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七章、两会前夕(10)
本站域名 【m.qiuxiaoshuo.org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那事黑暗龌龊没意思,不必细说。

  他们失败了一大半,成功了一小半。

  前前后后十次正式十番棋擂争,全部是吴清源大获全胜。

  但吴清源只是荣升九段(第二位),并未登临名人宝座。

  不是他没能力,而是棋院不要脸,死活赖着不撒手。

  最后,吴清源保持了二十余年的全盛期因伤病退散,终身未能取得重大比赛冠军。

  之前只有名人、本因坊两大头衔,相当于是两个最强者争夺。

  九段即名人。

  言归正传。为什么说,大家都没办法做得到呢?

  下棋又快又好又省时省力,这样的好事有可能不喜欢吗?

  肯定是不可能的。

  问题是,谁能做得到?

  答案是,古往今来,唯一广为人知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的,就是吴清源先生。

  藤泽朋斋,简直就是背景,几乎就是反面典型。

  推而广之,我们假想其他各种工作;很容易会想到,大多数人如果快,通常做得未必很好;反之,做得好一般就慢。

  又快又好的极少见。

  再加上又省时省力,那简直就不可能!

  也就是说,吴清源已经不是比当时全日本棋手强的问题,而是根本超越了两个时代!

  不然他没可能做到那种地步。

  结论:职业棋手绝大多数人都自觉自愿地不去学吴清源的快。

  绝对不是不愿意,实在是做不到;只好退而求其次。

  对那子的问题,张伟只好实话实说:“我下围棋没有棋感,必须一步步地计算。”

  那子大吃一惊:“啊?真的假的?没有棋感,怎么可能?”

  那么,什么是棋感呢?

  说穿了棋感就是直觉,是专业棋手下棋的直觉。

  其实很多棋手都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要在这一位置落子,只是单纯的觉着应该这样做。

  大家是不是又觉得这是天赋呢?其实不然。

  棋感是棋手在经过成千上万次的练习后所获得的技能。

  棋感看起来很帅,其实在这背后是棋手们日以继夜的练习和努力。

  棋感在下围棋时,也可以叫第一感。

  而这棋感,每个人情况大不相同。

  说白了,业余棋手们的棋感,就是提前想到应该下什么、怎么下。

  这种能力,应该是每人都有,强弱不同。

  以李铁如来说,自己回顾二十多年以来,他的棋感是初学的三四年最强。

  那时他的棋力肯定连5级都不足,但下一手棋怎么下、下哪里,几乎从不为难。

  既没有什么算路,而且几乎也不太需要算路。

  89年回来承德,参加市内比赛越来越多;他的棋感却慢慢慢慢地逐渐减弱。

  事到如今,随着棋力持续、缓慢提升,不知不觉中棋感早已退化到了微不足道的程度。

  为什么会这样?

  实则不必问别人,他自己就隐约明白。

  张伟解释说:“我下每一步棋,都必须通过计算验证,不然是下不出棋的。”

  实则,他当然也有棋感。

  但他绝不会单凭感觉粗率下棋,必须严格审核后,才能、才会落子。

  如此久而久之,棋感岂能不退化?

  一直一直“说了不算数”,自始至终都派不上用场,有没有又有何两样?

  业余慢棋手下棋,是选好几个落点,然后一一仔细深入计算。

  这个所谓的仔细、深入,充其量不过最多十来个分支,变化总量百步棋上下。

  只是张伟、李铁如这个等级的情况,阿游大致差不多;承德大部分一流棋手也就这样。

  其他普通棋友们,都是眼光招,甚至是还包括小蔡。

  所谓眼光招,一般不超过五步棋,个别紧要场合最多最多十步棋。

  一眼看上去,觉得能行就那样做;不行就再考虑别的。

  这就是为什么阿游、张伟、李铁如这几个慢棋手,比赛总那么慢而且比大部分棋友累很多的根本原因;与其他人相比,他们算得过多。

  算的过多,其实是偏于穷举多些;实则肯定做不到的。

  好处呢很明显,是错漏比较少。

  注意!只是较少,不可能做到没有!

  坏处自然也很明显,消耗过多过大,持续比赛能力被自行削弱许多,竞争力随之下降。

  这也是阿游在01年就早早宣布“退役”的原因之一。

  张伟和李铁如同样都很困扰,无奈苦无良策。

  业余围棋比赛,如今限时越来越短,意即,赛制对他们越来越不友好。

  所以说他们明知下棋慢是不好的,动辄就会有超时判负之忧。

  可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那子真没料到,还有人竟然连棋感都没有?

  在他看来,没有棋感,那还怎么下棋啊?

  他认为,棋感好的时候,下棋甚至根本不需要计算!

  但棋感上佳、下棋可一气呵成的那种情况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极罕见。

  通常他的棋感都是半准不准的,还是需要略加计算检验的。

  如张伟这样,声称每一手棋都必须“演算”的,还是首次听闻。

  他迟疑地说:“你会不会还是下棋太少啊?”

  张伟坚定地摇摇头,不同意那子的猜疑。

  他因为痴迷于下围棋,在农行的正式编制的工作都已很受影响!

  不久后,还是因为工作再度出现巨大失误,这正式工作到底还是丢掉了。

  说他下棋总数太少,真心有些冤。

  但是,张伟95年才学会下围棋,至今(04年时)不过近十年棋龄;与大部分下围棋二三十年的棋友们比较起来,他下棋总数量应该确实要少很多。

  那子很挠头,他还以为,这俩下棋慢,根本是不知为啥,犯糊涂瞎耽误工夫呢?

  哪想到,人家是真的一步一步的那么深入、详尽地进行计算啊?

  那子又说:“但是,我看你们有很多没必要考虑的时候,也是在那拼命长考,为什么呢?或者说,何不先把必然应的那步棋下出来?”

  张伟反应也不快,问道:“例如说,什么时候是我们没必要长考的?”

  那子好笑地说:“那也太多了吧?随便说一个,很多;人家打吃棋筋,你是必须接住的;这时,你们俩都是会想半天,磨蹭够了才接!”

承德围棋故事最新章节 https://m.qiuxiaoshuo.org/read-169407/ !求小说网,有求必应!