便是宋将军的父亲,老宋将军,出身太祖侍卫,后来领兵,也是在英国公麾下。太祖皇帝过逝后,西蛮人犯边,还是英国公领兵平定。后来老永安侯驻西宁关,英国公病逝后,今上亲政未久,西蛮人再次叩边,晋王便是死在那场战事。今上因晋王之死问罪老永安侯,老永安侯推荐宋将军为将,那一年,宋将军也不过弱冠之年。要说宋将军,实称得上天生将才,英年而逝,惜哉痛哉!谢尚书一声长叹,真心为宋将军惋惜。

      谢莫如倒没有诸多感叹,随口一笑,这西蛮人倒也消息灵通,怎么每逢我朝有大事,他就要打仗。

      谢尚书道,西蛮那地方,盛产牛羊马匹等牲畜,余者茶丝百物,皆不出产,故而,两国设榷场进行交易。但交易是有数量的,打来打去,其实多是为榷场交易数量。再有,西蛮贫瘠,倘遇着天灾,他们那边儿衣粮不足,人都要饿死,只得来抢。如今的西蛮王,也称得上一代雄主。寻思了一下,道,他在位也有三十几年了,边儿上大的呀,大师说他当年游历时,去过西蛮,还见过西蛮王。游记上也有写,二叔难道没看?

      看是看了,只是没想到便是此王。游记上不过提一笔,他可是真没想过上面记载的是哪个王,什么年岁,生了多少儿子啥啥的。

      啊,这个啊,我后来问了江姑娘,她送我一本游记,说西宁的事儿,我们讨论了一下,偶然说起西蛮王来,才知道这位王着实寿长,都快六十了。

      不是快六十,是已经六十了。谢柏道,鸿胪寺管着各国来往之事,年前各国皆有贺书,我查阅过,西蛮王今年正好六十岁。北凉帝年轻,与我朝陛下相仿,南越王四十有五。

      谢莫如笑,哪天二叔有空,咱们一道出去游玩如何?

      谢柏连忙正色道,淑女所邀,荣幸备至。

      一家人都笑了。

      时侯不早,谢柏送谢莫如回杜鹃院,出了书房,寒意侵骨,夜空圆月,澄澈如水,即使不必丫环挑灯,路也清楚。

      叔侄二人皆裹着大毛斗蓬,谢柏不由问,莫如可有志向?

      谢莫如道,坐在井里的人,不知道天空的广阔。刻薄人眼里,少有宽厚。逐名利之人,得失于名利。我生来为出身所困,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叫天下人明白,他们看错了我,想错了我,也小看了我。

美人记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6071/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