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我有腰间剑,敢上玉楼台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等玉楼中所有人坐定,大门吱呀一转,在轰隆一声巨响中关闭,楼内却因亚圣阵法运转,更加明亮几分,同时丝丝缕缕浩然气游荡楼内,光明正大四个字足以形容此刻楼内众人的感受。

  齐夫子手一抖,狠狠的瞪了负责关门的那位礼部员外郎一眼。

  那名员外郎被这一眼瞪得心惊眼跳。虽说这位齐夫子不管朝堂中事,只专心做学问,但鬼知道礼部当中有多少人是他门下的学生,这位员外郎如何不怕?

  瞪了这位员外郎一眼之后,齐夫子轻咳嗽了两声清了清嗓子,然后觉得似乎不妥,又咳嗽两声,这才不急不缓的宣布道:“大朝试正式开始。”

  然后这位齐夫子顿了一顿,下面的人正以为接下来有什么重要事宣布,都屏气凝神的认真听着,生怕漏过什么。

  只听老夫子依旧用之前的语调不急不缓的说着,抑扬顿挫,用书对着楼下刚才关门的那位员外郎说道,“那个屯田员外郎,接下来你宣布一下比试规则,简洁一些就可。”

  那位员外郎苦着脸,压低声音无奈说道:“齐夫子,我叫田屯,不叫屯田员外郎,那是户部那边的官职,”

  一旁的魏尚书早已经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底下的人也都憋着笑不敢笑出来,甚是辛苦。齐夫子也难得有些尴尬,摆摆手道:“这我当然知道,我只是不想楼下各位后辈太过紧张罢了。”

  宁然把这件事从头看到尾,脸都黑完了,不由得叹道:“难怪师父当年从儒家独立出来,自立学说,除了人间之外,想必有不少是这个原因吧!”

  话又说回来,宁然看着旁边的顾夭之,感觉虽然这家伙是剑山的人,但在行事风格上简直深得儒家真传。

  正在宁然胡思乱想之间,那位田员外郎已经现在了中间的高台上,拉开一张圣旨宣读。

  圣旨所书的无外乎是一些场面话,朕如何关心大朝试云云,以期诸位拨得头筹云云,听得顾夭之直打呵欠。

  慢声慢气的读了半天,好不容易读完了,这才开始宣布大朝试规矩。

  台下众人瞬间就来了精神,挺直懒散的身子,侧耳静听。

  田员外郎看了看众人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反应,心中无奈叹了口气。这样也是没办法的事,出去山野散修,这些出身名门大派或是其余各国的修士,个个都是大爷,而对圣旨这种东西,只要不是准准的落在自己头上,其实听着都和放屁一样。

  不过心事归心事,公事是公事,就算心事是为公事想,依旧是两码事,读了这么多书的田员外郎还是懂得,所以没有把心中的不满像那些死板读书人一样挂在脸上。

  听着上面语气平淡如一的宣读,宁然也没多想,只是认真去听大朝试的规矩。

  大朝试的规矩其实众人都心知肚明,但每次大朝试依旧要宣读。这个惯例因为是有前例在的。

  参加的修士犯没犯规矩,和你大唐礼部读没读规矩,还是两码事,免得有人犯了规矩后才拿“不知道”来做文章。

  规矩很简单,不定顺序,谁愿意上谁便上去,若是连上台都不敢之人,倒还真没几个,毕竟挺丢自家脸面的。

  此外规矩之内台上之人最多被连续挑战三轮,当然若是台上之人愿意继续接下去,也无不可,但若是不愿意继续接下去,不可以强求。

  每个人只可败一次,因此这同时也是考验修士自身的眼光,高了还好,若是看轻了他人,那就只有等下一个四年之期。修士比寻常百姓长命,四年之期不知多少,但能参加大朝试的四年之期,还真没几个,因此都谨慎万分。

  若一柱香之内无人挑战台上之人,则最后留在台上的一人,当为大朝试魁首已经天外闻名的更加闻名,默默无闻的一朝天下知。当然也有不为名利而来的,诸如君子、顾夭之和宁然等人。

  除此之外分数为准,田员外郎倒是遵从大司业齐夫子的命令,一句简洁的详细计分规则在学宫大门外墙有张贴就把宁然最关心的一部分给略过了,使得宁然在台下腹诽不已。

  要不是宁然之前进学宫之前留意了大门旁边张贴的一张尺来长宽的白纸,还真得被这学宫里这群清奇的夫子先生给坑了。

  待得台上的田员外郎读完规矩,宣布大朝试开始,所有守擂之人,现在可自行上台。说罢就退了下去,依旧守在门口,静静的看着大朝试。

  这时确实寂静无声,针落地而如在耳畔,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暗自下不定决心,不知道做这第一人好还是以逸待劳的好。

  顾夭之发了个哈欠,然后就欲起身上台,被宁然拉了一下。

  顾夭之看了看拉着自己的宁然,笑了笑,“本来就无望第一,那要第二第三这等名声有何用,还不都与最后一名不一样?”

  看着宁然犹豫不决的神色,顾夭之继续说道:“宁然你应当明白,剑山的声望不是靠任何排名才来的,靠的是心中剑,手中刃。有这两样就够了。”

  宁然听到这里,点了点头,放开了手,让顾夭之起身上去。

  二楼的三人把这一切都看外眼中,齐夫子多翻了手中的两页书,刚好手指划过礼圣“君子不为人先”一句;那位道家老者久闭双眼微微睁开一条不可查的细缝,然后又缓缓闭上,似乎从没睁开过一样;那位魏尚书称口赞叹顾夭之,不愧为剑山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这份心志,只求第一却不重身外名,尤其是之前说的那句话,真是讲得透彻,讲得妙啊。

  本来在大河国及其余几家海外仙山都有人站起来,欲要飞身上台,结果眼前一花就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然后才生生止住了身形,又重新坐了回去。

  大朝试上,挑战可以先通告台上之人一声,虽然台上之人在接受挑战时,不论打擂的是何人,都必须接下。但有个不成文的的规定便是先通告一声,如若不然,直接飞身上去,就不是挑战,而是挑衅了。

  顾夭之环视众人笑了笑,然后拱手致礼,“在下剑山顾夭之,就做抛砖引玉了。先说好,我只接规矩内的三局,三局后不论何人用何手段挑战,一律不接,也请诸位道友见谅,不是夭之不给面子了。”

  听到顾夭之说只接三局,宁然心里松了一口气,实在是担心这个白痴为了出风头一直不下来。而且他相信以他对顾夭之的了解,那家伙还真有可能干出这种事来。

  不过这家伙平时每个正经,大事上还是很有分寸的。

  顾夭之抽出腰间的照见,把古朴的剑鞘向宁然一抛,说了一声“接好”。宁然小心翼翼的接过剑鞘,怕磕着了半分,以后顾夭之跑来算账。顾夭之作为剑山掌门之子,又是难得的剑修胚子,自然不缺名剑,用顾夭之的说法就是,用尽世间一切剑,体会不同剑意,后来便是无剑。宁然看顾夭之换过不少名剑,拿到外面去都能在江湖中掀起一番腥风血雨的,但剑鞘却始终是这把剑鞘。

  然后顾夭之持剑胸前,左手双指一抹剑身,天地元气流转,剑光寒冽,一楼又亮堂几分。懂剑之人和见识宽广的人看见这把剑都不由得心里一抽抽。

  天下名剑,第十照见,“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的照见。号称世间锋利第一,剑身平滑如镜,清晰之处,可照人毫发,锋利之处,可斩人头颅。

  顾夭之双指抹到剑尖时,右手一甩,照见插入脚下刻画了阵法的擂台中,因灌注了体内天地元气,此刻剑身颤抖不歇,剑鸣会荡在楼中不去。

  顾夭之右手平伸,微躬对着台下坐着的众人笑道,“请”。

  剑仙风范,儒雅气度,山水显露,惊世艳俗。

  宁然此刻脸色比刚才还黑,心中无奈道:没救了……

人间简录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64617/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