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十三陵树晚萧萧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咔擦……咔擦……

  大知客轻轻的踩过积了厚厚的一层树叶,哪怕已经有不少落叶经过几场雨水的浸泡发黑腐烂,上面一层新覆盖的落叶依旧十分干脆。

  作为道门天下观知客,在道门除了观主,可以说大知客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便是掌教也得卖他几分面子。

  但每次来到这里,这位大知客都是恭谨虔诚,脚步也放得极缓,似乎怕吵醒这一片寂静的树林。

  在这片安静的树林中间,有一片开阔的空地,被十三棵参天大树围绕在中心,与周围的树林灌木隔绝开来。

  十三棵巨树高矮不一,不过最矮的一棵也超过了二十丈。十三棵参天大树在月华的流淌下,树身泛着深浅不一的紫色光华,越高的树,树身上的紫色光华越浓厚,不过也只是浅浅一层而已。

  月夜下紫色的巨树在这一片死寂的空旷平地中却并不显得妖冶,反而给人一种沉稳宁静的感觉,仿佛树中间的空地与树外的树林是不同的天地。

  大知客来这里也不知多少次,当然不会对这些景象感到奇异,他最终的目的地是均匀分布这一圈大树围绕的空地之外的一座小木屋。

  “吱呀”……

  当大知客走近,正挽起袖袍准备敲面前枯朽的木门时,木门缓缓打开,露出了一位身穿青色道袍,头戴莲花冠的中年人。

  “师兄”,大知客抱拳行礼。

  那位被称作观主中年男子同样抱拳还礼,然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二人便一同步入了小木屋之中。

  二人两相对坐,除了一旁火炉里几场雨后略带潮湿的枯枝燃烧发出的“滋滋”声和水壶内热水翻滚,屋内屋外竟是没有一丝其余的声音。

  “不知师兄今日来是否还好?”,大知客率先打破沉默,脱口而出问道。这里因为法阵缘故,修行受阻,不可能像闭关那样一坐就是十天半个月,这里的时间只能一分一厘的过。

  这里是道家“十三陵”,同儒家的“十二玉楼”,佛家的“九级浮屠”,是一样的存在。只不过儒家讲究入世,而道家讲究清净无为,所以这个连虫子都难得见到几只的地方,又不能修行,待久了难免会觉得有些无聊得紧。

  “每次来师弟你都是这般说辞,该合儒家那群读书人学学,不然绕来绕去也就这几句了”,十三陵是道家圣地,是道家史上包括至圣先师在内的十三位传闻中到达过五境之上的大圣人,因此都是凡物、流形和天下三观观主轮流驻守此地,三年一换,如今又是轮到天下观观主而已。

  水壶里热水翻滚的声音一瞬间到达了顶点,然后突然平缓下来,就只剩下一片热气从壶嘴和壶盖的缝隙之间腾腾而出。

  天下观观主起腾身而起,转身去拿火炉上的水壶。看见对面的师弟忙起身,观主压手示意,然后去提水壶,“你还是这样拘谨,不过这里的日子也还不错。无聊是无聊,但也落得个一身清净,挹潭水试墨,拥败叶烧茶,这些都是求也求不来的。”

  “是”,大知客有些感慨,实在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只能继续附和,“至圣先师的清净无为,我亦身为道门知客,却事务繁杂,难求清净啊!我倒是有些羡慕师兄了。”

  “清净不是俗事多寡,是心静,哪怕师弟观内事务多如牛毛,身形劳累而心静如水也是清净”,天下观观主添了一些柴火之后,提着水壶走过来坐下,从早已摆好的茶案上的竹筒中抖擞出一把茶叶,然后分作两杯,添满热水后推了过去,“再说你又何必羡慕我?尝一下师兄的茶,和你们那些葱姜蒜也加进去的煎茶可不一样。”

  大知客将推过来的茶杯挪到身前,然后双手放在桌案上捧着茶杯暖和冰冷的双手,“心静是佛家的禅意,师兄这番话可是讲的佛家了。”

  “儒、释、道啊……”,天下观观主长叹一声,却没有继续在这上面深究,“道家应该是‘清净’吧,‘清净’和‘心静’本无异同,又何必分佛道两家呢。”

  “说吧,何事?”天下观观主话头陡转,看着对面的师弟直截了当的问道。

  即便大知客来前已经反复想过说的话,但此时还是斟酌再三,才缓缓开口,“师兄在十三陵不知外面的事,在师兄你来守陵的一年半之间,天下大事起落,大唐李思训身死,恐怕大乱将起。”

  “嗯?”,天下观观主轻啜了一口杯中的热茶,“你是想说第二吧。”观主呵呵一笑,满脸的不以为意。

  虽然天下观观主在十三陵一年半,也未曾听问外面的消息,但大能陨落,天地同悲,就像李青山登天时远在剑山之遥的言不语有所感应一样。李思训的陨落,到了观主这种境界,自然会有所感应。

  而以观主的智谋,如今一年过去,师弟反而来此提起此事,自然知道恐怕道家在这件事上脱不了干系。

  “唉……”,大知客叹气一声,“确实是。”

  然后大知客直视着他那位依旧悠哉游哉喝茶的师兄,反问道:“第二十四他看到李青山一事,大唐皇帝的这般大手笔,他知道大唐将不会再蛰伏,恐怕对道门会有大动作。儒家站在大唐后面,只怕又是一场三教之争,因此先下手削弱大唐军力。”

  “只是第二十四他借此实现他的野心,是吗?”天下观观主指指大知客手中一直未动过的茶,“再不喝茶,就快凉了。”大知客无奈,只好抬手喝了一口。

  看到师弟放下茶杯,天下观观主才继续说,“三教之争也罢,大唐自己的意思也好,道家都不可能继续超然世外,李青山登天,很明显是李仪他的手段,十四他这么做也不算错,早一步和晚一步的区别而已。”

  “不过”,说着观主便透过轻掩的门扉望着外面那片空地,似乎是无限感慨,“十四他既然改名十四,想成为第十四个葬在此处的道家圣人,恐怕是想多了。”

  “如果天下不乱,他哪来的机会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从十年前言文登天的秘密谋划,到如今的天下将乱,不正是他一手安排的吗?大唐本已一退再退,如今早已被他逼到悬崖边上,毫无退路了”,说罢观主嗤笑起来,没有不屑与鄙夷,只是有一丝等着看笑话的神情,“如果十四他想要籍此名留道家大圣人正谱,恐怕有人不会同意,他也不会遂愿。”

  “那位前辈会出手吗?”大知客闻言一惊,面色惊疑不定。

  作为道门大知客,他够资格知道一些道门隐秘。三位观主与其说是守陵,其实不如说是来此无法吸纳天地元气的地方修心,而真正的十三陵,有自古以来的守陵人。

  道家守陵人即便是对于道门中人来说,也只是一个传说,也只有三大观观主及知客,还有掌教知道守陵人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他们也从未见过。

  道家守陵人不一定会一直在十三陵,而是大多时间在云游天下,只有在十三陵将毁时才会出手,否则即便是道家被其余两家灭掉也不会出手。

  正因为他知道这点,所以才对此感到惊讶,按理来说只有守陵人应该不会管这些“琐事”的。

  天下观观主只是笑笑,既不赞同也不说反对,自顾自的喝着茶。

  “既然如此,想必师弟来此就是为此事吧,那师弟就安心与我喝茶,再陪师兄走上两局,一人下棋,总是无味”,天下观观主往炉火中倒掉杯中的残渣,又换了一杯新茶,添上热水后手中再次热气蒸腾,“至于十四就由他自己去,无为而治不就是最好的嘛,我们此时不作为就是最好的作为了。”

  既然观主都这么说了,大知客也放下心来。他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怕师兄反对掌教的做法,如果师兄在十三陵什么都不知道,出去以后了解到掌教做的事,反而道家内部观主和掌教大打出手,最后闹个四分五裂才是他担忧的。

  其实第二十四怎么做,他都不会反对。因为第二十四有天下最大的野心,那自然有相匹配的智谋和实力,既然第二十四想要成为十四陵中的第十四人,想要做道家的中兴之人,自然会为道家考虑。

  因此了解到观主打算静观其变,他也就安心了。至于那位守陵人前辈,几千年来的规矩限制,反而不让大知客担心,他只当师兄说的是大唐之人。

  观主明白师弟来这里的目的,并不是要禀报他道家的事情,好让他做决断,而只是来试探他的想法而已,只不过这些事他不会挑明便是。

  时过境迁,人心易变,能够维持表面师兄弟的情谊,在天下观观主眼中已经是很难得,已经足够的了。

  二人就这么各怀心事的相对喝茶,两人都维持着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的默契,没有捅开那层窗户纸。

  丛山野林中十三陵的小屋内弥漫着树叶焚烧尸体化为灰烬的气味和袅袅的茶香,以及透过门扉窗檐缝隙清远的棋盘落子声。

人间简录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64617/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