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贾诩其人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能够对局势有个清醒认识的人,无疑处处是人生的赢家。

  郭嘉就是这样的智者。

  若不是真正亲眼目睹各位谋士应对困境的能力和态度,子桓都不相信真的会有先知先觉者。

  子桓是因为穿越而来,知道前面会发生什么,这一点不奇怪。

  但是如郭嘉这样的,他是纯靠自己的认知做出判断。

  这种判断处处透着智慧的火花。

  所以,这种认识很容易让人有一种先知先觉的感觉在里头,或者在三国有一种比较时髦的叫法,奇才。

  当然你要细细分析起来,就会发现其思维的轨迹,冷静客观,非常地冷静客观。

  这样就能摒弃那些迷信的色彩,不会把它等同于普通人所认为的能掐会算,从而知道这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这些所谓的先知先觉者对现实对自己都有着客观清醒的认识,所以往往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而已。

  曹洪属于自我欺骗型,但是骗过了自己,局势却没有任何改变。

  如果运气好,他能够收获不菲,如果运气不好就会败得一塌糊涂。

  子桓是从来不相信运气的人。

  或者说他一向认为自己的运气比别人差,所以会做出匹配得上所期望的收获所应付出的全部努力,甚至更多。

  然而,别人却不这么看,别人看的时候,往往只看他所获得的结果,不看他付出的努力,所以很多人就把他做成的事情归结为是运气好。

  其实成功跟运气半毛钱关系没有,只是与天时地利人和有关。

  就比如他开饭庄和种地,曹洪就觉得是子桓运气好。

  他不知道子桓做这一切都是有严密规划和强烈的自主性的。

  这时候刚把地犁出来,众人就高兴得不得了,待粮食出产的时候,他们估计又会认为子桓运气好碰上个好年成。

  其实,收成好,除了风调雨顺之外,还必须精心耕耘才行。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一切要等宛城之战回来之后才能验证。

  过了昆阳县边境,就进入荆州的辖区。

  众人都是满满的期待,虽然是来打仗,却搞得跟来收割一样。

  荆州与豫州接壤的郡县有的以前是曹操的地盘,被刘表占了,刚被曹洪收复回来。

  曹洪收复豫州之地的时候,把博望诸县也拿了过来。

  总之他就是阴差阳错地打赢了,所以根本不把张绣放在眼里。

  博望已经是曹老板地盘,大部队出昆阳后经叶县、博望直抵淯水。

  到达淯水河畔的时候,曹操下令安营扎寨。

  淯水就流经宛城,下游是宛城的护城河,总之到达淯水之后宛城就近在咫尺了。

  之前曹操与众谋士商讨招抚张绣与否的问题,因众谋士各执一词,还没有一个结论,所以暂且压下不提。

  再加上众人都是以实力猜测敌人面对大军压境,可能做出的几种应对。

  众将士虽然很有信心,但是最终还要看张绣那边如何反应。

  不过,一般这种敌对,彼此的实力双方都比较清楚。

  一场战争,肯定是摸清楚自己和对方的力量才会发动,不可能头脑一热说我要去打谁就领着人过去了。

  军事都是为政治服务的。

  没有把握的战争或没有必需理由的战争,一般不会发生,尤其是主动发起的,不像被动应战那种。

  子桓说贾诩是个人物,是因为他在这场战役中直接决定了整个胜负以及大哥曹昂典韦的生死。

  可以说,这场战役,就是贾诩自编自导的一场好戏。

  张绣只是执行了贾诩的计策而已,不然以张绣那愣头青,即便他因为婶娘被占而施行血性报复,也掀不起大浪来。

  不过,曹操和郭嘉认为贾诩是个人物,只是因为贾诩曾经是董卓的部将,董卓被弄死后,贾诩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

  他是因为李傕等人内讧失败后,因素来与张绣交好,才被张绣佂辟为谋士的。

  正如郭嘉所说,待遇是相当好的。

  其实这贾诩,少年时并不出名,他与张绣都属于西凉人,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厚积薄发型,而且会因为几次宛城之战而扬名立万。

  在年少时,只有一个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那就是名士阎忠,说他有张良之谋,陈平之慧。

  不过他一段小小的往事,就已揭示其人善于变通。

  说他早年举孝廉的时候,因病辞官,要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

  与其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

  别人都被氐人给杀了,只有贾诩说:“我是段公段颎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里一定用重金来赎。”

  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

  结果通讯不发达,信息不通,特么氐人还真信了他,还与他盟誓并送他回去。

  当然这只是一桩典型事件,像这样的变通贾诩很会来。

  初平三年,董卓被杀。

  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都打算各自跑路,结果贾诩说:“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并杀死。

  诸位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有了兵士之后再进攻长安,一来为董公报仇,二来如果能够幸运成功,就是征服天下的大运!当然,如果不成功,再逃走也不迟!”

  本来李傕郭汜等人就有二心,都在做着英雄梦,听贾诩这么一忽悠,就更觉得自己有那个本事了,成王就在眼前,如何不干?!

  于是散播“王允欲洗荡此方之人”的流言,使得凉州诸将人心惶惶。

  当然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忠谨之士,见董卓去了,天下大乱,也都抱着各自称王称霸的梦想。

  所以李傕等人很快就联合了凉州诸将,率军日夜兼程,奔袭长安。

  说起来,那个时候的普通人,真特么蠢!

  只要有人喊一声杀,全都哄上去,为了一个渺茫的希望,命也不要了。

  完全不评估自己的智商和实力,说干就干。

  等到李傕等人赶到长安城下,已聚合了十余万乌合之众。

  李傕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攻而不克。

  还是城内叛变士兵引导凉州军入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率百余骑出逃。

  李傕等人才得以进入长安城。

  不过都是杀红了眼睛的乌合之众,进入长安城烧杀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

  太常种佛、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就是这个时候被杀的。

  李傕催等拥兵至南宫掖门,威逼献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催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

  李傕又杀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

  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李傕等人获利,认为贾诩功劳最大,欲封其为侯,贾诩说:“这是保命的计谋,何功之有?”

  坚决不受。

  李傕催又让贾诩为尚书仆射,贾诩说:“尚书仆射是百官的师长,是天下的榜样,我贾诩一向没有什么名望,难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贪享虚荣,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

  于是改拜贾诩为尚书,掌管选拔人才。

  当然了,处处问计于贾诩的李傕等人,对贾是非常地忌惮了。

  贾诩知道自己岌岌危矣,所以以其母去世为由,辞掉尚书之职。

  然后嘛,李傕、郭汜、樊稠等人就像李自成团体那样,共同把持中央朝权后,三人互相猜忌,争权夺利,内讧了。

  贾诩设法规劝,但是还是难以遏制三人互杀的势头,李郭樊三人最终你杀我我杀你,兵败。

  贾诩只好去投靠与自己同郡并屯驻华阴的段煨。

  经过这些事,贾诩已经有了知名度,为段煨军所敬服,段煨心里生怕贾诩夺其兵权,表面上对贾诩十分礼遇心中却不自安。

  贾诩看出端倪,其素与南阳张绣交好,便写信给张绣告知投奔之意。

  张绣缺乏谋士,自然求之不得。

  所以,对他“执子孙礼物”。

  张绣居南阳,与刘表联合,乃曹操肘腋之患,曹操其实是早就想收拾张绣了,对这些如何不了解?

  只不过因贾诩并非名士,虽然觉得此人可用,却也并不是十分在意。只是觉得军中人才,多多益善,想要收服。

  子桓的收服与曹老板的收服完全不是一回事。

  其实要按照子桓的想法,直接杀了比较爽快。

  就不说别的,因为贾诩从中操纵之故,一个小小的张绣,整整耗了曹老板三年啊。

  而且后面两次都是硬仗,结果也没收服。

  这样耗时耗力,要按照子桓的想法,再好的人才也不值得。

  更何况曹操特么后面根本就放着人才的谋略不用,夺了荆州之后直接去干孙吴,结果败得一塌糊涂。

  然后覆水难收,再也没有力量统一天下。

  “他娘的,还收服什么,这人直接杀了得了!”

  幽幽淯水就在前面,子桓往水里扔了一颗石子道。

  

  

我竟然是曹丕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60910/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