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节 军事调整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在杨潮房间隔壁,腾出了一间宽敞的房子,当做固定的会议室,里面有一张三丈长的长条桌放在房间正中,四周坐着十来个人,不但有王璞、许多男这样的军官,也有黄凤府这样的文职,还有老金这样的无职人士。

  “本官升任水营副将,这中部千总的位置吗就腾出来了”

  杨潮刚刚说完这句话,几个手下的神色很明显的动了动。

  王璞、李五六、赵康眼睛动了一动,然后低下头看着桌子,显然他们都打算争这个位置呢。

  许多男、宋坤、吕末稍微一动,接着就露出一副惋惜之色,这三人当然也想坐这个位置,可惜的是,他们知道自己的军功不够突出,在目前还不足以跟王璞和李五六竞争。

  杨潮笑了笑,军官中的明争暗斗他清清楚楚,不过一直都是良性竞争,还没有出现谁给谁背后使绊子,下黑脚等阴损手段,因此杨潮也没有干涉,这种竞争也不全是坏处。而且于私考虑的话,手下士兵们相互竞争,谁都不服谁,那就不会形成小山头,对杨潮这个大山头构成威胁。

  出于权谋,有些统帅还会故意挑拨手下将领之间的争斗,但是杨潮显然不打算用这种自残式方式来巩固自己的权力,杨潮更钟情于严密的制度,一个严密的权力体系形成后,就不会那么容易被打破了。

  “嗯,本官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调任”

  杨潮故意拖了拖音调,看到几人都不约而同的抬起头来,颇为热切的看着自己。

  这才笑道:“调任李五六为前部千总,负责组建火器部队”

  李五六顿时大喜。一时暗中用力过猛,竟然给站了起来,顿时尴尬起来。连连给其他人抱拳致歉,呵呵笑着坐了下来。

  王璞不由暗骂一声:“小人得势。”

  李五六是目前杨潮核心军官中。唯一一个不是出身孝陵卫的,也是第二批招收进来的,开始只是王璞手下的一名小兵,机缘巧合之下,从弓兵转而鸟铳队,结果屡立军功,论杀敌数量的话,他应该能排在第一位了。反超过去的长官王璞,这让心高气傲的王璞难以接受,只是人家军功在哪里摆着,倒也无话可说。

  这时有人突然感觉有些不对劲。

  “前部不是中部吗”

  吕末胳膊轻轻,他不是杀猪百总。改成大炮把总了。

  至此三个千总,六个把总,全部任命下去。

  接着杨潮又一一宣读了一下其他的任命,都是些百总旗总之类的低级军官。

  最后杨潮才开始宣读新的东西。

  “现在本官要说一下新的制度,这是全新的军制,你们都给我听好了。”

  说完,杨潮看了一圈,所有人都立刻坐的笔直。

  杨潮这才道:“本官决定在军中设立军法官军法官暂设三人,平时受理军中争端。以前部炮队右司把总胡全为正军法官,中部左司把总吕末,后部左司把总郑永旺二人为副军法官。各部出一人,日后军中纠纷,由三人一起裁决。”

  以前军中各种纠纷都是杨潮亲自裁定,然后由亲兵队执行的,但是以前人数少,纠纷也就少,这次杨潮的军队会从过去的八百,扩充到两千多人,杨潮一个人就处理不过来了。

  于是让胡全为正法官,吕末和郑永旺为副法官,三个人出自三个不同的千总队,这样哪怕是两个千总队之间产生纠纷,也不至于被偏袒,而其中胡全识字最多,吕末对军法最熟,郑永旺反倒只是为了让人感觉军法官很公正,每个千总不都有一个人而来凑数的。

  接着杨潮又道:“本官决定新加一条军规,士兵若不认可军官命令,可到军法官处上诉,一律依军法审理。若战阵之上,士兵质疑军官命令,但必须先执行,战后可去申诉。”

  制定这条军规,就是杨潮担心军官做出欺压士兵的举动,而士兵无处申诉,这样就会积压矛盾,时间一久则官兵离心离德,不能够精诚团结。

  此时杨潮军中这种情况还不太严重,不像别的军队中,军官仗势欺人让小兵帮忙做一些额外的事情是很寻常的,杨潮可不想看到自己的士兵被军官喊着去给他倒马桶,被喊道他家里去做杂役。

  杨潮军中情况虽然好点,也就是军官经常随着心情,会责打士兵,士兵也无处说理去,虽然觉得军官不对,却也只能忍气吞声,所以杨潮就给他们找一个宣泄怨气的地方,让他们可以告长官,这样长官也就会收敛一些。

  “本官现在还要说一下,这次跟我们回来的兄弟五百一十三人,还愿意当兵的只有四百零三人。另有一百一十人,不在愿意继续当兵了。”

  杨潮说着非常遗憾,那一百多人家中条件并不算太差,有他们带回去那几百两银子,一下子就不在需要当兵吃粮,但是也没实力安安心心做一个小地主,因为他们都是军户,卫所的田地早就被世袭武官占据了,那是钱都买不来的。因此他们要么继续给军官种粮,要么就去做点小买卖,也不算什么好前途。因此杨潮有些遗憾。

  可是杨潮有新的主张:“这一百一十人中,士兵八十人。队正八人,伍长二十二人。虽然这些人不愿意当兵了,但是本官还是把他们招收了进来。既然他们不愿意打仗了,还是可以帮本官练兵。他们上过阵杀过人,这些经验是可以传下去的。本官会腾出一个空营,作为新兵训练营,以后每一个士兵都将接受至少三个月的基础训练,然后才会补充到各个队中去。新兵营的练兵官。还是让金老暂代,不过金老您老总有一个名字吧,我总不能一直金老,老金的叫你吧。”

  这个老金一直就没人知道他的名字,他是王潇家的老护院,可是王潇都不知道他的名字,据说是怕辱没了祖宗,但是杨潮一直猜测这是一个从辽东战场讨回来的逃兵,是怕招罪才一直隐姓埋名。

  不过现在以杨潮的能力,就算他当年真是一个逃兵。杨潮保下也是易如反掌,因此问道。

  老金沉默了片刻,总算开口道:“大人一定要知道一个名字。那就叫我金勇吧。”

  杨潮离开南京后,老金就一直在金钗楼,杨潮回来后,又把他招来了,经过询问,他又答应帮杨潮练兵了,而且因为杨潮这次杀了上万鞑子,老金对待杨潮的态度都产生了变化,以前颇有一些沙场前辈的倨傲。现在反而有些敬畏杨潮了。

  不过杨潮对这些虚的东西并不太在意,老金愿意继续帮他。那当然好了,正好让老金负责这个新组建的新兵训练营。

  杨潮一直都喜欢那种训练和带兵分开的模式。总感觉军阀出现的原因除了因为军官给士兵发饷,掌握了士兵的生计外,还有就是每一个士兵都是他们的军官训练出来的,这样一起从走步建立起来的感情,往往能够形成小山头。

  将新兵训练,和带兵分开,这样军官就成了职业的作战指挥,而不是训练官,就比较正规了,后世的军队往往都是这样操作,士兵都是先进入新兵训练营完训后,才会被下放连队的。

  “除了军法处,新兵营,本官还设立后勤处,以黄凤府为后勤官,日后负责全军的物资采购,军饷发放等。”

  其实采购等,黄凤府这次去海州就已经在做了,杨潮是没有时间去做这些的,但是发军饷的权力以前杨潮可是牢牢掌控在手里的,杨潮曾经听家里老人说过袁世凯的故事,据说袁世凯就喜欢将一块块大洋亲自发到士兵手里头,这样士兵就对他感恩戴德知道袁世凯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因此就向袁世凯效忠,而不在乎什么国家朝廷。

  因此杨潮此前也模仿了这一手,可是以前几百个人到无所谓,这次过后可就要几千人了,那就不能无所谓,干脆就交给黄凤府,反正一直把黄凤府当做账房的。至于黄凤府一个人忙不过来的问题,杨潮早就考虑过了,这次让黄凤府从二立社中招揽了近百个书生,虽然都是些没有功名的二立社外围人员,显然去给文官当师爷不太够格,所以也愿意给杨潮做事,换取一些度日的钱财。

  所以杨潮其实是把这些财权交给了黄凤府的后勤部,而不是黄凤府一个人。

  有专门的新兵营,有军法处,还有独立的后勤系统,杨潮感觉自己这只军队才算有点正规了,以前完全就是一只私人军队,乱七八糟的没多少规矩,几百人可以这样,几千几万人就不行了,就像左良玉那样的军队,杨潮还真看不上,打农民军那种乌合之众还可以,碰到组织严密的满洲八旗,就差太远了。

  所以面对组织严密的对手,你只能比对方组织更严密,军规更森严,纪律性更强才可以。

  正是出于这些思考,杨潮从海州回来后,这才开始主持这些事物,现在看起来有些模样了,就差一个独立的军工系统了,朝廷的兵仗局是靠不住的,哪里的武器半个世纪钱的戚继光不敢用,现在的杨潮就更不敢用了。

  不过暂时还没有组建独立军工生产的机会,就看派去海州哪里的人做的怎么样了。

  “今天的会就到这里。你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呢,按照调整后的编制,你们手下的军官大概都有变动,编组的事情还早着呢。这几天都辛苦起来,十天之内,都给我编组完成,到时候我可不想看到他们竟然还都没有找到手下新分的军官。”

  最后杨潮口气颇有些不悦道,他这次将一些军官打乱,也是为了防止小山头形成,同时也是因为调整的关系,但是这样程度的整编,基本上等于打乱了重新编组了,各级军官士兵重新分配,要这些军官一个个去找实在是太麻烦了,少不得还得黄凤府那些人帮他们的忙,谁让这些人不识字。

  如果大家都识字,只需要摆开几张桌子,比如王璞摆开一张桌子,打起后部千总部的旗子,分到他们这里的官兵都来集合报道就行了。可现在王璞自己都不识字,还怎么弄。因此杨潮一想到这里,就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至于新兵,你们手下暂时还无法补齐,还得等海州的情况。”

  杨潮最后说道。

  开会之前杨潮已经派遣了一批低级军官前往海州了,他们手里拿着的是招兵的文书。

  这些文书是史可法下达的兵部行文,允许杨潮在海州招募士兵,直到招够缺额为止。

  恢复了前后两个千总部后,加上余承武留下的,杨潮手里的兵额空缺足足有两千多人。

  杨潮始终对海州那三千民壮念念不忘,海州之围解除后,这些人大劫余生只求安稳,因此不太愿意来南京,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他们过去该干嘛的还是干嘛,在码头扛盐袋的,在盐场晒盐的,甚至卫所中种地的,海边渔村打鱼的,反正都是些贫苦百姓,否则也不会被抓了民壮,但凡有一点背景的,当时都不可能被衙役赶到城上去冒险。

  连杨潮手下那些发了财的士兵,回家过几天辛苦日子,都改变主意回到军营,就不用说这些人了,对海州这些苦力来说,杨潮军队的待遇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让过去在海州训练过他们的军官去招人,应该能够招到不少。

  这些人见过血,见过目前东亚这块陆地上,最为野蛮凶悍的满清八旗,稍加训练就是一只精兵,因此杨潮宁可先到海州去招兵,等海州招兵结束,才会根据缺额,在从南京附近的卫所里补充。

  “现在,起立”

  所有人起立,敬礼。

  杨潮道:“解散”

  终于结束了,很多人心中这样想到,海州大战后第一次军事会议结束了。未完待续小提示:电脑访问进qiuxiaoshuo.com手机登陆m.qiuxiaoshuo.com

回到明末当军阀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6757/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