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官二代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这句颠扑不破的老道理,搁在眼下的荆州也是如此。

  徐庶、石韬、孟建等人都是南避的单家子弟,自然而然就聚拢在了一起。

  加上徐庶与崔钧、司马徽交好,因而与司马徽的弟子向朗、刘廙等人交好。

  而来到荆州的南避士人中间,还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圈子,那便是高官冠族圈。

  三辅大乱的时候,司隶地区大量士族逼走他乡,有去并州的,有去兖州、冀州、徐州、豫州的,然而当时兖州、豫州等地也遭逢战乱,反而是荆州一直相对太平无事,所以大量士族涌入了荆州治下。

  如故西河太守崔钧、故平陵令赵戬、故汉中府丞杜畿、故凉州刺史梁鹄、故雅乐郎杜夔、故尚书郎傅巽等人,他们因为共同的经历,相近的身份地位,所以彼此间来往十分密切。

  与后世一样,有官员圈,自然而然就会有官二代圈。

  官二代圈中,有一些是随父兄南避,有些则是自己前来荆州。

  他们也因为相同的经历,相近的岁数,相若的家世背景,在荆州这片安乐的土地聚集在一起,共同进学,共同饮宴,共同议论时政。

  虽然这些官二代们来到荆州后,大都并未受到刘表的重用,至多担任些清闲差事,然而因为他们背后的家世原因,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自古以来,学生群体便是最热血澎湃、最容易被煽动的群体。

  盐铁会议时,太学生是主力,党锢之祸时,太学生亦是主力,直至一千多年后某些动乱时代,学生依旧是被有心人利用的盲从主力。

  眼下,在襄阳城南文学馆舍的一处院落中,就有那么几个人聚拢在一起,一边饮着酒一边谈论着城内传扬得沸沸扬扬的各种消息。

  “汝等听说了么?从事刘望之因为劝谏刘牧北向用兵而不纳,投传告归后,已经被捕拿下狱,或将步黄、鲁二生后尘。”

  “文始你此言差矣,刘彰嗣与黄、鲁二生可大不相同,黄、鲁二生背后议论,以谗毁之罪受诛也就罢了,刘彰嗣可是忠言直谏,刘牧非但不能纳谏,更以交通曹贼之罪捕拿下狱,真正倒行逆施!”

  “我却以为,黄、鲁二生何辜?许他刘镇南做得,就不许我等诸生说得?难不成还禁得住天下人悠悠之口么?依我看,坊间传言刘镇南欲效光武旧事,殊不为假也!”

  “嘘!慎言!此事多半是谣传,我等还是莫要擅自议论得好!”

  “呵呵,子华你就是小心谨慎,此间就你我数人议论议论,难不成还会给旁人听去么?”

  “文行你那嗓门,隔开三堵墙都能给听见,怕是早就被旁人给听去了。”

  “呃……此间居住的都是同道中人,便是有人听去亦是无妨。”

  “须知人心隔肚皮,此话却不好说呢!”

  “你等莫要扯远了,我欲上书州府,请刘牧开释刘望之,汝等可愿意署名?”

  “合当如此,我当联署上书,再多邀些同学,务必要营救那刘望之出来。”

  “依我看,我等不便莽撞行事,先不提我等人微言轻上书是否有效,而且刘望之之事如今只是坊间传闻,其中详情不能悉知,怕是此刻上书反倒误了事。”

  “子华你也太过谨慎,想那黄、鲁二生,不过捕拿下狱两三日,竟就被暗中诛杀,我等想要营救也不可得,今日若再耽搁,怕是他日悔之晚矣。”

  “子笃说的对,虽然我等与刘望之并无甚交往,然事关大义,若不能阻止刘镇南继续独断专行,怕是荆州一地,再无法纪朝纲也!”

  “我虽是说此刻不便上书,不过我等也可做些旁的事情,比如让仲宣通过其兄在蔡夫人处美言几句,或也可解刘望之之厄。”

三国求生手册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62483/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