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节 杨潮的消息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借助杨潮的声威,王潇成功跟几个盐商建立起相当融洽的关系,只是还没有彻底打进盐商圈子,没法享受盐业的丰厚利润罢了。

  这次杨潮打了大胜仗,击溃虏兵三百多,阵斩两百多的战绩一传开,王潇立刻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大宴豪商们,打算一举融入盐商圈子。

  大明中期以后,江南海岸线被夺淮入海的黄河泥沙朝大海之中推进了许多,海水中的盐分降低。因此产盐中心北移,从淮南发展到了淮北,海州湾附近海水盐分高,又比北方日照时间长,更成了产盐中心。

  海州遭遇虏兵,盐商就得不到足够的食盐供给,虽然不至于破产,但确实是损失惨重。

  因此这次杨潮去救援海州,所有的盐商都是支持的,所以他们才愿意跟打着杨潮大旗的王潇交往,但是真以为杨潮能够打败虏兵,能够一举解了海州之围的,却没有几个,最乐观的,也只是希望杨潮能够帮忙守住海州城,不要让虏兵攻进海州,将哪里的百姓洗掠一空,那样海州可就不仅仅是一年半载运不出盐来,而是盐业生产彻底被摧毁。

  因此王潇玩命的宣扬,以前也不过是让这些豪商相信,王家能够靠上杨潮这个勇将,仅此而已。

  至于杨潮是不是吹嘘的那么厉害,是战无不胜的勇将,就真没有几个人相信了,甚至还有人觉得杨潮会一去不回战死沙场,跟打着杨潮旗号的王家保持关系不过是出于一种同情罢了。

  但是大胜的消息一到,不但让这些盐商震惊,而且生出了其他的心思来。

  海州是盐业中心,海州被围困,杨潮救援海州。一举解了海州之围,这几件事联系起来,实在是太有想象空间了。

  无数人会想。王家会不会借助这个机会,跟海州的产盐户。跟海州的官府结成密切的关系;王家会不会借助这个机会,打入海州的产盐行业。

  以这些盐商对王家实力的了解,他们不认为这是什么难事,虽然食盐专卖制度之下,利润最丰厚的并不是产盐,而是贩运食盐环节。

  可是海州被围困这么长时间,即便打通后,也不可能立刻就生产出大量的食盐。到时候盐价必然高涨,而王家打通了产盐关系,就值得他们拉拢了,别的不说,单说优先给谁供应食盐,这就足以让谁在盐价高涨的好行情下第一个赚到暴利。

  所以几个大盐商很快就接纳了王潇,答应王家可以参与到江淮盐运中来。

  当然也只是盐运而已,反正王家本来就是搞运输的,又跟产盐地有了关系,做盐运合情合理。至于向各地出售食盐的核心利益,这些盐商那是绝对不会让出来的,因为售盐不但是一门生意。而且是一项权力,不是谁都有权力卖盐的,没有几辈子跟官府建立的关系,跟各个关节形成的人脉,这门生意是做不成的,王家想这么容易挤入,依然是不可能的。

  但仅仅是从海州往淮安运盐的生意,也足以让王潇笑道醒了,要知道淮安近百年来之所以能成为运河上四大城市。隐隐跟扬州分庭抗礼,正是因为江淮盐业从淮南转移到了淮北。准确的说就是以海州为中心的沿海。

  而海州的运河是直通淮安的,因此淮北的盐基本上都要经过淮安。然后往江南各地运转,这才造就了淮安的地位,否则凭什么一个明初的小城,能够跟扬州这样的千年商业传统城市竞争。

  想想造就了淮安地位的盐业中的最重要环节,从海州到淮安的食盐运输,以后他们王家可以经营了,那么王家的实力又可以有一个巨大的跨度,以后跻身于大明朝最了算,并且将定价明细通过金钗楼的交易场时刻公布,只接最优价格的货运单。

  可是杨潮北上后,这个运价行情就开始波动起来,张大桅带着船队不但越来越难以控制住运价,反而遇到了不少竞争对手,很多竞争对手开始模仿杨潮的船队,搞护航业务,其中有其他水营官兵,有南京一带的镖行等。

  造成的结果是杨潮走这半年时间,长江上的货运业务十分混乱,张大桅赚到的运费,还不到杨潮在的时候的一半。

  结果杨潮打了胜仗的消息传来后,很多常年在江面上户口的,包括那些镖行打手,竟然纷纷来拜会张大桅,表示希望大家有钱一起赚,运价商量着来,谁也不要恶意抢别人的生意。

  杨潮的消息之所以引起这么多反映,除了他已经拥有了一定分量之外,最大的原因其实还是打了胜仗的关系。

  这次东虏入寇,海州的杨潮不知道,可是其他地方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情况,比如官场上的人知道,东虏肆虐山东,周延儒为了在皇帝面前邀功主动要求督师,结果带着大军赖在通州根本不南下,根本不去山东。

  赖在通州整日间跟各级官员喝酒享乐不提,反而动不动就给皇帝报一个捷报。

  全天下都知道周延儒的捷报是怎么回事,唯独皇帝不知道,各种赏赐、嘉奖,一点都不吝啬。

  可是杨潮的军功,跟周延儒所报的那些所谓打退了几百上千的虏兵不一样,杨潮的军功是实打实的,每一个都有人头为证,而且还活捉了一大一小两个虏兵俘虏,其中一个还是带兵劫掠的虏酋,这意义可就太不一样了。

  因此在官场上简直是让人震惊,外加侧目,基本上没有人怀疑杨潮会因为这个军功而飞黄腾达,只要杨潮一直这么能打,成长成下一个左良玉是很有可能的,因此这时候得罪杨潮是不明智的。

  所以熊明遇本来已经打算跟镇远侯府和解,答应顾肇迹让他小舅子重新出山的事情了,这时候消息一来,熊明遇立刻就用南京兵部尚书的权力,将顾肇迹的保举给一句否定。

  所以本来因为许仲孝非常会做人,在杨潮北上,认定杨潮必死无疑的情况下,冯可宗早就没有了收拾许仲孝的心思,踏踏实实安安心心的享受许仲孝的种种孝敬,结果杨潮打了胜仗的消息传来,冯可宗当即就打定主意跟许仲孝断交了。

  其实听到这个消息,冯可宗当时就吓了个半死,杨潮在南京时候的操作,实在是给冯可宗弱小的心灵上带来了太大的伤害,别人只是知道杨潮不好惹,冯可宗可一直把杨潮当做活阎王的。可是活阎王托付他的事情他不但没有办好,反而跟许仲孝勾勾搭搭,分享好处。

  冯可宗顿时回忆起过去的感觉来,心中直骂自己愚蠢,杨潮去杀鞑子,怎么可能失败,杨潮怎么可能是那种冒失的人,怎么可能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杨潮要去杀鞑子那肯定能杀的吗,谁还管鞑子满万不可敌的传说,冯可宗只知道,只要杨潮想做的事情,就不可能做不成,他要杀鞑子,鞑子就是低着头乖乖让他砍,冯可宗都不觉得奇怪了。

  结果现在消息传来,让冯可宗顿时就手足无措,乱了分寸。

  不过没几天,又一个关于杨潮的消息就在南京传开了,杨潮被十万大军死死包围在海州城未完待续小提示:电脑访问进qiuxiaoshuo.com手机登陆m.qiuxiaoshuo.com

回到明末当军阀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6757/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