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万里露寒殿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哦?徐大人,既然您对四皇叔的三个世子为人十分了解,为何还建议把他们关押起来?”

  建文皇帝仿佛从徐辉祖的言语中捕捉到了一些家族八卦的气息,继续问。

  怎么,徐达家的几个兄弟姐妹关系失和?

  还是说,四叔和他的这个大舅子有仇有矛盾?

  殿内的其他四位大臣也被点燃了好奇心,亲舅舅开口建议关押亲外甥,这个精彩啊!怪不得圣上今天开会把徐辉祖也叫来参加。

  魏国公徐辉祖徐大人,这是大义灭亲表忠心呐。

  啧啧啧,反正削藩的战车所向披靡,谁都挡不住,与其自不量力螳臂当车,不如助推一把,把自家人卖了,还能落得个肱骨忠臣的好名声。

  “回禀圣上,假设燕王病情真的加重了,不久于人世,那按照嫡长继承规矩,世袭燕王藩王爵位的就是燕王三位儿子之一,那圣上您削藩的对象就从燕王朱棣变成了朱高枳,朱高煦,朱高燧。”

  “而他的这三个儿子,末将在北平练兵的那几年,曾经和这三个孩子朝夕相处。”

  “老大朱高枳,今年二十一岁,十七岁时燕王就立他为世子,这孩子性子随他娘,温和谦恭,构不成什么威胁。”

  “老二朱高煦,今年十九岁,这孩子是个暴脾气泼辣户,又善骑射,有野心,是个大隐患。”

  “老三朱高燧,今年十六岁,也是不安分的个性,所幸现在年纪尚幼,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所以末将认为,倘若燕王真的起兵要谋反,这三个儿子铁定是好帮手。”

  “倘若燕王安安生生的不谋反,再过几年撒手去了,把藩王爵位传给老大朱高枳,以老二老三从小就狂妄跳脱不安分的性子,到那时候也是要跳起来,闹上几场,反上一反的。”

  徐辉祖倒是不避嫌,把自己姐姐家的三个孩子出卖得一干二净。

  徐辉祖的话说完,殿内异常安静,建文皇帝和四个重臣面面相觑,被这一番话镇住了。

  扬尘缩在墙边偷听到了,心里恨不得抱着殿内的柱子去撞头。

  额滴个神啊!

  王妃徐仪华,你的这个好弟弟!

  左一句燕王若是反了,他儿子是好帮手。

  右一句燕王没造反但是死了,他儿子不是好东西也是要造反的。

  这是什么仇什么恨?

  你能不能盼着点好,大舅子?

  “所以,末将认为,趁这次先帝忌日,燕王世子进京祭祖的机会,扣下这三个孩子,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先关个几年,等削藩大事全部处理干净了再放出来,也不迟。”

  徐辉祖见自己刚才一番话说完,没有人响应,便又重申了一遍自己的意见。

  “臣附议!”

  “徐大人对燕王一家是最知根知底了,他的话,错不了!”

  “反正咱们已经收拾掉五个藩王了,最大的刺儿头就是燕王,上个月燕王进京,圣上您又大发慈悲放了他回去,虽说是得了重病。”

  “但是他一日不死,就一日是个大隐患。”

  兵部尚书齐泰开口助攻魏国公徐辉祖。

  “只要解决掉燕王,圣上执政的局面就彻底稳了。”

  “燕王一旦扳倒,重兵在握的就只有宁王朱权,今年宁王只有二十一岁,他年纪轻不像燕王在朝野上下有号召力,剩下一个宁王孤掌难鸣,找个理由拿下他就行了。”

  “这么一步一步进行下去,咱们削藩这事,就算办结了。”齐泰向徐辉祖眨眨眼使了个眼神。

  徐辉祖会意,立即又说到:“臣附议齐大人的意见!”

  “圣上,扳倒燕王是核心中的核心,而三个儿子又是他的命根子,只要把这三个儿子控制住,燕王是绝不敢有任何反心的。”

  “请圣上下旨,祭祖大典结束之后,就下令拿下三位世子,关押起来,交给锦衣卫审讯。”齐泰趁热打铁,难得有个“徐”家人力挺。

  “请圣上下旨,早做准备。”齐泰直接下跪请旨。

  徐辉祖见状,也跟着跪下,“臣附议,请圣上下旨,祭祖大典之后,关押燕王三个儿子,先关押一段时间再做打算。”

  徐辉祖没有附和齐泰把三个孩子交给锦衣卫的话,毕竟是徐家人所出的孩子,真交给锦衣卫收监投入诏狱,估计也活不成了,这样他亲姐姐徐仪华不提刀来拼命才怪。

  两人左一句“臣附议”,右一句“臣附议”,让建文皇帝有点懵。

  这两个人的意思是,似乎这次不把四叔这三个儿子扣押起来,四叔就要造反。

  建文又低头看看自己身上的龙袍,上次四叔哇的一口鲜血,喷了他一身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唉,如果这次四叔把儿子送进京,而朕又把他三个宝贝儿子全关押起来,他会不会气得再吐几次血,然后重病不治,一命呜呼?

  扬尘在墙边偷听着几人的对话,心里千万只蚂蚁上下左右乱爬乱咬。

  这下可怎么办?

  回去写信通知老姐他们不要来京城?

  可是王爷信都写了,不来也不行啊?

  突然变卦,不就证明心中有鬼了吗?

  可是如今这个局面,世子和老姐一来京城,不又是被瓮中捉鳖吗?

  齐泰的意思是把人抓起来交给锦衣卫,额滴个神啊,那还能活着出来不?大明诏狱九九八十一种大刑伺候,一旦被关进去逃不出来,不就是要折在里面,彻底歇菜了吗?

  徐辉祖!

  王妃的亲弟弟!

  建议把世子关押几年再说,那王爷夏天起兵的计划就全得黄了!

  儿子在你们手上,那哪敢起兵?

  朱能张玉的兵白募了,兵器白打了,王妃屯田也白种了!

  苍天呐!

  扬尘内心无比痛苦的抓狂着,耳边却又听见建文说到:“方大人,卓大人,子澄大人,你们的意见呢?如何处理燕王三个儿子进京的事?”

  方孝孺发言到:“回禀圣上,老臣认为趁这次扣下燕王的世子是恰当的,但是否就立即交给锦衣卫投入诏狱,还有待商榷。”

  “毕竟上个月,燕王进京,已经带动了三百多名言官随行闹腾,燕王有戍边的军功在身,处理他的事情,还是需要再谨慎些。”

  方孝孺破天荒的软了下来,换了以前,他肯定第一个跳出来支持齐泰的意见的。

  问题是,上次三百多名文臣言官,按道理说都是他的属下,而他作为满朝文官之首,居然没能控制住众多手下,“治下无能”这四个字,就差没正式从建文皇帝的口中亲口说出来了。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这个月刚自杀了一个湘王,上个月又把燕王气得当场吐血,再上个月收兵蒙古和出兵围困北平,一波一波又一波,严重的刺激着文臣言官们的神经。

  万一又引来一次几百人的文臣言官上访围堵,就等于坐实了他方孝孺“治下无能”的罪过了。

  翰林院读书人的老师,满朝文官之首,连自己的学生和下属都管不好,卷铺盖回家算了。

  建文听了方孝孺的意见点点头,然后走到卓敬面前,关于削藩卓敬给建文上了一次奏折,似乎想法比较多。

  “卓大人,你的意见呢?”

  卓敬年过五旬,性格稳重老成,他和黄子澄一样,也是因会试殿试成绩优异脱颖而出,官至户部右侍郎正三品。

  户部和兵部走得近,削藩这一政策,他自然也是站在齐泰一边的。

  唉——,只是户部已经有三个月都没有收到淮扬的盐税了,其他的税源被这个年轻的圣上上台之后就减免掉一大半,国库的钱几乎只出不进,这个节骨眼上可千万不能打仗。

  持家过日子的人,深知柴米油盐贵。

  目前最重要的是,平稳过渡,不要刺激和激怒任何一方。

  所以他前几日,就削藩一事,专门上书奏折报给圣上。

  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兵不血刃,最好能不花钱,就能把事情办了。

  “回禀圣上,老臣认为,能兵不血刃就解决问题是上策。”

  “前几日,老臣已经上书圣上,建议圣上下旨改封燕王的封地,从北平改到南昌,北平距离京城应天上千里,而且燕王久居北平二十年,在北平根深蒂固确实构成威胁,所以换个分封的地方,让他从头开始,一时半会就没有能力谋反了。”

  “老臣认为,这次不管关押还是不关押燕王的三个儿子,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关押了燕王世子,但毕竟燕王的军功战绩显赫,并没有犯下大错,落过天下人的口舌非议,一旦把他儿子关押起来,万一刺激了燕王,加重了他的癔症,真的把他给活活气死了。”

  “那圣上还得背上个气死叔父的罪名,免不了被满朝文武非议。”

  “不关押世子,祭祖大典办完就放他们回北平,又确实像徐大人所说的,留下更大更不安全的隐患。”

  “放虎归了山,不知道会不会引虎下山。”

  “所以老臣的建议是,圣上下令,改封燕王的封地,将其举家从北平迁到南昌,让他去一个全新的地方,根基全无,重新开始。”

  “南昌离应天也近,把燕王摁在眼皮子底下看着,自然他是掀不起大风浪的。”

  卓敬入仕为官也有三十年了,深谙官场之道,在这个节骨眼上,不管同不同意扣押世子,都是不妥的。

  同意关押,要怎么关?

  是听齐泰的交给锦衣卫关入诏狱,还是听徐辉祖的软禁起来关个几年再说?

  方孝孺已经打了个马虎眼了,文臣言官闹得凶,国库也虚空,关不关押又有何用?

  再者,关押的结果就是定罪,死罪还是活罪?又会引来巨大的争议。

  不关押,那万一后面真的出事,燕王真的被逼急了谋反,今天不同意关押的大臣,就成了千古罪人。

  而且,站在户部的角度,不花钱能办成事,才是重中之重。

  卓敬认为改封地,是当下最省钱又最不得罪人,也最不担责任的办法。

  “卓大人,改封地的奏折,朕已经看过了。”

  “只是,这改封地办起来还是挺麻烦的,不是才削了五个藩王,却厚此失彼,独独给燕王改封地,还给派去经济情况更好的中原富庶州府,这折腾半天下来,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建文一想到四叔就头疼,想起四叔上个月在养心殿,吐了一身的血,还不忘指着朕教训:

  “身为君王,要心怀天下,心怀江山,心怀百姓,不能只顾着自己眼皮子底下的一亩三分地,只听信身边这仅仅几个人的意见。”

  “身为君王,要权衡利弊,要趋利避害,不能仅仅为了维护几个人的利益小团体就失了国家的格局和正统。”

  卓敬还提议把四叔的封地改到离应天这么近的南昌去?

  那敢情好,四叔就能随时找机会进宫来教训朕了。

  卓敬的意见被建文当场回绝了,吃了个瘪,却也并不恼不怒,他提的这个另辟蹊径的建议,至少是和在座的四个权臣的意见不冲突的。

  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还能笑呵呵和平共处。

  建文听完四个人的意见,似乎都不太满意,不是太极端,就是太保守,他走到一直没有说话的黄子澄面前,又像以前似的,拉住了黄子澄的袖子问:“黄大人,你的意见呢?燕王派三个儿子进京,怎么处理合适?”

  扬尘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四个人发言,其中齐泰、徐辉祖、方孝孺三人都同意把人扣下来关押,只是扣押的期限和方式手段没确定。

  卓敬建议改封地,把王爷从北平派到南昌去,意见直接当场被建文小皇帝否了。

  那么最后一个黄子澄的意见,就很关键了。

  子澄大叔,你可千万别同意对我姐下狠手啊!

逆明传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68238/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